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的呐喊:肢体语言的表达
——从《瞬间·吴印咸》谈起

2017-11-14 07:33杨华
剧影月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形体肢体舞台

■杨华

无声的呐喊:肢体语言的表达
——从《瞬间·吴印咸》谈起

■杨华

2016年为纪念长征胜利八十周年,南京艺术学院电影电视艺术学院师生共同创作了一台情景音乐诗剧《瞬间·吴印咸》。吴印咸一个从上海美专走出的摄影师,一个历史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为我们追忆那些难忘的瞬间。吴印咸,生于1900年9月21日,卒于1994年9月7日,江苏沭阳人。我国著名摄影艺术家。从事摄影工作已经七十余载。他所拍摄的作品十分注重形式和光影技巧。但年轻的吴印咸怀有对旧中国现实的深刻不满和对下层人民的深厚同情,将镜头更多地对准旧中国劳苦大众的悲惨生活。吴印咸是上海美专——今南京艺术学院的校友。他与世纪同龄,是中国革命史上许多重大事件的参与者和记录者。他用手中的摄像机和照相机,站在时代和历史的潮流中,忠实地记录着中国民族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的风云际会。在长达70年的摄影艺术生涯中,拍摄了数万张黑白和彩色照片,拍摄了7部故事片和5部纪录片。情景音乐诗剧《瞬间·吴印咸》呈现了吴印咸先生与历史的一个个精彩瞬间。

情景音乐诗剧最主要的是朗诵,但是如果一台节目从头到尾只是诗朗诵,不仅观众看着乏味,主创人员也觉得太单一。作为该剧的形体导演,我主张把肢体语言和诗朗诵相结合,两种语言不同的表达方式,一是靠嘴说出来,一是靠身体的动作造型表达。戏剧语言必须充满着动作性,必须刻画人物,必须个性化。演员用肢体语言来表现,更具有丰富的情感和张力,通过舞台呈现带给观众更多的意象和想象空间,可以把语言里所蕴藏的潜在的、无法言说的情感释放出来。从视觉效果来看更具生动鲜活的感染力。夸张的肢体动作和造型与朗诵结合,更加凝练和集中,舞台形象也更加饱满。

一、肢体语言的魅力

表演是一门综合艺术,近年来对影视表演专业的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综合能力适应力要强,演员的形体训练对表演占有很大的作用和地位。外部形体动作是诱发情感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演员的外部形体动作是情感再现和情节的揭示。很多话剧作品要求演员具备舞蹈的功底,要求演员的身体条件具备舞蹈演员的功底和表现力,而影视剧演员要求演员会武术、格斗、舞蹈、击剑、刀枪等,包括用肢体语言塑造人物形象。所以形体训练对演员至关重要,也是作为演员的必修课。

我们常说表演艺术专业的两大基础——形体动作和语言技巧,犹如表演艺术的两条腿,缺一不可。电影与电视是视觉的艺术。影视艺术作品情节和主题的揭示,都是通过鲜明、生动的感性形象来展现的。正是这种视觉形象——画面上运动着的形体影像,在展现着人物的个性、命运,在讲述着故事,观众就是从这些运动着的形象身上受到感染和启迪。从这个意义上讲,影视表演实为一种形体动作艺术。

由人体表现出来的具有一定意义的肢体动作都可以被称为肢体语言。现代舞舞者侯莹说过:“有一种东西……人的能量……可能不是我们能够在书本上查到的,生物学家会解剖身体,发现身体的骨骼、构架,甚至融入到肌肉、血液、细胞,从生理上我们了解自己身体的存在。但是有一种东西我觉得不能够量化和表述,这就是人的能量体。”在《身体语言的密码》一书中写道:“20世纪50年代的一位研究肢体语言的先锋人物阿尔伯特·麦拉宾发现一条信息所产生的影响力中7%来自文字,38%来自于声音,剩下的55%则全部来自于无声的肢体语言。”英国哲学家罗宾·乔治·科林伍德在《艺术原理》中称:“舞蹈是一切语言之母。”人类还不具有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情感的时候,用肢体动作传达信息,交流感情,表现感情,而这样的肢体动作日后经过重复改造和美化就慢慢形成了具有艺术性的舞蹈。“舞蹈是一种空间性,实践性,综合性的动态造型艺术。”

