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开林
马君武祖籍湖北蒲圻,其曾祖马丽文靠苦读考中道光年间进士,在广东高州、广西思恩府做过知府,于瘴烟雾霾之地为官清正,口碑极佳,死后家无余财,亲人流寓桂林。马君武九岁丧父,由寡母辛苦养育,由于别的出路都被堵死了,“拼命读书”和“立志做人”就是他不得不过的两道关口。十二岁时,马君武开始广泛涉猎中国古典名著,文学爱好由此萌蘖(音聂,植物长出新芽,喻事物的开端——编者注)。十五岁时,他寄居于外舅祖陈允庵家,充分利用陈家丰富的藏书,潜心研读。那两年的发愤,抵得过同龄人十年的努力。马君武的母亲以严厉著称,她常说:“铁不打不成好钢,孩子不打不成好人。”夜间,在油灯下,她一面缝补衣服,一面监督儿子做功课,手中所拿的是一根粗重的木棍或一块厚实的竹板子,如果马君武偷懒走神,就会挨打。直到十七歲,马君武才接受完母亲最后一次棍棒教育。多年后,他偶然谈起往昔的体罚过于严酷,母亲诸淑贞笑道:你不挨打,焉有今日?”有趣的是,清朝末年,男女平权风气初起,马君武力劝母亲入校就读,亲友闻之,莫名其妙:素来只有父母督促子女寒窗苦读的,马君武反其道而行,莫不是中了邪?
鲜活态:大胆求新的诗文家和翻译家
马君武毕生用力甚多而见效甚明者,一为诗文,二为翻译。
马君武好作旧体诗,不泥古,多创新,他爱用洋典故,往往别出心裁。老辈人物墨守成规,对这种古怪的尝试嗤之以鼻,但深知其三昧的人则乐得承认这些内置的洋典故恰到好处,能够产生意想不到的美感。马君武展谒岳坟,吟成七律《杭州拜武穆王墓》,其颔联为“国会冤刑苏拉第,敌军威慑汉尼巴”,苏拉第即希腊哲人苏格拉底,汉尼巴即北非古国迦太基名将汉尼拔。苏格拉底无辜,法庭却判处他死刑。汉尼拔善战,世人都称赞他为“战略之父”。马君武选择这两个洋典故,一是诉岳飞之冤情,二是赞岳飞之战力,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
南社是20世纪中国规模最大的诗歌团体,苏曼殊、马君武和柳亚子三人尤其著名。南社容纳了许多同盟会会员,进步倾向、革命色彩乃是它的一大特质。马君武写诗,“鼓吹新学思潮,标榜爱国主义”,既以才情取胜,又以新奇见称。除了是著名诗人,马君武还是随笔大家。20世纪初,在日本留学期间,《新民丛报》就是他展示屠龙手段的地方,观点之犀利,意态之轩昂,文字之精警,无不令读者过目难忘。
1902年,马君武二十二岁,撰写《〈法兰西今世史〉译序》,即出语惊人,针砭到位:“中国乃初生而殇之婴儿也。唐虞以前之事,不可考矣。尧舜禅让,民政萌芽,夏禹传子而遽斩矣。自时厥后,民贼代兴,故吾中国尘尘四千年乃有朝廷而无国家,有君谱而无历史,有虐政而无义务,至于今日。奄奄黄民,脑筋尽断,血液尽冷,生气尽绝,势力尽消。尚何言哉,尚何言哉!”同年,他撰写《〈俄罗斯大风潮〉序》,也有令人耳目一新的卓见:“人间之最恶者,莫如野蛮时代之圣贤矣。其识见局囿于社会之中,受社会之等等影响而不可脱却,故顺社会之风潮所趋而立说,不能立足社会之外,以指点批评现社会之罪恶,出大力以改造社会,破坏旧恶之社会,另造新美者。其人又稍有知识愈于众,其说现出,则万千庸众奉其言为经典,视为神圣不可干犯,于是旧社会罪恶之根蒂因之愈固。虽然,野蛮时代之圣贤,在如彼之时代固不可无,而在文明之时代,可谓之为大怪物矣,其功罪每每相抵也。予敢决一言于此曰:无改造社会之思想者,其人断不可谓之大豪杰!”