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丽洁 姚春芬 陈梦巧 陈佳 叶锦霞
摘 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各地人才竞争日益激烈。作为即将踏上社会寻求工作岗位的大学生,其职业能力的培养就显得极为重要。地方高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机构,担负着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重任,大学生的职业能力直接关系着就业情况和社会和谐。因此,探讨和建立高效大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体系,强化大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非常必要。本文将结合国内外已有相关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研究成果,以嘉兴市为例,构建基于就业力的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体系,提出提升大学生职业能力水平的对策。
关键词 地方高校 大学生职业能力 培养体系
大学生职业能力是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学习及实践获得的在就业过程中所必需的心理特征及知识、技能、素质等一系列综合能力。大学生职业能力一般分为四个构成要素:专业能力、基础能力、特殊能力和求职能力。专业能力是指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系统的专业学习,掌握专业知识并能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专业领域问题的才能,包括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两个层面;基础能力是指大学生适应社会生活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包括判断能力、表达能力、人际沟通和写作能力等;特殊能力是指大学生所拥有的某种特殊素质和能力,如特长;求职能力是指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需要掌握的一些能力和技巧。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职业能力是制约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提高大学生职业能力,是应对严峻就业形势的关键。本文在分析我国大学生职业能力现状的基础上,构建政府、社会、高校、学生“四位一体”的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体系,并提出各方各尽其责、有效促进大学生职业能力不断提升的对策。
一、构建“四位一体”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体系的重要意义
(一)理论意义
1.有利于大学职业能力培养理论的完善。通过对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体系分析,帮助更多人理解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更深层次的概念和所包含的意义。
2.有利于地方高校科学培养人才。通过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探讨,提出并落实就业力导向下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对策措施,有助于改進和完善我国高校对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工作。
3.有利于有针对性地对地方高校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实施改进措施,从而更有效地提升地方高校大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实践意义
1.从大学生来看,有利于其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职业的需要。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职业能力培养体系的目标要求有助于大学生了解和明确社会需求,使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挖掘自身的潜在能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2.从学校来看,能够帮助地方高校培养出更多满足社会需要的人才。通过对大学生职业能力现状的调查,重视掌握大学生能力状况和需求特点,更加有针对性地提高大学生各方面综合能力水平,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
3.从政府和社会来看,有利于稳定安民,构建和谐社会。大学生职业能力提高、就业质量提升关系整个社会的安定,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市场对人才的供给这两者达到平衡后能够使社会更加稳定,各方面的关系更加和谐。
二、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国内外研究动态
(一)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国外研究现状
西方发达国家一直比较重视学生职业生涯的设计和规划,许多国家的学校教育中早就有“职业设计辅导”这一课程。在美国,在孩子们上八年级(高中)时就要请专家为孩子们进行职业兴趣分析,大学比较重视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除了在高校建立就业指导中心,还配备齐全的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美国大学生就业指导队伍呈现出高学历、专业化、职业化的特点。
(二)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国内研究现状
近年来,影响大学生就业重要因素之一是大学所学专业是否与社会需求相一致,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专业偏好比对大学知名度的考虑更多,一些不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或职业能力不高的学生就业不理想。用人单位还对大学毕业生的“专长”很重视,有专长的复合型人才是用人单位竞相争聘的热点。且近几年来,留学归国学生是国内大学生就业强劲对手,国内毕业的大学生就业情况越来越难。一些地方高校的大学生普遍存在基本工作能力差、缺乏竞争力、专业知识技能不足、基础不扎实、职业目标不明确、就业迷茫、求职技能欠佳、应聘效率低等问题。
三、地方高校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学生因素
调查显示,在校大学生运用计算机和专业软件的能力一般的比例达74.41%,通过阅读等方式获得知识技能的能力一般的比例达72.34%,而对已毕业大学的调查中发现,认为求职时基础能力很重要的比例达63.41%。在校大学生认为自己掌握专业知识一般的比例达55.32%,说明在校大学生缺乏基础能力和专业知识技能。
