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

2017-11-14 10:22范霏霏
中国市场 2017年32期
关键词:影响机制公司绩效公司治理

范霏霏

[摘 要]对于现代企业而言,公司若想实现长远发展,就必须保证良好的公司绩效。公司治理对公司绩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主要依靠加强公司内部控制来实现。董事会、经理层等利益相关者对公司的绩效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他们渴望能够通过一个合理有效的机制来治理公司,从而创造出更好的公司价值,因此对公司治理与公司绩效影响机制之间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公司治理;公司绩效;影响机制

[DOI]10.13939/j.cnki.zgsc.2017.32.177

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我国公司领导者在公司治理方面仍然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显然制约了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公司治理作为一种契约关系,它其实不可以创造经济绩效,而是借助于公司治理来间接地对公司做出绩效。公司治理作为公司的根本性制度,对公司经营和绩效有着什么样的影响,是一个急需解决的紧要问题。

1 公司治理的相关理论

1.1 公司治理

对于公司治理的定义,目前还没有一个一致的概念。张维迎认为广义上的公司治理是公司经理层、董事会、股东和其他利害相关者之间的一整套关系。而公司治理狭义的定义则是研究所有者、董事会和高級经理人员三者之间的关系。简而言之,公司治理的实质是公司所有利益相关者相互之间的权力制衡关系,这种权力制衡关系在实际经营中与公司治理和公司绩效是密不可分的。

1.2 公司治理理论

1.2.1 委托代理理论

委托代理理论作为一种主流理论,提倡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企业所有者因失去了经营控制权,所以会他们利用经营者来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当前公司的委托代理关系主要指的是委托人和代理人。其中,委托人是股东,代理人是董事会和经理层。而代理人的目标与委托人的目标在某种条件下是不可能完全一致的。代理人往往在进行战略决策和选择时,保障自身利益最大化而损害了股东的利益。对于委托人来说,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可以降低代理成本,保障委托人利益。

1.2.2 管家理论

管家理论先于委托代理理论的提出,该理论以公司拥有完全的信息条件作为其假设前提,假设人人都是公正的,不存在自私自利的情况。管家理论认为在此前提下,股东可以放心地将责任和权力委托给董事,在保证股东的利益得以实现的同时,使董事的行为得到约束。这种委托关系是无私的,每个人都应当如此。但在现实生活中这是不可能存在的,因而相对委托代理理论来说,该理论并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

1.2.3 不完全合同理论

虽然委托代理理论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可,但仍然有一部分学者认为委托代理理论在某种情况中使市场的效率和经理人员的机会主义倾向过分地得到了扩大,经理层人员受到了过多的限制,以至于无法充分地为公司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发展进行有效的规划,而为了保住自己的职位,过度依靠市场信号,从而忽视了长远利益。为了解决委托代理理论所产生的弊端,需要通过对剩余控制权的分配来完善和约束委托代理。

2 公司治理因素

2.1 股东

公司的治理结构中,股东无疑是拥有最高权力的利益相关者,其决策将会给公司带来重大的影响。根据委托代理理论的描述,给经营决策者剩余控制权与剩余收益权,可以解决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因此,相对于持股份额较少的小股东而言,大股东能够更加有效地对公司的管理者进行监督,从而有利于经理层做出提高公司价值的决策。股东还可以更有效、更及时地监督经理层的行为,这种监督能够提高管理的质量,降低代理成本,及时抓住市场机遇,同时保证公司利益的实现。

2.2 董事会

董事会主要通过为经理层提供合理化建议,帮助经理层一起来完成公司章程的治理等来实现对公司绩效的影响。随着公司制度的不断发展完善,董事会已经成为股东大会完全无法干预的独立权力机关。

董事会是降低经理层代理成本的重要机构,但它也同样会与股东之间出现了代理成本。而经理层也会采用各种手段控制董事会,甚至董事与经理会存在某种默契,进而损害公司与股东之间的利益,使公司的经营无法长期战略契合。

