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永明
一座丰厚而温情的“城”——读杨菁的长篇小说《欲望之城》和《绿水倾城》
◎韩永明
杨菁的两部长篇小说《欲望之城》和《绿水倾城》都是写郧阳老城的故事。两部小说进入的方式不一样,《欲望之城》从人物进入历史,如,外公、外婆、张妈、疯子五姐、柴铁脚、傻儿驴、上清道长等等,《绿水倾城》则从“事件”进入人物(中心情节是文革和迁城)。但两部作品的精神内涵或价值取向是一致的,都是对郧阳古城的“重建”,有“互文”的意味。解读这两部作品,弄清楚作家笔下的这座城,应该是进入作品的一个途径。
杨菁笔下的城,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古城真实而又浪漫,古朴而又荒诞,神秘而又沧桑,具有多重“性格”和魅力。
文化之城。作家如数家珍地写了:李王坟、上清观、镇江塔,南角楼、西河坝码头、大丰仓、天主堂、府学宫(军分区)、葛家老宅子、古战场遗址、寄死窑等一些人文古迹,展示了古城丰厚的文化积淀。同时,作家也用大量笔墨写出了郧阳老城的风土人情,如,颜老板的酱菜,上梁歌,“丹凤朝阳”(民间器乐曲)、拉纤、龙舟竞渡、婚礼婚俗、年俗、三合汤、“活人妻”等一些“活”着的历史。这些人文古迹和风土人情蕴含了丰厚的历史文化信息,具有郧阳独特的个性,呈现了老城人真实的生活状态,写出了老城的“古典美”和“人文美”。
神秘之城。作品写到了许多具有神秘感的物事。有些源于传说,有些是作者亲历。如,葛二娘子给狐仙儿接生;竹子开花,苹果梨子七八月第二次开花;柿子树秋天发新芽;纪立凤家房子被拆时,木盒子里关了五个五花大绑的木头小人,结果纪家五代人中有五个有牢狱之灾的;拆迁拆出治不孕不育的童子鳖的胎盘;南角楼拆楼时黑烟变成了龙形;郧阳古城被淹后,连续三任地方最高官的大女儿都死于非命……
伤心之城。作品中写了不少人的逝去。有“我”(明素素)的亲友,如外公外婆,季普老师,李大网等;有与“我”(明素素)非亲非故的人,如傻驴儿(二小子),还有动物,如一条叫谭富贵的狗。生命逝去的伤感是第一个层次。二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逝去,如,“三合汤”,“走街串巷的小吃挑子和货郎担也消失了,同时消失的,还有那长而弯曲的吟唱般的叫卖声。”第三个层次是一座城的逝去。
温情之城。这座城市开满了玉簪花,花香袭人。这座城市的人心地善良,民风淳厚。这里有大度的外婆。外公带着婆儿(外公在外面私娶的二房)回来,族长不让外公将人带进门,外婆给族长求情留下婆儿;有爱孩子的张妈。张妈是“我”家的保姆,可她喜欢孩子们,尤其喜欢二妹,对二妹偏爱。如她悄悄在二妹碗里滴几点香油;有古道热肠的姚婆婆,她对卖水的铁柴脚,“除了水钱,常塞给他一个馍馍,半个烧饼,装几个红薯,赶上家里有剩饭,让他吃上一海碗再走。衣服破了,给他连几针,给他几件旧衣服”——写出了小城人的善良,小城的温馨。如写城里孩子的“熊”,小时候都干过用铁丝扎枣儿、扎樱桃,扎杏儿的勾当,竟无一个被当场“擒获”。写邻里之间的友善,如葛老师和白雅兰要结婚,葛奶奶请动寇英雄做证婚人后,一进院子,就忙不迭地说,“快!快!快泡腊肉,泡腊肠!泡腊鱼……全院的人都下喜帖!”院子里的邻居们知道喜讯后,张家拿几根葱,王家送一挂干豇豆,一坛老黄酒……谭家的老奶奶说她会梳头,要给新娘子盘一个娘娘头。即使在文革这样特殊的年代里,人们也不失温情的一面,作品中写道:“郧阳人有自己的性格和立场。这十几年来,不管搞什么运动,邻里街坊们对葛家人都是雷声大、雨点小,或者是光打雷、不下雨……”写出了小城人性的温暖。
梦想之城。作者秉持现实主义创作原则,描绘了一个真实的世界。这个世界,是一个真实的存在。但作品同时给我们描绘了一个艺术世界,这个世界是作者心灵的世界。也就是说,它既是一个物质的世界,也是一个精神的世界。这集中地体现叙述者本人——一个青葱少女的理想的抒写和人物的刻画上。叙述者(在《绿水倾城》里是明素素)一直向往远方,她单纯,善良,憧憬热爱着一切美好的事物,对艺术更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力,如对于舞蹈、音乐、诗词等,明素素有一双能看到每个人前世的眼睛(重瞳),对人世间暴力、强权、野蛮等等行为充满了不解、同情和愤怒,她希望人像动物一样单纯可爱,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哪怕她生活的世界有种种的不如意,但她从没有放弃理想。
