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媛
安徽省六安市轻工中学“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上牵牛织女家。”唐人刘禹锡一首《浪淘沙》吟咏出黄河的大致风貌:大浪滔天,曲折多沙。令人读之即如身临其境,对黄河亦有了初步认识。
邹逸麟先生曾经说过,要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就必须首先了解黄河流域的历史;要了解黄河流域的历史,就必须首先了解黄河的历史;而黄河的历史,就是广大劳动人民努力治理黄河的历史。
对黄河的研究一向是历史研究者的研究重点。清代黄河研究作为黄河研究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自然不会被忽视。有清一代,黄河治理问题在较长时期内处于清代国家事务中的重要位置,因此,进行清代黄河的研究也就显得十分必要。进入二十世纪以来,这项研究已经积累了相当数量的成果。而这些成果不仅有利于我们洞悉清初时期的政治与经济动向,更将对我们现在甚至是未来的黄河治理产生重大的影响。
一、历史眼中的黄河
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孕育了中华大地最早的文明。她以博大的胸怀汲取各族文化的精华,经千百年的冲刷,积淀为独特而精深的黄河文化,黄河也因此被子孙后代亲切称为“母亲河”。
但是,不容否认,黄河又是一条多灾多难的河流,她为中华民族带来的苦难也不可忽视。在流经西北黄土高原时携带的泥沙因流速缓慢而逐渐沉积,导致下游地区河床高,甚至成为危险的“地上河”,决溢泛滥情况也因此十分严重,沿河百姓苦不堪言。
清代的时候,有人写过这样一首诗来描写黄河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连年水意没乡井,桑田飞还鸳凫影,耕云锄雨浑无用,嗟彼夫子罕遗秉。仓箱那得一粒存,粟菽不饱度朝昏,闻之树衣堪下咽,急取权作瓮与飨。未几树衣已告竭,清宵僵卧共谁说,踉跄出门图称贷,称贷无门瓮图没。展转只有鬻儿女,斗米得来聊充饥,母子相看惨别离,牵衣號天不肯去。”黄河之害,可见一斑。
至于黄河水灾的具体影响,有学者认为,除了对生态环境有影响外,对社会秩序的影响显得更为明显。张含英先生曾指出,黄河之安危与国家之治乱有直接关系也。董龙凯则认为,黄河水灾使沿河百姓流离失所,严重影响社会的发展。
因此,为了保证统治的安稳,历朝历代都将此事当成国家的头等大事,从大禹治水开始,历代为除黄河水患所付出的艰辛努力,已成为中国史书上所记载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圣祖康熙的治河心态
顺治十八年(1661年),年仅八岁的爱新觉罗.玄烨登临皇位。
康熙帝即位以后,水患更为严重。“康熙元年,河决归仁堤......康熙六、七年,黄河屡决......至康熙十五年五月,淮水冲决武家墩,......,下河局势益发不可收拾。”所以康熙帝亲政之初,就将“三藩”的政治问题与河务漕运的经济问题列为他优先考虑的三件大事之一,与平藩相等同,治河即治国。
笔者在查阅诸多资料以后认为,康熙之所以要治河,主要归结于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水患的频仍使得沿河百姓流离失所,背井离乡,出现的大批流民严重影响了社会秩序,正如前文所述。
其次,清代初期所用的运粮航道主要是隋朝时期开凿的自北京至杭州绵延两千多里的京杭大运河。这条运河在开通以后便成为了贯通南北交通的大动脉,自南宋经济重心南移之后,特别是元明清时期,京畿地区更是靠它保障漕运,地位尤为重要。
但是,东西流向的黄河与南北贯通的大运河因自然之力相交,在不能回避与绕开的情况下,最好的方法就是利用黄河的一段河身作为运河的运道。而黄河本身的特性使得其只要一发大水河水便会倒灌入运河,冲毁堤防,带来大量的泥沙导致运河河身变浅,不能继续通船行漕运粮。这对北京甚至是整个朝局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清初水利专家靳辅曾经言明:“漕之患莫大于(黄)河。”康熙对此认识则更为清晰,为了保证漕运,减轻人民的灾难,康熙帝决定大力治理黄河。
康熙四年三月,他指示工部“整饬河道”,将治黄保运提上日程。
三、康熙年间的治河安澜——靳辅治河
康熙十五年(1676年),黄河又发大水,扬淮地区七个州县成了一片汪洋,灾情严重。十六年二月,工部尚书冀如锡等官员奉旨察勘河工,发现河道治理贪腐甚重。康熙十六年二月,帝“升安徽巡抚靳辅为河道总督”,总理河务。
靳辅(1633~1692),字紫垣。祖籍山东历城,顺治九年出仕为官,十六年升为河道总督后,一代治河名臣开始正式大显身手,治黄保运,直至三十一年死于任上。
康熙十七年(1678年)春,帝以新上任的河道总督靳辅为总指挥,拨银250万两,作为治河经费,清朝的治水开始正式走入正轨。甫一上任,靳辅便带领另一治水人才陈潢从黄河河口溯流而上,沿河视察湖堰闸坝,勘测水情地势,并结合我国历代治河的利弊得失,制定了八篇治河方略,即《经理河工八疏》,并将“八疏同日上之”,呈康熙御览。[12]6-7
治河建议八疏得到了康熙的支持,随后,八疏经过实施,成效初显。靳辅在其幕僚陈潢的帮助下,取得了巨大的治河成就,其主要功绩有三:
一是根据河床淤塞,河水溢流的现状开凿引河,修减水坝,堵决口,通河道;
二是在宿迁等地开中河,宣泄了水势,减少了水患;
三是阻开下河,只主张筑重堤,束河水以入海。但最终由于阻挠并未实施。
由于皇帝的重视,官民效力,靳辅陈潢的鞠躬尽瘁,黄河水患终于得到了治理,运道得到了改善,漕粮的安全得到了保证。康熙年间的治河安澜,被载入史书,千古传唱。而靳辅其人,也因其巨大的贡献,而被康熙表彰,赞其“功不可泯也”。
四、结语
康熙初年的治河是彼时治国重心由以军事为主变为以经济为主的表现,那时经济的发展,为治河提供了强大的经济后盾,增强了治河的经济实力,治河的成就则更大程度上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为之后康乾盛世的出现奠定基础。
通过清代治河的史实我们也能看出,黄河的治理并非易事,我们应以史为鉴,注意吸取前人经验,发现并重视他们所忽视的地方,让黄河假以时日可以完全为我们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