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基础教育发展与改革的趋势

2017-11-14 09:06张红梅
世界教育信息 2017年20期
关键词:趋势

张红梅

摘 要:德国基础教育呈现学校发展横向差异化、办学形式多样化和各州教育政策差异化的特点。总体上各州对于学校的办学质量有统一要求,但各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开展特色教育。人才培养注重个体发展和综合能力发展。近年来,德国基础教育政策的革新主要体现为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全日制教学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基础教育提供财政支持,大学和教育基金会积极支持基础教育发展。

关键词:德国基础教育;发展与改革;趋势

德国教育(Bildung)强调个体发展与完善,其中个体在发展与完善的过程中所需具备的能力主要是指与个体成长相关的能力,因此,教育标准和学生成绩显得没有那么重要。[1]

一、基础教育体制

在德国,幼儿园的学制通常是三年[2],大多数州不设立学前班,只有汉堡实行两年幼儿园和一年学前班的制度,学生可在小学(Grundschule或Primarbereich)或幼儿园就读学前班。

凡是在当年6月30日前满7岁的儿童必须就读小学,此为义务教育[3]。德国大部分州的小学为四年制,只有柏林与勃兰登堡州实行六年制。小学阶段的最大特色是不以分数为导向(Leistungsdruck),小学一年级和二年级各科没有成绩单,而是以老师给出的总体评价作为学习成果对学生进行考核。对于学习能力和学习成效差的学生采取课外辅导等措施,不主张留级。

学生在小学四年级毕业后根据班主任的推荐进入文理中学或其他类型的中学学习,有些州的中学是八年制,有些州是九年制[4]。德国文理中学实行淘汰制,如果学生学习成绩较差,则可能需要转学。实科中学(Realschule)毕业生如果成绩优异可转入文理中学高级阶段[5]。主体中学(Hauptschule)为学生接受职业技术教育和求职创造条件,主体中学的学生也可以转入文理中学[6]。综合中学(Gesamt Schule)将三种传统学校形式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了符合其意向的就学机会和从一类学校转入另一类学校的可能性。[7]

中学阶段Ⅰ(Sekundarbereich I),主要存在于主体中学、实科中学和综合中学。汉堡已将此三类学校統一更名为普通中学(Stadtteilschule)。此外,学生在文理中学阶段Ⅰ(Sekundarbereich I des Gymnasium)毕业可获得毕业证书(Hauptschulabschluss)或中级文凭(mittleren Reife),是文理中学阶段Ⅱ的必要条件之一。[8]

中学阶段Ⅱ(Sekundarbereich Ⅱ)主要包含职业教育体系的双元制度及文理中学的高年级(Sekundarbereich II des Gymnasium)[9]。学生从十一年级开始进入文理中学高年级,根据各州规定分别学习2~3年,授课方式为课程制(Kurssystem)。学生可依据其喜好与发展方向自由选择课程与重点科目,并以此为进入大学院校做准备。文理中学与综合中学的高年级学生具有相同的资格条件进行高中毕业考试 (Abitur)。应学生意愿与社会需求,许多文理中学也针对新兴职业或热门工作需求发展重点科目并更新教学内容。职业学校的学生也可以参加专业高中毕业考试 (Fachabitur)。许多职业领域的学科也逐渐移转到高等教育范畴或与高等教育机构合作。

二、基础教育政策改革的趋势

(一)为学前教育提供财政支持并支持私立幼儿园和私立学校发展

目前,加强学前教育成为德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工程,有的州已经把幼儿园教育纳入免费教育范畴[10]。各州政府主导的财政政策不断加大对幼儿园的投入,致力于提高幼儿教育质量,提升小学生入学素质[11]。幼儿园根据家庭收入不同收取不同费用,无收入或收入低的家庭可从政府得到相应的资助。总体而言,幼儿园教育呈现自费转为公费的趋势,但具体情况由各州决定。

