我国化工园区安全规划研究历程回顾

2017-11-15 02:17康荣学胡燕康宋占兵陈柏封
华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危险源化工园区

康荣学,胡燕康,宋占兵,陈 鹏,陈柏封

(1.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12;2.华北科技学院,北京 东燕郊 065201)

我国化工园区安全规划研究历程回顾

康荣学1,胡燕康2,宋占兵1,陈 鹏2,陈柏封2

(1.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12;2.华北科技学院,北京 东燕郊 065201)

本文介绍了化工园区安全规划的相关概念及重要性,回顾了我国化工园区安全规划研究历程。研究历程主要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依托“八五”、“九五”科技计划,开展安全规划对象(即重大危险源)研究。第二阶段依托“十五”科技计划,开展安全规划范围及程序研究。第三阶段依托“十一五”“十二五”科技计划,真正开展化工园区安全规划及优化研究。最后指出园区选址不合理、布局优化不科学等问题。通过回顾研究历程,笔者认为,科学合理的安全规划技术是重大工业事故预防控制体系的关键,安全规划需要人们重视。此次研究对化工园区安全规划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参考意义。

化工园区;化工园区安全规划;重大危险源;定量风险评价

0 引言

化工园区是现代化学工业为适应资源或原料转换,顺应大型化、集约化、最优化、经营国际化和效益最大化发展趋势的产物[1]。我国化工园区兴建于1995年。2006年,我国在建的省级以上石化工业园区已超过60个[2]。2012年,我国已建立化工园区省级112个、地市级305个、县级829个[3]。2015年,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化工园区工作委员会统计,各省以化工为主导产业的重点化工园区或工业园区共计502家,其中国家级47家,省级262家,地市级193家。

作为新型组织经营模式,化工园区既是国际化学工业发展的主流,也是我国化学工业发展的主导方向[4]。化工园区的建设,虽然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但也带来了相应的安全问题。

表1 典型化工事故案例

大量易燃、易爆、有毒危险化学品存在于化工企业生产、储存、运输等环节中[3],增加了园区的固有风险,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其原因是原有危险设施安全距离不符合现在要求以及新、改、扩建的工程项目缺乏合理的安全规划[5-6]。

因此,怎样科学规划化工园区,建立重特大事故预防控制体系,降低事故损失和影响,实现企业安全发展、化工园区和社会稳定,才是社会全体共同关心、关注和亟需解决的问题[1]。

笔者以化工园区安全规划的重要性及概念辨析为开端,回顾我国化工园区安全规划研究历程,提出我国化工园区存在的部分问题,以期为我国化工园区安全规划进一步的发展方向提供参考。

1 化工园区安全规划的重要性

近年来,化工园区“数量多、分布散”,部分危化企业尚未进入园区,有些企业安全意识淡薄,安全隐患久治不去,安全事故时有发生[7]。为此国家推行城市工业企业“退城入园”、“退二进三”等政策,进一步规范化工园区建设和发展,对化工行业供给侧产业结构进行改革,加快实现化工园区五个“一体化”[10],保障化工园区安全高效生产。

安全规划是实施安全发展战略,落实“预防为主、源头管控”[8]基本原则,把安全生产贯穿于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生产、经营等各个环节,建立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机制双重预防体系的基础性工作,为减少化工园区安全风险、解决“化工围城”和“城围化工”问题[7]、保障化工园区自身安全稳定运行、合理进行城市规划提供技术支持。

2 化工园区及安全规划概念辨析

2.1 化工园区及分类

在我国,化工园区也叫化学工业园区或者化学工业基地,目前还没有法律法规条文明确定义“化工园区”。工业园区有很多类型,主要根据园区主导产业性质来加以区别。以化工为主导产业的工业园区或独立挂牌的化工园区才是实际意义上的化工园区。化工园区的国际定义是指在符合一定自然资源和环境条件要求的特定区域内,依托主要消费区和资源来源地,占有充足的水源保证或有强自净能力的纳污水域,且在交通条件便利、物流发达、配套产业较完善的地区,以石化化工产业和电为纽带形成的加工体系匹配、产业联合紧密、原料互供、物流成熟完善、公用工程共用、环境污染统一治理、管理统一规范、资源利用高效的产业聚集地[9]。目前化工园区有大型石油化工型、精细化工型、城市搬迁型、老企业扩张型四类[10]。

