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钰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河南 郑州 451464)
由博卡·格德斯维特自编自导的《世上最伟大的父亲》(World’sGreatestDad,2009)表现了男主人公高中老师兰斯在儿子凯尔去世前后的命运转折,通过一系列荒唐事件,在让观众触及地位低下的兰斯这一“失败者”的形象之外,也深刻地揭露了社会的阴暗面。对于这部电影的解读,往往集中在其讽刺、批判的主旨上,却较少有人对其中的青年文化进行解读。在电影中,凯尔及其同学们似乎只是用来衬托兰斯的角色,但是他们又实实在在地构成了兰斯生存的空间,也正是在青年们非同寻常的思想和行为的促使下,兰斯才进入了一段被“造神”的梦幻经历中。因此,电影中的青年文化是不应被忽视的。
家庭单元是青年与父辈进行接触、接受父辈教育与管理的最直接单元。青年文化中具有激进、批判态度以及秉承理想主义这一点,早已为学界和大众所承认。而上述特征是很有可能导致青年文化与社会体制(包括政治体制与道德体制)和行为规范之间发生冲突的。而在《世上最伟大的父亲》中,由于父亲才是叙事的重点,因此对凯尔及其同学的着墨是有限的,青年与社会之间的不和谐主要被浓缩在家庭单元内,人们可以从父亲这个角色的眼中看到凯尔与兰斯之间的紧张关系。即使由于血缘和经济关系的存在,无论作为儿子一方的凯尔再怎样叛逆也无法颠覆这种关系,但他却实实在在地为亲子关系制造了危险。
凯尔不仅学习不好,一度被校长建议送去特殊学校,在道德品质上也总是表现出没教养、没礼貌、强词夺理的一面。例如,当早上兰斯开车和凯尔一起去学校时,兰斯在车上放自己的偶像布鲁斯·洪斯比的音乐,凯尔对此表现出的是毫不掩饰的不耐烦。于是凯尔不由分说地关掉音乐,并且说布鲁斯·洪斯比是同性恋,兰斯否认并说洪斯比有孩子以后,凯尔说你也有孩子,你也是同性恋。最后争论上升到凯尔表示他讨厌音乐,喜欢音乐的人比音乐本身更“娘”,重金属摇滚乐是所有音乐中最“娘”的一种。兰斯不仅无法根据儿子的逻辑与他展开对话,还只能任由凯尔在车上储物仓上留下两个脚印。而当兰斯诚恳地劝告凯尔不要再进行窒息性自慰,并且通情达理地表示“自慰很正常,人人都有需要”时,凯尔却说:“你知道什么不正常吗?跟自己的爸爸讨论自慰才不正常。”又如,在兰斯与心仪已久的女同事克莱尔约会时,凯尔却只顾用手机在桌子底下拍克莱尔的内裤,后来也正是凯尔不听劝告进行窒息性自慰,不慎在追求高潮的过程中让自己窒息而死,给兰斯带来了终身难以愈合的伤痛。
而就兰斯这一面而言,他也需要为亲子问题负一定责任。例如,没有注意延长亲子在家庭中的共处时间;出于对儿子的溺爱,他没有尽可能地帮助儿子复苏情感与人格;当别人指出凯尔的问题,或兰斯观察到凯尔的错误时,兰斯总是出于对凯尔的愧疚或宠爱而没有匡正儿子的错误行为,没有增强儿子的责任感。如兰斯已经发现凯尔所谓的“写作业”实际上是偷窥邻居老太太换衣服,并在被窝里偷偷自慰时,却没有揭穿这一点。可以预见到的是,如果凯尔没有因为自慰而死,那么他的人生可能有两个发展方向:一是在知道父亲和克莱尔约会后,通过“女人”这一共同话题和父亲的关系有所改善,通过共同建立具有亲和性的良性亲子关系,走上一条尽管平庸但也不至于毁灭的道路;二是仍然因为亲子关系的问题而迟迟无法完成社会化的进程。