肢体语言有四个特点:一是它的可靠性。身体不会说谎,传达的信息必是真实可靠的。其二是它的感染性,演员的身体比任何其他信息媒介都更有魅力。其三是它的隐喻性,即人们可以用身体的某种体态去证实发生在另一种体态的真正含义。最后是它的简约性,肢体语言不用过多的解释,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通过肢体语言的特点可以看出直观的艺术表达。舞蹈语汇,流动造型,在肢体运动中对舞台的空间,时间,呈现出情调和色彩,构图更加丰富,舞台更加饱满。

二、肢体语言的表达

苏珊·朗格在《情感与形式》中讲到“语言是人类所创造的最令人吃惊的符号”。在语言学的研究中,肢体语言被视为语言学中的非言语系统。这种特殊的“言语”状态,同样具有信息传达发送接收等交流过程。是动态的不说话交流。肢体语言的表达是通过演员的形体表现激发观众对自身体验的个性感受和自由想象,它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无论是去年乌镇戏剧节上赚足了眼球的日本舞踏,还是近年来各大剧场日益增多的肢体剧,“舞蹈”与“戏剧”正越走越近,相互融合。两者相结合的背后,体现了当代艺术和剧场观念的拓展,在舞蹈界看来,身体语言的表达早已超越了传统的“舞蹈化”方式。而在戏剧界看来,语言也早已不再是意义建构的必经之途。剧场性及戏剧中的朗诵独白需要被浸透在肢体语言中,涵盖在剧场舞台的空间里。

我国戏剧理论家谭霈生先生在他的《论戏剧性》一书中,明确地把“戏剧是动作的艺术”作为他书中的标题。沈元骥先生说过:“演员通过外部的步态、表情、手势、姿态,形体手段来诱发和刺激内心体验的产生。演员在分析理解角色时,产生于头脑中的形体动作视像可以促进自己对角色理解的深化。外部的形体动作是激发情感的有力武器。”对于影视表演专业的学生来说,形体如何与表演相结合,是这台晚会的创作亮点也是难点。肢体语言的表达包括:身体的节奏感;身体的张力;身体的爆发力;身体的控制力;身体的空间体现;造型的雕塑感;肢体语言的相互交流配合。

三、《瞬间·吴印咸》肢体语言的舞台呈现

情景音乐诗剧《瞬间·吴印咸》分为上下两个篇章。上部由《毕业歌》《七律长征》《送别》《长征赞歌》《保卫黄河》组成,下部由《中国军魂》《军民大生产南泥湾》《白杨礼赞》《沁园春雪》《祖国是什么》《义勇军进行曲》组成。《毕业歌》是人数比较多的大场面,需要在舞台上流动穿插,在舞台上和台下的观众席走道里都站有表演的学生,他们喊着口号,手里拿着标语,台下与台上的表演互动起来。营造出学生走上街头,为不做亡国奴,还我河山,打倒帝国主义游行示威的氛围。合唱开始,舞台上两边的学生组合造型,中间的领唱者从舞台中央走向后面的平台,两边学生打开形成八字队形,突出领唱者。后面的学生在舞台上穿插流动,整个舞台鲜活起来了。最后结尾所有学生集中,形成组合造型。《七律长征》这首诗不长,但是要配合朗诵表现出红军队伍在长征路上的坚韧不屈,舞台的平台上是一组红军战士的组合造型,手里举着红旗和步枪,有的站、有的跪、有的卧。朗诵开始,从平台下来,在舞台表现滚、爬,用肢体语言表现艰难的行军。最后利用舞台上斜拉的两道铁链,所有战士倚靠在铁链上摆出各种造型。《送别》这首诗体现红军出征,老乡依依不舍来送别。在舞台后面的平台上,一排排的红军队伍走过,三个女孩表现的老乡,跟在队伍后面,从舞台走下来,望着红军队伍越走越远。下一个场景转换,红军队伍迂回到舞台的右侧,列队向来送行的老乡敬礼,三个姑娘手里拿着布鞋、馒头、干粮送给每位战士,然后慢慢向后退去,战士站成一排目送老乡退去。《中国军魂》是一首热血激昂的诗,舞台上布置了一些麻袋,营造战壕的场景,战士们有的表现中弹,有的牺牲,全部定格造型。朗诵者慢慢从一组造型后面慢慢爬起来,开始说话,后面的造型变化不同的空间。最后所有战士互相搀扶艰难地从地上爬起,冲到舞台前面,形成一个组合造型。《保卫黄河》中,一群年轻的学生走上舞台,舞台两侧是两组男生的组合造型,女孩在后面平台一排造型。女生从后面平台下来到舞台中心的位置,两边男生向后退,形成品字构图,做一组舞蹈动作。第二段开始,男生集中向前,女生向后侧退,形成三角形靠拢。《军民大生产南泥湾》是一个情景歌唱表演,两个领唱在前面,后面是穿着百姓服装的军民生产劳动的场景,有的耕地有的织布,《南泥湾》是女子群舞和两个领唱结合在一起。通过肢体动作和舞蹈来表现军民融为一家。