政府给予私立幼儿园和私立学校不同程度的财政资助。私立幼儿园近年来发展迅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幼儿园及幼儿园联盟,如双语幼儿园、 森林幼儿园、蒙特梭利幼儿园、华德福幼儿园等。这些幼儿园通过提供高质量的启蒙教育传授语言知识,提供音乐、运动、艺术等活动,对学龄前儿童进行个性化培养。此外,德国政府对私立学校提供不同程度的支持。对于私立学校提供的午餐以及在假期和平时提供的额外照顾学生的服务,家庭可根据其收入支付不同的费用,而且享受政府的资助。私立学校有两种收取学费的形式:一种是收取固定学费;另一种是根据家庭收入收取学费,如华德福学校、教会学校等。此外,有些州也设有纯英语教学的私立国际学校,如汉堡国际学校(International School Hamburg)。国际学校的毕业生如果通过了国际高中毕业考试(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则获得国际认可的毕业证书,可直接进入英语国家就读大学。

(二)在全国实行全日制教学和课程改革

在2000 年经合组织举办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中, 德国中学生的成绩在参加测评的32 个国家中处于中下水平。这给德国带来了很大的震动,德国政府采取了一些对策以改变教育现状。10多年来,德国联邦政府与各州政府合作,在全国中小学推广全日制教学,改变了传统的半日制教学,同时注重提高中小学的办学质量及解决师资问题。据相关调查,2014年德国约有1/3的学生选择全日制教学。

德国联邦政府与各州政府于2003-2007年共同资助“未来教育”项目(das Investitionsprogramm“Zukunft Bildung und Betreuung”,IZBB),德国联邦政府投入40 亿欧元,在2003-2009年间共资助了8262所全日制学校。具体措施包括改善学校基础设施和教学条件;制定全国统一的教育标准、教育目标与学生能力评价体系;建立全国性的独立评估机构;设立全国性的教育信息机构和独立的教育咨询机构;设立联邦和州共同参与的、旨在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项目[12]。2004-2015年,德国青少年基金会(Deutsche Kinder-und Jugendstiftung,DKJS)通过“更多观点,全天学习”项目(Ideen für mehr! Ganzt?覿gig lernen)不断完善全日制中小学的教学内容。endprint

由于德国没有统一的教育体制,因此没有全国统一的课程,各州的教学大纲由其文化事务部门制定。各州根据州内的政治、经济与人文情况制定教学大纲,教学大纲也必然反映各州对于教育的社会需求。大部分州的教师都具有实施教学大纲的相对自由度,学生在期末考试时不必参加州政府组织的统一考试,课程设置和课时分配相对稳定。虽然各州的具体课程不同,但是核心课程大体一致,包括德语、1~3门外语(取决于学校类型)、历史、地理、数学、自然科学(生物、化学、物理)、美术、音乐、体育、政治等。

(三)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及可持续发展教育

德国基础教育改革以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各州致力于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和自我发展,宗旨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能把学到的知识综合运用,进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综合能力。德国中小学教育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别,注重激发学生兴趣和增强学生学习乐趣,重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培养学生在社会生活中与他人交流、沟通、协调和合作的能力。在充分考虑学生身心特点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自由和自主的学习氛围,在课堂中学生有充分的学习自主权,师生关系具有相互尊重和平等的特点。

近年来,德国将可持续发展教育提上了日程。可持续发展教育需要通过持续的内部和外部质量保障体系和相关政策支持,监测学校教学质量,保证教学质量的可持续提高。其中,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包括:实行全面免费的基础教育,合理规划学校布局,尊重家长的择校权;加大教育投入,均衡配置教育资源,扶助弱势群体;确立国家教育标准,统一教师教育标准,实施全面的教育监测。这些政策有助于促进教育起点、教育过程、教育结果的公平与学生的均衡发展[13]。同时,德国十分注重全纳教育,除了设有特殊学校之外,还尽量把特殊教育的学生纳入普通学校之中。[14]

(四)基础教育的多样性和教育质量评估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多样性是德国基础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联邦体制决定了其多样化的教育体制,也造成了德国教育改革与众不同的特点。文化教育事务由各州自行立法和管理,因此,各州教育体制呈现不同特色,有利于使教育适应各州的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实际需要,并促进各州主动推进政策的落实。德国各州的文化自治权受宪法保护,享有课程设置的自主权,16个州都设有教育部门,负责教育政策和教育管理。各州的教育自主以及各州教育资源的配置带来了州际教育资源的差异。各州之间、联邦和州之间的协调和沟通往往需要中介机构发挥协调作用,如各州文教部长联席会议(KMK)、联邦与州教育规划和研究促进委员会、德国学校教育委员会等。