这段话简直就是“圣人不死,大盗不止”的最佳注脚,给了那些认定只有圣贤才能够挽救世道人心的迷信者一记当头棒喝。他撰写《论中国国民道德颓落之原因及其救治之法》,笔锋直指病灶,质疑众人习焉不察的固定疗法:不先改革道德,而欲改革政治,则犹之执规以画方,南辕而北辙也。国民之有道德也,犹之身体之有脑筋也。脑筋有病,而欲于区区肢趾间施药石以治疗之,其何能愈?”马君武的随笔文章,以纵谈古今、放议中外的言论最为精彩,往往能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
很少有人像马君武那样,长期在国外求学,合计十五年。1903年秋,马君武考入日本京都帝国大学,选择的专业为工艺化学。他舍弃文学选择化学,目的很单纯:在反清革命事业中,他所学的专业能够派上大用场。马君武的心情相当急切,暑假期间,他就向一些激进的留日学生传授炸药制造术,为狙击和刺杀清廷权贵做好前期准备。1918年夏,他还担任广州石井兵工厂总工程师,亲手研制出新型炸药,化学本行一点也没丢。
1906年,马君武从京都帝国大学毕业后,返回上海,出任同盟会上海分会会长,以中国公学教职(总教习兼理化教授)为掩护,继续开展革命活动。他敢言敢行,很快就引起了两江总督端方的警觉,一度遭到指名通缉,幸得两广总督岑春煊为之缓颊,两广学务处提调高凤歧为之出力,以广西公费资遣德国留学,入柏林工业大学攻习冶金,四年后,获得该校工学士学位。1911年11月,马君武回国襄赞革命事业。1913年冬,马君武应邀赴德国深造,一度入柏林农科大学读书,又在波鸿化学工场任工程师。“予自(民国)二年以来,作工于德国工场,以余暇著书,每至夜深始罢。以为输进真实之科学于祖国,为予现在之惟一义务。”“当时之勤苦,德国友人每赞异之。予则以为亡命异域,所以报国者,在输进西欧文明。”马君武在德国编译了《矿物学》《实用主义动物学教科书》《德华字典》等工具书,历年以来,还翻译了多部世界学术名著,达尔文的《物种由来》、密尔的《自由原理》、斯宾塞的《社会学原理》和卢梭的《民约论》。其中,《自由原理》最得译界好评,梁启超誉之为“继《天演论》之后中国之第二善译本”。马君武觉得,为国家体面之故,固然不可没有这些名著的译本,其宏愿则是“以此震荡国人之脑气”,以开启民智为己任。1915年,马君武获得柏林工业大学工学博士学位,成为中国留德学生获得工学博士学位的第一人。
当年,翻译界的头号快枪手非马君武莫属,别人翻译外国诗歌,抓耳挠腮,不得要领,而他左手挟烟,右手执笔,顷刻即可完工,格律之谨严,体式之稳称,才思之敏捷,笔调之娴熟,令人拍案叫绝。他将法国文豪雨果题赠情人的诗作《阿黛尔遗札》翻译成七律,堪称无缝对接,诵之荡气回肠,令人不能自已,试看其译笔:“此是当年红叶书,而今重展泪盈裾。斜风斜雨人将老,青史青山事总虚。两字题碑记恩爱,十年去国共艰虞。茫茫乐土知何在?人世苍黄一梦如。”马君武稍有余暇则笔不停挥,每天翻译以三千字为率,日久功多,共出版译著二十余种。endprint
马君武精通日、英、法、德等多国语言文字,涉足的专业领域相当广泛,文、史、哲、理、工、农,他拆除了六者之间高大坚厚的隔墙,使之门户畅通。马君武的弟子朱经农感慨道:“凡是校内功课,没有一门他不能教。”
狂热态:好斗的政治家