四、对影视表演专业形体课程的思考和建议

目前国内的艺术院校影视表演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形体课虽然是专业必修课,但是在课时量及重视程度上都远远达不到要求。因为大部分表演专业的学生都是普通高中生,艺考前临时抱佛脚学了几天的舞蹈或健美操或武术,缺乏科学规范系统的形体训练。加上国内的表演专业向来重语言而忽略肢体的表达,学生对自己的形体不重视不自信,在舞台上或镜头前,开口不能走动,走动就不能开口,甚至连身体的协调性都没有解决,谈何表演?而国外的表演专业则对演员的身体训练有一套完整的体系和要求。国外的形体训练借鉴了大量现代舞的训练体系与表演结合。包括即兴练习,身体接触,气息发力,肌肉控制,身体协调能力等。演员非常清楚和明确形体对演员的重要性、如何塑造形体及用肢体表达情感。中国演员的身体表现力一直比较匮乏。

影视表演专业中的形体课程,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技术和能力。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条件来因材施教,赋予情感和情绪。动则有情,静则有意,强调用形体表现意识。让学生对基础课程的重视提高,基础训练更加有实用价值,科学的训练体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肢体语言的匮乏。

1.影视表演专业的形体课程,应该有针对性和目的性。但往往在教材和训练内容上,与舞蹈演员的训练内容和形式大同小异,差别不大,形体课程的特色不够鲜明。既然是基础课程就是为演员将来塑造人物、表演情节、揭示人物关系打下的基础。2.重点开发学生肢体语言的表达,与表演相结合。3.使学生对自身的身体有重新的认识,了解自己的肢体,解放肢体。4.规范梳理表演专业形体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大纲和教学目的。5.就目前一些表演专业的形体课程是设置了两年的学习时间,但到了大三就没有这门课,我认为这是极其不合理不科学的。形体和台词是演员的两条腿,怎么能缺一条走路?通过两年的形体训练刚开始有一点基础和感觉,到了大三就没了,之前打下的基础又还给了老师。等到排毕业大戏和应聘考团、竞聘演员时,才发现之前学的形体基本功都退得差不多了。形体课程至少应该学到大三,也可以和表演课、台词课、声乐课相结合,以导师工作坊的形式继续学习和提高。

(作者单位南京艺术学院电影电视艺术学院。本文系“南京艺术学院教学研究立项课题”《无声的呐喊——肢体语言的表达》,课题编号:2016JYYB06)

猜你喜欢
形体肢体舞台
军迷大舞台
军迷大舞台
肢体语言
高校舞蹈形体训练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肢体写作漫谈
面试六禁忌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
我们的舞台
形体与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