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芬芳 芦花绽放 梦想飞翔

2017-11-14 13:30朱运桃陈雪娟
曲艺 2017年10期
关键词:书场曲艺团扬州市

朱运桃+陈雪娟

姜庆玲,国家一级演员,江苏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扬州市第七次党代会代表,现任扬州市曲艺研究所所长、党支部书记,江苏省曲艺家协会副主席、扬州市曲艺家协会主席,荣获江苏省“德艺双馨”荣誉称号,入选江苏省“五个一批”人才工程、江苏省“三三三”工程。

一份坚守,始终不忘的初心

姜庆玲的家乡在江都、高邮、兴化三地接壤的地方——江都樊川。樊川是一座千年古镇,也是一座文化名镇、文艺重镇,扬州地区的文艺团体下乡演出总喜欢到这里,扩充队伍招募新人也喜欢到这里。从小能歌善舞的姜庆玲渴望着成为一名演员,在舞台上一展歌喉。

1984年3月1日,姜庆玲正式到扬州市曲艺团工作,随即被送至扬州艺训班(扬州文化艺术学校前身)学习曲艺。那时改革开放刚刚开始,百废俱兴,全国只看八台戏的局面正被打破,老百姓对文艺如饥似渴,扬州曲艺市场十分火爆。虽然姜庆玲刚刚在学校学习了一年,团部就决定召回她,让她一边跟师学习,一边进行舞台实践。

那是扬州曲艺历史上辉煌的时刻,当时,扬州曲艺一年演出上千场,观众达数十万,演出区域南到镇江、上海,北到淮安、盐城,东到泰州、南通,西到南京、合肥。那也是扬州曲艺人艰苦的时刻,曲艺演员经常半个月,一个月甚至几个月吃住在书场,行话叫跑码头,辛苦程度比前辈有过之而无不及。前辈们跑码头是书场老板约请的,书场老板为了自己的营业额,对演员尊敬有加。而现在跑码头,一般是当地文化部门联系的,他们对演员很客气,但却难以提供优良的后勤保障。硬件条件就更别提了,演员住的或者是演出后台,或者是空关的宿舍楼,往往一栋楼就住一个人。冬天,空荡荡的书场、宿舍楼更是阴湿寒冷,没有空调、没有暖气、没有火炉,风雪从不严实的窗缝、门缝一个劲地往里灌。让演员们觉得更难捱的是心理上的清苦、孤单、寂寞,男演员可以对着油灯自斟自饮,女演员就难受了,漫长而孤独的夜,让她们又是委屈又是惊怕,往往彻夜难眠。在淮安说书时,住的地方比较偏僻,离书场又远,说完书,天已经全黑了,姜庆玲还要独自穿过一条漫长而漆黑的狭道,那种提心吊胆是可想而知的。后来,姜庆玲结婚、生子,不能在家尽享欢乐,反而要一个人抱着孩子、提着包裹,到外地跑码头。一次到泰兴黄桥演出,出了车站天色已晚,她只好抱着孩子一步步往书场挪,实在走不动了,她就先抱着孩子,提着一个包裹走一段,然后再折回头提另一个包裹。也许是从小耳濡目染,后来姜庆玲的女儿也走上了曲艺这条路,是目前扬州评话《三国》最年轻的传人。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扬州曲艺与全国其他曲艺样式一样遭遇了严寒,演出区域不断萎缩,书场书客不断减少。慢慢地,演出越来越少,后来竟连工资都发不出了。终于不用跑码头了,但“姜庆玲们”却笑不出来。很多人选择了逃避,辞职,改行……从上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中期,扬州曲艺培养了六批次约50多名演员,坚持在书台上演出的只有寥寥数人,姜庆玲就是其中之一。

如今30多年过去了,当年的青涩少女已经成为扬州曲艺的当家人,肩负着带领扬州市曲艺研究所传承弘扬曲艺的重任。

一份执着,一生义无反顾的无悔付出

姜庆玲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故事。2017年过年的时候,一位患阿尔茨海默症的老领导走到扬州市曲艺研究所(原扬州市曲艺团)门口,认识的人赶紧上前搀扶询问,他回答:“要过年了,我怕曲艺团发不出工资,一起给姜庆玲想想办法。”“其实,老人家担心的已经是十几年前的事情了,但他对曲艺事业的那份真情却仍令我们感动,激励着我不能忘记自己的使命担当。”姜庆玲说。

