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盗墓笔记》的文本改编与受众接受

2017-11-15 17:07易查方
电影文学 2017年20期
关键词:寻龙盗墓笔记

易查方

(湖南信息学院公共课部,湖南 长沙 410151)

IP热在中国电影市场中愈演愈烈,超级IP被重复开发,新晋IP资源不断被发掘出来,IP的改编创作也逐渐朝向更加成熟的方向发展。国产冒险奇幻电影《盗墓笔记》改编自南派三叔的同名网络小说,该小说是与天下霸唱的《鬼吹灯》并驱的中国超级IP资源,同样衍生出了多部改编作品。《盗墓笔记》曾改编成网剧和广播剧,这是首次改编成为大电影,因而备受瞩目。由于二者同样改编自热门网络小说,难免被观众和学者进行比较,根据两部小说改编的电影票房成绩,针对影片的改编方式与影视化效果做出讨论与研究。电影《盗墓笔记》最终票房10亿元,远低于《寻龙诀》的16.82亿元票房,充分说明了影片改编的方式并没有受到观众的认可,其受众接受度远低于《寻龙诀》的电影改编。下面,本文从《盗墓笔记》的电影文本改编方式、受众的接受程度与电影改编的美学特征三方面做出研究,分析该片在电影改编时的成功与失败,由此进一步由点及面地对当今中国IP电影改编的现状进行研究和反思。

一、“IP热”浪潮之下的《盗墓笔记》电影改编

现如今,将一部小说改编成为一部电影不仅在于导演的创作目的,更重要的是当下市场对于一部商业电影的价值需求。很多时候,将一部小说改编成为一部电影是一次商业化的选择,无论是人物塑造、剧情设置还是主题诉求都是如此。21世纪在我国电影圈愈演愈烈的IP热潮尚未在人们的“不看好”中褪去,如今的文化消费品市场已经再次迎来了IP热潮的新一轮洗礼。从电影到电视,再到广播剧和舞台剧,IP资源成为竞相改编和争夺的目标。天下霸唱(张牧野)的一部《鬼吹灯》吸引了无数投资方的关注,从一开始的广播剧,到一部系列作品拆分成两部分卖给了不同的公司,改编成一部《九层妖塔》,一部《寻龙诀》,两部作品各有千秋,分别拍出了不同的味道。两部作品上映之后,陆川执导的《九层妖塔》又因为版权问题被舆论推向风口浪尖,而乌尔善执导的《寻龙诀》拿下了16.82亿元的票房。如此,中国IP热潮的热度、能量和影响力可见一斑。

南派三叔的热门小说《盗墓笔记》同样是个超级IP资源,早在2015年就被改编拍摄成同名网络剧。2016年,李仁港担当导演、南派三叔和杜俊等人担任编剧的电影版《盗墓笔记》来势汹汹,由于该部小说巨大的艺术魅力,拥有庞大的粉丝群体,另外近年国内盗墓探险小说的兴起都被看作是《盗墓笔记》的功劳,因而该小说的电影版备受期待。那么,这样一部超级IP究竟会被如何改编,是严格遵照南派三叔的小说原著,还是大刀阔斧地进行商业化的改编,在影片尚未上映时就被广泛讨论。

然而,电影《盗墓笔记》的上映却没有收到预期的好评如潮,反而是骂声一片,在读者与观众的批评声中,最终以10亿元的票房收官,完成了南派三叔的“电影首秀”。由于南派三叔的小说《盗墓笔记》共8卷,故事内容复杂,人物众多,电影短短的123分钟并不能容纳小说中的这么多内容。电影主要针对《盗墓笔记》中的《蛇沼鬼城》和《藏海花》两部进行改编,将人物情感纠葛和经历集中在一次探险事件中。但是,为了凸显大电影的视觉效果,对小说中的盗墓探险情节改编的过程中,视觉特效和故事情节的结合不当,造成电影对于小说内容的还原度不够,并没有拍出南派三叔小说原作的魅力。在IP热潮的推动下,小说《盗墓笔记》的电影改编在小说内容重现和商业电影创作之间失衡,仅仅成为《盗墓笔记》超级IP衍生文化消费品生物链中的一环,并没有真正做到突破与创新,并没有精益求精地还原小说故事。