而这种不和谐的亲子关系并不是个例。从离婚了的迈克尔对儿子的评价和回忆中也不难猜到,迈克尔同样拥有一段令他感到尴尬的父子关系。从某种角度来说,迈克尔表面上与兰斯是互为“他者”的关系:一个为高大健美的黑人,一个为矮小肥胖的白人;一个第一次投稿就赢得了《纽约客》的青睐,博得全办公室人的祝贺,另一个则屡投不中;一个是魅力非凡的体育老师,一个则是感性的、乏人问津的诗歌课老师。其实两人在家庭问题上又是互为镜像的,他们同样单身并与美术老师克莱尔暧昧,也同样无法处理好与儿子之间的关系。这种存在问题的家庭单元是不利于青年在“心理断乳”期间的个体发展的。
在电影中,青年人在表现出幼稚、从众的同时,又表现出一种焦虑。这种焦虑体现在电影中大量青年人采取了一种反主流文化的态度。
西奥多·罗扎克曾在《一种反主流文化的形成》中对美国青年反主流意识的发展进行过梳理,20世纪20年代美国爆发的先锋主义,乃至60年代的性解放和嬉皮士文化等,本质上都是青年以一种违法、越轨、激进的行为,表达自己对社会不满,宣示自我存在的文化行为,也正是在这些运动中,人们感受到了青年对主流文化有着强大的、不可忽视的破坏力。在《世上最伟大的父亲》中,时间背景并不在激烈的冲突期(如对外战争),且当代美国社会的包容力相对于20世纪已经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因此青年尽管依然在成长中感受着焦虑,但无论就外显行为,抑或就内在的价值观层面来说,电影中表现出来的青年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的对抗并不明显。如电影中出现的哥特文化、刺青文化等。由洛琳·尼科尔森饰演的女生是一个典型的哥特少女,她用哥特式的造型和妆容来显示自己与众不同,并在学校里落落寡合。在凯尔成为人人景仰的“英雄”后,其他女生只不过是身穿印有凯尔头像的T恤衫,或是在胸口佩戴一个有凯尔照片的吊坠,为了进一步表达自己对凯尔的喜爱,哥特少女甚至忍着疼痛在自己身上文了一个巨大的凯尔的头像,这象征着凯尔成为她的精神领袖和护身符。除此之外,还有不止一个青年对心理医生表示过自己曾经想自杀,而他们之所以打消自杀的念头正是因为死去的凯尔给了他们活下去的勇气。自杀是一种青少年用来对抗成人社会,惩罚对他们缺乏关心、要求苛刻的长辈的方式,而“自杀”的凯尔成为一个替他们“发声”的人,并促使他们开始反思自己曾经对待凯尔的态度,一个死去的凯尔让他们全部“脱胎换骨”。
而社会失调理论则是在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尤其是群体心理机制)被引入青年文化研究的领域之后,塔尔克特·帕森斯、托马斯·齐黑等社会学家们主张的一种观点。这种观点认为,青年文化中有自恋主义的一面。尤其是当青年处于社会转型期时,社会固有的“父权主义”对青年的影响力减弱,加上西方社会盛行的消费主义与个人主义的影响,青年很快会从对父母、师长的依恋、信赖中走出,转为一种对同辈和自我的依恋。凯尔便是自恋主义的代表,他在同学中是一个不受欢迎的异类,然而凯尔却对此采取了一种没心没肺、不卑不亢的态度,专注于沉浸在一种对性的幻想和自我满足中,他唯一的朋友就是安德鲁,唯一的爱好就是处处和身边的人对着干。而安德鲁实际上也是别人眼中的怪胎。这也是为何在凯尔去世后,安德鲁能够在兰斯已经无法控制由自己引发的蝴蝶效应的时候,勇敢地找到兰斯说出对那本书的怀疑。因为只有安德鲁深深地了解,要想使凯尔在一篇文章中不会说到下流词实在是太难了,甚至当兰斯借凯尔之口来表达对父亲的爱时,安德鲁却说凯尔临死前对他说的最后一句话是自己的爸爸是个傻逼。凯尔以一种自恋主义的姿态生活,与除了安德鲁之外的任何人都格格不入。而作为回报的是,当兰斯说出真相,与这个世界决裂后,他湿漉漉地从跳水池中起来去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安德鲁,两人一起去邻居老太太家看过时的僵尸电影,享受这种属于异类的快乐和友谊。也正是在此刻,兰斯才扶起了自己一直无法面对的凯尔的照片。电影在结尾处,最能给予观众安慰的便是,在安德鲁这一角色的作用下,兰斯残破不堪的亲子关系以另一种形式得到修补。