扬州曲艺有三个主要项目:扬州评话、扬州弹词、扬州清曲,都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项目,很多传统书(曲)目都亟待保护传承,姜庆玲深感责任的重大。近年来,在她主持下,扬州市曲艺研究所以每年一部书的速度将《皮五辣子》《珍珠塔》《审刁案》等评话、弹词书目整理、出版,让这些书目保留火种。

扬州市曲艺团成立时仅有七名演员,有人称为“七星聚义”。到姜庆玲任所长时,演员人数与苏州等地曲藝院团相比仍很悬殊。面对此情况,她一是积极引进人才,招聘了近10名2007级扬州文化艺术学校曲艺班优秀学员;二是努力培养人才,与扬州文化艺术学校合作,2017年再次开设了曲艺班;三是争取扩大编制,今年,扬州市曲艺研究所一次性新增15个编制名额,在全国曲艺界引起了震动。

至今,姜庆玲还记得30多年前跟随著名评话艺术家惠兆龙先生跑码头的情景。那时演出扬州曲艺书场遍及江苏各地,书场人头攒动。如今,扬州曲艺书场仅剩余一个,就这一个书场,还常常吃不饱。姜庆玲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与班子成员商量后,他们决定要新开书场、多开书场,而且要让老百姓免费听书。如今,扬州的社区书场已达十多家,这些书场非但没有抢走核心书场的书客,反而培育了更多的铁杆书迷,扬州曲艺的基础更为牢靠!为了更加夯实曲艺基础,姜庆玲还先后在全市多所中小学开设了曲艺兴趣班,自己还承担了部分兴趣班的教学任务。

一份深情,捧出“牡丹”与“芦花”

姜庆玲是扬州评话吴派《三国》的传人,她曾拜吴派传人徐幼良为师,取艺名姜庆良。徐幼良去世后,她又随沈荫彭学艺。徐幼良、沈荫彭都是1960年王少堂倡议成立扬州市曲艺团时最早进团的演员。姜庆玲从艺以来,始终坚守阵地,守护、继承了康、吴两派《三国》的血脉,为《三国》两大流派的世代传承作出了贡献。

姜庆玲在说新书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她演说的《陈毅进山》《一代儒将陈毅·较量》《江上青乌江遇险记》《刀下不留人》《大闹怀仁堂》等书目多次获得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汇报成果展银奖、江苏省曲艺节优秀表演奖、江苏曲艺芦花奖表演奖等。而这些奖项大部分都是她担任所领导之前获得的。她还将电视剧《大宅门》改编成评话,搬上书台,受到广泛好评。

姜庆玲担任所长以后,作为扬州曲艺带头人,一方面她积极坚持演出,恪尽演员的职守,另一方面,她淡泊名利、不计得失,主动将参赛的机会让与青年演员,帮助他们成长。在她担任所长的几年里,扬州市曲艺研究所的创作呈井喷状态,长篇创作保持优势,中篇创作实现破题,短篇创作佳作不断,近年来创作的《盛世红伶》《梅兰芳》《春江花月夜》等先后获得中国曲艺牡丹奖节目奖、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江苏曲艺芦花奖节目奖等荣誉。在这些书(曲)目的创作演出实践中,一批优秀演员艺术更臻成熟,逐渐脱颖而出。近年来,包伟、马伟获中国曲艺牡丹奖表演奖,刘芓君、康康获中国曲艺牡丹奖新人奖;还有一批演员获得江苏曲艺芦花奖表演奖、新人奖。

她,是一名普通的扬州曲艺人,以孜孜不倦的默默坚守,义无反顾的无悔付出,忠贞不渝的跋涉攀登,与其他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努力,让扬州曲艺牡丹芬芳,芦花绽放,梦想飞翔。endprint

猜你喜欢
书场曲艺团扬州市
马三立为什么“饭醉”
苏州市2个书场入选 江苏省首批非遗曲艺书场
总体规划 精准扶持
我的发现
刘兰芳:我为人民说书
“文化公益时代和全媒体时代”的评弹书场
粤曲的历史及我区粤曲(私伙局)的发展
公益型书场生存困境与出路探析
怀念曲艺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