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记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记忆在武术教学领域十分重要,没有记忆,掌握各种复杂武术套路和攻防技能,就是一句空话。识记是记忆过程的关键,是武术教学中首先要抓的重要环节。积极的实践练习,是与遗忘作斗争的唯一办法。如何运用记忆的规律,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更快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武术技能,是武术教学中值得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关键词:武术教学;武术动作;记忆
一、记忆的含义与重要性
记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记忆的内容来源于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绪和练习过的动作;按其性质的不同,记忆可分为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感情记忆、运动记忆。
记忆心理过程中的识记是感知的过程及在头脑中留下的痕迹,识记是记忆过程的关键,是武术教学中首先要抓的重要环节。识记分有意识记和无意识记。有意识记又分理解识记、机械识记。鉴于武术内容繁杂和风格多样等特点。提高理解识记要放在首位;对于青少年运动员。由于文化修养及理解能力的限制。有必要多次重复练习来实现机械识记,即是所谓的肌肉记忆,积极的实践练习,是与遗忘作斗争的唯一办法。
二、记忆的加强和提高
结合武术专项的特点,依据记忆的规律和原则合理的科学的组织教学实践活动,使所有的教育和教学过程符合记忆的规范要求。
(一)提高对武术的认识培养对武术的兴趣。
教师培养学生对武术的兴趣,首先要把学习动机引向正确的轨道。
武术教师本身要教育学生树立继承和发展的伟大理想,明确武术的作用、意义和影响,要求学生把学习武术提高到继承和发展祖国文化遗产的高度认识。培养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的过程。这是培养兴趣、发展有意识记的前提条件。
对于青少年,适当地介绍形式多样的不同拳种、不同器械、或者短小的对练,有目的性的解剖某些动作的实战价值,激发学生产生强烈地要求探索的欲望,学习自觉性和兴趣就会逐步提高。武术所特有的“美”吸引着从事武术练习的学生,百练不烦,学而不厌。
(二)联想理解记忆是提高记忆的方法之一。
武术动作的攻防特点是识记中启发联想的好方法。例如冲拳弹脚——大跃步——仆步——弓步推掌,是一个连续进攻、防守的组合。教师结合套路结构。讲明技术连接的因果,使学生在自我复习中衔接的自然和可能性加多。因此,武术教学中对学生从激发内在感情上下功夫,即理解技击性体会真实感,理解力学顺劲体会节奏感,能为有意识记后的联想再认和重现创造有利有条件。
利用武术本身的特点,在初记阶段对套路路线还可找特点来帮助学生明确作法。利用武术中形象化的语言、口决、谚语,对促进动作概念的形成和帮助记忆,也是不可忽视的方面。此外运用已有知识或直观性的数学(图片、电影、电视、录音、正误对比、教师的优美完整示范等),甚至教师必要的手势、表情、口令都能丰富青少年记忆的内容,加快记忆的速度。
(三)合理地组织武术教学是提高记忆效果的基本途径
教师在武术教学的组织中,从教材的选择到教法的运用,都应该讲究实效,力求符合对象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识记速度和效率。
(1)合理组织教材
对于武术项目为说,一般是突出重点。围绕重点,挖掘为此内容服务的辅助教材,使其内容适当交替。在教学中新旧内容的比重也要恰如其分。实践中总结的“三、三制“是行之有效的(即基本功、新内容、旧内容各占1/3)。这样,武术教材的组织就变活了。保持着各种不同新颖刺激的兴奋性,既提高了识记的速度,又使学习武术的内容更连贯更完善。
(2)科学地安排时间
科学地安排时间,也能加快识记速度。学习武术教材或者重点复习提高的教材,都应安排在学生精力最旺盛的时间内进行。一般是准备活动后,身体微出汗,情绪高涨,进行新内容的讲授。集中学习,分散消化,要始终交叉进行。在课中解决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加强课外复习,发挥主观能动性,使中枢神经系统的暂时神经联系得到强化,为以后学习新内容打下基础。
(3)正确的示范和讲解
学生在学习动作进程中,对于精力集中时出现的第一个动作的印象会最深,也最易掌握,而且记忆消退也较慢。因此,教师的第一次示范要力求正确完善,优美轻松,使学生有想学想练的愿望。讲解时要语言通俗易懂,抓住关键,简明扼要,尽量形象生动。
(4)准确的口令和提示
人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练习套路或动作,总是两种信号系统相互作用的条件下进行的。而第二信号系统是我们行为的最高调节者,武术运动技能形成的意识性,又是思维活动处于积极状态的主要因素,因此教学中准确的口令提示,不仅能丰富心理体验,而且也直接加快了识记的速度。
三、结语
记忆动作是一种艰苦、复杂而又紧张的体力和脑力劳动。需要教育者和练习者付出极大的代价,有意识记的发展又是同良好的教育和培養分不开的。根据不同对象的身心发育的特点和记忆的规律,创造有意识记的条件,才能提高学习效果。把所学的内容长久的保持下来,并运用到实践中去才能方便武术的学习和教学。
作者简介:王力(1979.3-),男,汉族,山东邹平人,武汉体育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
西部论丛2017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