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劳动力资源与经济发展

2017-11-14 22:48姚华
中国市场 2017年32期
关键词:人力资本经济发展政策

姚华

[摘 要]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这与国家经济市场环境的开放密切相关,但在市场开放的条件下最容易实现资金、资源吸引力的因素在于劳动力成本优势,这也是长期以来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的优势所在。在这种表面的经济繁荣背后还存在着严重的消费力不足问题,随着我国2017年供给结构的调整,现代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出现显著变化,要想进一步推动经济稳定、持续发展,就需要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文章综合探讨了人力资源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对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中人力资源的发展政策完善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劳动力资源;人力资本;经济发展;政策

[DOI]10.13939/j.cnki.zgsc.2017.32.162

1 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劳动力需求本质

从宏观经济增长的角度来看,中国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结构失衡问题始终存在,其本质上表现为劳动力市场的平稳性。反过来说,要想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的稳定性,需要保证劳动力需求和供应的稳定性,这就引发了经济增长对于劳动力资源的两大需求:

第一,第二三产业劳动力需求增长。我国仍处于转型期,第二三产业的岗位需求量也在逐步增长,从表面上来看这是宏观政策向就业环境改良靠拢的选择,实际上这是经济长期增长趋势下的必然结果。我国长期以来的经濟发展数据也反映出第二三产业岗位的年增量趋势与GDP增量趋势是正相关的,虽然其中也夹杂着下行调整等会引发劳动力需求下滑的问题,但整体发展趋势是向上的。

第二,经济增长对于外部需求的依赖推动了出口行业的人力资源需求。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制造业仍是我国出口经济增长的重要来源,由于人力成本优势、价格优势的共同作用,这一产业的规模增长最为显著,这也进一步带动了岗位规模扩张。从根本上来说,外需推动的经济增长在短期内带动了劳动力资源需求的稳定增长。

2 劳动力资源良性发展所产生的经济增长推动效应

劳动力资源发展实际上就是人力资本投入的发展,其中涉及了教育投入、劳动力迁徙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都能够对于经济增长产生良性的推动效果。

劳动力教育投入的类型主要有两种,一是职业教育,二是在职教育。在职业教育方面,招生是依靠对口的,那么对口的一部分其实和普高、普通本科的学生差别并不特别明显,所以对口学生对经济的发展其实可以与普通中高等院校归为一类。从严格意义来讲,对口招生也意味着对口人才输送,学校教育需要做好课程安排和设计,不能与社会脱节,必须紧密相连才行,学校必须给学生找到合适的有用的实习单位。从深入的角度来说,职业教育需要与职业本身保持足够的前沿相关性,这就需要学校教师具备工厂指导的基本能力,同样还能够具备基本的教育能力,这样能够形成良性的人才输出循环。在职教育方面,其所能够产生的效果有两个方面,首先是对劳动力资源价值的提升,相当于一种长期有效的人力资本投入,这能够对经济发展产生显著的推动作用;其次是在职业教育过程中劳动者对于知识和技能的重视程度,这能够产生两类十分显著的推动效果,一是带动大众消费的合理性发展,不会明显压抑内需增长,同时还会带动常规消费发展。二是带动大众理财观念的发展,这会带动社会闲置资金的利用率,进而推动资金流动率,强化市场活性。