此外,大学轻松的学生生活氛围使大学生缺乏积极培养职业素养的意识。调查显示82.98%的在校大学生基本了解自己今后的职业方向,57.45%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比较明确,虽有97.87%的学生认为职业资格证书在就业中是重要的,但考过的人只占65.96%;已毕业大学生有70.73%认为职业规划对就业是重要的,这说明大学生们没有做好职业规划,对自己的职业目标不明确。
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对社会职业能力需要不够了解,无法在大学期间针对社会现状进行相应的职业能力培养。已毕业大学生有78.05%表示在大学期间接收到的职业能力信息和市场需求存在一些差异。
(二)学校因素
一些地方高校教育观念滞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校园环境不够优越、文化氛围不浓。调查中有48.91%的在校生认为学校提供的职业指导课程或讲座很少,有80.85%的同学认为学校流于形式的课程太多以至于没有时间精力学习其他知识。这说明学校教育教学模式陈旧,课程结构和设置不合理,缺乏创造技法训练。
(三)教师因素endprint
对在校生的调查中,有72.34%的学生认为老师对职业能力的引导方面有一些作用,但是作用不是很大,因为大学教师有些并未参加过社会面试等,对社会需要的职业能力了解不够,且在校期间老师比较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对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
(四)政府和社会因素
调查中很多毕业生都认为在校大学生接受市场需求信息是滞后的,社会发展迅速,需要的职业能力也瞬息万变,大学生不能及时转变自己职业能力培养的方向。而且学校有些流于形式的课程是政府要求的,政府不能针对大学生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实施相关政策,这也是阻碍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一大因素。
四、构建“四位一体”大學生职业能力培养体系的对策
(一)从大学生角度——提高主动意识和技能
大学期间是一个人全面提升自我、完善自我的重要时期,首先,大学生应该有全面的自我认知,通过自我发现和对自身情况的分析,也可以通过职业倾向测验和性格测验等工具以及师长的建议等提高对自我的认知;其次,要找准自身定位,通过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客观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以及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准确定位自己;还应该确定职业目标,进行职业规划的最主要目的就是明确职业目标,在职业目标的指导下培养职业能力,扎实基础和专业能力,发挥自己的特长,可以利用寒暑假等时间通过老师推荐或者其他方式找寻适合自己的实习工作,并不断了解市场需求信息。
(二)从学校角度——丰富内容与路径
学校应把学历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重视对学生的引导,在专业课的教学之外提供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相关的课程训练,多开展有关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讲座或课程,比如职业规划的制定过程及职业指导讲座等;把学生在校期间的实验、实习、实践落到实处,比如多举办一些“创业大赛”“科技创新大赛”“数学建模大赛”等等,并让更多学生参与进来;改变传统教育模式,让学生自主申请课程,自主学习、训练并组织展示成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不同的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掌握一定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适合市场需求的职业能力。
(三)从社会角度——扩大校企合作领域
校企双方应积极参与人才培养过程,企业可以参与学校课程体系的制定与修改,帮助学校完善课程的规划和设置,并且企业在学校设置好专业课程之后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客观的评价并提出修改意见,使大学生所学课程符合自身就业和从业的要求,也有利于学校和大学生及时接受社会需求的变化等信息,从而及时调整自己的职业能力培养计划。
(四)从政府角度——加强落实新政策
政府相关主管部门也应该充分发挥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职能,减少大学中流于形式的课程,支持学校开展有关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也可以逐步设置职业培训资源中心平台,并在此基础上对职业培训资源做好监督控制,建立统一的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标准体系和素质模型。政府可以与企业共同投资支持学校进行有关职业能力培养的实践和训练,通过设立专项基金、奖学金在内的各项资金支付,让更多的大学生能有提升自己职业能力的机会,为大学生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
当前一些地方高校普遍欠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而职业能力直接影响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情况。因此,本文针对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情况构建了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体系,但本文所提出的对策建议的具体实施过程及结果还有待检验,下一步笔者将会更加深入细致地研究这一问题,使措施更具有可操作性。
(作者单位为嘉兴学院商学院)
[作者简介:朱丽洁(1997—),女,浙江平湖人,嘉兴学院财务专业2015级学生,研究方向:财务管理。姚春芬(1975—),女,安徽桐城人,硕士,嘉兴学院商学院学工办副主任、讲师,研究方向:学生就业管理。陈梦巧(1997—),女,浙江宁海人,嘉兴学院财务专业2015级学生,研究方向:财务管理。陈佳(1996—),女,浙江嘉善人,嘉兴学院财务专业2015级学生,研究方向:财务管理。叶锦霞(1996—),女,浙江上虞人,嘉兴学院财务专业2015级学生,研究方向:财务管理。基金项目:本文系嘉兴学院“2017年度校级重点SRT计划(A类)项目”“地方性高校大学生职业能力现状调查——以嘉兴市为例”的部分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张秀艳,崔彩英.职业院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机制研究[J].科研,2016 (12).
[2] 张兴华.职业化背景下大学生职业能力和道德素质的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6).
[3] 黄薇,杨杰.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策略浅谈[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6(3).
[4] 高瑛.大学生职业生涯决策能力的培养模式探析[J].发展,2017(6).
[5] 朱惠军.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需求现状及对策分析[J].思想理论教育,2016
(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