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战“枪王”陈国韬出枪仅需0.6秒
提及“特种兵”,你能想到什么?是一群战士扛着圆木奋力奔跑,是战火硝烟中的无所不能,是面对敌人沉着冷静……也许是看多了电视荧幕上的特种兵,每当说到“特种兵”,他们似乎已经成为上天入地的神勇化身。
在中国七支特种大队中,来自响箭特种部队的陈国韬因为射击快、准、狠而被称为“枪王”,在军中颇负盛名。近日,媒体播报的一段视频显示,陈国韬出枪速度极快,他从掏枪,子弹上膛,射击,只需要惊人的0.6秒!日前,中国军网八一电视播发了对陈国韬的专访,揭秘“中国枪王”是如何炼成的。
初秋的北京,刚下过一场小雨,气温也降低了不少。记者一行驱车来到位于郊区的陆军某特战旅,一下车,一群穿着迷彩的军人站立在那里。记者还有些摸不着头脑,陈国韬在人群中高高的个头显得那么醒目,精瘦干练,少了些冷酷与严肃,多了些平和,但是浑身洋溢的特有的精气神,又彰显着他和平常人的不同。从步兵到特种兵,对他来说是梦想,更是一次命运的安排。
1997年,陈国韬以高分考入石家庄陆军学院,并被分到了步兵专业。但陈国韬的梦想却是成为一名优秀的侦察兵。于是,他暗暗地按照侦察兵的要求刻苦训练。机遇总是偏爱有准备的人。在毕业那年,恰逢选拔“爱尔纳·突击”国际侦察兵比武集训队员。听到这个消息的陈国韬很是兴奋,却因为选拔专业规定没有资格。但是对于侦察兵的向往给了他无限动力,在一次次和教员沟通,表达自己参加集训的强烈愿望后,陈国韬终于拿到了进入集训的资格证,迈出了他特种兵生涯的第一步,开始了和特种兵大队的不解之缘。进入集训队只是开端,接下来的集训让他慢慢从一个“门外汉”接触到了特种兵的生活。那次集训,留给陈国韬的印象只剩下“残酷”二字。在这里,评判是否优秀,成绩不是唯一的标准,能坚持下来就是胜利。跑步从初始的5公里增加到10公里再到最后的50公里,负重从最初的10公斤到最后的40公斤,陈国韬从最初的轻松应对到后来的咬牙坚持。8个月的“残忍”训练,给他的特种兵生涯上了第一课。但心中的那股劲,却驱使他在这次集训中不断前行。集训第二个月,他的腿就受了伤,他的集训也比常人多了一个科目——治疗。受伤之后,陈国韬白天保持高强度训练,晚上则通过针灸等方式来减少疼痛。带伤上阵的他没有在训练中被人落下,每次训练都是拼尽全力。领导曾多次劝阻他以身体为重,退出比赛,但他仍选择坚持。这次集训,陈国韬以优秀的成绩毕业。集训中的他,特种兵技能也有了很大提升,意志力得到了很好锻炼。他顽强拼搏、不断挑战自我极限的精神更是得到组训人员的充分肯定。集训结束后,也许是心中对特种兵的那份执着,也许是集训中对特种兵的进一步了解,陈国韬在毕业后如愿加入了特种部队,成为了一名真正的特种兵。
如今,作为全军闻名的“特战之王”,他的拿手绝活之一是射击——一套完整的出枪动作,他竟然只需要0.6秒。侦察兵使用的手枪重量为760克,加上装满子弹的弹夹,相当于两斤重。使用如此体积重量的手枪,要在0.6秒内完成击发前的所有动作,难度可想而知。出枪时须完成掏枪、上膛、射击这三个动作结果。但因他动作太快,连央视专业的摄像机竟都跟不上,慢放镜头根本无法捕捉到第二个动作——上膛。
0.6秒是什么概念?通常我们喊“解放军”三个字需要1秒钟时间,而他的出枪速度仅是它的一半多一点,“闪电枪手”由此而来。
其实,第一次射击时,他也打出过不及格的成绩,而目前采用的射击方式是不折不扣的“舶来品”。练就如此神速的出枪速度,都源于2003年在国外的一次特种集训。当时,陈国韬被选拔去以色列学习反恐经验。
第一次训练中,教练0.7秒的射击时间让他直呼“太快了”。当时,国内射击仍然以精度射击为主,而以色列军人这种贴近实战的动作,下意识地往前送枪,在国内是没有的。在以色列,教练规定除了在训练,其他时间不可以动枪。到了晚上,陈国韬在角落里偷偷练习。经过一年半的训练,在回国后集训的某次测试中,他打出0.6秒的惊人成绩,“枪王”的称号实至名归。在领导的支持下,陈国韬将这种先进的射击方式开始在全军范围内推广开来。然而,2005年11月当上级指定由陈国韬主编一部特种射击教材时,他在要不要关保险问题上,与权威展开争论。按照过去的训练方法,射击过程要开关数次保险,这样虽然安全,但不利实战。当陈国韬发表独到见解“不须关保险,实战中可以节省大量时间”时遭到反驳,双方争得面红耳赤。
最终,经过一番激烈辩论,编写组最终采纳陈国韬的“不关保险论”。这一理论,改写了我军特种部队射击训练的历史。陈国韬提出的“不关保险”论,在实战中可节省大量时间,提高了我军特种射击训练的效率。
在训练方面,陈国韬对自己非常严格,400米极限体能,他扛着120斤的圆木跑100米,然后背着30公斤重的弹药箱奔袭300米,最快纪录是1分37秒,该旅大部分训练尖子都望尘莫及。记者发现,除了练就快枪手,他在带兵方面也很有一套。其中,一组数据就是明证:截至2014年2月,他先后组织不同级别的比武集训30余次,培养狙击骨干1000余人,其中4人荣立一等功、24人荣立二等功、100余人荣立三等功,8人提干,100余人被评为特等狙击手。
检索资料时,陈国韬带兵训练时2个极其生动的例子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2008年盛夏,燕山腹地,队员王勇平时射击成绩不错,可心理素质跟不上,一到考核时就紧张。“来,你把我当人质,把靶子当恐怖分子!”那天,陈国韬站在100米外的靶台上,吼着让王勇开枪。王勇趴在地上,一身冷汗,瞄好了就是不敢打。“不打,你永远成不了真正的狙击手!”陈国韬用对讲机高声大喊。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王勇终于信心战胜了犹豫,扣动扳机。枪响了,正中靶心。
第二个例子是《战友报》报道的。新兵于涛一看到10米高的障碍高台腿就发软。陈国韬给他做示范,“噌、噌、噌”,几步蹿上顶端,“嗖”,一下子滑到地面。于涛看得目瞪口呆,心里还是直打鼓。陈国韬一声怒喝:“快上!”于涛硬着头皮,爬了3米,吓得脸色变白,死活不敢往上爬了。看他的神态,像是有心理障碍。陈国韬决定采取“心理刺激法”。谁也没想到的是,他跑回家属院,将妻子叫到训练场。于涛正纳闷,却见陈国韬给妻子拴上保护绳,让她一气爬上障碍高台的顶端。这一招果然奏效。于涛心想:女人都不怕,我一个大老爷们,再不敢上,岂不丢人!一咬牙,一跺脚,他终于爬到了最高点。曾经身姿矫健、刻苦钻研的“闪电枪手”,如今“名师出高徒,严师练精兵”更成为他的最佳写照。
冰野据新华社、法制晚报、中国军网等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