二、小说到电影文本改编的方式

无论是天下霸唱的《鬼吹灯》,还是南派三叔的《盗墓笔记》,都是系列小说,或者说在一部小说中收录了多个故事,组成了故事篇幅较长、人物形象复杂、故事内容多元的小说矩阵。以天下霸唱的《鬼吹灯》为例,其中的每个故事发生地都不同,故事内容的地域文化特色和倾向也都不同,其中的任何一个故事都完全可以单独作为电影改编的对象。如果想要用一部电影改编整个小说集、涵盖所有的故事内容是不现实的,毕竟电影有着固定的时间限制,不能有过长的叙事篇幅。因此,陆川执导的电影《九层妖塔》只是针对《鬼吹灯》中的《精绝古城》故事进行的改编,但结合自身的经历和真实历史做出了颠覆性的改编;而乌尔善执导的电影《寻龙诀》是针对《鬼吹灯》的后四部故事改编而成的,看似涵盖了多部小说内容,实际上也只是通过跨越的时间线,把四个故事串联起来,并对部分故事做出了删减和融合,拼凑出了一个有时代感、历史感、岁月感、流浪感的冒险故事。

根据不同的拍摄目的和创作目的,小说改编电影的方式都不相同。像陆川的《九层妖塔》就进行了颠覆性的小说改编和二次创作,将天下霸唱的《鬼吹灯之精绝古城》改编得面目全非,把虚拟的故事内容融入了真实的历史中,拍摄出了如同纪录片的真实记录感,强化了天下霸唱小说中盗墓探险的真实感。而《寻龙诀》似乎改编得更有现代感,人物情感和叙事情节实现了完美的融合,并没有简单地停留在探险故事层面上。

南派三叔的小说《盗墓笔记》拥有的粉丝群体并不逊于天下霸唱的《鬼吹灯》,从某种程度上说二者更是平分秋色。对于《盗墓笔记》的电影改编,如果避开陆川改编作品《九层妖塔》的剑走偏锋,仿效乌尔善改编作品《寻龙诀》的中规中矩,《盗墓笔记》电影版势必也同样会获得巨大的成功,不会止步于最终的10亿元票房。南派三叔小说中描绘的神奇的地下墓穴世界是小说《盗墓笔记》的最大亮点,电影改编应当尽力将小说内容视觉化,把平面的文字转化为立体的影像,用具体的画面满足书迷和新观众的审美期待。

电影《盗墓笔记》几乎将叙事内容一分为二,一半内容在表述吴邪和张起灵之间的情谊,一半内容在表现墓室探险的过程。但是,无论是情感还是盗墓,对于叙事的推动力都十分有限,权衡二者的过程中,叙事逻辑变得混乱,这也造成了电影对小说的还原出了问题。电影《盗墓笔记》从张起灵的形象塑造入手,在一段简短的雪山打戏的烘托下,张起灵的神秘形象得以塑造起来。随后,影片开始将镜头转向吴邪,从小时候的吴邪身上发生的灵异事件开始,逐步将吴邪和他身后的老九门吴家的传奇和神秘色彩带出。在吴邪和张起灵两个同样有着神秘身份和技能的男性相遇之后,影片将叙事重点放在了两个人英雄惜英雄的情感联系上,尤其是在蛇母陵探险的过程中,二人的关系变得更加亲密,也正是二人亲密无间的合作,才最终解开了蛇母陵的秘密,并成功阻止蛇母的复活。通观全片可以看出,《盗墓笔记》是主打明星阵容的电影,这次小说改编电影也重点放在了人物及人物关系的塑造上,吴邪和张起灵作为电影的灵魂人物担当起了主要的叙事功能。在盗墓情节的叙述上采用传统的层层递进的方式,蛇母陵大战蛇母和古象王成为故事的最高潮,然而视觉呈现和情节改编却没能实现和谐统一。

三、文本改编的受众接受

从小说改编成为电影,很重要的一个前提是小说具有庞大的读者群体,拿网络小说来说就是点击量越大,它成为IP的可能性就越大,改编成为电影和电视剧的概率也就越大。将一部小说改编成为电影,无论出于何种商业考量,改编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都是受众的欣赏趣味和需求。受众才是文化消费品市场的主导者,脱离了受众群体就意味着改编的电影如同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很难获得商业利润和成功。