德国基础教育政策的制定遵循自上而下、共同合作的渐进式改革模式。基础教育政策基本上由政府机构提出,与各利益团体代表机构不断沟通、协调与修改,最终表决通过,制定过程注重参与主体多元化、民主化和科学性。不同主体参与基础教育政策的制定有利于改革方案照顾到各个群体的利益,增强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和民主性;但各主体在基础教育政策方案方面的分歧也常常令政策制定的过程较为漫长,导致许多政策最终偏离最初的目标或夭折。

德国各州文教部长联席会议于2006年通过了实施全面教育监测的决议。教育监测不仅关注学校结构和教学内容方面的目标要求,也关注学校具体的工作进程和课程进展,并根据事先确定好的国家教育标准评定教学效果。教育监测的目的是找出问题及其原因,以便采取措施加以改进。德国的教育监测体系包括以下内容:参加国际学生学业成就调查,掌握的教育发展趋势以了解本国/本州在国际比较中的位置;就是否达到国家教育标准进行全州统一测验;结合国家教育标准进行比较考核,既包括对学生成绩进行比较考核,也包括对学校组织工作绩效进行比较考核,促进州内及州际教育质量均衡;联邦和各州共同负责发布教育发展报告,向公众说明教育发展的状况[15]。教育监测总策略的实施有助于提高各地各类学校之间的可比性,促进教育结果的均衡发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对学生的评估从对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估转到对学生综合能力进行评估,特别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估。几乎每所学校每个学期都会按惯例进行一次班主任与学生和家长关于学生學习和能力发展的深度交谈,共同讨论已取得的成绩,商定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目标,商讨下一步计划,同时督促实行。

(五)初等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密切联系

高中毕业考试是学生进入高等院校的入学考试,德国十分重视毕业考试,特别是在竞争较为激烈的大学或专业,毕业考试成绩可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录取。

德国中小学教育阶段实行分类教育体制,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处于平等地位,为学生开启了接受高等教育或职业教育的两条道路。这种分类教育体系有效保障了学生按照自己的能力和特长选择就学道路。如果学生在中学第8年或第9年没有通过毕业考试,则可进入各种类型的中等职业学校,选择一年的职业准备课程项目,或选择两年制或三年制的职业课程,在学习期间可选择专业毕业考试(Fachabitur)。如果学生通过专业毕业考试,则可进入大学读书。

三、学校发展与变革的新趋势

(一)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及学科素养

德国基础教育注重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包括文化素养、文学素养、科学素养、艺术素养、各学科核心素养等,同时通过开展集体活动,在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的同时积极发展其团队合作等社会能力。此外,德国中小学也特别注重学生运动与体能素质的培养,德国有各种专业的体育俱乐部和协会提供各种各样的活动。例如,有些小学进行骑自行车和相关安全教育,并由当地片区警察负责教学与考试。

德国有许多发展学生语言能力、阅读能力和基本文化素养的项目。例如,针对中小学生的分级阅读项目——ANTOLIN,学生可自行选择分级的系列阅读丛书,在读完每一本书之后,可在网上回答与此书相关的问题,按此得分,累计分数,学校会在每个学期颁发证书,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endprint

在艺术教育方面,德国提出了“每个孩子一种乐器”的改革,全面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政府相关部门会对艺术教育给予一定资助,也有一些教育基金会资助文艺活动项目或对部分学生进行资助。德国有专门的公立和私立艺术学校,与各个学校密切合作,为学生提供艺术教育方面的课程。一般每个州会有公立的音乐学校,公立音乐学校受到政府补贴,一般收费较低,低收入家庭也会获得资助。德国私立音乐学校发展得相当成熟,并与当地中小学以多种形式进行合作。在德国,合唱是较为普遍的音乐项目,大部分学校每年至少举办一次合唱会,特别是在圣诞节前。有的学校组织圣诞节合唱等演出,乐器包括管弦乐器及其他乐器,如钢琴、短笛等。每个中学一般都会有自己的管弦乐队和其他类型的乐队,给学生提供发展业余爱好的机会。

