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盆底康复仪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对盆底肌肉张力及盆底功能的影响

2017-11-14 08:16胡小玲徐秀兰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23期

胡小玲 徐秀兰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产后盆底康复仪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对盆底肌肉张力及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8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行自然分娩的114例初产妇,依据随机的方式将其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7例;研究组在产后对其实施盆底康复仪与盆底肌训练联合治疗,对照组产后单纯应用盆底肌训练治疗,观察分析全部入选产妇的盆底肌肉张力与盆底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干预后,研究组产妇的盆底肌张力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产妇产后尿失禁及子宫脱垂等发生情况较对照组明显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阴道分娩的产妇在产后对其实施盆底康复仪与盆底肌训练联合治疗,可对产妇盆底肌张力及盆底功能的恢复进行有效的促进,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 盆底肌肉张力; 盆底功能; 盆底康复仪; 盆底肌训练

doi:10.14033/j.cnki.cfmr.2017.23.08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23-0161-02

妊娠分娩是女性的一种特殊生理过程,通常大部分女性均会经历[1]。而在行阴道自然分娩的产妇中,其产后常常会并发盆腔脏器脱垂、压力性尿失禁等多种盆底功能障碍相关并发症[2],对于产妇产后的身体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等均具有严重的影响,故在产后对产妇实施有效的治疗干预具有重要的意义[3]。为了提高其产后盆底功能恢复情况,本研究中就分析产后盆底康复仪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对盆底肌肉张力及盆底功能的影响,报道内容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选取于2015年2月-2016年8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行自然分娩的初产妇,入选对象共114例,按照随机的方式分成研究组(n=57)与对照组(n=57)。全部入选产妇均为单胎头位妊娠产妇;研究组产妇的年龄22~36岁,平均(27.68±3.15)岁,

妊娠时间38~42周,平均(39.8±0.6)周,新生儿体重2.49~4.21 kg,平均(3.08±0.34)kg;对照组产妇的年龄21~37岁,平均(27.41±3.21)岁,妊娠时间37~42周,平均(39.9±0.7)周,新生儿体重2.52~4.13 kg,平均(3.11±0.42)kg。两组入选产妇对于本次研究均知情、了解,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产妇的基线资料观察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全部入选产妇均在产后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及指导等。研究组在产后对其实施盆底康复仪与盆底肌训练联合治疗,其中产妇的盆底肌训练治疗在产妇产后7 d实施,其训练治疗内容主要包括:(1)依据产妇情况指导其进行准确的腹式呼吸训练,先指导产妇选取去枕平卧位,并将双手放置在腹部上,然后指导其深吸气后通过嘴呼气,且需注意呼吸中需收缩腹部肌肉;(2)依据产妇的恢复情况实施对应的提臀训练,指导产妇在收缩盆底肌后将臀部抬起,再依据呼吸频率进行臀部及腹部肌肉的收缩,同时指导产妇在将臀部提起后实施提肛训练,一次训练维持5 s,一天连续进行10次训练;(3)指导产妇于床边坐立,将双腿交叉,且双手叉腰,然后指导产妇站立并将肛门收缩上提,待

5 s后,再坐下将肛门放松,依据产妇情况一次训练时间控制在12~15 min,一天进行3次训练;(4)指导产妇进行肛门与会阴的收缩训练,待产妇将膀胱排空后,辅助其选取平卧体位,再指导其进行深吸气并将会阴及肛门收缩,维持5 s后,呼气并放松,一次训练时间控制在7~10 min,一天进行5次训练。盆底康复仪治疗均通过神经肌肉电生理刺激治疗仪(PH ENIX型)进行,其治疗模式包括生物反馈与电刺激治疗;盆底康复仪治疗在产妇产后42 d后开始实施,其中电刺激治疗依据产妇的具体恢复情况,将治疗频率设置在50~80 Hz,脉宽设置在200~320 μs,初始电流强度设置为0 mA,再依据产妇情况逐渐调高至60 mA;完成后再按照生物反馈压力波型实施刺激治疗,同时依据产妇的身体健康状况及恢复情况等给予制定对应的肌纤维强化训练及协调性收缩训练等。对照组在产后单纯对产妇实施盆底肌训练治疗,其所有产妇的盆底肌训练治疗方案均同研究组。

1.3 觀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分析全部入选产妇的盆底肌肉张力与盆底功能恢复情况;盆底肌肉张力恢复情况主要是在产妇治疗6个月后通过会阴肌力评价量表(GRRUG)进行评价[4],主要分为0~5级等6个等级,其中未见收缩判定为0级,存有轻微颤动判定为1级,存有轻微收缩但不完全判定为2级,基本能够完全收缩但没有对抗判定为3级,能够正常收缩并存有轻微对抗判定为4级,能够完全强力收缩并且对抗正常判定为5级。盆底功能主要是对产妇治疗后的尿失禁及子宫脱垂发生情况等进行观察。