沧桑之城。作品弥漫着一种沧桑感。作品写了几个院子,如葛家院子,“是人家葛老师爷爷的爷爷盖的,我妈说,葛家的那个老祖宗,有九房姨太太呢。”陆道台大人府现在是公安局,“小姐的绣楼变成办公室,姨太太们的暖阁变成了审讯室,下人们的后院变成了看守所……”作品中类似描述不少,看似不经意,却增加了这座城市的沧桑意味。
总之,杨菁的“城”内涵是相当丰富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看到不一样的城,这就像一个文学形象,具有复杂的性格。就像莎士比亚所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也正是作品的魅力所在。
作家和故乡的关系,是文学创作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关系。有人说,作家一辈子书写的就是故乡,如莫言之东北高密乡、沈从文之湘西,福克纳之约克纳帕塔法县等等,这个故乡,既是现实的,又是精神的——心灵的故乡。
杨菁作品的“城”,就是这样一座城,既是物质的城,也是精神的城,既是城的再现,又是对城的超越。那么她为什么要“建”这么一座城呢?
(一)留下故乡的美好,慰藉飘泊的灵魂。
作家生于斯,长于斯,对郧阳老城充满真挚深厚的情感。可是这座美丽的古城,在水库建设中被淹没了,这种失去比城市化建设中的失去更让人痛彻肺腑。当自己生长的那块地方,被水一寸一寸地淹没时,作家的那种无力感,那种心痛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
作家在后记里写道,“我故乡的古城拆掉淹没了,我居住过的省城京城还在不断地拆……茫然四顾,找不到童年的痕迹,找不到岁月的痕迹,找不到历史的痕迹……会不会有一天,我们甚至找不到生命的痕迹……”
作家很伤感。可作为一个生活在异乡的游子,作为一个作家,能做什么呢?能够做的就是回忆,就是把记忆中的一切美好打捞出来,诉之于文字,让这座文明古城以文字的形式“活”下来。
(二)探索人类共同的命运。
作家书写了故乡的美轮美奂及其对故乡的刻骨相思。但这仅仅是一个层面。她显然有更加宽阔的思考。
从人类文明的角度考察,郧阳古城是中原文明、中国文明的代表。古城人的生存形态,古城的淹没,对人类活动,人的存在等等都具有特殊的意义。
作家通过作品中人物之口问道:“这完全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故事?被风吹走的马孔多和被水淹没的郧阳府,都是‘一部关于人类保存和毁坏自己的渊源和命运以及梦想和愿望的历史。’”人物之问显然就是作者之问。
再如作品对神秘性的探讨。三任地方官的女儿死了,作者写道:如果是报应的话,那报应为何落在三个如花似玉的无辜生命上?黑格尔说,“偶然是必然的补充和表现形式。”从这里可以看出,作家要探究的不仅是某件事情的真相,而是世界的真相,生命的真相。
作家还表达了自己的社会理想。《绿水倾城》里明素素的重瞳,既是一个独特的观察视角,同时也包含了作家对生命现象和社会现象、人类现象的思考。读者可以感受到,作家并不认可万物灵长的人类是天地的主宰,人类的前身就是动物,人与动物有着前世今生的关系。因而作家所希望的社会是:“悠悠古城叠变成莽莽草原……这是个动物世界,大森林里没有标语,没有横幅,没有口号,没有城池,没有疆界,更没有阶级和生命……”
因此可以说,两部作品写的虽然是一座城市,但探索的是人类的大问题,社会的大问题。
(三)致青春:一代人的精神成长史。
两部作品,无论是写小城人物,还是写小城的事件,叙述者(“我”和明素素)不仅是一个观察者,更是作家着力刻画的人物形象。两部作品中“我”的形象是统一的。在“我”的讲述中,完成了“我”的形象塑造。
“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呢?一个青涩少女,一个对美和艺术有良好天赋,在特殊的荒诞的年代感到懵懂、惶惑、恐惧,心灵受到摧残,承受了本不该承受的苦难和创伤,却仍然执着地追求爱、追求上进,追求美(艺术)的中学生;一个渴望爱,大胆地爱着爱人,爱着故乡,却又不得不漂泊他乡的知识分子。这样一个人物,本身具有典型意义,可以说是整个一代人的典型。
一个少女的青春岁月也足以让人回忆,何况这种成长是在一个特殊的年代呢?
