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青海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实施意见》,就进一步做好青海省戏曲艺术保护传承发展工作,促进戏曲事业的繁荣发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出具体实施意见。
《意见》要求,支持戏曲传承发展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为指导,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按照“立足河湟,植根民间,分类指导,兼顾发展”要求,推动青海戏曲艺术的繁荣与发展。
《意见》明确,在“十三五”期间,推动青海平弦戏、青海藏戏等剧种的不断成熟与完善,培养一批青海戏曲人才队伍,建立健全青海戏曲艺术保护传承工作体系。加大对民间戏曲艺术表演团体的指导与扶持,大幅提升戏曲艺术表演团体服务群众的综合能力和水平。形成全社会重视戏曲、关心支持戏曲艺术发展的良好局面。
《意见》强调,要全力实施地方戏曲保护传承,着力打造特色品牌。制定符合青海省实际戏曲剧种近期和中长期保护计划。通过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支持省内戏曲剧种保护与发展,加强地方戏曲保护与传承。紧抓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对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地方戏曲进行资料遗产的抢救性记录与整理保护,重点开展青海平弦戏、青海藏戏名家收徒传艺工程,做好地方戏经典剧目的录制存档工作。重点扶持特色戏曲院团发展,打造“西部京剧”和“黄南藏戏”品牌,加快平弦戏剧种的成熟与完善,带动全省戏曲艺术的繁荣发展。
《意见》还从支持戏曲艺术创作和演出,大力培养优秀人才,营造保护与发展戏曲的良好氛围,扩大社会影响力等方面提出要求。
3月4日,重庆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支持重庆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以下简称《政策》)。《政策》提出,重庆在“十三五”期间,将进一步建立戏曲保护传承、人才培养工作体系,完善传承发展管理体制机制和保障激励机制,实现创作推出一批优秀现代剧目、挖掘整理一批珍贵的戏曲文献和优秀传统剧目、培养一批德艺双馨的专业戏曲人才、培育一批热爱戏曲艺术的忠实观众、打造一批独具戏曲特色的旅游文化产品的“五个一批”目标。
未来,重庆将加强戏曲保护与传承,在全市开展地方戏曲剧种普查,实施川剧振兴工程,加强梁山灯戏、秀山花灯戏、酉阳阳戏等地方戏曲传承保护,支持艺术院校、社科单位开展戏曲艺术研究;扶持戏曲剧本创作,采取中青年创作人员深入基层体验生活、老年剧作者搞改编、特邀知名剧作者委约创作等措施,推进戏曲剧本创作;支持戏曲演出,通过政府购买演出等方式,组织市川剧院、市京剧团和区县优秀戏曲艺术表演团体进农村、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进军营、进景区演出。
除此之外,重庆还将改善戏曲生产条件,在村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城镇建设和旧城改造中,综合设置、免费或低价提供戏曲排练演出场所、戏曲演出聚集区,实行差别化的戏曲教学排练演出设施用地政策;扶持戏曲艺术表演团体发展,重点资助基层和民营戏曲艺术表演团体,落实财税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支持戏曲表演团体;完善戏曲人才培养和保障机制,加强学校戏曲专业人才培养,完善戏曲艺术表演团体人才培养机制和人才保障机制,切实维护戏曲从业人员合法权益。
重庆要求市政府有关部门积极推进相关配套政策措施的制定,各区县政府要认真做好政策落地和督查工作,文化部门要切实强化责任意识,认真抓好具体实施工作,确保取得实效。
4月,湖南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意见》。
《意见》指出,2016年4月到2017年6月,湖南将对全省19个地方戏曲剧种生存与发展现状进行全面普查,建立和完善地方戏曲剧种数据库和信息共享平台。将地方戏曲振兴工程纳入省“十三五”规划,通过相关文化专项资金鼓励和支持本地戏曲艺术发展。