2.2 化工园区安全规划

我国《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首次提出安全规划,《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提出开发化工园区安全规划优化技术,《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将安全规划细化为“加强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立项、规划选址、设计、建设、试生产和运行监管。”但至今我国有关法律文件没有对“化工园区安全规划”作出解释。魏利军等认为:“化工园区安全规划是指人们为使化工园区工业生产过程安全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对自身活动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1]杨春生等认为:“化工园区安全规划是在园区整体风险评估的基础上,依据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结合园区总体规划和产业规划,从安全可持续发展角度对园区提出的控制性要求[11]。”

国外称安全规划为“化工设施的土地利用规划(Land Use Planning)”[6],但“土地利用规划”在我国是指在土地利用的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目标,对各类用地的结构和布局进行调整或配置的长期计划[54]。为加以区别,我国将针对化工设施的土地利用规划称为安全规划。

3 我国化工园区安全规划研究历程

国际对安全规划的研究源于事故,为避损失、保安全,由事后控制预防向事前风险管理逐步转变。我国化工园区的安全规划研究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世纪90年代初期至21世纪初叶初期、第二阶段为21世纪初叶初期至21世纪初叶中期、第三阶段为21世纪初叶中期至今,其中相邻阶段在时间上存在交叉重叠现象。

3.1 安全规划第一阶段——规划对象研究

此阶段初步划定时间范围为1992年至2003年。1992年,“八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重大危险源的评价和宏观控制技术研究”的立项,标志着我国开始关于重大危险源进行研究。

1994年,吴宗之在对探讨国外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基础上提出我国应建立由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管理、安全报告、应急计划、工厂选址和土地使用规划、监察七部分组成的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12]。

1995年,吴宗之建议制定我国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13]。我国易燃易爆危险源监控及预警系统在费效、关键技术和校验的等周期模型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并且开发了具有Windows界面风格的危险源评价软件。

1996年,“八五”国家科技攻关专题通过验收,标志我国拥有一套适合国情的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源评价方法。“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重大工业火灾、爆炸、毒物泄漏事故预防技术研究”也成功立项和启动,开始研究火灾、爆炸和毒物泄漏模型。

1997年,钟茂华和陈宝智开展了重大危险源动态分级研究[17],许开立和陈宝智开展了易燃易爆重大危险源事故概率计算及安全检测系统的研究[18],方玲珠探讨了港口石油化工码头重大危险源监控与预警技术[19]。“重大危险源普查监控系统试点”立项,在北京、上海、天津、深圳、成都、青岛六城市进行普查试点工作。

1998年,于立见对易燃、易爆重大危险源的计算机系统设计进行了研究[20],实现了评价技术计算机化,对便捷重大危险源评估具有重大意义。

2001年至2003年,吴宗之和高进东对建立重大事故预防控制体系进行了研究[21-24]。

2000年至2002年,我国颁布了《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安全生产法》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至此,我国初步完成关于重大危险源的基础研究,形成了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监控和管理措施,为我国建立重大事故预防控制体系提供了技术支撑,提高了我国工业事故预防水平。2003年至今,相关学者及研究人员在不同行业、不同城市及重大危险源管理方法和应用上仍然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努力。2004年《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2009年《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2011年《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等文件的发布完善了我国对重大危险源的管理。

3.2 安全规划第二阶段——规划范围研究

此阶段初步划定时间范围为2001年至2006年。2001年,“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专题“城市公共安全规划技术、方法与程序研究”立项,是我国在公共安全科技领域,以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和控制为主线,研究威胁城市公共安全的重大危险源安全规划的开端。