劳动力迁徙的本质是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果,以往中国劳动力迁徙的基本规律是“农村向城市”转移,中国将经济发展重心集中在城市,同等劳动力资源在城市能够获取更高回报的同时也满足了城市社会基础建设发展的资源需求,在当时为城市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如今我国城市经济发展全面成熟,为了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的进步,必须从根本上解决二元化发展问题,所有资源的投入都需要向农村靠拢,此时国家在政策上会向农村靠拢(例如增加农村非农产业布局、改良农村消费环境、缩小城镇与农村差距等)时,农村对于劳动力的吸引力再度增长,劳动力再次从城市向农村大规模迁徙。从劳动力的迁徙规律来看,其根本上是服务于经济发展的人力资源需求而产生的。据统计了解,2002—2013年,我国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规模始终在1亿人以上,农村劳外出劳动者年收入人均在5000元以上(2006年以后增长到1万元以上),其中同比GDP名义增量都维持在1万亿元以上;2013年后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开始出现显著下滑,说明农村人口回归逐步显著,但外出口人收入并未下降,GDP名义增量仍然维持增长水平,而且回归人口也开始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一定贡献。综合来说,劳动力资源的转移始终得面向经济发展的需求点,从而实现对经济发展的良性推动。

当然,除了基本的教育投入、劳动力迁徙价值等为经济发展产生了直接推动效应外,劳动力资源价值提升、收入提升等也会对经济发展产生辅助的推动作用。总而言之,劳动力资源发展是必然会对经济发展产生推动效果的。

3 新形势下我国经济发展政策中劳动力资源发展的相关建议

世界经济的发展史表明,单纯依赖生产要素投入实现经济扩张,生产率没有实质性增长的国家,其经济获得的高速增长的绩效最终是不具有可持续性的。中国是人口大国,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经济发展中的人力资源优势最终会逐渐丧失,能源、矿产等自然资源的供给对于目前的高速经济增长已经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支撑乏力。因此,通过正确的发展战略选择,根本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传统的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向知识技术密集型转变,依靠生产效率的提高,才能逐渐更好应对未来劳动力资源变动趋势。结合劳动力资源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特点来看,可以对我国劳动力资源发展模式提出如下四点建议:

第一,在人口经济仍有较大贡献力的时期继续有效利用这一优势。中国人口规模所带来的经济优势正在逐步缩小,但现阶段优势仍然存在,例如近两年北京、广州、深圳等劳动力需求较大的地区出现过用工缺口,这也就意味着人口红利依然存在。当然,不能否认中国人口经济下滑的现实,在未来劳动力资源的发展中要注意资源价值的提升,加大人力资本投入。

第二,加强劳动力转移条件。未来农村劳动力转移仍然是我国经济增长主要推动力(主要表现在向农村区域劳动力需求领域的供应),未来十年内中国剩余劳动力转移仍然会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线,在宏观经济发展的整体需求下,周期性经济政策应当向劳动力转移条件的优化逐步靠拢。

第三,加大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综合性保障。目前我国对于基层体力劳动者的保障环境构建方面投入的大量资源,但仍有一定不足,例如劳动者的自我观念、法律意识、自我保障意识等还存在问题,这需要劳动者自我改变就业观念,同时需要依赖政府部门提供的公共教育、宣传支持。通过此类保障,可以帮助农村劳动力获得更为平等的社会福利,进而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第四,提供适应时代需求的劳动者技能综合培训制度。目前我国现代化生产中“智能机械”应用规模越来越高,虽然这种生产模式下并不会大幅减少对劳动力的依赖,但对于劳动者的专业能力需求也在提升。反观近两年我国一线城市用工荒、农民工就业难的矛盾问题就可以发现,人口红利和就业环境本身的矛盾并未得到良好解决。如果放任这一问题持续,未来劳动力价值就无法得到充分发挥,经济产出也会受到严重限制。对此,政府需要结合时代需求,针对社会基层劳动者提供更具针对性的知识、技能培训,消除劳动力供需矛盾。

参考文献:

[1]南红权.人力资源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创新动力策略[J].现代经济信息,2014(10):55.

[2]艾丽君.论述知识经济时代下的人力资源经济发展[C].“决策论坛——企业行政管理与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2016.

[3]乔慧丽.浅谈知识经济时代下的人力资源和经济发展[J].消费导刊,2015(2):160.

[4]赵文慧.浅议人力资源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13):164-165.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力资本经济发展政策
政策
政策
助企政策
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