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解剖学》教学中的经验思考

2017-11-14 10:57王松山
西部论丛 2017年4期
关键词:经验教学

摘 要:麻醉解剖学是从麻醉学的角度研究人体局部结构配布规律及其临床应用的一门学科,是从基础医学走向临床麻醉的必修课程,对麻醉学专业人才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经历多年的授课,逐渐积累了一些经验思考,以供分享。

关键词:麻醉解剖学 教学 经验

麻醉学是一门技术性比较强、操作技能要求较高的临床综合学科,麻醉技术的操作性必然要求麻醉教学的直观性、临床麻醉的现场实感性。解剖学作为基础医学的支柱学科,是学医的入门钥匙,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学信息传递过程的需求[1]。麻醉解剖学是从麻醉学的角度研究人体局部结构配布规律及其临床应用的一门学科[2],是从基础医学走向临床麻醉的必修课程,与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相比它更注重实际应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沿用一些传统教学方法,更要注重采用以培养学生自学创造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方法。总结自己的教学经历,本人有以下几点思考心得:

1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观察认识能严谨细致的观察作风和观察能力是学生在今后工作中取得成绩所必备的条件,在解剖操作过程中教师应该启发性地提出与临床相关的问题。如在学习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时提出问题:同样是上肢的手术,在不同部位会选择不同的麻醉入路,其阻滞的范围、效果、麻醉用药量、并发症会有什么不同?其解剖学因素是什么?使学生在操作中既动脑又动手,操作过程就变的积极主动,操作结束之后组织学生从理论上分析讨论,进一步加深印象,逐步提高观察能力。

2鼓励学生积极动手操作,强化基础知识

麻醉解剖学重点突出在临床应用上,教师应该向学生讲明实验操作的重要性。学生在进入临床实习之前进行与本专业相关的实验操作是很有限的,要充分把握好这有限的机会,加强临床麻醉技术的实验操作内容。如在学习周围神经的分支分布时,先让学生在尸体标本上根据体表标志选择典型的神经丛阻滞麻醉路经,然后模拟临床麻醉,用美兰等试剂代替麻醉药进行注射,观察注射针进入的深度及针头与血管神经鞘内血管神经的位置关系,最后总结不同阻滞入路的最佳部位、注射的角度、深度、易损伤的血管及其它邻近器官组织,针对性进行指导帮助,及时纠正实践中出现的错误。这种操作练习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又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但要注意防止学生片面的追求操作练习,而忽略解剖结构的观察。

3针对专业特点,调整教学内容

教学的核心应该围绕专业的需要,为避免麻醉解剖基础教学与临床应用脱节,在教学过程中与临床麻醉专家认真交流,听取意见。例如一般肌肉的起止点、骨学中的许多名词,还有一般内脏器官的结构特点、功能或临床意义等内容可以让学生自学,把理论教学重点放在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专题进行重点讲授和讨论。如:1.通过讨论经鼻或口腔插管沿途所经过解剖结构的形态特征及注意事项,掌握相关气管插管的麻醉解剖知识。2.有关心肺复苏的麻醉解剖:心的位置、形态及结构特点,心的血供及传导、胸廓结构特点与胸腔按摩、心与胸膜体表投影与心腔内注射等形态学知识。3.椎管阻滞麻醉相关的麻醉解剖:侧重于各部椎骨的形态特点、脊柱各段特征,脊柱区由浅入深各层组织排列及结构特点。4.有关全麻的麻醉解剖:讲授中枢神经的组成、分部,交感、副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来源、神经节名称、位置和节后纤维分布,以及常用内脏神经阻滞麻醉部位等[3],在内容上参考补充临床及相关教材资料,使学生也能及时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态。

4多种素材的运用

以教学改革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学生基础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提高是一项繁重而艰巨的任务,是一项创新事业[4],需要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多方面、多形式不断探索、尝试、总结和积累,才能逐步形成有效方法,推动教育改革。解剖学作为一形态学科,与实物联系密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麻醉解剖学教学要求有近2/3的实验教学。但由于高校扩招,学生人数大量增加,而教学资源尤其是尸体来源十分不足,教师实践教学和学生实际操作次数均减少,以至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除了讲课用的课件外,我们还在实验室增设了几台电脑,拷贝了很多图片、视频资料,供学生操作之余自学之用。通过多媒体模拟演示,把教材上非直观的描述以可听、可视、可模拟操作的方式表现出来,不仅加深学生的理解记忆,而且大大提高了学习兴趣。

5引入新的授课模式

在教学中,我们还引入了微课这一新的模式。微课的核心是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某个环节展开教学,能够很好的将知识点细分化、突出化,其主要载体是长度为3-8分钟的短视频。目前我们已拍摄微课视频近40个,涵盖教材的各个章节。选择部分章节开展翻转课堂,学生先在课前观看视频,然后带着对知识的初步了解和疑问到课堂。这样带着目的的学习效率明显比传统课堂要高。但是麻醉解剖学教学过程中要使得“微课”教学效果达到最佳,尚需结合与之相应的学习活动过程[5],包括师生之间的互动等。虽然我们引入微课的时间只有两年,但效果明顯,值得进一步发扬、研究。

总之,重视、深入教学研究,结合专业特色,调整课程安排,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与课时,改革教学模式,将基础与临床应用有机结合,融会贯通,我们的麻醉解剖学教学才能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参考文献:

[1] 李小云. 《正常人体学》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比较[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 8(5): 87-88.

[2] 张励才. 麻醉解剖学[M]. 第2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3] 纪荣明,刘芳等. 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结合专业特点,改革麻醉解剖教学[M]. 解剖科学进展. 2001, 7(1).

[4] 柏树令. 人体解剖学国家精品课的创建与运作[J]. 解剖学杂志, 2005, 28(2): 241-243.

[5] 曹殿波, 薛苏. “微课”实践中亟待厘清的四个基本问题[J].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13, 27(5): 495-498.

作者简介:王松山(1982.07-),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临床麻醉解剖。

猜你喜欢
经验教学
张一鸣的9条经验
乐淘淘“先进”经验
乐淘淘“先进”经验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类比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索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
Can lucid dreams kill you?
相关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