据郑逸梅的《南社丛谈》记述,马君武好下围棋,而且好下“革命棋”,不长考,不细虑,落子如飞,猛冲猛打。他与南社诗人程善之对弈,两人皆喜欢悔棋,有时竟将枰间所下之棋子悉数悔完,传为趣谈。围棋高手徐润周观棋后有感,化用王安石诗意,调侃道:“余兴枰边两社翁,考工革命未全融。随缘胜败随缘悔,细事真情识见通。”赞中有弹,令人解颐。
1901年,马君武想到日本留学,求助于一位姓刘的县长,后者资助他四十元旅费。于是马君武先抵香港,剪掉辫子,添置了一套薄西装,然后坐三等舱赴日本横滨。时值凛冬,他背个空行囊,直冻得牙齿打架,好不容易找到熟人、大同学校教师汤觉顿,总算有了栖身之所。汤觉顿介绍马君武去见大师兄梁启超,想在其译书公司做事,但由于经营不善,译书公司已经倒闭。然后汤觉顿又介绍马君武认识了热爱中国文化、赞成中国革命的宫崎兄弟,从而与孙中山建立了联系。马君武主动拜访孙中山,披沥所见,深蒙器许,其观感是:“康、梁者过去之人物也,孙公则未来之人物也。”孙中山喜欢阅读战史和哲学,看过的名著,大部分都随手赠送给志趣相投的友人,马君武就有幸获赠过不少图书,将它们运回国内,珍藏在上海,可惜这些具有纪念意义的书籍后来悉数毁于兵燹。孙中山念及马君武初到东瀛,人地生疏,生计拮据,特意介绍他去东京与秦力山合住。当时同盟会尚未成立,马君武追随孙中山,游扬翊赞,完全出于至诚。迨中国同盟会初具雏形,他积极参与章程的草拟工作。1905年8月下旬,马君武被推举为同盟会秘书长、广西主盟和《民报》主笔。
辛亥武昌首义,马君武受命赴鄂,与各省代表起草临时政府组织大纲。那时,马君武年方而立,血气方刚,碰上数千载一遇的历史转折关头,整个人都意气风发。1932年,他在《自述》中讲道:忆起二十一年前的我,正是三十年华,英气蓬勃,代表广西到炮火下的武昌,起草政府组织大纲。又回到南京出席,开了多少会,说了多少话,别人欠理的提案,一语打消。开了会,又到上海欢迎孙中山就任临时总统职。连夜赶回南京,一路叫着‘中华民国万岁,喊得嗓子都破了。但是那时精神很好,一切应付裕如。”年轻就是本钱,能有幸成为共和国的首批公民,年轻就更是幸运。
民国初肇,革命党领袖的避战心理占据了上风,他们忌惮袁世凯所掌握的强大武力,迷信其旋转乾坤的霸才,甘愿将政权拱手相让,将共和幼婴的摇篮由南京转移到北京。孙中山自觉在政治、军事方面的才能和经验上,袁世凯比他强出许多,他乐意去办理自己最感兴趣的铁路交通,以消除南北纷争,促进社会进步。当时,汪精卫的言论最具冲击力和代表性,他说:中山先生应该离开南京,将政权交出。如果不是这样,是谓恋栈,直是无耻!”胡汉民也说让位是不要紧的。唯有实业部次长马君武认为袁世凯心怀叵测,是厚貌深衷的乱世奸雄,其生平劣迹昭彰,偾外交,卖同党,谄附醇亲王,摧残革命者,实为奴隶性最深而富贵心最热之人。革命党领袖今日避战,将来终有一战,只怕到了那时,形势于我方更为不利,他的這个预言真是太准确了。无奈孙中山去意已决。孙中山卸职后,以兴办铁路为职志,马君武也不愿北上附袁,就干脆做了孙中山旗下的铁路公司秘书长。
马君武斗性强,火气大,撩不得,激不得,一撩一激,轻则不欢而散,重则头破血流。有一次,马君武在南社聚会中与苏曼殊斗诗,马君武落于下风,一时恼羞成怒,站起来就要弄死“兵火头陀”,幸亏大家劝住了。马君武骂过大师兄梁启超是“妄人”,他与宋教仁交谊甚笃,也有过肢体冲突。民国之初,在南京开会,各抒己见,宋教仁当众夸赞袁世凯,出语偶有不合,为此细故,马君武暴跳如雷,掌掴好友,伤及一目。宋教仁固知马君武是个狠角色,遂避其锋芒,未与计较。事后,马君武冷静下来,愧悔交加,主动去医院向宋教仁赔罪,两人仍复握手如故。
