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小艳
课堂提问是教学中师生互动的重要方式.作为教学主导者,教师要对问题设计展开多重探究,以提高问题的价值,促使学生尽快进入思维状态,形成学习的动力.特别是设计问题串,需要遵循基本规律,体现问题整体性、分层性和对比性.
一、关注文本,设计整体性问题串
设计问题串,需要关注学生认知最近发展区,体现崭新教学理念.设计整体性问题串,需要从教学整体出发,对教材學习内容展开深度挖掘,对学生的学情展开总体性考量,从而提高问题串整体性特征.化学知识有较强的系统性.设计化学课堂问题串,需要理清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问题串的有效性,触发学生的贯通性思维,形成学生学习的动力.例如,在讲“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时,教师可以利用化学故事引导学生展开物质世界认知学习活动,发动学生探讨物质世界分类方法和不同物质之间的转化规律.在导入时,设计问题串,引发学生的主动探索热情:什么是化学?化学家都是些什么样的人呢?化学家是如何看待物质世界的?学生快速阅读相关内容,逐渐形成学习共识: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性质、结构与变化的一种自然科学;化学家是对各种物质展开科学研究的人,在实验室内不断操作的人;在化学家眼中,物质世界是有规律可循的,找出其中的规律,正是化学家的神圣职责.教师利用问题串引导学生展开相关讨论,使学生的学习思维顺利启动,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在对问题解读过程中,学生对物质世界的认识上升了台阶.这样的问题串,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二、针对生本,设计分层性问题串
分层性问题串是指,教师对教材学习内容展开分层解读,并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展开分层性设计,体现学生认知成长的基本属性.教材中有些知识跨度较大的学习内容,教师要将学习内容进行合理分解,设计一定梯度性的教学问题.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因为学力基础、学习感知悟性等因素的制约,学生个体之间化学基础学力有较大差距.这都是教师教学设计需要重点关注的因素.针对不同群体的学生给出不同教学设计,符合因材施教原则,体现新课改基本精神要求.设计分层问题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体现问题的渐进性和梯度性.例如,在讲“化学反应速率时,教师可以设计问题串:在你经历过的实验中,哪些反应比较慢呢?你是怎样对反应快慢作出判断的呢?化学实验快慢需要有准确的定量描述,你能找到其科学界定吗?化学反应速率是如何定义的呢?根据现有化学反应展开速率判断,你有什么学习经验可用?你能总结归结出化学反应速率的注意事项吗?学生根据问题串展开自主探究学习,课堂气氛活跃.经过自主讨论学习,学生逐渐理清了问题脉络,给出个性回答,构建了学习认知.可以看出,问题串难度体现鲜明坡度,由浅入深、由点到面,其引导性特征较为明显.教师从学生的认知回忆展开激发,使学生的经验性认知快速启动,为后面探究学习作好铺垫.随着问题不断深入,学生形成完整的学习认知系统.
三、依据实验,设计对比性问题串
有比较才会有鉴别.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利用知识关联度设计对比性问题串,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契机.在具体操作时,教师要有对比和类比意识,引导学生合理运用比较方式,从而获得预想的比较效果.对比体现的是横向性,不同点更为突出;类比是综合性比较,差异点需要重点关注.无论采用何种比对方式,都能使学生形成鲜明的学习认知.例如,在讲“常见物质的检验”时,教师可以给出补充实验:碳酸钾、碳酸钠分别与硝酸银、氯化钡反应,并分别加入酸溶液.同时,设计问题串:根据实验操作获得哪些实验结果?为什么在检验Cl-时加入稀硝酸,而在检验SO2-4却加入稀盐酸呢?从实验中可以获得哪些启示呢?学生展开热烈讨论,经过反复推演给出自己的认识:根据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果:氨气溶于水才能电离出OH-;加入稀硝酸是防止CO2-3干扰Cl-检验;加入稀盐酸是为防止CO2-3干扰SO2-4检验.由此可见,展开对比实验自然要引入对比性问题.通过比较实验操作过程和实验结果,学生很快形成了清晰的学习认知.化学实验具有直观性,能将抽象的化学原理,用实验直观地展示出来.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根据实验操作体验逐渐建立学习认知.在设计问题时,教师要根据实验操作过程提出问题,而不是一下给学生太多问题,否则会造成学生的思维拥堵.学生一旦感觉思维受阻,学习效率自然会降低,畏难情绪也会随之产生.如何科学设计教学问题,体现的正是教师的教学智慧.
总之,优化设计问题串,体现教师的引导思路,体现系统性和完整性.在设计问题串时,教师要深度解析教材学习内容,调查学生的学习实际,促使问题串达到较高匹配度.教师要利用问题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探索中形成学习认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