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南通19个市级中心镇集聚带动能力

2017-11-14 19:28刘畅
中国市场 2017年32期

刘畅

[摘 要]2012年以来,南通选取了19个经济实力强、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市级中心镇进行重点培育,经过几年的发展,中心镇的集聚能力正在不断提升,辐射效应初步形成。文章通过对南通市级中心镇的现状分析,结合南通经济发展态势和区位特点,提出中心镇目前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关键词]市级中心镇;集聚带动功能;核心村镇

[DOI]10.13939/j.cnki.zgsc.2017.32.042

1 引 言

近年来,南通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为进一步推动区域发展,更好地促进城乡统筹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同提升中心镇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2012年底南通市确定了首批19个经济实力较强、具有辐射带动作用和集聚能力的市级中心镇,加以重点培育。[1]随着中心城镇建设项目的逐项开展,这些市级中心镇具有了一定的集聚能力,对周边村镇的带动效应明显增强,起到了一定的辐射效果。但是也存在着产业集聚度较低、辐射带动能力有待提升、各村镇的协同发展亟待增强、各个行业的参与度亟待解决等问题。因此,要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落实城镇化建设的新要求,推动市级中心镇的提档升级,把市级中心镇打造成特色小镇。

2 南通19个市级中心镇集聚带动能力现状

中心镇建设工作自2013年正式启动以来,紧紧围绕经济发展和公共事业提升等重点工作,在不断优化产业布局,改善人居环境、激发创新斗志,提升生活品质等方面开展工作,初步显现了集聚带动效果。这19个中心镇分别是通州区的二甲镇、石港镇和平潮镇,海安县的曲塘镇、李堡镇、墩头镇和白甸镇,如东县的栟茶镇、岔河镇和河口镇,启东的北新镇和南阳镇,如皋的白蒲镇、江安镇、搬经镇和磨头镇、海门的常乐镇、悦来镇和正余镇。

2.1 制定村镇发展规划,合理布局

随着中心镇建设的展开,各市县规划部门都进行了相应的规划编制,对中心村镇的功能定位、发展方向和发展规模进行合理布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科学定位各个村镇的城乡空间结构。根据各中心镇原有的发展状况及特点,结合《加快推进世纪中心镇建设的意见》,制定了对中心镇发展建设的评价指标和具体考核的时间节点。选择镇区规模、经济发展、社会事业、民生保障和生态环境等五大类21个指标体系作为考核评价标准,以2017年底完成情况作为具体的时间节点。

2.2 产业集聚度不断提升,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中心村镇建设主要是围绕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两个方面,因此各地区都将经济产业的发展作为主要工作任务。根据南通市经济统计数据分析,2012年至2014年,19个中心镇的地方生产总值显著提升,高于全市平均增幅6个百分点以上;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大幅上升。各地区主导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推动了地区经济新增长点的形成。2012年,仅有1个市级中心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50亿元,2013年增加到2个,2014年增加到3个。详见下表。

2.3 公共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社会事业、民生保障以及生态环境等是考核中心城镇发展建设的指标,因此各村镇将完善城镇功能、强化公共服务作为重点推进项目。各中心镇把大力改善交通、教育、卫生、文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重要位置,让居民在获得更高生活品质的同时,能够享受到更好的教育,更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不断提高镇区吸引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在环境改善方面,通过“四位一体”的长效管理方式,整治村容村貌,基本建成了全面的垃圾清运体系、生活污水处理系统。截至2014年年底,19个市级中心镇落实民生项目267个,总投资达到109.34亿元。

3 南通19个市级中心镇集聚带动功能存在的问题

3.1 产业集聚模式有待优化

产业集聚是中心镇经济繁荣的基础,目前南通市中心镇也把产业发展摆在了重要位置,建成了南阳镇中国供销产业园项目、李堡镇黏胶纤维项目、白甸镇镇恒化纤项目等一批超亿元企业。但是这些项目和企业的建设大多源于政府为主导的招商引资,仍处于起步阶段,其对周边产业的集聚和带动能力尚不能显现,未来能发挥多大的作用还要拭目以待。其余大多数中心镇经济仍停留在项目散乱、基础薄弱、规模较小的资源粗加工型企业,科研创新能力较差,产品的附加值不高,难以成为带动周边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产业集聚仍处于被动集聚的范畴,企业主动进入积极性不高。另外,中心镇可用的土地资源与产业集聚过程中对土地的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土地流转在实际操作中受到多方面的制约,对企业和农民造成了一定影响,导致集聚模式的粗放性和低质性凸显。