怀念已经逝去的岁月,是对生命的珍爱,也是人类共同的情感,《欲望之城》和《绿水倾城》对“我”的回忆,也是对青春和生命的礼赞。
(四)反思时代和秩序,表达对理想生活的冀盼。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 test;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那个时代的荒诞,给作者提供了许多反思的空间。作品在许多地方酣畅淋漓地表达了自己对世界的思考。
如对人性的反思。作品用大量的篇幅写了“文革”对人的摧残,但作家不是泛泛而写,侧重点始终放在对人性的解剖方面。如,人们对革命的热情,兴趣点是集中在人的私生活方面。金钗巷(裤裆巷)的张家院小院,“一些女群众干劲最足,神经高度兴奋,狂呼口号,打倒破鞋,打倒烂袜子,打倒臭婊子……”写白雅兰被几个学生围殴、侮辱,“那几个学生我见过,原来也都是文文静静的女学生,怎么一下子变成这个样子?她们一边骂,一边还从地上捡石子儿砸白雅兰。他们并不认识白雅兰,他们为什么那么恨她?”对反标的反思,是“来表现他们青春期的叛逆?还有那遏制不住想冒一次险的冲动?或者是集体无意识?更或许,他们的动机是一个他们自己也说不清楚的谜。”
如鬼的问题,一般人都会纠缠在世上究竟有鬼还是无鬼的问题上,但杨菁没有。她关注的点不是这里,而在“为什么”这个层面上。作品中写道:“从前是真的有鬼,现在没鬼了……现在人多鬼少,人太厉害了,比鬼还邪乎,鬼们惹不起人类,就躲得远远的……或许,我们换个角度看,人类到底是在进化还是在退化,没准儿表面上的进化实质上是在退化呢?比如说我们已经丧失了与鬼神的沟通能力?”说到底作家是在借鬼说话,是在质疑现实。
人生的意义在哪里?作家也有大胆的反思。她借“一场不大不小的暴雨,从山头泄下来一股不大不小的山洪,轻而易举将人们战天斗地的杰作化乌有”这一事实向人发问:“人的一生会不会像那道石坝,耗费那么多的血汗而毫无价值?”——这让人想起西西弗斯的石头。
生命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为什么不是雨燕?李大网也不是麋鹿,我们都是人,我为什么是人?人为什么要制造出枪?人为什么要革命?我第一次对我所生存的这个世界产生了怀疑。”
对于宗教,作家也有个人的理解。“我突然想到,有时候,我们需要迷信,需要看到超凡入圣的力量。当我们自己不能摆脱俗念的时候,希望看到有人在我们的头顶飞翔……只有在一种情况下才可以产生超凡入圣的力量,只有一种情况下才有人在人生之上飞翔的感情——那就是忘我的境界。”
如对一夫多妻制的批判:外公出走后,外婆守了三年,这是“一千多个不堪回首的漫漫长夜。”同时,作家又站在婆儿(外公的二房)的立场上,“年纪轻轻,没有名分,挺着个大肚子颠沛流离,千辛万苦跟着男人回到家,一进村就受到屈辱和威胁……”表达了自己对弱者的同情。外公死后,作家写道:“外公是她们唯一的指望,唯一的主题,她们的一生,喜怒哀乐,贫贱富贵,都和外公息息相关,她们的青春年华,花容月貌,都已经随着外公化为青烟而去……这就是她们的一生?”反思男权社会里女人的命运,思考个体生命的价值。葬礼结束后吃饭,作家写道:“从此以后,我讨厌乱哄哄的大吃大喝的葬礼,包括讨厌乱哄哄的大吃大喝的婚礼……既然死亡是一种必然,我们为什么不能以一种平静的心态对待死亡呢,我们为什么不能将死亡的仪式弄得美丽静穆庄重点呢?”
