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楹联助力教学

2017-11-14 02:36高明霞
对联 2017年4期
关键词:细柳轻风海纳百川

●高明霞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很好地利用楹联这一珍贵的课程资源,发挥它的感染、熏陶、激励作用,助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一、巧用楹联,激发兴趣

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中,有着琅琅上口的对韵歌和诙谐幽默的楹联故事。合理地运用它们,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传承传统文化的兴趣。比如,有这样一个楹联故事,袁世凯称帝没多久,就在全国人民的唾骂声中死去了,四川怪杰刘师亮给他写了一副挽联“袁世凯千古;中华民国万年!”人们看了以后,都挺奇怪,问他:“上下联字数不相等啊,“袁世凯”三个字,“中华民国”四个字,怎么对得起来呢?”刘师亮笑着说:“是啊,袁世凯本来就对不起中华民国嘛!”在这样诙谐幽默的楹联故事中,传统文化的大门已向学生悄然打开。同学们自然而然地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自觉唤醒内心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巧用楹联,培养志趣

楹联素有“载道明理、文道统一”的特点。在我国历史上,有无数文人墨客用读书联、格言联抒发他们的理想抱负。这些联睿智隽永,催人奋进。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它们,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比如,南宋诗人陆游,给自己的书房起名为“书巢”,并题写了一副对联: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读之,诗人酷爱读书,勤奋好学的精神必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再如,清末政治家林则徐曾写下这样一副格言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表明了其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这种海纳百川的胸怀和“壁立千仞”的刚直,必将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指路明灯。

三、巧用楹联,锤炼语言

楹联是一门对仗的艺术,要求词工意联。因而,古今许多佳联在用词造句方面都是字斟句酌、千锤百炼,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品味其遣词造句的独特魅力,对于提升学生锤炼语言的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比如,在教学《给诗加“腰”》这个故事时,我让学生将苏东坡的“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黄山谷的“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和苏小妹的“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学生发现苏小妹的“扶”字,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既写出了风的轻微、柳的纤弱,又写出了风与柳的亲昵和互相依偎的神态。“失”字,也比“隐”字更传神,准确地写出了月、梅融为一体的情景。同学们从中感受到了一字用活,全联生辉的艺术效果,从而养成了字斟句酌的良好写作习惯。

相信,通过不断的实践,楹联必将在学生心中播下一颗智慧的种子,同时,学生必将带来楹联的春天,因为,人人都会有学生时代。

猜你喜欢
细柳轻风海纳百川
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
蝶恋花·相思苦
影子是超人
影子超人(1)亲密盟友
《聊斋志异》中的“虎妈”
云影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迷离
细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