南派三叔凭借小说《盗墓笔记》成功跻身中国超级富豪作家排行榜,《盗墓笔记》共9部小说,总销量超过1200万册,堪称新世纪中国最成功的小说作品之一。小说描绘的光怪陆离、机关重重的地下墓穴世界令读者脑洞大开,小说中的多个人物凭借各自的性格魅力极具读者黏性,南派三叔凭借超人的想象力征服了千万读者。因此,对于小说《盗墓笔记》的影视改编,无论是从读者角度还是观众角度,都是期待电影能够重现小说中描绘的那个神秘的、恐怖的、惊险的地下墓地世界,让人能够如身临其境一般感受吴邪等人充满传奇色彩的盗墓冒险故事。从受众的审美需求角度来说,小说改编电影的视觉效果以及盗墓过程的悬念设置、逻辑编排才是改编的重点。

反观李仁港执导的电影版《盗墓笔记》,把电影的叙事重点放在了鹿晗饰演的吴邪和井柏然饰演的张起灵身上,试图用偶像崇拜的力量驱动票房,影片也就自然成为鹿晗和井柏然的个人秀。除去明星偶像的个人秀之外,影片的叙事逻辑并不被广大受众所接受。全片通过吴邪回忆自己当年参与家族探险的诡异经历,使三叔、张起灵、王胖子等人一一出场,拉动全片的叙事进程。影片起始处成年吴邪两次出场,故弄玄虚的讲故事的情节并不高明,既没有增加故事内容的神秘色彩,也没有在吴邪和落魄作家的对话结束后,产生任何翻转结局,整体而言,这样的处理方式并不讨喜。此外,为了突出吴邪和张起灵的个人形象,在地下墓穴情节中,为了凸显吴邪的智慧、技能过人,竟然在墓室内依靠吹笛子驱赶尸蹩,用跳舞躲避刀阵。片中出现过多的无厘头搞笑戏份,破坏了一部情绪紧绷、节奏紧张、悬念迭出的盗墓冒险电影该有的情绪,影片对于受众审美需求和情绪需求并没有良好地把握和满足。

因此,电影《盗墓笔记》在文本改编的过程中,没能很好地把握受众心理导致最终改编的失败。在此之前,陆川执导的《九层妖塔》由于对天下霸唱的原著小说改编过大,令原著的书迷和期待看到还原小说内容的观众大失所望,该片也没能获得很好的受众反馈。相反,乌尔善在执导《寻龙诀》时,将观众对于原著的期待,以及当下IP电影市场的现状都考量了进去,在1.8亿元拍摄成本的前提下,既做到了视觉特效的构建,又在陈坤、舒淇和黄渤等演技派明星的阵容下保证了影片故事的情感表达是准确到位的。《寻龙诀》的成功也说明了这种创作模式是符合当下受众审美需求和观影心理的,最终也都在票房收入上得到体现。所以,将文学作品改编成为影视剧,受众需求是改编前提,这也是对于当下电影市场的理解和把控。

四、结 语

李仁港执导的电影《盗墓笔记》虽然口碑并不尽如人意,但是其在文本改编的过程中做出的大胆尝试依然值得肯定。通过影片极力塑造的吴邪和张起灵两位人物形象可以看出,影片创作也是对当前“明星效应”和“粉丝经济”的理解与把握,起用新生代偶像鹿晗和井柏然撑起全片也是如今国产商业电影的一种创作模式的反映,依靠拥有庞大粉丝数量的年轻偶像更符合IP热潮的年轻化特征。但是,电影《盗墓笔记》的相对失败也充分说明,即便是拥有庞大粉丝群体的超级IP——《盗墓笔记》,从小说文本到电影文本的转化也并不意味着可以草草了事,不注重叙事逻辑的“敷衍”改编和差强人意的数字特效并不能换来超高的票房。随着商业电影的急速发展,观众也在随着国产商业电影一同成长,其欣赏水平和审美趣味也在逐步提高,对于商业电影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盗墓笔记》的文本改编与受众接受状态为今后的IP资源改编文化消费品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在叙事逻辑、人物塑造和视觉特效三者均衡的情况下,即便是在制作成本有限的情况下也能实现上乘的艺术效果。

猜你喜欢
寻龙盗墓笔记
要是你也去寻龙
寻龙传说
《寻龙诀》
寻龙诀
真实的盗墓,是这个样子的……
学写阅读笔记
学写阅读笔记
盗墓黑历史上最有名的摸金校尉们
OF TOMB S,TRAPS&THE INTREPID 盗墓口语大观
爱的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