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的角度
白鸽
前几年,马东开办了网综《奇葩说》,把高晓松、蔡康永凑到了一起“搞事情”,一度引发了热议。我爱上了这个节目的原因,正是因为节目中传输的各种“奇葩”的角度。每期辩论的选题并没有一个标准答案,比如“你会不会做单亲妈妈”、“朋友圈要不要屏蔽父母”、“伴侣的钱是不是我的钱”等话题。节目从来不乱上纲上线,不同的生存方式得到尊重和包容,没有什么观点必须“格杀勿论”。就像马东所说,《奇葩说》最大的不同在于它不会限制你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不是阻挡你说话,这就是《奇葩说》的主题,有一颗自由飞翔的心。
举个例子来说吧,有一期辩题是分手该不该当面说。林志玲说,爱情是一个很难的课题,是我们没有办法控制的事情。我为什么要面对面,是因为你有勇气开始这段感情,你为什么没有勇气结束,这是对我们付出的尊重。邱晨说,真正的分手很多时候并不是发生在面对面,往往发生在歇斯底里的争吵之后,或者是在渐渐沉默之后。分手不是向对方发出一个信号,而是切断一个信号。分手不是一场闭幕表演,而是你在手机里打出我们就这样了吗,最后全删了没有发出去的时候。起初,听完她们的陈述,我也觉得很有道理。可后来我又听到蔡康永这样说道,《康熙来了》陪伴了观众12年,我很痛苦地跟观众说分手,我在电视上哭得很丑。12年的情谊,你不该给人家一个交代吗?我是通过电视节目跟你们认识的,我用电视节目跟你们说再见。如果电视节目尚且如此,朝夕相处的恋人更应该见面分手。你可以说你做不到,但是不能说不应该。恋爱是珍贵的回忆,它需要一个深刻的结尾。就好像你追了几十集,当你充满期待看大结局的时候,收到一个简讯,甄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不播了。这是不是太欺负人了?如果是这样,前几十集干吗不在简讯里说。
听完了各方观点,我也深深地陷入了思考。每一位节目选手都用新奇的观点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征服大家,他们只提供观众独立思考的空间。每一期辩题,并不是要给观众一个答案,而是给观众展现出不同的思考角度,让大家用自己的理性去判断这些观点正确与否。
《奇葩说》的辩题带给人思考,节目以娱乐性辩论的形式对现代年轻人最关注的社会热点进行探讨,因思考角度不同,嬉笑怒骂中引起观众的共鸣。马东始终强调,《奇葩说》只是一档娱乐节目,无意过多追求所谓的社会意义。可实际上,我认为节目中那些“奇葩”的观点,正是对这个社会的意义。各位选手会绞尽脑汁,甚至偷换概念,去证明自己是正确的,如果正反方对调位置,他们可以立即变换思路去辩论。所谓奇葩,不过是一小部分坚持自我,特立独行的人。存在便是合理的,而不是真正的奇葩。只是他们的观点也许跟大多数人不同,或许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包容,以多元的角度去看待事物。
北广人物2017年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