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拍照失败的阴影里走出来】
解海龙参军照
王文澜、贺延光、王文扬等摄影家们与解海龙在一起
解海龙肖像
在生活中解海龙是一个幽默的人,他平时爱讲段子,自己总是一副不苟言笑的样子,说出话来却总能让别人笑得肚子痛。采访解海龙时,他的语速很快,经常在讲述自己的糗事时,用自黑的方式,让你笑的忘了提问。谈到著名摄影家的成就,解海龙说:“其实我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摄影爱好者,跟千百万摄影爱好者一样,都是从爱好到发烧,逐渐拓宽自己的视野,朝着真正的专业摄影的方向行进。前不久我们有个活动,一百多人,活动完了大家合影,有人提议说干脆咱们1951年生的合个影吧,结果蹦出来几个人:王苗,贺延光,王文澜,段岳衡,还有我。这一合影,我就想,我们这些人现在都还算摄影界的所谓熟脸儿吧,可我们这一代人都是坎坎坷坷地走过来的。”
解海龙从崇文区文化馆到中国青年报,到后来去中国摄影家协会工作,一直到现在,他始终是在摄影的路上追寻着,用镜头记录着中国的富强、社会的变迁和人民生活的改善。
说起他的经历,解海龙说:“我是1968年初当兵入伍在北海舰队,我当时身高才一米五八,上舰艇要长得够高的,我这样的上不去,就被安排在基地修水雷。那个年代,大部分人都是知青,正赶上上山下乡,很少的人才能到部队当兵,所以我一直说我自己是幸运儿,当一百个人有九十五个当知青的时候,我当了兵。当兵好在哪儿?当兵是正面教育,知青在农村是社会经历,但是我们现在反而缺这一课。当兵就是规规矩矩,到了部队穿上新军装,领章帽徽一发,拿着小手枪一照相,那就兴奋得要命啊。回想起我第一次摸相机,就是在部队上。有一个战友回家探亲,拿回来一台国产的华山牌相机,我看着就特别喜欢,我说我给大家拍照吧,于是就拿着这个相机在被窝儿里琢磨一晚上,过去也没摸过相机,也没上过胶卷,上弦能按快门就行了。第二天我让通讯员上县城去买胶卷,那个时候我们一个月六块钱津贴费,一个胶卷也得好几毛呢,买了俩胶卷,一块多钱。胶卷买回来以后我就叫上部队的战友们:跟我走,拍照片去!他们说那带不带大狼狗啊?我说带上,我们穿上雨衣,刺刀上好了,悬崖峭壁,哪儿危险就去哪儿,各种姿势都摆上,大狼狗站在身边,我们一喊,大狼狗就一激灵,就这样抓拍。俩胶卷儿拍了一上午,七十多张,这帮战友就迫不及待地问我什么时候能看见,我说等着吧,就赶紧又找通讯员送县城去洗,溜溜儿地等了俩礼拜才给送回来。大家知道了,就把我围上,要看照片,我说回头再看吧,大家问怎么了,我把胶卷拿出来,全都曝光过度了,也不知是照相馆给我冲薄了还是我拍的有问题,整个就是两条透明的底片,大家骂声一片,我好几天都不敢出操,吃饭都等人吃完了我再去。大伙儿都说,解海龙可把我们给折腾得够呛,糟践我们还不够,就连大狼狗也跟着受罪。打那以后,三年里我就再不敢提照相俩字了,一提照相就肝颤。”
退伍以后,解海龙就被退伍军人安置办安排到工厂上班了,他说:“那个时候是‘工人阶级领导一切’,工厂当时是挺受欢迎的,比医院和教育口都受欢迎,当工人还能学点真的手艺。到了工厂之后我就开始学车工,那时候我就想,得把摄影这行重新捡起来,要不然一辈子都会背黑锅。那时候大家都买不起照相机,也都没拍过什么照片,我看见工厂里的车工都在机器上认真干活儿,检验员在车间里认真地检验,工作的热情很高涨,我想怎么也得给大家拍点照片弘扬一下,所以,我就跟工厂领导请示,能不能买一个相机,工会给大家拍点照片,挂橱窗里宣传。领导说多少钱啊?我说我也不知道,进口的得好几百,国产的也得几十块钱吧。领导批准了:那就买一台进口的。我记得很清楚,相机的牌子叫‘卡农’,那时候不叫佳能,其实就是1961年出的佳能相机,镜头是固定死的,不是单反,花了七百块钱。我就拿着它开始拍照,拍完的照片放在橱窗里展示,工人兄弟们看着就特别高兴,大家每天都会穿着工作服,端着饭盒围在橱窗前面看不够。看着大家如此非常喜欢,我就争取半个月换一次橱窗,照片拍完冲出来我就放大,那时候我也没有什么好放大机,可我是车工有手艺,我就自己在车间里做了个放大机上用的杆儿,然后把它抛亮了,制作放大机就在铝饭盒上打一个窟窿眼儿,用杆儿一穿,弄一灯泡,再找个镜头安上,就能放大照片了。”
后来到了“文革”后期,工厂里有人揭发检举谢海龙利用工作时间干私活儿,说他做这个放大机属于私活儿,为此,单位涨工资也没有他的份儿,谢海龙在家郁闷了好一阵子。他说:“后来厂里涨工资又增加了新名额,厂领导看我平时表现好,给大家服务这么辛苦,就又给我补上了,打那以后我再也不敢用工作时间放大照片了。那个时候公家的相机只许工作时间给工人拍,不许拿回家去,我就发愁了,这怎么办啊?这时候已经到了1978年,我有了小孩了,正好赶上了1978年的改革开放,我看家家开始买电视机,9的,200多块钱,一个院儿的人吃完了晚饭,七点全把板凳搬出来坐那儿,电视机就放在窗口,把窗户一开,全院的人一起看,我就挺羡慕的。我就天天琢磨着攒钱买相机,第二年补发的工资终于下来了,一个月不到七块钱,一年就是八十来块。回家我就跟我爱人商量:你看咱孩子现在才几个月,我要从这时候开始给孩子拍,一岁、两岁、小学、初中,等他长大了咱们给他出一本画册,多有纪念意义!我媳妇想了想,说:那我呢?我说那当然也给你拍了,你现在二十多岁,我拍到三十多、四十多、五十多,多有意义呀。她说,那成!第一台相机就这么到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