探索实施重大题材剧目、精品剧目创作面向全国招标制度,通过引进、购买、合作等方式,组织征集一批国内外优秀剧本。探索戏曲艺术多元投入机制,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戏曲艺术。实施“确认一批基层保护点,命名一批传统戏剧之乡,建设一批地方戏曲生态保护区,改造提质一批戏剧演出聚集区,新建一批村级简易戏台”等“五个一批”计划。鼓励各地立足特色戏曲资源,打造地方戏曲文化名片,规划建设若干“戏曲名城”、“戏曲之村”等。
《意见》要求,大中小学和各级文化部门应采取多种形式,争取每年让学生免费欣赏到2场优秀的戏曲演出。支持经典戏曲以动画形式进校园。鼓励中小学特聘校外戏曲专家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担任学校兼职艺术教师。
6月3日,广东省推动地方戏曲传承发展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广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慎海雄出席并讲话,广东省副省长蓝佛安主持会议。
慎海雄表示,传承发展戏曲艺术责任重大,全省上下要坚持创新为要,以新的理念、方法、机制推动广东地方戏曲繁荣发展。要让地方戏曲更“活”起来,保护传承优秀传统,创造创新内容和形式,出当代精品和新流派,推动广东戏曲在传承中创新发展;要扎根人民,服务群众,为民写戏、演戏,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要注重传承培养名家,加强戏曲人才队伍建设;要深化戏曲院团改革,增强发展活力;要提供政策支持,优化戏曲创演条件,规范戏曲演出市场,加强宣传普及,营造戏曲繁荣发展的良好环境。
广东有12个地方戏曲剧种,截至2014年底,该省共有国有戏曲艺术院团52个、民营戏曲院团200多个,戏曲工作从业人员8590人。广东省文化厅厅长方健宏介绍,广东将组织实施地方戏曲剧种普查工作,同时建立健全“广东剧作人之家”“全省青年剧本创作计划”和“三个一批”等创作机制;将地方戏曲演出纳入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目录,让地方戏曲“开枝散叶”;积极开展地方戏曲经典传统剧目录制和传承人培养工作;在对外文化交流方面,通过广东文化周、粤港澳台戏曲交流等重要平台推动地方戏曲艺术院团走出去。
据了解,广东将争取安排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符合扶持条件的粤东西北欠发达地区优秀戏曲艺术院团的排练场所修缮建设,推动落实对基层艺术院团实行所得税优惠政策,并对民营院团给予政策倾斜。今年,广东省财政安排扶持地方戏曲保护传承发展资金3100万元,同比增长93.75%,广东省内中等职业教育戏曲表演专业学生从今年起享受免学费政策。
石家庄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2016年4月至2017年7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地方戏曲剧种普查,对重点剧种、戏曲剧种文化生态、失传及濒危剧种等全方位剧种信息进行调查研究。搜集、整理全市戏曲剧种相关数据,建立石家庄市地方戏曲剧种数据库和信息资源共享网络交流平台。
传承保护京剧、河北梆子、评剧,特别是石家庄独有的丝弦、深泽坠子、高邑南岩乱弹等地方戏曲剧种。加大对丝弦、深泽坠子、高邑南岩乱弹的保护力度,设立研究机构,实施抢救性记录和保存,以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剧目。
此外,在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设施建设中,增加戏曲类保护利用项目的比重。做好戏曲名家代表剧目复排工作,实施戏曲音像出版和传统剧目剧本编纂出版工程,实施剧种名家收徒传艺工程。
《意见》提出,加大送戏下乡演出补贴力度,各级财政根据实际情况加大对本地院团惠民演出的补助力度,市级财政在现有惠民演出补贴额度基础上,视活动开展情况适度调整。县级财政也要根据本地情况设立资金,对县级院团惠民演出进行补贴。
改善戏曲创作生产场地条件,实施“一团一场”建设,每县(市)、区建有一处综合性演出场所。把简易戏台纳入村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范围。在城镇建设和旧城改造中,合理布局戏曲演出空间,充分保护利用和修复古戏台。在符合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相关法律规定的前提下,注重合理利用有条件的历史建筑、工业遗迹等,使其成为特色鲜明的戏曲演出聚集区。