李玉彩的小驴儿死了,弄了驴肉来吃,“这不跟吃自己儿子的肉差不多!”紧接着,作家写道:“这么多年来,有谁想过她李玉彩呢?她又比一头驴强几分呢,她一头驴也不如呢。驴子还有人操心,还有人管吃管喝管住,谁管她李玉彩呢。”
两部作品具有很强的可读性,这来源于结构的讲究和传神的细节以及典雅的语言。
《欲望之城》里写了一些人物,有些人物单独成篇,形成了一个一个单元,但在每单元内部,作家在结构上是很讲究的。有时是倒叙,有时是顺叙,有时又是插叙,给足了悬念,这些悬念把读者带入一个个妙境,带入郧阳的历史文化之中。而从整部作品看来,有些人物的出场与退场,情节的衍生和发展,并不受章节的限制,给人一种“草蛇灰线”的感觉,这大大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和可读性。
《绿水倾城》通过重瞳来观察人的前世,这不仅是一个好的观察视角和叙述视角,同时也呈现了作家对人与自然、生命的奥秘等问题的思索。
传神的细节。如外公死后,“我”回去吊丧,没有哭,母亲故意从我身边经过,冷冷地扔下一句话:“真不懂事。”外公入土后大哭(有点类庄子鼓盆而歌):大姨妈走过来劝我:“好啦,不要哭啦,这个时候不需要哭了!”真正有入木三分的感觉,寥寥几句话,人情世故,人间冷暖,跃然纸上。让人不得不佩服作家的感悟能力和表现能力。
又如写张妈男人的母亲(金氏),如何为张妈男人的未来考虑,让他跟弟媳妇生一个孩子。一个母亲爱子如此,可谓叹为观止了。男人在张妈死后,不考虑入土为安的问题,却是要撬下张妈的金牙齿。这些细节让人过目不忘。还如:“我”躲在楼寇甘岭楼上看到白雅兰去葛老师家里,要和他结婚,葛老师不答应,“我手心里都是汗”;瑞哥儿在驴棚里胡子扎在李玉采脸上,“痒痒的,麻麻的带点些微的疼,这种疼火星一样顺着每一根胡子茬从她的脸上,向身体的深处辐射。”
语言典雅,富有表现力。
精准的表达。写李大网打狗,狗的神情,惟妙惟肖,“它呲开嘴,怒目圆睁,支起身子,向后一蹲,突然跃起,狂吼着扑向离他最近的余普选……李大网从侧面扔出钢丝圈,套住了灰狗的脖子,向后使劲一拽,灰狗整个身体腾空打了一个旋儿,摔倒在地上……”“狗腾空打转”这样的细节,如果没有仔细地观察生活,是写不出来的。又如写少女微妙的心思,“一片叶子飘落在我的窗台上,像精灵一般,我空发奇想,如果在一个月色朦胧的夜半,哪一个勇敢的年轻人敢跳过窗户来向我求爱,我就跟他走。”这使我想到当下的文学创作缺乏有质感的描写问题。
在描写和叙事时,作者嵌进了一些古典诗词,信手拈来,但使语言变得雅正又具有诗情画意。当然,杨菁的构建的“城”,在艺术手法上,绝不仅仅是我这里例举的几种。可以说她调动了一切艺术手段,给我们构建了一座艺术之城。
总之,杨菁的城是丰厚的、博大的、温情的,深刻的,它带给我无限的美的享受和多方面的人生启迪。
作者单位:湖北省作家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