1916年,国会复活,马君武以参议员身份出席,政府提议加入协约国,对德宣战,国民党强烈反对,马君武在会场中大声疾呼,态度尤为激烈。在宪法审议会休息室阶下,马君武挥杖怒击赞成参战的政学系骨干李肇甫,当场将其殴伤。尽管此举犯了众怒,但他毫不气馁,毫不示弱。
国民党元老居正撰文称赞马君武:“生平去恶,如农夫之去草,尝一怒而恶人敛迹。秉刚守正,不附不阿,其忠勇有如此者。”这段话字字可信。马君武固然是大诗文家、大翻译家,但从本质而言,他是个彪悍的广西佬,一言不合就开打。倘若给民国知识分子弄个好勇斗狠排行榜,马君武绝对名列前茅。
1921年7月,马君武被任命为广西省省长。此前的各省省长,多为官僚和军人,甚至连接受招安的绿林盗魁都有机会染指分羹。马君武是在西洋得过工学博士学位的学者,他当省长,可谓是中国现代政坛上破天荒第一人,创下了新纪元。
马省长果然有个性,有特点,他对人说:“余作省长,有权在握,则何事不可为?昔人谓‘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小丈夫不可一日无钱,今作省长,财政不愁无办法,政治和地方建设,亦可望卓然有成!”他拟定治桂的大政方针,要点是六个字——“要致富,先修路”,将公路建设放在首位,第二步才是全省实业总动员。莅任之始,他责令财政厅牵头筹集修筑公路的专款,财政厅长以战后民穷财尽、无款可筹为由,挂印而去,马君武为之怒狂。但修筑公路是马君武的心愿,也是他的心魔,即便军阀刘震寰多方阻遏,也拦不住这匹“癫马”。有一次,刘震寰向马君武索取军饷一百万元,还说:“不给钱,地方安全难以保障,真要是敌军杀过来,你们文官可别抱怨爹妈生的腿短!”对于此种难堪,马君武夷然处之。在军政会议上,刘震寰报告须以军饷为急,马君武却大唱反调,报告要以筑路为先。刘震寰大怒,拍着桌子吼道:你就不怕打起仗来,地方糜烂?”马君武从容作答:“余虽书生,但向来不畏战争;何况战争在中国,已属司空见惯,若云战争即不筑路,则百政皆可停滞矣。更须知者,战争为军官之责任,而筑路亦为文官之责任也!”嗣后,敌军入侵,马省长仍拨付经费去宾阳修路。刘震寰急得六神无主,致电大元帅孙中山:“癫马发癫,兵临城下,款移筑路,亡在旦夕!”从此,癫马”一名遂成马君武的专利。endprint
马君武最受人诟病的是,好以外国政治方略治理粤西,胶柱鼓瑟,不得要领,粤西官场还给他取了个“神经省长”的绰号。马君武是单纯的书生,明显缺乏官场阅历和灵活手腕,但他服务桑梓的信念甚是坚牢,刷新粤西政治局面,变革更张过于偏激,乱世民不聊生,官不聊生,谁会把修筑公路看得比身家性命更要紧?结果可想而知。
1921年8月至1922年4月,马君武主持广西省政务,通共不过八个月。马君武想改变时弊,但他的同志太少,就好比演戏没有合适的配角,众人离心离德,老想着拆台散伙。有些官员当面答应要振作精神建设广西,转过背去就是拉帮结派,舞弊贪污。对此情形,马君武感叹道:“这真的无异于举起手发誓,双脚便在地上画‘不字。”1922年6月16日,陈炯明部将叶举炮轰总统府,将孙中山逐出广东。从此以后,马君武对时局日益失望,多年不再过问政治。