城市公共安全规划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分为两个方向,其中2003年刘茂等人从城市整体范围出发,指出城市面临工业危险源、公共场所、公共基础设施、自然灾害、道路交通、恐怖袭击与破坏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七大风险[25-26]。另一个就是2004年吴宗之等人同样从城市范围出发,针对重大危险源的土地使用安全规划问题开展研究。

2004年,吴宗之指出“城市发展致使安全距离不符合要求以及工程项目土地开发利用缺乏科学的安全规划”是造成事故严重后果的原因之一[5]。

2005年,魏利军等提出城市用地安全规划分类,安全规划编制原则、程序和内容,提出风险可接受参考标准以及风险控制措施[27]。

2006年,吴宗之等通过介绍区域定量风险方法[28]。吴越等首次以长株潭核心区范围,从城市的安全功能区划、重大危险源辨识、重大危险源安全规划对象、风险评价、风险控制等五个方面提出重大危险源安全规划编制程序[29]。郭吉红首次在硕士毕业论文中以淮南市为范围,围绕重大危险源,研究火灾、爆炸事故模型,介绍城市重大危险源安全规划相关内容[30]。多英全等引入风险排序概念,介绍风险排序原理,丰富了安全规划内容[31]。

至此,以城市为规划范围,包含重大危险源安全规划程序、内容、方法、风险控制的城市安全规划体系初步形成,为保障城市公共安全提供了技术支撑。

3.3 安全规划第三阶段——规划体系研究

此阶段初步划定时间范围为2006年至今。2006年,“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危险化学品事故监控与应急救援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立项,开始研究化学园区定量风险评价与安全规划技术。

2007年,王喜奎在其硕士论文中首次进行化学工业园区土地使用安全规划研究[32]。魏利军等提出化工园区安全规划方法、程序和内容,指出化工园区安全规划的内涵[3435]。多英全等初步提出“潜在生命损失值指由于工程意外事故而导致单位时间内一个生命损失的可能性”[33]。于立见等首先探讨了泄露概率确定方法[36]。杨玉胜等指出现有安全规划的可承受风险准则问题、不确定性与事故模型问题、多准则决策问题[37]。师立晨等初步研究了多米诺效应[38]。

2008年,许铭等回顾国内外化工园区安全规划的法律制度发展历史,比较了化工园区安全规划方法,介绍了国外目前较为先进的ARAMIS(工业意外事故风险评价方法体系)方法体系,根据安全规划是多准则决策问题综述了多准则决策方法[39-41]。

2009年,陈晓董等提出安全容量:化工园区内在危险设施的风险程度处于可以接受条件下时危险物质的最大容量[43-44]。

2010年,许铭等成功运用NSGA法解决无约束双目标规划问题,解决化工园区安全规划多目标准则决策问题[42][45]。师立晨等研究了安全措施的量化表征问题[46],提出制订相关安全距离标准[47]。

2012年,“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化工园区安全生产保障关键技术及装备研究与工程示范”立项,开始进行化工园区安全规划布局优化等研究,提出基于风险-财产-费效分析的化工园区选址与布局安全优化等技术方法。

2011年《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安监总局40号令]以及2014年《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个人可接受风险标准和社会可接受风险标准(试行)》[安监总局13号公告]的发布为我国在化工园区安全规划方面奠定了法律法规基础。

至此,我国已初步形成以个人风险、社会风险、安全容量(潜在生命值损失)为指标的基于风险分析的化工园区安全规划和基于费效分析的化工园区安全规划布局优化体系。2012年以来,我国研究人员仍在不断丰富、发展化工园区安全规划内容、方法、程序及优化,为安全规划理论的形成添砖加瓦。如宫博提出可变模糊集对的园区危险性评价模型[48],黄浪等从学科建设角度提出安全规划学的构建[49],阳富强等提出安全规划方法学概念[50],高旭论述了风险观对风险评价方法的影响[51],赵文芳提出单元危险度的概念[52],汪卫国等提出了安全规划要素表的方法[53],还有李传贵、陈国华等。