杨雄曾经对青年文化进行过这样的阐释,他认为青年文化“实质是青年在参与各种社会活动时由其特殊的行为方式所体现出的独特的价值判断、人格倾向、审美情趣及思考方式的概括”。这种在行为方式上的特殊性以及由此反映出来的在价值观、人格、审美等精神层面上的特殊性,最终就有可能形成一个亚文化系统。一般来说,青年人所创造的亚文化被认为是社会主流文化的众多从属文化中的一个门类,其在内涵、内容与结构上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但依然是整个社会的产物。
亚文化的产生以及青年对亚文化的态度,直接反映了他们的人格构建。社会影响的形成需要时间。一般来说,由于绝大多数青年还无法掌握社会结构中的关键位置,这导致了他们在社会生活中往往被认为是次要的,尤其是在文化上,青年人无足轻重的、边缘化的位置则更为明显。就社会和青年的关系来说,人们更强调社会对青年单方面的教化,而青年则很难向社会进行个人的话语表达,即使存在个别青年“意见领袖”,其受到的关注也是无法与已经掌握了海量资源的中年精英相比的。尤其是青年领袖有时为了博取注意,往往有意或无意地标新立异,偏离中心话语,这反而导致了他们被视为异类,遭到批判,最终依然无法达到冲击社会思想的目的。一言以蔽之,即使是在美国,青年群体也难以获得独立话语,其社会地位是尴尬的。正因如此,亚文化才有市场,因为它们能够昭示青年人的存在与价值。
而有趣的是,当青年们开始标示自己与社会主流文化的区别时,恰恰又是这种趋同性使他们成为另一种“主流”。在电影中,青年是被符号化、简单化了的群体。当凯尔的同学们纷纷以凯尔这一“文艺青年”为自己的偶像,希望通过表达“我喜欢凯尔”来自我彰显时,他们的举动又因为凯尔受到了太多人的追捧而显得并不突出,如大家都佩戴了有凯尔头像的徽章,甚至连小狗也佩戴了;又如大家排着队去找兰斯要那些凯尔的遗物,选兰斯曾经门庭冷落的诗歌鉴赏课等。电影中的青年正如他们之前集体式地排斥凯尔一样,又集体式地崇拜凯尔。而在行为上与亚文化之间保持距离最明显的,恰恰便是沉默的、不合群的安德鲁。安德鲁对于亚文化的疏离,在于他和凯尔一样,并不渴求同龄群体的认同。因此他们极少与同龄人发生互动,但相对于更为幼稚、懵懂的凯尔而言,安德鲁的人格是完整的,他对兰斯的安慰、对凯尔的怀念都是极有分寸的,这是因为他说的话全部都是发自真心而不是为了显示自己不落于人后的,安德鲁也因此成为不标榜个性(除了强调过自己是素食主义者外)而最具个性的一个青年。
青年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群体,甚至可以是潜在的社会变革力量,他们以属于自己的方式来干预社会的发展,参与到文化的建设和传播中来,并无处不在地体现着青年特有的价值观或生活方式,甚至由此生发出影响国家命运的文化运动。在《世上最伟大的父亲》中,青年文化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青年人的自由发展与成人世界之间的矛盾被集中在家庭单元中体现,同时他们的叛逆行为则可以追溯到反主流文化与社会失调的因素,而亚文化则对青年人人格形成有着巨大的影响。尽管电影的喜剧性使片中角色的所作所为都有着夸张的一面,但其中揭露出来的青年群体特有的思想、行为问题却是现实中社会症结的缩影,理应得到人们的认识与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