九一八事变后,民族危机急剧上升,马君武又开始关心政治,他多次通电詈骂张学良、汪精卫和蒋介石,对于汪、蒋两位党政军头目更是毫不客气。1932年1月28日,日本侵略军进攻上海,南京政府仓皇迁都洛阳,马君武通电痛斥道:国事败坏至此……乃精卫兄在武昌一年,介石兄在南京四年倒行逆施之总结果……介石兄对内狰狞如鬼,对外胆小如鼠。”1940年,汪精卫接受日本军人内阁的扶植,在沦陷区南京建立傀儡政权。马君武憎恶汪精卫认仇作父的丑陋表演,赋诗予以讽刺:“潜身辞汉阙,矢志嫁东胡!”两位国民党元老,一位仍旧是铮铮铁骨的爱国者,另一位则堕落为摇尾乞怜的卖国贼。
陶醉态:十足的多情种子
二十岁刚出头时,马君武追求过广东的著名女医师张竹君,却无疾而终。张竹君志不在小,她不仅创办医院,还“隐然执新学界之牛耳”,创办育贤女学,为全粤女学之先声。她将《岭海报》作为自己的宣传机关,与胡汉民、謝英伯结盟,周旋于革命党和保皇党之间,游刃有余。她建造福音堂,举行周末演讲会,宣传基督教福音,批评时政,鼓吹维新学说,标榜女权,被誉为“妇女界之梁启超”,城中报界及新闻界进步人士皆为之倾倒。
张竹君张扬个性,男人踞坐四抬敞篷椅轿,她也踞坐,还在轿上看洋书,不怕别人骂她为“招摇过市的男人婆”。张竹君做过一件大事,1911年秋武昌起义期间,黄兴要去武汉密晤黎元洪,商讨军事方略,途中为了避开各路奸细的耳目,掩护工作就交由张竹君负责,她将黄兴化装为医生的助手,与她领导的上海红十字救伤队同乘江轮,履险如夷,顺利抵达了目的地。
冯自由在《革命逸史》中记述了张竹君与马君武的交集:有马君武者,桂林人,康氏万木草堂弟子也,能文章,美词藻,从广西至粤攻读法文,闻竹君在教会演讲福音,语涉时政,异常崇拜。自是福音堂布教,恒有马之足迹,渐露爱恋之意……一日,马忽在张之客室取去张之诗扇一柄,张四觅无着,旋得马之法文求婚书,情词恳切,张不能从,乃以素持独身主义一语拒之。未几,马亦赴日本求学,尝作《竹君传》,登诸横滨《新民丛报》,附以七绝诗一首,誉扬备至。有‘女权波浪兼天涌,独立神州树一军之句。此辛丑、壬寅间(1901年至1902年)事也。”冯自由的记述与事实略有出入,马君武附赠张竹君的七绝共计两首,第一首诗中有“莫怪初逢便倾倒,英雄巾帼古来难”的表白,已把自家心思和盘托出。那时候,可惜他还只是无名小卒,虽与张竹君有相识之缘,却并不匹配。
马君武一生最爱的女人是彭文蟾。民国初年,彭氏树艳帜于羊城,赋诗颇有捷才。大约在1918年,马君武慕名寻访,一见倾心。翌年,马君武译完一部西洋巨著,获得稿酬二千元,便和盘托出,为彭文蟾赎身脱籍,纳为簉室,两人从此鳒鳒蝶蝶,恩爱无比。1921年7月,马君武任广西省长,携彭文蟾履新。可惜好景不长,仅过九个月,广西内乱,马君武率领卫队乘轮船撤离省垣,拟将省府迁往梧州。途经贵县时,遭遇李宗仁部属李可栋、俞作柏部袭击,彭文蟾护夫心切,被流弹击中,不幸遇难。马君武被拘禁于县署三日,获李宗仁开释,只身前往梧州,一个月后,即通电辞去省长职务。十年后,马君武重掌广西大学校政,因公干复经贵县彭文蟾遇难处,抚今思昔,潸然泪下,于是停车谒墓,即兴赋诗一首:“蓦地枪声四面来,一朝玉骨委尘埃。十年始洒坟前泪,万事无如死别哀。海不能填唯有恨,人难再得始为佳。雄心渐与年俱老,买得青山伴汝埋。”凭吊之时,老马哥热泪频挥,一痛几绝,身边众人深受感染,莫不黯然神伤。
非常态:敢唱反调的大学校长
马君武创办过中国公学,主掌过上海大夏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吴淞中国公学、广西大学的校政,可以说,他不在官场的时候,就在大学校园,办学的时间比从政的时间更长。
