宓 月
主编手记
保持审美距离
宓 月
这几天,我在初选“金达——爱德杯”国际散文诗大赛的征文稿件时,发现不少作者困在“亚麻”城堡里没能出来。
这次征文的主题,是“要体现亚麻带给日常生活的幸福与美好,或者亚麻契合或改变现代生活”。而大多征文散文诗或就事论事,或空泛抒情,不能将亚麻与我、与生活、乃至与世界深层次的联系挖掘出来。我想,这是他们没有与抒写对象保持一定审美距离的原因。
作为一个散文诗人,应该警惕什么?散文诗语言,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试验性语言,是惯性思维的悖逆。优秀的散文诗人,从来不走寻常路。中规中矩的散文诗人,顶多算三流散文诗人。
在现实生活中,以写散文诗为职业的只是少数。虽然有人将散文诗比作水和空气,生命的必须。但散文诗像其他文学作品一样,能喂养我们的精神,却喂养不了我们的肉体。对大多数人来说,阅读散文诗、写散文诗只是业余爱好,日常生活的一种“佐剂”。这种与现实“有距离”的阅读、写作状态,才是散文诗与生活最本真的状态:超现实意义的精神之旅。
无论写作还是欣赏散文诗,都是我们的一种审美活动。因此,在散文诗创作中,与抒写事物保持适当的审美距离,是十分必要的。这样,我们才能找到另一种观察世界体验世界感受世界的角度,才会产生别样的审美视野。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能入能出,只因为有距离。没有距离,就无所谓入和出。
命题作文,是一种束缚。保持距离,也许就能摆脱束缚。
在生活中,亚麻是一种植物,一种纺织品的原材料。在散文诗中,亚麻是一种象征、一种隐喻、一种有距离的审美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