《意见》提出,加强学校戏曲专业人才培养,研究制定新形势下加强石家庄戏曲教育工作的意见,对石家庄中等艺术职业教育戏曲表演专业学生全面实行免学费政策。
积极将转企改制戏曲艺术院团和民营戏曲艺术表演团体中的专业技术人员纳入职称评审范围,增加艺术院团的职称聘用比例,解决人才聘用难的问题。保障戏曲从业人员收入待遇。对院团在编人员正常增资问题,应随国家、省、市事业单位人事增资政策予以调整,财政相应的予以增拨经费。
此外,从2017年起,石家庄市文化产业发展引导资金每年拿出一定金额的专项资金,对符合条件的县级以下(含县级)转企改制国有戏曲艺术表演团体和民营戏曲艺术表演团体,在购置和更新服装、乐器、灯光、音响等方面给予资金支持。
5月16日,湖北省教育厅发布《关于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的指导意见》,湖北省将在全省大、中小学中广泛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让学生感受戏曲的魅力。
全省中小学把戏曲艺术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内容,普通高校要增设戏曲选修课,音乐教育专业将增加戏曲理论和表演教学内容,培养戏曲专业师资。同时,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演出纳入公益性演出政府采购序列,确保进校园演出不少于惠民演出的20%。专业戏曲院团要选派优秀演员、创作青春版经典剧目进校园演出,并做好讲解、展示等普及工作。
湖北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湖北省还将通过组织学生进剧场、戏曲名家进校园、戏曲社团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戏曲展演活动。
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做好戏曲传承发展的实施意见》,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地方戏曲剧种普查,建立山东省地方戏曲剧种数据库,鼓励群艺馆、文化馆(站)等,通过资源共享、项目合作等方式,为戏曲艺术表演团体免费或低价提供排练演出场所。
山东是戏曲大省,现有吕剧、山东梆子、柳子戏、五音戏、茂腔、柳琴戏等24个本土地方戏曲剧种和京剧、豫剧、黄梅戏、评剧等,戏曲文化土壤丰沃。
对列入国家和省、市、县级非遗名录的地方戏剧种,山东省要实施抢救性记录和保护工程,特别是抓好濒危剧种、戏曲珍稀史料的抢救性保护。组织开展地方戏曲经典剧目“音配像”、濒危剧种“依团代传”工作。加强老戏曲艺术家活态保护工作,挖掘、整理、保存好各剧种老艺术家的代表作品、艺术经验和历史回忆,并进行数字化记录和存储。支持有专业院团的非遗剧种进一步做好传承、保护和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地方为无团剧种恢复建团。
whereandis the signal power of the kth ID source.Moreover,can be written as
此外,山东省将支持戏曲剧目创作,实施山东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地方戏振兴和京剧保护扶持工程、优秀保留剧目工程、重点选题创作作品资助等“4+1工程”,完善艺术创作“全链条扶持机制”,推动全省优秀剧目创作。
根据意见,在改善戏曲创作生产和演出条件方面,实施“城乡百姓舞台计划”,基本实现每个县(市、区)至少有一个剧团,每个乡(镇)至少有一座综合性“文化礼堂”。推动“乡村戏台”建设,把室内简易戏台(戏剧大棚)纳入村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范围。鼓励群艺馆、文化馆(站)等,通过资源共享、项目合作等方式,为戏曲艺术表演团体免费或低价提供排练演出场所。
在人才培养方面,实施“名家传艺”计划,支持优秀中青年戏曲编剧、导演、作曲、演员拜知名老艺术家为师学艺。支持山东艺术学院、山东省文化艺术学校及其他有条件的戏曲专业院校(系科)设立“大师工作室”。支持戏曲艺术表演团体和戏曲院校合作,建立学生学习(实践)及人才培养基地。探索艺术院校与戏曲表演团体人才“双向交流”机制,鼓励中青年专业人员到高等艺术院校进修深造。鼓励戏曲民间艺人、非遗传承人参与戏曲教育,建立非遗传承人“双向进入”机制。