1927年,马君武应广西省政府主席黄绍竑之邀回桂,创办广西大学。“最后在梧州创立广西大学。一木一石,一瓦一椽,一几一席,悉心擘划,手胼足胝,虽在疾中,未尝少息。又尝兼任梧州硫酸厂厂长,改良出品,比德国产品更好。还曾办过农场。人皆笑先生,不但为工程师、工学博士、大学校长,直是一杂碎工头、劳动苦力。先生亦笑而颔之。”居正如是说。
广西大学校址选定在梧州桂江对岸的蝴蝶山。“取其交通便利,本省学生皆可顺流而下,外籍教授亦可溯江而直达”。上任头一天,马君武告诉全体师生:“我向来不找事做,但若国家有事要我办,我也不辞,尤其是在此国难期间,人人应该尽力救国。我休息了三年,精神业已恢复,不妨再来主西(主持广西大学)。”1928年,马君武对外表态:“但愿西大学生读七年(预科三年,本科四年)后,在我手里拿文凭。尽一己能力把西大弄成一个雏形,我就心满意足了。因为一间著名的大学,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弄得好的。”当时最大的难题是办学经费奇绌,由于战乱频仍,民生凋敝,1929年,广西大学校务宣告暂时停顿。
1931年,马君武返回桂林,重掌广西大学校政。有一次,教育部派来督学某公视察广西大学,此公不知天高地厚,将党国元老马君武视为过气人物,缺乏应有的尊重。他训话时,强调学生要注意衣着、仪容、礼貌,不可不顾体面,听其弦外之音,颇有讥讽马校长不修边幅的意思。马君武见过大世面、大场面,岂肯在莘莘学子面前囫囵吞下这颗窝心枣?随后他登台致辞,针锋相对:“有些留学生,专门在外国学打扮,装门面,学跳舞,讲交际,而不讲求实学和救国之道。拿一个学位回来,腹内仍然一空如洗……”这位督学曾经留洋,恰恰就是那种“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的货色,他当众挨骂,又尴尬又难堪,脸皮红一阵白一阵,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1935年,胡适南下,前往香港大学接受荣誉博士学位,应广州中山大学邀约,打算顺便作一个星期的学术讲演。其时,南天王陈济棠主粤,极力提倡学生读经,胡适撰文不表赞同,两人因此结下梁子。读经派不乐意看见胡适踩着南天王的地皮大唱对台戏,于是怂恿陈济棠出面阻挠。胡适受困于羊城,讲演搁浅,僵局难破。所幸广西军政大佬李宗仁、白崇禧、黄旭初皆具开放心态,立即派专机将胡适接至桂林,观景散心。胡适早年就读上海公学,马君武与他有师生之谊,得悉胡适在羊城被陈济棠和读经派欺负,心下为之抱不平,也不怕触犯南天王的忌讳,决定将胡适的讲演安排在广西大学进行,遂使广西各界人士领受了一次“自由民主之学术思想”的熏陶和洗礼,桂系的开明作风至此又上升几级台阶,马君武功不可没。
当年,中国教育界有个“北蔡南马”的说法,北方蔡元培,南方马君武,俨然双峰并峙。马君武主持广西大学,同样赞成学术自由,主张兼容并包,学生很欢迎,像千家驹、张志让、张铁生等一班思想激进的教师也都在广西大学如鱼得水。1939年,广西大学改为国立,此后教育部长陈立夫开始伸出长手干预校政,千家驹等人被迫辞职。学生误以为马君武与陈立夫沆瀣一气,打压进步人士,遂对他产生反感,险些酿成学潮。后来,大家弄清了真相,重庆方面给校方施加了很大的压力,马君武卧病在床,徒唤奈何。翌年8月初,他就因病辞世了。
(作者系文史学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