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贞
近几年来,黄淮学院围绕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创新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实現四个转变,即把办学思路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人才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探索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发展实际和社会需求的办学之路。学校先后被确定为教育部应用技术大学战略改革试点院校,获批国家“十三五”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工程项目、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众创空间、全国首批创新创业50强高校、全国首批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
转型发展是学校发展的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办学的方方面面。黄淮学院积极围绕“四个转变”去进行改革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办学思路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带来了办学理念的创新
思路决定出路,人的思想的转变是最难的也是最关键的。为此,我们在推进转型的过程中,首先就是聚焦观念和思路的转变,统一认识、形成共识,明确办学定位和办学思路,把办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办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主要做法是:
一是围绕产业办专业,主动对接地方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先后停招物理学、汉语国际教育等13个与区域产业结合不紧密的专业;新增了制药工程、机械电子工程、物联网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金融工程、自动化、数字媒体艺术等专业;重点建设了信息技术类、土木建筑类、文化艺术类、管理服务类、机械电子类和化学与生物工程类6个特色专业集群。目前,学校服务区域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专业已占到专业总数的86%。
二是加强应用型科学研究,推动地方科技进步。学校主动融入地方创新驱动发展体系,与30多家企业共建了28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技术集成服务中心。近3年校企合作完成项目152项,实现成果转化121项,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300余项。与企业共同申报并授权国家专利200多项。
三是积极参与地方文化传承创新。利用我校国家级特色专业——动画专业的优势,与市旅游局联合制作了《盘古开天》《传奇天中》等有关驻马店文化的动漫电影,在中央电视台旅游频道播放,收到很好的宣传效果;与市文化局等共建了3个“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传承基地”,编辑出版了《重阳文化》等6部地方民间文化专著。同时,我们还将驻马店电视台新闻网、驻马店日报社新媒体中心等引入学校。通过市校共建共享,建设了对全体市民和师生免费开放的图书馆、体育中心、“云计算服务中心”等全市公共资源服务平台,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相关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
办学模式的转变,带来培养模式的创新
学校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核心内容写进了《黄淮学院章程》,探索建立了政、校、企共同参与学校治理的理事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通过组建校企合作发展联盟,扩大协同发展“朋友圈”。与国内外200多家政、企、校、研单位合作组建“黄淮学院合作发展联盟”,紧密合作,推进了教学、科研、管理、服务一体化协同创新。通过校企共建二级学院,打造“双主体”育人模式。先后与行业企业共建驻马店电子商务学院、达内数字艺术学院、银泰汽车学院、黄淮置地建工学院、昊华骏化学院等5个行业特色的二级学院,形成了“产学研结合、教学做合一”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例如:学校与驻马店电子商务产业园合作共建的驻马店电子商务学院,已联合培养学生千余名,有力地支撑了驻马店电商产业的发展,使驻马店电商产业位居全省、全国前列。
通过搭建产教融合创新平台,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与中兴、华为、德国菲尼克斯、凤凰教育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合作共建了11个产教融合创新平台。与置地集团共建的1.6万平方米的“黄淮置地建筑技术研发中心”、国家发改委支持的“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项目——5万平方米的“工程训练中心”正在建设。一系列产教融合平台已成为助推学校转型发展的加速器。
培养目标的转变,带来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提升
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最终要落脚到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建设上。如果课程建设做不好,转型发展就是空谈。如果没有应用型课程,就无法培养出应用型的人才。所以,学校以培养方案修订为契机,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应用型课程体系,把行业企业对毕业生的能力需求转化为知识点需求,推进“产学研合作、教学做一体”的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并通过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学校成立创新创业学院,组建了150余人的专兼职创新创业导师团。通过构建“五个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即融入培养方案、专业建设、课程教学、课外实践和学生发展评价体系使得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积极打造“1+N”创客空间集群。依托2.3万m2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形成了辐射全校的综合性“黄淮众创空间”,集聚科技型企业42家,建设综合性创新创业实践平台12个;在二级学院成立了“梦工场” “网商园”等80多个微型创客空间,培养了一批创新创业典型。
据麦克斯统计,黄淮学院创业学生比例高于全国同类院校平均水平2.8个百分点。学校出台政策鼓励教师学生创新创业,培养了18位教师创业先进典型,以及“苹果皮520”系列产品发明者潘泳等一批学生创新创业典型。同时,也催生了一批黄淮创客产品。其中,“苹果皮520”系列产品、光固化3D打印机、恒压节水龙头等“黄淮创客”产品,成功走向市场,产生了良好经济效益。孵化了21个科技创新型小微企业。其中有2个公司已在中原股权交易中心新四板挂牌上市。
中外合作办学的转变,增强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能力
近年来,学校积极构建开放包容、协同育人、对接世界视野的办学格局,已与国(境)外20多所高校合作培养毕业生1万余名,千余名学生实现了出国留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达到12个。学校与印度迈索尔大学拟举办的“黄淮迈索尔国际软件工程学院”已列入河南省“一带一路”教育行动计划。
从2014年起,学校已连续四年承办了教育部“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搭建了一个中外教育界、企业界交流与合作的国际化平台,论坛已经发展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品牌性论坛,也为我省高等教育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增了光、添了彩。
转型没有完成时,改革永远在路上。下一步,黄淮学院将积极围绕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高校这条主线,努力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应用型科研水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提升,为建成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高校而努力奋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