在“十三五”期间,北京市将大力健全戏曲艺术保护传承工作体系、戏曲人才培养体系、鼓励戏曲创新发展政策支持体系,进一步完善戏曲艺术表演团体的体制机制,加强对戏曲创作的规划引导,推动戏曲艺术创作生产不断发展,提升戏曲艺术服务群众的综合能力和水平,培育有利于戏曲活起来、传下去、出精品、出名家的良好环境,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戏曲发展的良好局面。7月5日,北京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北京市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实施意见”。
北京是全国文化中心,在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戏曲文化方面,肩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北京戏曲发展历史悠久,剧种纷呈,具有丰富优质的戏曲艺术资源。在北京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市文化局牵头,制定了“实施意见”。“实施意见”将着重推动国家戏曲政策落地,以戏曲传承发展的关键环节为着力点,以全新理念引领戏曲艺术创新发展。
“实施意见”提出,加强戏曲保护与传承、支持戏曲剧本创作、支持戏曲演出、改善戏曲生产条件、支持戏曲艺术表演团体、发展完善戏曲人才培养和保障机制、加强戏曲普及宣传等七项工作将作为北京市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主要任务。“十三五”期间,北京市将开展戏曲剧种普查和数据库建设、支持建立戏曲创作采风基地、实施戏曲剧本扶持计划、建立北京市戏曲剧本资源库等具体工作,并通过加大戏曲演出的政府购买力度,加大戏曲剧目演出扶持力度,为戏曲演出开拓市场。为了更好地推动戏曲行业发展,北京市还将合理布局戏曲演出空间,改善戏曲生产排练场地条件。
戏曲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载体——院团的建设,北京市一方面将加强市属戏曲重点院团建设,另一方面也将高度重视基层和民营戏曲艺术表演团体的发展。作为戏曲传承与发展的根本,戏曲人才的建设也不能忽视,“实施意见”提到,北京市在重视院校戏曲专业人才培养、完善戏曲艺术青年人才培养机制、实施戏曲艺术人才百人培训计划的同时,还将畅通引进优秀戏曲专业人员的渠道,切实保障戏曲从业人员社会保障等相关权益,通过搭建好政策、大平台,引来凤栖梧。
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一个良好的戏曲传承发展氛围,也是“实施意见”中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届时,有关部门将通过具体而有效的工作,在校园加强戏曲通识教育,在社会上着力培育戏曲观众,扩大戏曲的社会影响力。
为了更好地实现以上主要任务,北京市政府及各区,将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财税相关政策、加强戏曲理论研究。
7月20日,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和地方戏保护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健全自治区戏曲艺术与地方戏保护传承工作体系,促进戏曲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机制改革,完善戏曲工作者扎根基层、潜心事业的保障激励机制,大幅提升戏曲艺术服务群众的综合能力和水平。
《意见》指出,要实施自治区地方戏曲振兴工程,大力扶持和加强全区特色民族戏剧和地方戏的研究、保护、传承、创作和繁荣发展工作,培育打造草原特色戏剧品牌;根据自治区本级预算安排情况,从相关文化专项资金中统筹资金,用于扶持地方戏事业发展,鼓励各地区整合资金参照自治区做法支持本地区地方戏事业发展;鼓励将符合条件的地方戏曲列入非遗名录,实施抢救性记录和保存;积极发挥乌兰牧骑在促进全区地方戏曲传承、保护、发展中的作用,整合现有文化惠民演出资金以及乌兰牧骑专项补助资金等,落实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政策,支持乌兰牧骑下乡演出,传承发展民族民间戏曲事业发展。
