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菁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活动课程作为一个热点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探讨和研究。如何具体实施活动课程,也是研究者极其关注的重要问题。笔者认为,设计教学法和活动课程实施的特点、步骤的一致性,决定了设计教学法在活动课程的具体实施中,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
活动课程是以学生的活动为主,培养学生学习运用各种知识进行实践操作的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的一类课程。它具有三个显著特征:(1)以学生及其实践活动为中心的学生自主学习,(2)学生的直接体验,(3)强调学生的个性养成。
那么,根据活动课程的特征,如何对其进行具体的实施呢?笔者认为教学法所具有的特点和步骤对于活动课程的实施有着很强的针对性,可以充分加以应用。
设计教学法,是进步主义教育的著名人物克伯屈创立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
克伯屈认为,设计教学法重要的特征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动机,设计“是任何自愿的经验的任何单元,自愿的活动的任何整合,其中占支配地位的是一种自愿内驱力”和“志愿的活动”;由此提出设计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①确定目的。学生根据其需要,自愿提出学习的目的,即要解决的问题和困难。自愿是学生确定目的的根本要求。学生要有强烈的愿望、明确的目的去自动设计和确定。因此,要使学生产生进行设计的强烈愿望。
②拟定计划。即制定达到目的的计划。在拟定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做,教师相机指导。
③实施工作。运用具体材料,通过实际活动去完成工作。
④评判结果。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按照设计的活动,使学生获得比较完成的经验,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见,设计教学法是指在具体进行某种学习活动时,为了解决活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学生必须根据情况自主地确定目标,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检验并评定结果。它与活动课程实践活动的要求,有着相互对应的关系。
1、活动课程的实施,首先要使学生产生进行某项活动的强烈愿望、明确的目的。活动课程实施前,一般是由学校按教育目的作出课程计划,重要的是,教师要针对计划中所需要的活动内容,预先做好激发学生产生“内驱力”的种种准备,包括情景及有关材料的准备。这种准备至关重要,它是激发学生活动(或设计)兴趣的重要手段。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细心观察,不断暗示、启发、使学生的愿望与预期的教育愿望相符合。待学生有了强烈的设计愿望,后续的制定计划、实行及评判各步骤的进行就有了基础。
2、在学生制定计划前,指导教师认真记录每个学生的情况,指出他们在实现自己愿望方面存在的问题,困难和应该努力的方向。学生明确了自己所遇到的问题,以利于确定学习目的。
学生在遇到问题,产生了进一步学习的动机后,他们就会根据要达到的目的,制定计划。制定计划的过程是较复杂的过程,在这一阶段,需要注意的是,指导教师即不能包办代替,也不能完全由学生自己去盲目的制定计划,可以采取相机指导的方式,或学生、教师进行讨论的办法,将学校实施活动课程的有关思路介绍给学生,使学生制定计划时做到心中有数,使其个人的计划和学校整体实施计划尽量趋于一致,达到巧妙指导学生的目的。
3、在活动课程的实施中,教师要给学生以指导、监督、鼓励和协助,要用暗示和建议的方法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活动课程的设计,并将计划付诸实现。
但是,在具体的实施中,如何进行活动的设计呢?不同的学校,不同的指导教师,由于具体组织实施的步骤或方法不同,最后获得的效果也不尽相同,有的甚至缺乏一种主导思想而感到无从下手。而克伯屈设計教学法中有关学校课程的四种设计类型的思想,则可以作为具体实施过程中的一条主线。
克伯屈认为,学校的课程可分为创造性的设计、问题的设计、具体的学习设计、鉴赏性的设计等四种设计类型。
在设计整个活动时,要进行“创造性(或建构性)设计”克伯屈认为,这种设计“主要是使一种理论的以外在的形式具体化”,也就是在设计时,将每个活动要达到的目标充分分解,使之具体化,以便于学生的实践。例如,学生要让上演戏剧,就可以分解为写剧本、分配角、排练和上演。“这种设计的目的在于求得工作、制造和实践的种种经验”,而开展活动课程的目的就是,在教育理论、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完成一个活动设计并通过学生的直接体验而获得实践的经验。因此,这个阶段与克伯屈的这种课程设计要求是不谋而合的。
对于要解决具体问题的活动课程,例如,进行以“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为内容的活动时,可采用“问题的设计”。因为这类设计主要用于“学生解决一个智力的问题”,“需要有智慧的探究。”
活动课程中,还有一类课程是为了获得某种技能或某个领域的知识,如学游泳、跳舞、写作等,可以采用“具体的学习设计”。
鉴赏性的设计,则应用于培养学生审美经验,获得审美的享受和满足的活动课程,如,听交响乐、看电影和开展阅读活动等。
4、评价。根据设计教学法的要求,评价的最终标准,是看活动课程的实施是否使学生获得了比较完整的经验,是否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就要求评价者(教师、学生)不但对活动课程实施的结果进行评价,更重要的是对实施的过程进行评价。因为活动课程的实施是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的。其结果未必千篇一律,或者说未必完全能达到课程所要求的目标,关键是通过活动的实施过程,对每一个步骤和环节的评价,对活动中学生的种种表现给予关注和指导,使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使学生获得对活动的比较完整的经验。
评价时,教师提示评价标准,由学生自己评判。对于集体的设计,可由学生共同评判。对不当的评判,教师应及时提出意见或指导其进行重新评价。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见,设计教学法的实施步骤与活动课程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制定解决问题的具体计划、具体工作的实施,到形成完整的经验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能够做到环环相扣。但克伯屈认为,设计教学法更重要的价值在于,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心平气和的讨论、争论、作出决定等,要求每个参加者都采取开诚布公的、不使用权利的方法进行,可以培养学生合作的、民主的精神。这也正是我们实施活动课程,养成学生的创新个性,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目的之一。
西部论丛2017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