4 目前化工园区安全规划问题

(1) 园区选址不合理、布局优化不科学

我国有些化工园区选址存在不合理性,暴露出严重的安全问题,例如,“城围化工”或“化工围城”的现象,或有些园区处于自然灾害多发地段、过于偏远致使水源不足或卫生消防难以及时支援的地区,这些都增大园区出事的几率。有些园区注重经济效益,没有安全规划,致使园区内各功能区界限不清、缓冲带不够、设备装置过于集中、危险货物运输路线混乱,不但防护没有做好,而且还使危险聚集。

(2) 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国家在一些法律法规(如《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方案》、《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促进化工园区规范发展的指导意见》等)中对区域安全规划有相应要求。然而现有的这些规定屈指可数,定性并缺乏具体的指导原则和方法,比较分散,没有专法专规专标。

(3) 标准之间不相通

各个标准之间存在概念模糊,互通性不强,导致安全规划实施比较混乱。以安全距离为例,各标准(如GB50016-2014、GB50160-2008、GB50074-2014、GB50089-2007、GB50161-2009、GB/T13201-1991等)对安全距离定义带有专业色彩、不具有统一性,存在“外部距离”、“防火距离”、“安全防护距离”、“安全距离”、“卫生防护距离”、“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等多种说法,并且各种说法所规定的安全距离值也不同,造成了企业土地利用的混乱,距离小则安全性不够;距离大则浪费土地资源。在政府对企业进行安全审查时,也会造成统计混乱与不便。

(4) 规划体系不完善、技术方法不先进

我国化工园区建设起步晚,安全规划技术研究起步也晚,至今经历二十多年。大多数当地政府只顾招商引资、关注经济效益,未对化工园区进行合理的选址和布局优化。我国安全规划研究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没有形成完整科学理论和方法体系。例如目前可以较为合理地处理企业或园区对外部防护目标的安全规划,但对园区内部的企业间、功能区间安全规划仍采用安全距离法。若距离判断失误,极易造成带有多米诺效应的连环火灾爆炸事故。

5 结论

综上所述,化工园区安全规划是困扰我国20多年的重大安全事故预防问题。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化工园区建设如火如荼。化工园区安全规划不仅是园区规划和设计的土地利用,更是化工园区的全生命周期安全建设的问题;不仅是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安全规划,更是处理危险源和防护目标之间关系的举措;不仅是纯粹为了安全,更是合理安排城市安全和经济发展矛盾的重要手段。回顾我国20多年化工园区安全规划发展历史,笔者得出以下结论:

(1) 重特大事故的发生促使开展安全规划理论和方法研究。

(2) 科学合理的安全规划技术是建立重大工业事故预防控制体系的关键。

(3) 安全规划需要人们重视,需要与城市与经济发展规划融为一体。

(4) 我国在规划对象(即重大危险源)、规划范围(从城市到园区)、规划技术(安全距离-事故后果-定量风险)、规划应用四个方面,研究不断深入,初步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化工园区安全规划体系,但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

(5) 对城镇油气管道、危险货物运输路线、渣土收纳场等新型危险源与人员密集场所等防护目标的安全规划问题以及在自然灾害多灾种耦合下的化工园区事故致灾机理和安全规划问题是目前及未来重点的研究方向。

[1] 魏利军,多英全,于立见,等. 化工园区安全规划方法与程序研究[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7(09):45-51+180.

[2] 刘芳. 浅谈化工园区安全生产[J]. 精细化工原料及中间体,2007(06):19-20+18.

[3] 吴宗之,魏利军,王如君,等. 化工园区安全规划方法与应用研究[J].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2(S1):46-51.