《意见》要求,加强地方戏曲剧本创作,通过“征集新创一批、整理改编一批、买断移植一批”,调动全社会戏曲剧本创作积极性、主动性,推出一批优秀戏曲剧本;将地方戏曲演出纳入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目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组织地方戏曲到农村牧区为群众演出,将地方戏曲下基层演出场次列为艺术表演团体考核指标内容;坚持艺术节庆活动与惠民演出有机结合,在原内蒙古二人台艺术节等活动基础上,从2016年起每两年在基层举办一届包括蒙古剧、二人台、漫瀚剧、晋剧、评剧、二人转、蒙派京剧等演出在内的自治区地方戏剧展演;鼓励戏曲表演类民间艺人、非遗传承人参与戏曲职业教育教学,建立非遗传承人“双向进入”机制,鼓励有条件的戏曲职业院校成立大师工作室;将转企的地方戏曲艺术表演团体、民营地方戏曲艺术表演团体中的专业技术人员纳入职称评审范围,建立完善地方戏曲专业人才培养服务体系。
《意见》还明确要求,今年底前完成自治区地方戏剧种普查工作,并建立地方戏剧种数据库和信息共享交流网络平台。
武汉晚报记者7月26日从《戏曲进校园》读本审定会中获悉,“戏曲进校园”的读本正在编排中,作为武汉市中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戏曲读本,这将是全国第一本关于戏曲方面的综合性教材。
《戏曲进校园》读本由武汉出版集团负责打造。有关负责人透露,读本内容设计主要是从学生兴趣入手,力图全面体现知识性、趣味性和故事性。此前读本编辑团队广泛调研了各类读本和音像制品,走访了武汉育才高中,与师生座谈,了解该校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的成果、读本编写使用情况,并组织阅读分析了目前他们正在使用的读本。最终呈现的初稿,分为大美戏曲、京剧之美、汉剧之美、楚剧之美、戏曲乐园等多个篇章,既普及了中国戏曲知识,又突出地方剧中的戏曲特色,互动设计到位。
对于呈现在面前的读本初稿,与会专家们对整体框架表示肯定,但是也提出了更为细致的修改意见。经过读本审定会后,下一步编辑团队将对戏曲读本中涉及到的相关图片、人物、剧目、链接进行统一清理,完善知识点和文字内容,加强戏曲活动和互动环节,让这本书更加美化、精致。
近年来,浙江一直致力于保护这些“国粹”,戏曲保护政策层出不穷。8月,省文化厅开展面向社会力量购买戏曲剧本工作,出资100万元扶持原创戏曲剧本创作。
此次面向社会力量购买5-10个思想性艺术性俱佳、适合我省戏曲艺术表演团体排演的原创戏曲剧本。在创作导向上,应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文艺方针政策;在艺术形式上,应适合戏曲以及滑稽戏、木偶戏、皮影戏等艺术样式的演出;在著作权上,承接主体应对所提交剧本依法享有完整的著作权,不侵犯任何第三方的著作权和其他合法权益。改编作品须经原作品著作权人许可改编,并许可改编作品著作权人免费使用改编作品。所提交剧本应为未经排演、未参加过任何评奖评比活动的新创作品;在题材内容上,鼓励反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体现中国精神以及反映浙江人民创业创新生动实践的现实题材剧本申报;在文本篇幅上,大戏剧本字数应不少于10000字,小戏剧本字数应不少于5000字。经论证评审,大戏剧本定为一类剧本、二类剧本、三类剧本的分别按照每个30万元、15万元、8万元以内价格购买。小戏剧本定为一类剧本、二类剧本、三类剧本的分别按照每个10万元、5万元、2万元以内价格购买。购买到的优秀戏曲剧本,将提供给全省各级各类戏曲艺术表演团体、文化馆站使用。
8月4日,首都之窗发布了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7月22日印发的《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保护传承、剧本创作、戏曲演出等方面提出一揽子支持计划。其中提出,北京将以零场租方式支持优秀戏曲演出。
在保护与传承方面,《意见》提出,将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戏曲剧种普查工作,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收徒传艺、著书立说。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戏曲文献资料和散落在民间的戏曲珍贵史料进行整理和保护。
