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守菊
座右铭的来历
●刘守菊
铭,原是古代人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后人或者叙述功德的文字,后逐渐演变成一种文体——“座右铭”。据载,我国的“座右铭”最早见于南朝梁代《昭明文选》中的“座右铭”一文中。也有的说“座右铭”,起于东汉人崔瑗。
崔瑗是个勤奋好学的人,还爱好书法。他又是一个侠义之士,他的哥哥被人杀了,崔瑗为兄报仇,杀死了那个杀人者,然后亡命出逃,但还是被抓了起来,后来遇到大赦,他才被放出来。他根据自己坎坷的经历作了总结,写了一段自诫的文字,经常放置在座位的右面,所以就把它称为“座右铭”。古往今来,许多名人雅士给我们留下多式多样的“座右铭”。
铜条铭
:四次落榜的蒲松龄,在自己压书的铜条上刻下了座右铭:“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以此激励自己,发愤著术。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写成了不朽的名著《聊斋志异》。墙铭
:清代著名文学家曹雪芹将“富非所望不忧贫”之句用草书写在自家屋内的墙上,作为座右铭,表现了他自甘淡泊的生活态度。壁铭
:近代民族英雄林则徐,写了“制怒”两字贴在自己的厅堂的壁上,时刻提醒自己的言行举止。簿铭
:1924年4月,爱国将领冯玉祥之子冯洪国出国留学时,冯将军亲自在笔记本的扉页上书写一联赠做儿子的座右铭:“欲除烦恼须无我,历经艰险好做人。”此联奉劝儿子要心胸开阔、豁达,在人生的道路难免会遇到坎坷和艰难,这是人生的必然过程。只有经过风雨,经过磨炼,才能真正走向成熟。碗铭
:著名抗日英雄吉鸿昌,将“做官即不许发财”7个字,叫瓷匠烧制在碗上,亲自发给所属官兵,以示告诫。印章铭
:书画作品上,除了书画家的姓章外,还有闲章,所刻的字往往是书画家用以明志自警的格言。齐白石有一闲章“痴思长绳系日”,表示珍惜时间;徐悲鸿则是“困而知之”;李苦禅为“以学愈愚”。这些“座右铭”在今天看来,仍对我们具有启发和激励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