[4] 周宁,袁雄军,刘晅亚. 化工园区风险管理与事故应急辅助决策技术[M]. 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15.

[5] 吴宗之. 城市土地使用安全规划的方法与内容探讨[J]. 安全与环境学报,2004(06):86-90.

[6] 许铭,多英全,吴宗之. 化工园区安全规划发展历史回顾[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8(08):140-149.

[7] 《石化和化工行业发展规划》(2016-2020),2016

[8] 《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2017

[9] 刘家喜. 灰关联度方法在化工园区安全规划中的应用[A]. Northeastern University(东北大学).Proceedings of 2010(Shenyang) International Colloquium on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C].Northeastern University(东北大学),2010:4.

[10] 顾宗勤. 我国化工园区的建设和发展[J]. 化工技术经济,2004(05):1-4+8.

[11] 杨春生. 化工园区安全规划方法和内容研究[J].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4(03):85-89.

[12] 吴宗之. 重大危险源控制技术研究现状及若干问题探讨[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1994(02):17-22.

[13] 吴宗之. 制定我国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的探讨[J]. 劳动保护科学技术,1995(01):16-19.

[14] 钟茂华,陈宝智. 基于神经网络的重大危险源分级研究[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1996(S1):143-147.

[15] 许开立,陈宝智. 易燃易爆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系统及其应用[J]. 化工劳动保护,1996(05):10-11+15.

[16] 许开立,陈宝智. 易燃易爆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测系统可靠性的研究[J]. 劳动保护科学技术,1996(01):21-26.

[17] 方玲珠. 港口石油化工码头重大危险源监控与预警技术探讨[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1997(S1):26-30+39.

[18] 许开立,陈宝智. 易燃易爆重大危险源事故概率计算[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1997(05):1-5.

[19] 钟茂华,陈宝智. 基于神经网络的重大危险源动态分级研究[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1997(02):9-12+25.

[20] 于立见. 易燃、易爆重大危险源评价的计算机系统设计[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1998(04):58-61.

[21] 吴宗之. 论重大危险源监控与重大事故隐患治理[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3(09):23-26.

[22] 吴宗之,高进东. 重大危险源普查与建立重大事故预防控制体系[J]. 安全与环境学报,2003(05):59-62.

[23] 吴宗之. 重大危险源普查与建立重大事故预防控制体系[A]. 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全国第二次安全科学技术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2002:6.

[24] 高进东,冯长根,吴宗之. 危险辨识方法的研究[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1(04):60-63.

[25] 朱坦,刘茂,赵国敏. 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编制要点的研究[J]. 中国发展,2003(04):14-16.

[26] 牛晓霞,朱坦,刘茂. 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理论与方法的探讨[J].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3(06):231-232.

[27] 魏利军,多英全,吴宗之. 城市重大危险源安全规划方法及程序研究[J].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5(01):15-20.

[28] 吴宗之,多英全,魏利军,等. 区域定量风险评价方法及其在城市重大危险源安全规划中的应用[J]. 中国工程科学,2006(04):46-49.

[29] 吴越,康光宗,杨禹华. 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重大危险源安全规划研究[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04):121-124.

[30] 郭吉红. 城市重大危险源事故预测模拟及安全规划[D].合肥:安徽理工大学,2006.

[31] 多英全,吴宗之,魏利军,康荣学,罗艾民. 重大危险源事故风险排序研究[J].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6(06):19-23.

[32] 王喜奎. 化学工业园区土地使用安全规划方法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

[33] 多英全,魏利军,罗艾民,等. 定量风险评价程序初探[J]. 中国科技信息,2007(24):330-331.

[34] 魏利军,多英全,于立见,等. 化工园区安全规划主要内容探讨[J].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7(05):16-19.

[35] 魏利军,多英全,于立见,等. 化工园区安全规划方法与程序研究[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7(09):45-51+180.

[36] 于立见,多英全,师立晨,等. 定量风险评价中泄漏概率的确定方法探讨[J].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7(06):27-30.