2.3 经理层

经理层作为公司的经营管理者,需要去具体地执行决策控制风险,他们熟知公司的运行机制,懂得如何分配资源提高业绩。公司的发展目标和战略方向有时会被经理层的风格所影响。而且在董事会构成结构中,经理董事一般也是存在的。在委托代理理论的假设前提下,公司股东们时刻希望他们的利益能够最大化,但经理层同样希望实现自身利益,这两者之间存在矛盾。那么,如何进行约束和激励就至关重要。

2.4 其他利益相关者

公司生产经营中存在着众多的利益相关者。他们在公司治理过程中,通常可能会以各种形式来对公司的经营管理以及战略决策过程进行影响,这种影响是能够维护他们的自身的利益,但并不利于实现公司绩效。作为公司的一项重要资源,公司与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协作关系应得到充分的利用。只有保证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大化,公司在面对环境的变化时才能做出更好的适应环境变化的决策,从而更有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和绩效的实现。

3 提高公司绩效的策略

3.1 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

为了协调各方的利益冲突,节省代理成本,公司需建立一套合理的激励机制。股票和股票期权激励机制、报酬激励机制都是目前比较常见的激励方法。另外还可以给予经理人一些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如住房补贴,子女的教育补贴,定期的旅游活动等。在公司治理结构中,股东借助于董事会对经营管理者进行内部监查控制,约束其不合规行为,同时为了防止董事和经营管理者合谋的可能,公司又设立监事会,来监督约束董事和管理者,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公司整体利益不被损害,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提高公司治理绩效。

3.2 建立健全财务风险控制机制

建立健全公司财务风险控制机制有三个方面。分别为财务风险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其中事前控制要求控制者在执行项目之前先进行财务分析,估测该项目的收益和风险。事中控制则是在执行有关项目时及时获得并反饋信息,及时发现问题,预防纠偏。事后控制是指在实际运行中,状况已经发生,找出偏差标准之间的差异后采取相应的措施纠正偏差,并给予造成差错的相关人员以适当的处罚。以财务风险分析为依据,制订出今后的风险管理计划,保障公司发展。

3.3 完善公司内部控制

公司员工尤其是管理层应自觉建立会计内部控制的理念,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将公司的控制权科学合理地进行分配设置,使管理活动有效地进行。保证董事会的独立决策权和监督权,保证经理层的自主经营管理权,保证监事会的依法检查监督权,不断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要加强公司内部的文化建设,制订员工培训计划,使员工具备良好的职业精神及个人素养。制定合理的用人方案,实行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使员工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3.4 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

正确高效识别、分析防范和控制经营风险,已成为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部分。公司要形成良好的风险意识,建立高效的风险防范系统。在防范风险的过程中要将预防放在首要位置,对公司可能会产生高风险的区域进行反复多次性地检查,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要善于转嫁风险,购买保险就是一种非常好的转嫁方式。公司风险管理必须落实到内部控制的每个环节。

4 结 论

公司治理作为企业的根本制度,在企业的经营管理和经济绩效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企业只有在认识公司治理作用机制的基础上,从根本点出发,改善公司治理机制的缺陷,加强公司的内部控制系统,创造好的内部控制环境,保障公司治理的有效性,在治理中把管理创新与制度创新结合起来,才能使公司更加规范化,公司绩效才会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敬,吴婷婷.上市中小企业公司治理与公司绩效的关系——基于深市中小企业板的研究[J].新会计,2009(8):18-21.

[2]梁松.公司控制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实证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7(21):108-112.

[3]尹飘扬.公司治理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关系——基于中小企业板的实证研究[J].会计之友,2011(34):69-71.

[4]王晓琛.股权结构与上市公司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4.

猜你喜欢
影响机制公司绩效公司治理
房地产投资对城市经济增长影响的分析
建立以人为本绩效管理体系的思考
公司治理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
基于总经理超额薪酬视角的上市公司绩效差异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