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志平 朱书忠
抗日民主政权领导下的泰县参政会
□ 罗志平 朱书忠
泰县,自1940年新四军东进抗日、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就建立了泰县抗日民主政权——泰县县政府,惠浴宇任县长。为了执行党中央“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的正确主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抗日,泰县参政会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诞生的。
泰县参政会是我党领导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1942年10月25日在雅周区孙庄乡黄柯小学召开第一次参政会。出席人数130人。参政员的产生是按“三三制”的原则分配名额,即:共产党员、左派进步人士、中间人士及其他分子各占三分之一。
参政员的选举采取民主选举与聘请相结合。解放区的乡镇要求选举产生,边区、半伪化区的乡镇没有选举条件就聘请参加。解放区内的地主、知名人士、知识分子多半也是聘请。党、政、军、民众团体由县政府提名参加。安排名额时,充分考虑广泛性、代表性和典型性,使每个乡镇、每个部门基本上都有参政员。
他们来自全县工农兵学商各条战线,充分体现了参政会的统一战线性质。在解放区,多数选民是不识字的农民,为了选举好参政员,先由大家提出候选人,然后让候选人排坐在一边,每人身后放一只碗。选举人手抓黄豆愿意选谁就在他身后碗内放进一粒黄豆,碗内豆子多的人当选。
第一届泰县参政员的产生,具有充分的代表性和广泛性。会议选出徐观伯为参议长,一中教导主任杨违依和黄泽亭为副议长,一中教师陈名世为秘书长。参政会常设机构9人,候补驻会委员3人。第一届参政会历时3天,结束时,各乡群众手举钉耙、锄头,肩扛长枪大刀,挥舞着红旗,高呼口号,举行了一次规模很大的群众游行,庆祝参政会的召开。会后还出了会刊,在会刊上题词的有邹韬奋、叶飞、朱克靖、朱履先等。
第二届参政会于1944年9月在雅周区迥垛小学召开。徐观伯为议长,朱宅安、左开运为副议长。第三届参政会于1945年5月在大伦区孟家湾小学召开。会议选举徐观伯为议长,顾亚南、孟鹿门为副议长。
泰县参政会成立之初,县境东西长约100华里,南北宽约40华里,敌人在县的四周筑了公路,且有大批敌伪据点,古溪、蒋垛、运粮还驻有伪军,切断了解放区的对外联系。为了广泛团结各界人士,充分发挥参政会的作用,在徐观伯议长的领导下,参政会积极开展工作。
努力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
减租减息是我党抗日战争时期解决农民生活的基本政策,这也是关系抗日战争胜利的一件大事。参政会积极协助政府深入群众,深入地主家庭做思想工作,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孙明甫是泰县闻名的大地主,有田地2000余亩,在减租减息中,他开始阳奉阴违,后来竟躲到敌伪据点去了。参政会不怕困难,不怕吃闭门羹,反复登门做思想工作;同时还利用一些开明绅士和上层民主人士来影响他、教育他。一次,召开小型参政会,邀请孙明甫参加,讨论“双减”问题,许多开明人士谈他们如何拥护共产党的“双减”工作,会议讨论得十分热烈。孙明甫自觉惭愧,再也坐不住了,当场表示拥护“双减”,支持民主政府,团结抗日。后来,孙明甫成了开明人士,并参加了县参政会成了驻会委员。在孙明甫的影响下,原来一些观望、动摇的中小地主,也都纷纷站出来拥护民主政府的“双减”工作。
广泛团结各界人士。泰县的知识分子和社会名流大都是爱国的,不少人对蒋介石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是不满的,对新四军团结抗日的主张表示同情。为了争取他们共同对敌,参政会深入细致地做思想转化工作。当地的社会名流李深源有几次没有参加参政会会议,理由是通过敌伪封锁线不安全。为了解决他的思想顾虑,徐观伯议长将会场放到离他家不远的大伦庄。这样做是为了让这些中间分子多了解中国共产党,从思想上、感情上积极向党和民主政府靠拢,能够投身到抗日洪流中去。在参政会的积极努力下,不少人从动摇、观望的立场,勇敢地站到了人民的一边。国民党员刘星灿、陈国平不顾反动势力的阻挠,毅然投向革命。李朗庵、顾缉等不但本人成为革命阵营中的一员,他们的子女也都参加了革命。
做敌伪的转化工作。自1941年起,泰县抗日民主政权处于日伪的封锁包围之中,有些乡镇紧靠敌伪据点被半伪化,有的还建立了伪政权,有的处于拉锯状态,更严重的是敌伪经常下乡“扫荡”,斗争异常艰苦。在这种情况下,参政会仍继续召开代表人士会议,宣传党的团结抗日政策。有一次,参政会议长徐观伯去白马庙据点做伪军的转化工作。这个据点伪连长王一飞的民族心没有完全丧失。通过交谈,王连长同意在他据点办一所内红外灰的私塾。开学那天,徐观伯去上的第一堂课是讲“岳母刺字”的故事。目的是教他们不要做汉奸,要抗日。伪军们听得频频点头,都说这个先生讲得好,讲到他们心上去了:我们要抗日,要做真正的中国人。由于统战工作做得深入细致,这个敌伪据点最终成了新四军的耳目。
在那艰苦的抗日战争年代,泰县参政会大多数的参政员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张沐乡大地主钱炳之,1931年从上海中国公学大学部肄业,在家乡办了工艺厂,有职工40多人,并办起怀德职业初中班,以后在许庄建校舍10间,办了许庄小学。泰县参政会成立时,他被聘请为第一届驻会委员。1943年,为了支援抗日战争,钱炳之将怀德职业班主动并入泰县第二中学,工厂设备无偿交给抗日民主政府。为了动员更多青年走向革命,钱炳之自编“送郎参军”“为夫报仇”“踊跃缴公粮”等剧在群众中演出。他的爱国之举受到广泛好评,并入了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钱炳之在高邮县工作,1984年被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鲍大声,泰县张甸人,塾师,国民党员,1944年当选为泰县参政会参政员,并任张甸国民小学校长,是张甸地区有名的爱国民主人士。1942年,抗日民主政府在张甸推行“二五减租”,他带头响应号召,执行党的政策,当众表示:“沙梓桥的减租当从我鲍大声开始。”他的态度对全乡减租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1943年6月,张甸伪军向民众强征3500担军粮,强抽250名壮丁,激起民众反抗。鲍大声代表乡绅和民众到敌伪据点交涉,迫使伪军答应军粮免交,壮丁不抽。
参政会是统一战线的具体形式,是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沟通的桥梁,从而进一步密切党和各界群众的联系。今天,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集聚正能量,战胜一切困难,战胜一切敌人,同样离不开党的统战工作。
(编辑 陶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