德国科学教育已引入学习进阶(Learning Progressions,LPs)概念,致力于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提高科学教育质量。卡罗尔·史密斯 (Carol Smith)等学者于2006年提出学习进阶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学生在学习某一核心概念的过程中所遵循的一系列逐渐复杂的思维路径”[16]。该理念要求课程与教学关注所有学生,帮助每一位学生达成课程标准要求,并通过统一的学业成就测验核查是否每名学生都达到了课程标准对科学素养的要求,强调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连贯性(developmentally coherent),即各学段学生应获得哪些科学知识、能力。克努特·诺尔曼(Knut Neumann)指出,“德国在标准化发展水平和基准方面仍然面临挑战,政策改变的总体结果有待评估”[17]。例如,科学教育改革集中于对国家教育标准的介绍,是否真的能提高学生的科学成绩?测评工具所用基准的改进仍有很大的空间,如何评估学生的竞争力?

(二) 发展多元化和多样性的特色学校

在德国有许多特色学校。例如,“MINT Schule”是以数学、信息科学、自然科学和科技(Mathematik,Informatik,Naturwissenschaften und Technik) 为特色,并达到一定的规定和要求的学校。每所学校每年都可以提出申请,如果达到规定的要求,将会获得此称号。德国每个州都设立了专门的MINT学校联盟组织(MINT-EC Network)和专门的“MINT友好学校”(MINT- freundliche Schule)。此外,有的学校以特色班为主要方式来发展学生的特长,例如,体育特色班和以管弦乐队为主的音乐特色班等。此外,环保达到规定的学校可获得“欧洲环保学校”的称号。

此外,各州积极发展超智儿童项目,教育部门也有专门的机构提供相关的咨询服务。德国在全国范围内有各种超智儿童协会(DGHK),定时组织活动,也为家长提供咨询服务。德国设有专门评定超智儿童的机构。此外,各州的超智儿童协会也会在周末和假期自发组织一些特别的学习活动。近年来,德国政府对超智儿童采取了不同的试点项目,如专门设有超智儿童项目的“蝴蝶学校”(Schmetterling Schule),帮助学生适应跳级提供专业指导及针对超智儿童的特别教学项目。此外,德国专门有以培养超智儿童为特色的公立和私立学校。

各州都有针对数学特长生的辅导项目。有的大学也有专门针对特长生的科研项目并定期跟踪实施效果,由接受过专门培训的教师或大学负责该项目的教师或教授进行教学。例如“数学光”项目(Mathelichter)是由汉堡大學的教师亲自在小学上课,直接进行该项目的教学与研究。学生每个学期会得到一个根据平时学习情况积累的分数点和证书。同时,中小学还有“数学圈”(Mathe-Zirkel 或Schülerzirkel Mathematik)等项目来发展学生的数学特长。各州每年都举行奥数竞赛(Mathematik-Olympiade)。

(三)多语种的双语教学和对移民德语学习与文化融入的资助

德国设有双语幼儿园、双语小学和双语中学,具体语种包括德语-英语、德语-土耳其语、德语-葡萄牙语、德语-西班牙语、德语-法语、德语-汉语等。此外,每个州也都设有政府支持的、免费的来源国母语项目,帮助移民学生学习母语。德国的双语教学虽已形成幼儿园到中学的连贯发展,但是在全国范围内并不普及,仍待进一步发展,不过几乎所有中小学都提供第一或第二外语课程。德国双语人才的培养从幼儿园和小学开始,而且考虑其可持续发展,为将来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打基础;同时也注重避免两种或多种语言都学却不精通的误区。此外,对于移民学生,不会只强调德语学习而忽视其文化融入,也不会因为外语或母语的学习而忽视德语的学习和对德国文化的认同。大多数州每年会举行“语言夏令营”(Sprache Kamp),也有和大学合作的项目活动,如通过学习话剧表演等项目促进学生学习德语的积极性,提高其德语水平。例如一些利用假期对学生进行集体辅导的项目,既提供补习的机会,也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交流及团队合作。各州专门设有德语语言辅导机构帮助移民学生补习德语,还有言语治疗师对德语发音有困难的学生提供服务。