在支持戏曲剧本创作方面,将建立戏曲创作采风基地。积极实施“三个一批”优秀戏曲剧本创作扶持计划,通过“征集新创一批、整理改编一批、买断移植一批”,推出优秀戏曲剧本无偿提供给戏曲艺术表演团体使用。力争2020年前整理完成200部传统剧目戏曲剧本。
在支持戏曲演出方面,则提出加大政府购买力度。每年为每个乡镇(街道)免费演出戏曲类节目不少于两场。落实好惠民低价票演出补贴政策,加大对戏曲剧目演出的补贴力度。发挥北京市剧院运营服务平台作用,以零场租的方式支持优秀戏曲剧目演出。
在人才培养方面,鼓励戏曲民间艺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参与戏曲学校的教育教学,鼓励有关院校建立名师工作室。在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与中国戏曲学院之间设立“专升本”渠道。将转制为企业的戏曲艺术表演团体和民营戏曲艺术表演团体中的专业技术人员纳入职称评审范围。
8月9日下午,攀枝花市借力全国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春风,出台了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实施意见,以提升戏曲艺术服务攀枝花文化建设和弘扬传统文化的综合能力和水平。
实施意见从七个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多项措施。意见指出,从保障现有戏曲表演团体生存和发展、资助基层和民营戏曲表演团体、实行财政配比政策、鼓励引导社会力量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等方面推动我市川剧京剧传承与发展;实施“攀枝花市戏曲精品扶持工程”,“十三五”期间,将资助扶持创作2部优秀戏曲剧目(川剧、京剧各1部),对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的原创剧本给予奖励,促进我市戏曲精品创作;加大政府购买戏曲演出力度,每两年为每个乡镇送戏1场,并鼓励民营戏曲艺术表演团体开展原创剧目创作演出;改善戏曲创作生产场地条件,实行差别化的戏曲教学排练演出设施用地政策,提升完善戏曲院团的服务功能;加强戏曲艺术评价评估,健全戏曲评论机制体制,引导戏曲创作方向;加大对优秀戏曲专业人才的引进力度和戏曲青年表演人才的培养,保障戏曲从业人员社会保障权益;加大对戏曲艺术的宣传力度、推动学校戏曲通识教育,促进戏曲艺术的传播普及等。
广东省政府于8月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各级各类学校配齐配足美育教师、开齐开足美育课程,争取到2020年,全省要基本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美育体系。学校美育课程主要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戏曲、影视、书法等。
《意见》特别强调,要以岭南文化艺术为重点,鼓励中小学校在开设音乐、美术课程的基础上,创造条件开设舞蹈、戏剧、戏曲等地方课程,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开设综合艺术课程:高校建立大学生艺术社团,配备相应的指导教师,落实专项活动经费和场地,保障学生艺术社团开展正常排练、演出、学习等活动。
《意见》要求,充分挖掘粤剧、潮剧、广东汉剧、雷剧、瑶族刺绣和舞曲等民间美育资源,鼓励民间美育资源进课堂,搭建开放的美育平台,拓展教育空间。
《意见》还要求各地建立中小学生艺术素质评价制度,将艺术素质测评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作为学生升学录取的重要参考依据;建立中小学校美育工作自评制度,要求各学校每学年都要开展一次美育工作自评。
《广东省粤剧保护传承规定(送审稿)》(以下简称《规定》),8月11日起至9月9日在广东省法制办官网上公布并向公众征求意见。
根据《规定》,广东省和相关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在年度财政预算中统筹安排文化遗产保护、文化产业资金,落实粤剧保护传承保障经费,用于以下项目:粤剧资源调查以及粤剧相关珍贵档案、资料、口述历史、民间档案文献、实物的征集、抢救和保护;挖掘整理、修改提升和复排演出传统粤剧代表性剧目、折子戏;培养和引进粤剧人才;粤剧研究、宣传、教育;建设和维护粤剧演出、展示的场所、设施;举办粤剧重大活动和开展粤剧国际、地区交流;奖励在粤剧保护传承、理论研究等方面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粤剧保护传承的其他事项。