1.4 统计学处理

选取SPSS 18.0统计学软件开展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的盆底肌张力恢复情况

治疗干预后,对组间产妇治疗6个月后的盆底肌张力恢复情况评价对比,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的盆底功能恢复情况

治疗干预后,观察分析组间产妇的压力性尿失禁及子宫脱垂发生情况,研究组较对照组均明显少(P<0.05),见表2。

3 讨论

盆底功能障碍相关疾病在临床妇科中是常见病、多发病,该疾病通常于中老年女性群体中比较好发[5]。盆底主要是由盆底肌肉群、韧带、神经系统与筋膜等共同组成,其为一种十分复杂的支持系统,可通过与其他组织系统相互作用对盆腔脏器的正常位置进行维持[6]。若女性发生盆腔功能障碍疾病后其正常盆腔脏器位置就难以维持,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及日常生活等[7]。而女性在妊娠期间,其子宫重量及体积等均会不断增大,且妊娠晚期还会出现子宫中形成垂直脏器的情况,会使盆底组织受到的压力明显增高;同时在妊娠期间盆底韧带还会受到多种激素的刺激,对其溶解进行促进,造成韧带松弛,而使盆底支持系统受到不利影响,从而导致女性在妊娠、分娩后常常出现盆底功能障碍相关疾病[8-9]。因此,在产妇产后尽早给予有效的治疗干预,对其盆底功能的恢复进行促进尤为重要。

目前,在临床上主要是应用产后盆底肌训练治疗促进产妇产后盆底功能的恢复,其治疗中主要是通过腹式呼吸、提臀训练及会阴、肛门收缩训练等方式,将产妇的盆底肌肉群增加,并对其盆底肌血循环情况及筋膜张力等进行改善,而发挥出改善盆底功能的效果[10];但在临床上常常也有患者通过其治疗后出现盆底肌张力及功能恢复效果不佳的情况[11]。

本研究在产妇产后对其实施盆底康复仪与盆底肌训练联合治疗干预显示,研究组的盆底肌张力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对组间产妇的尿失禁与子宫脱垂发生情况观察对比,研究组也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表明联合盆底康复仪治疗的效果更佳。分析考虑显示其治疗中包括生物反馈治疗及电刺激治疗,能够通过对产妇盆底肌电信号进行了解,再对其实施合理的盆底肌收缩、舒张等,而对盆底肌张力的恢复进行促进;且其还可对盆底肌的协调能力进行改善,从而改善其盆底肌功能,减少相关病症[12]。

综上所述,行阴道分娩的产妇在产后对其实施盆底康复仪与盆底肌训练联合治疗,可对产妇盆底肌张力及盆底功能的恢复进行有效地促进,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成秀,胡丽琼.盆底肌肉康复器在产后盆底家庭康复的应用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36):6157-6158.

[2]陈玉清,裴慧慧,陈蓓,等.盆底康复训练对改善产后盆底肌功能的作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3,28(3):234-237,257.

[3]李承碧,刘玄芳,郭建新,等.产后盆底肌训练防治盆底功能障碍的近期疗效观察[J].现代仪器与医疗,2016,22(4):108-110.

[4]黄健,丁岩,程明军,等.健康教育及盆底肌训练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影响[J].中国临床医学,2016,23(1):92-94.

[5]杨素勉,马卫景,王秀粉,等.盆底肌锻炼联合电刺激促进产后盆底器官功能康复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5):1-3.

[6]李明群,董金菊,王华,等.生物反馈电刺激结合盆底训练在产后盆底康复的临床意义[J].浙江临床医学,2015,17(12):2086-2088.

[7]钟苑仪,李瑞满,蒋春林,等.暖宫贴局部热敷联合盆底肌训练预防初产妇产后尿潴留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20):4130-4132.

[8]彭其才,许成芳,吴玲玲,等.肌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J].中国实用医药,2010,5(4):41-42.

[9]黄小琴,申恒春.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在产后盆底康复治疗中的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5):253-254.

[10]陈燕辉,杨卫萍,邓敏端,等.盆底肌肉訓练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康复效果[J].广东医学,2012,33(6):757-759.

[11]范星月,刘波,周安荣,等.孕期盆底肌康复训练促进产后盆底恢复的临床观察[J].中国康复,2017,32(1):56-58.

[12]姜海燕,叶丽华,居红芳,等.盆底肌功能训练、生物反馈加电刺激及阴道圆锥训练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对比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0):4815-4816.

(收稿日期:2017-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