德国坚持教育公平的理念,移民学生和德国本国的学生具有同等的受教育权利。从20世纪60年代起,德国引入了大量外籍劳工,同时也带来了其子女教育与文化融入的问题。根据德国2014年的相关教育统计,德国1/3的6岁以下的学生有移民背景[18]。德国早已出现了学生群体的多元化,特别是有的地区已成为或正在成为移民的主要聚集区,当地居民以某一来源国或以某一宗教文化为主,当地学校已成为或正在变成以移民学生为主的学校,出现只有外籍学生或外籍学生占大多数的班级。由于其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的特殊性,对教学提出了较大的挑战,教学质量是这些地区教育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当德语不再作为母语教学,而是作为外语教学时,会影响其他用德语教学的学科的教学,移民学生面临语言和文化适应的双重压力,而相关学科的教师也面临巨大的挑战。移民学生在一个班级的数量过多,由此带来的影响特别是对教学质量的影响也引起了争论。如何把不同阶段的不懂德语或德语水平较差的学生融入学校,以及针对这些学生采取相配套的教学,对各州的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这也是短期内难以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大量移民和难民的增加,特别是2015年欧洲难民危机之后,许多地区的学校在短期内增加了大量难民学生,导致了教学和文化融入方面巨大的困难以及一些学科教师的缺口,特别是德语作为第二外语教师的不足问题。endprint

让移民和难民融入德国社会最好的方式是教育。德国从2002年以来把移民学生的教育与培训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并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提议和具体的实施项目,例如增强移民新生代教育,为缺乏德语知识的移民学生提供特别帮助,加强移民对德国历史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

(四)大学和教育基金会对基础教育的支持与合作

有些德国大学设有专门的少年大学(Kinder-Uni)项目。该项目允许中学生参加大学组织的中学生项目,由大学的教师教学。例如,汉堡大学主办的少年大学从2002年开始,每年举办一个针对8~12岁学生的项目,由大学教师授课,该项目得到了柯尔柏基金会 (Die K?觟rber-Stiftung)、克劳森-西蒙基金会(Die Claussen-Simon-Stiftung)及其他协会的支持和资助。各州的大学、政府及非政府机构主导的一些教育项目,在德国基础教育发展和创新中起到了促进作用。

四、 结论

德国基础教育发展的新趋势主要表现在对可持续性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对移民学生融入的多方面支持;基础教育政策十分注重教育公平、可负担和教育的效益;学校战略致力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改进学校管理,办出各自特色;对学生的评估从对知识掌握的评估转到对学生竞争力的评估,特别是注重对学生个人发展的评估;多元化和多样性的特色学校发展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需求,为其提供了发展的机会和多种选择的路径;大学和教育基金会的参与、合作及资助对基础教育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17]Neumann,K., Hans, E., Kauertz,A. From PISA to Educational Standards: The Impact of Large-scale Assessments on Science Education in German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and Mathmatics Education,2010,8(3): 547-563.

[2][3][4][5][6][7][8][9][14]Edelstein,B. Das Bildungssystem in Deutschland: Bildungseinrichtungen, ?譈berg?覿nge und Abschlüsse[EB/OL].http://www.bpb.de/gesellschaft/kultur/zukunft-bildung/163283/das-bildungssystem-in-deutschland,2013-07-23.

[10][11]Richtlinie zur F?觟rderung der “Qualit?覿tsentwicklung für gute Bildung in der frühen Kindheit”. Bundesanzeiger vom[EB/OL].https://www.bmbf.de/foerderungen/bekanntmachung-1328.html,2017-06-03.

[12]許小红. PISA调查与德国教育现状问题[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6(7):15.

[13]孙进. 德国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分析教育发展研究[J].域外教育发展研究,2012(7):935-939.

[15]Das Bildungswesen in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 2009[R]. Bonn: KMK,2010:252-257.

[16]Smith, C. et al. Implications of Research on Childrens Learning for Assessment: A Proposed Learning Progression for Matter and Atomic-molecular Theory Measurement[J]. 2006:2.

[18]Bildung in Deutschland 2014. Ein Indikatoren gestützter Bericht mit einer Analyse zur Bildung von Menschen mit Behinderungen. Autorengruppe Bildungsberichterstattung[R], 2014.endprint

猜你喜欢
趋势
趋势
不同级别上升趋势特性的剖析
如何判断股市震荡与趋势
如何判断股市震荡与趋势
全国服装市场运行呈上升趋势
2018年热门领域趋势展望
互联网创业新趋势
初秋唇妆趋势
中国传染病十年新趋势
《数据的集中趋势》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