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苗苗
摘 要 如今已进入信息化时代,在信息化的时代里,计算机是人们通用的工具。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大发展,使人类社会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人们越来越重视开发和使用信息资源。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了几点关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课程改革的新思路,仅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 中职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 教学改革
一、教学内容要面向社会和实践
中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这决定了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要面向基层,面向实际。因此中职生必须具有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适应能力。由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学时少,内容多,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根据这门课程的特点把握教学方向,抓住教学重点,强调实际操作与应用,下面就谈谈如何安排教学内容。
“计算机应用基础”涵盖了计算机基本应用的多个方面,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中英文输入法、Windows操作系统及其应用、Word文字编辑、Excel电子表格、PowerPoint电子演示文稿、Internet的应用七部分内容,其中计算机基础知识和中英文输入法以知识型和技能型内容为主,剩余的五部分不仅涵盖大量的知识型内容,还有操作型内容,因此这部分的学习将是教师讲解的重中之重。
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
目前,很多城市的中学已普遍开设了电脑课,来自这些地区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计算机基础,这部分学生在入学前就具备了计算机基本知识。这样,来自城市的学生,计算机基础就普遍高于来自农村或者山区的学生。学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给计算机教师教学的开展也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二)教学模式更新不彻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法发挥
一直以来,学校都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模式,学生则始终是一种被动学习的状态,这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特别是像计算机这样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技术课程,如果学生没有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不起来,教学任务将无法实施。
(三)学生不主动学习
由于中职学生入学时计算机基础参差不齐,导致学生不会主动探索知识。这学期,笔者上了一个班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根据笔者的调查,上课时认真听讲的学生不到50%,有的学生上课时讲话;教师在上面讲,还有的学生在下面睡觉。课后能温习教材的学生仅有10%左右。这说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急需提高,学习态度急需端正。
(四)计算机教学软、硬件设施不配套
由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是属于公共基础课程教学,班级多、学生人数多,同一时段多个教师一起上课,这样给机房带了很大压力,甚至有的机房使用的电脑是十年前的配置,故障重重。
三、课程改革的新思路
(一)施行分层次教学
针对新生入学时计算机基础参差不齐的现实情况,“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可采取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的方法。在新学期第一次课上,首先对授课班级学生进行计算机水平摸底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的学习组,以优带差,满足不同基础的学生学习的需要。
(二)变“满堂灌”为探究性学习
中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需要借鉴最新的现代教育理论研究来指导教学。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起引导作用,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协作學习中获取知识、学会方法,在探究性的学习过程中形成并完善认知结构。
(三)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使用任务式驱动法教学,增加学生学习动力。
第二,使用情景教学法,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和探究的态度。
第三,积极交流讨论,认真组织协作学习。
第四,效果评价,实现教学目标。
第五,使用其他方法保证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一是使用多媒体技术,保证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改变了以前单一的、枯燥的课堂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实现探究性学习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支持。二是提供丰富的教育信息资源。学校应该以学习者为中心,为学生创造理想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在一点一滴的实践中逐渐提高。三是中职教育未来发展的重点是质量和特色。随着中职教育从观念更新与模式转换向教学过程深入,这样的改革方向是一种必然。如何加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是每位计算机应用教师要研究的课题。
第六,完善教学软、硬件设施,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创造条件。
现代学习理论认为,任何学习都是在特定环境下发生的。环境对于学习本身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教学改革必然要求环境变革与优化。
在计算机教学中,要增强教学效果,需要不断改善教学条件。上课期间,教师要及时排查有故障的机器,做好课堂机器记录,定期维护机器,及时更换老旧的机器。
四、实践的效果
(一)突出了学习者的主体作用
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对象,而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他们可以自主地选择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还可以经教师指导后再学习。而基础不太好的学生,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课程任务。既解决了学习起点不一、学生计算机基础参差不齐的问题,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二)体现了教师的指导作用
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教师的角色不再是教学活动的中心,而是“授之以渔”,教会学生如何掌握学习的方法,提供给学生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景。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启发者、指导者和帮助者。
(三)学生的实践技能有很大的提高
学生不必按教材完完整整地去学,而是在教师提供的学习情境中,完成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达到知识融会贯通。学生在学习课程的同时,还使自己计算机应用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四)学生团队合作和协作精神得到了提高
采取协作交流的方式授课,教师点评和同学互评结合,可以使班上每一位学生对同一问题有多方面、较深入的认识,有助于思考能力、交往能力的培养,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的养成。
五、结语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应紧紧围绕中职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以提高学生应用能力为立足点,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更新观念,适应新的教育环境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
(作者单位为大连电子学校)
参考文献
[1] 张铁军.计算机教学中情景的设计及运用[J].信息与电脑,201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