值得注意的是,保护传承的对象不局限于粤剧本身,例如传统表演行当、表演程式、排场、声腔唱腔音乐、重要流派、舞台美术、代表性剧目及剧本、乐谱等,还囊括了粤剧特有的传统习俗、信俗,与粤剧密切相关的乐器、服装、道具、舞台、化妆原料等制作技艺,与粤剧密切相关的历史档案、文献资料、器具实物、场所设施等其他保护对象。
8月下旬,襄阳市出台《戏曲振兴发展计划(2016—2020年)》,未来该市将建成鄂西北区域戏曲传承发展中心。
襄阳花鼓戏、湖北越调、京剧、豫剧、曲剧等戏曲种类众多,资源丰富。该市提出,未来5年新创作10部戏曲剧目,推出6部反映现实题材的戏曲作品,重点打造2部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力作,传承整理和改编复排10出各类经典传统戏曲剧目;建设由5名以上德艺双馨戏曲名家、10名以上专业素养过硬的戏曲拔尖人才、100名以上基础扎实的专业戏曲优秀人才和1000名以上群众戏曲骨干人才组成的戏曲队伍;恢复襄阳市专业京剧队伍,提升襄阳花鼓戏、豫剧、曲剧在全省的影响力,加强濒危剧种湖北越调的传承保护;形成市区学校全覆盖、县(市)区学校80%覆盖的校园戏曲传承发展新局面。
新华社郑州8月19日专电河南省教育厅等多部门近日联合下发通知,9月起,将在全省学校开展为期三年的“戏曲进校园”活动。其中要求,中小学开足开齐有关戏曲文化的课程内容,普通高校要在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中开设好“戏曲鉴赏”课程。
此次活动是为了培养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学生戏曲艺术素养和审美素养。通过课程开设、教师专业培训、特色学校培育等多种形式,在全省大中小学开展戏曲文化通识教育。
除了将戏曲列入课程计划,探索戏曲教学进课堂外,河南还将选择优秀、经典的戏曲艺术作品,由省、市、县(市、区)三级专业艺术表演团体赴各级各类学校演出,目标是三年内实现大中小学校所有学生每年免费欣赏到一场优秀戏曲演出。
沈阳市将对一批地方戏曲资料和民间口口相传的戏曲史料进行整理和保护。同时,鼓励中小学特聘校外戏曲专家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担任学校兼职艺术教师。争取每年让学生免费欣赏到1场优秀的戏曲演出。
10月,沈阳市出台振兴地方戏曲的相关实施意见,提出要扶持沈阳地方戏曲剧团,重点将评剧、京剧打造成具有国家水准、代表沈阳形象的标志性艺术品牌。“十三五”期间,力争推出5部优秀戏曲剧本。同时,实施沈阳评剧、京剧剧目音像集萃和数字化工程,做好优秀戏曲剧目和传统折子戏的录制工作。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各剧种优秀传统保留剧目、地方戏曲文献资料和民间口口相传的传统戏曲珍贵史料进行整理和保护。
沈阳市将利用盛京大剧院、盛京红磨坊、市文化宫、南风剧场、刘老根大舞台等场所,每年推出戏曲、曲艺演出季,定期安排全市性地方戏曲展演,举办凸显沈阳地域特点的二人转、秧歌汇等系列演出活动。组织沈阳市艺术研究所系统整理沈阳地方戏曲剧种的流派、音乐、唱腔、表演和艺术名家等资料,对具有艺术代表性和地域特色的评剧“韩花筱”等流派以及京剧“唐(韵笙)派”进行重点研究。
此外,鼓励采取灵活的产权形式或以政府购买演出场所的演出时段、提供场租补贴等形式,帮助戏曲艺术表演团体解决演出场所问题。
11月,沧州市出台了《沧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实施意见》,对做好戏曲传承保护工作、推动戏曲演出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等方面做出具体要求。
意见要求,要重点做好戏曲传承保护工作,开展地方戏曲剧种普查工作,有效保护京剧、评剧、河北梆子等剧种,特别对哈哈腔、南锣、渔鼓戏等地方独有剧种,将加大保护力度。其中包括设立研究机构,实施剧种名家收徒传艺工程、抢救性记录和保存,系统开展优秀传统剧目的恢复、汇编、录制和音像集萃的出版工作等。
意见指出,要把推动戏曲演出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重点任务之一。将地方戏曲演出纳入当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目录,各级文化主管部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组织地方戏曲艺术表演团体到基层为群众演出,争取每年每村(社区)免费观看一场戏曲演出,保证基层群众的文化权益。