3.2 各村镇的协同发展亟待增强

依据2013年制定的南通市中心镇建设导则,在短时间内成为一定区域内的产业集聚集中区、人口转移的承载区、城乡一体化的示范区,各村镇之间就必然会更多地呈现为竞争性的发展关系。尤其在产业引入、专利创新及转让、筹资建设方面容易出现资源不均、重复建设等问题,这就会导致各村镇之间协同发展的可能性降低,竞争观望等负面态度明显。从目前发展来看,各村镇之间的合作率微乎其微,大多数呈现各自为政,自扫门前雪,难以互为补充。

3.3 各个行业的参与度亟待提升

中心城镇建设的推进实质上更多地源于企业、资金和劳动力的吸引为基础。企业的引入需要各方面基础设施的完善与配合。如要考虑到企业工人就医、子女就学等生活问题,企业排水、污水处理、垃圾清运等公共设施配套问题,交通运输等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资金筹集方面受到国家限制乡镇政府建立融资平台的影响,中心镇可支配的财力与村镇建设所需资金存在巨大差口,如何解决建设资金、保障中心镇顺利建成仍然是一大难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各个行业对于城镇化建设的积极性。以上问题不能夠顺利解决就会带来人口集聚不强,失地农民缺乏安全感,对政府缺乏信心等一系列问题。这些基本的集聚条件不成熟,不利于城市集聚带动内生功能的增长。endprint

4 切实增强南通19个核心村镇集聚带动功能

4.1 进一步扩权强镇,夯实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核心村镇内涵发展

首先,市级政府要赋予核心镇部分社会管理权限,推动简政放权,增强核心村镇的统筹协调、自主决策、公共服务和依法行政的能力,激发村镇发展动力和活力,促进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3]其次,加大设施投入力度。政府方面要加大财政对公共设施建设的投入,积极引进人才,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能动性,人尽其才。

现阶段主要以完善交通、医疗、排污、垃圾清理等市政配套建设。村镇方面要及时改變政府管理理念,防止“拍脑袋”决断所带来的重复性建设、样子工程等问题。注重培养广大农民的文化意识,素质提升。共同建设和维护优美、整洁、便利的人居环境。

4.2 强化产业支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提升集聚能力

产业支撑在城市集聚辐射过程中处于重要地位。要因地制宜,选取与本地区资源与环境,区位与经济发展相契合的支柱性产业,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和鲜明的特色,注重多元化发展,一业为主多业驱动。将企业选取、人才引进和产业园区建设等事项,更多地交由市场机制进行筛选,减弱政府的决策性主导权,从而有效地减少被动集聚,进一步推动企业向城镇产业园区进行产业集聚。完善产业园区规划及定位,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在农业生产方面,加快推进土地流转,实施规模经营,提升现代化农业水平。紧抓长江经济带战略的实施机遇,逐步形成以先进制造业承接转移为中心的立体化区域发展体系。

4.3 增进各村镇之间的互联互通,协同发展,实现块状经济带格局

中心村镇的拓展,更多地体现为其辐射带动功能。发挥核心村镇的的集聚带动能力也离不开村村之间以及村镇之间的相互沟通、产业的相互联结以及人才的相互流动。城镇集聚能力的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各村镇之间的协同合作也是由不成熟到成熟的渐进过程,这其中必然会有利益的矛盾和冲突,如何在各种矛盾和冲突中找到合理的解决路径,形成区域分工体系和产业关联,努力推进村镇的抱团发展和组团发展,逐步形成在各个区域具有典型辐射带动作用的核心城镇,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才是共赢之道。

4.4 推进创新驱动战略,激发发展动力和活力

从目前各村镇的发展状况来看,土地和资金是核心村镇发展的两大障碍:一方面,推进金融创新,鼓励金融机构在中心镇设立分支机构,加快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的组建和运行,加大核心镇建设的信贷支持力度。吸引社会资本、私人自办参与核心村镇的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建设和运营。另一方面,保障用地指标,加大对企业废弃地等闲置土地的清理工作,盘活土地资源。此外,加强科技创新投入,积极研发和探索新型科技资源,推定高端化发展,积极与高校进行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创新和资金筹措创新。

总之,这19个核心村镇处于南通新城镇建设的核心地位,其集聚带动能力的强弱,对周边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以及未来南通中小城镇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基础性推动作用。在结合当前南通“四位一体”环境长效管理机制和“万亩良田”工程建设的契机,着力推动中心镇集聚带动能力,对南通未来经济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江苏南通出台政策加快推进市级中心镇建设[EB/OL].(2013-01-05).http://www.scopsr.gov.cn.

[2]张文武.增强江苏区域中心城市集聚带动功能[J].唯实,2016(3):73-75.

[3]张小平,陈德福.对常州市中心镇建设的几点思考——以金坛市两个中心镇为例[J].江苏城市规划,2012(3):65-6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