[37] 杨玉胜. 石油化学工业危险设施安全规划方法研究[A]. 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7:5.

[38] 师立晨,刘骥,等. 重大危险源多米诺效应的后果分析[J].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7(06):44-48.

[39] 许铭,多英全,吴宗之. 化工园区安全规划多准则决策综述[J].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8,(06):34-38.

[40] 许铭,多英全,吴宗之. 化工园区安全规划方法综述[J].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8(04):55-59.

[41] 许铭,多英全,吴宗之. 化工园区安全规划发展历史回顾[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8(08):140-149.

[42] 许铭,谢振华,多英全,等. 基于向量评价遗传算法的化工园区无约束双目标安全规划[J]. 化工学报,2009(06):1506-1512.

[43] 陈晓董,多英全. 化工园区安全容量分析探讨[J].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9(02):10-13.

[44] 陈晓董,师立晨,刘骥,等. 化工园区安全风险容量探讨[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03):132-137.

[45] 许铭,吴宗之,多英全,等. 基于NSGA-Ⅱ的化工园区无约束双目标安全规划[J].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10(05):858-864.

[46] 师立晨,高建明,吴斌. 危险化学品企业外部安全防护距离标准制订探讨[J].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0(06):23-29.

[47] 师立晨,多英全,曾明荣,等. 安全措施在定量风险评价中量化表征的研究[J].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0(01):73-77.

[48] 宫博,许开立,陈志军,等. 基于可变模糊集对的化工园区危险性评价模型研究[J]. 安全,2017(01):19-21.

[49] 黄浪,吴超,王秉. 安全规划学的构建及应用[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6(10):7-12.

[50] 阳富强,吴超. 安全规划的方法学综述与研究[J]. 自然灾害学报,2012(03):7-14.

[51] 高旭,石超,张悦,等. 浅议风险观对风险评价方法论的影响[J].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07):83-87.

[52] 赵文芳. 基于风险的石油化工园区安全规划研究[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1(05):46-52.

[53] 汪卫国. 基于安全规划要素表的化工园区安全规划研究[J].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04):99-102.

[54] 周雅琴. 化工园区安全规划方案及评价方法的研究[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11.

AReviewoftheResearchProgressofSafetyPlanninginChina’sChemicalIndustryParks

KANG Rong-xue1, HU Yan-kang2,SONG Zhan-bing1,CHEN Peng2,CHEN Bo-feng2

(1.ChinaAcademyofSafetyScienceandTechnology,Beijing,100012,China2.NorthChinainstituteofScienceandTechnology,Yanjiao, 065201,China;)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cept and importance of safety planning in chemical industry parks, and reviews the research process of safety planning in China's chemical industry parks. The research process is mainly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the first stage relies on the 8th Five-Year Plan of technology and the 9th Five-Year Plan of technology to carry out the research of safety planning object (major hazard installations). The second stage relies on the 10th Five-Year Plan of technology to carry out the research of safety planning scope and procedure. The third stage relies on the 11th Five-Year Plan of technology and the 12th Five-Year Plan of technology to carry out the research of safety planning and optimization of chemical industry parks. Finally, it points out that the site selection is unreasonable, the layout optimization is unscientific and so on. Through reviewing the research process, I believe that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safety planning technology is the key to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ystem of major industrial accidents. Safety planning needs attention. This research has some guidance and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the further research direction of safety planning in chemical industry parks.

Chemical park; Safety Planning in Chemical Industry Park; Major Hazard Installations; Quantitative Risk Analysis

2017-04-28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5BAK16B00)

康荣学(1972-),男,山东人,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主任。E-mail:371911613@qq.com

X923

A

1672-7169(2017)04-0001-07

猜你喜欢
危险源化工园区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对某企业重大危险源核查引发的思考
桥式起重机使用环节重大危险源辨识研究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铁路工程施工危险源辨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