根据意见要求,沧州市还将加大对戏曲剧本的扶持力度,改善戏曲排演条件,加强戏曲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开展戏曲普及工作,促进沧州市戏曲艺术繁荣发展。
11月,甘肃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加快戏剧大省建设的实施意见》,领艺世嘉整理八大重点:
一、有计划地组织各类戏曲剧目和获奖剧目在省内巡演,每3年举办1次甘肃戏剧节。
二、围绕“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的总目标,力争到2020年,基本实现戏剧大省的建设目标。
三、将地方戏曲演出纳入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目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组织地方戏曲艺术表演团体赴农村、社区、企业、军营、学校进行演出。
四、建立戏曲创作名录库,每年向社会公布20个创作选题和戏曲剧种,征集优秀剧本。
五、加大剧本创作扶持力度。实施戏曲剧本孵化计划,充分发挥中央财政“三个一批”(征集新创一批、整理改编一批、买断移植一批)扶持资金和省文化产业改革发展专项资金的杠杆作用,对优秀戏曲剧本创作项目予以重点扶持。
六、加强与国内知名演出公司的深度合作,加入演出院线、联盟,建立健全电子票务营销网络,不断开拓演出市场。
七、为戏曲艺术表演团体免费或低价提供排练演出场所,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建成省、市(州)、县(市、区)、乡(镇)四级全覆盖的戏曲演出场地。
八、将省直8个文艺院团演出场所建设纳入兰州市城市建设规划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对新建、重建、改扩建剧场的用地,在审批手续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剧场建设立项后省发展改革委在资金支持上优先安排,省文化产业改革发展专项资金予以贷款贴息支持。
12月,鞍山市新出台的《关于保护与扶持地方戏曲的实施方案》中明确规定,全市通过采取支持地方戏曲演出场馆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创办民营戏曲院团、加快培养地方戏曲创作人才等举措,全面振兴鞍山地方戏曲,提升鞍山地方戏曲在省内乃至全国的知名度及影响力。
鞍山市确立实施地方戏曲振兴工程,重点加强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海城喇叭戏的保护与传承,并将其纳入鞍山文化发展“十三五”规划。支持演出场馆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创办民营戏曲院团。同时,支持地方戏曲表演团体发展。重点资助鞍山市演艺集团海城喇叭戏剧团和具有一定影响的优秀民营戏曲表演团体。推进政府购买地方戏曲演出。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原则,鼓励地方戏曲院团开展低票价惠民演出,满足地方戏曲爱好者群体文化需求。
鞍山市提出要加快培养地方戏曲创作人才,组织创作人员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积累素材,精心创作主题鲜明、思想深刻、题材丰富的戏曲剧本。成立鞍山地方戏曲专家指导委员会,聘请国内、省内优秀戏曲专家为顾问,指导院团进行重点剧目创作。鼓励院团创作具有较高艺术水准的现代题材剧目,恢复排演优秀传统剧目,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发展。大力推进地方戏曲进课堂,支持有条件的各级学校开设海城喇叭戏、皮影戏等戏曲选修课程。“十三五”期间,鞍山市要将地方戏曲演出纳入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定期安排地方戏曲进社区、进乡村巡演,扩大地方戏曲影响,培养观众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