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消防部队现代化战勤保障体系的构建对策

2017-11-13 21:15周文
中国科技纵横 2017年19期
关键词:构建对策现代化

周文

摘 要:立足地域特征,坚持科学规划,围绕“标准化、模块化、快速化、信息化、社会化”的工作思维,大力加强战勤保障体系建设,构建适应于抢险救援任务的现代化战勤保障体系。

关键词:现代化;战勤保障;构建对策

中图分类号:D6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19-0186-02

古代兵书上讲: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人类历史发展到今天,综观世界,现代战争打的仍是钱粮,靠的仍是先进武器装备。消防部队是一支养兵千日、用兵千日的现役部队,是一支同各类灾害事故作斗争的专业化、职业化部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决定救援成败,保障本身就是战斗力。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迅速扩大,社会财富大量积累,各类公共安全事故呈上升趋势,极端自然灾害也明显增多,应急抢险救援任务异常艰巨繁重,跨区域增援调动频繁。如何立足于打大仗、打硬仗、打恶仗,从体制、机制上真正建立起现代化的战勤保障体系,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思考的课题。

1 当前战勤保障体系存在的薄弱环节

1.1 装备物资配置储备不足

依据《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和《湖北省消防部队战勤保障体系建设三年规划(2016-2018年)》的要求,支队级战勤保障大队占地面积参照《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或相关用房面积执行,具有五类功能,具备3小时内将100人所需装备物资运送至一线,以及72小时全天候提供遂行作战勤务保障的能力。这对战勤保障大队器材和物资储备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以笔者所在支队为例:目前支队战勤保障大队所拥有的装备物资尚能应付日常的灭火抢险救援任务,而储备的装备物资往往存在品种不全、数量不足的问题,一旦发生突发性的大型灾害、跨区域增援作战时,极有可能出现装备物资捉襟见肘的现象,影响出警速度,短时间内难以满足救援现场的需要。

1.2 专业人才队伍编配比例不达标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消防产品竞争风起云涌,消防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为消防装备实际应用。特别是各种专勤装备、特种装备,科技含量高,操作使用难度加大,对战勤保障人员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实践操作技能要求较高。但是一线官兵对科技含量高的装备使用不熟练,器材维保时动手能力差,依赖厂家技术人员的远程指导,专业化人才队伍缺乏且青黄不接,难以做到人与装备的最佳结合,最大限的度发挥装备效能。

1.3 装备模块化分类层次不清晰

部分战勤保障单位未进行科学规划,没有针对辖区保卫对象有侧重点地储备装备物资,存在“一刀切”现象,有的库存常规性装备物资过多,既占用库房空间,又积压大量装备经费;还有的常用物资装备在同一地区与辖区执勤中队重复储备,未根据不同灾情对器材装备科学分类,达不到资源共享、功能互补的要求,一旦发生突发性的大型灾害事故,不能达到准确、快速调集装备的目的,往往难以满足应急保障之需。

1.4 装备信息化管理机制不健全

部分一线单位装备管理手段落后,仍然停留在靠人记、靠笔写的时代,对日新月异的装备升级换代阶段的到来准备不足,信息化管理手段滞后,无法在宏观上了解掌握装备物资的分类、数量和执勤状态,遇到突发灭火救援任务时,无法体现物资保障“快速反应”的特点,短时间内难以满足大规模火灾扑救和复杂场所抢险救援工作的需要,贻误最佳救援战机。

1.5 勤务保障社会化水平不高

随着城市发展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规模和功能不断拓展,发生重特大火灾、建筑物倒塌等灾害事故的危险性也日益加大,利用已有的社会资源,并将战勤保障体系纳入城市应急管理体系之中加以建设和完善,实现部队全面和持续的保障,更成为当务之急。但是,由于人员编配、经费落实、警地联络协同等问题的制约,往往在战时保障中,难以做到有效沟通,并实现同步保障。

2 构建现代化战勤保障体系的对策

为充分发挥战勤保障体系的服务作用,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加强战勤保障体系建设:

(1)抓好顶层设计,高效绩落实,打造“标准化”战勤保障体系。

一是按需配备,储备充足。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战勤保障体系建设中,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障有力”为总目标,以提高灭火救援战斗力为出发点,以“打得赢”为目标,按照现代灭火救援作战行动的规律和保障需求,整合消防资源配置方式,合理配备人力、物资、装备,确保物资储备充足。二是建立物联网式保障体系。抓好战勤保障一体化信息网络建设,以物联网建设模式为思路,以信息流引导物资流为手段,通过数据平台建设,有机整合分散的保障资源,提升整体保障能力;将战勤保障工作与灭火抢险救援实战紧密地联系起来,与全勤灭火救援指挥相配套,由119指挥中心统一指挥战勤保障队伍和保障模块调度,实现统一指挥、“一键式”调度的目标。三是建强专业队伍。通过专家授课、实地见学、比武竞赛等方式,开展一专多能标准化专业训练,注重保留从事特殊工种的优秀人才和技术骨干,形成人才梯次结构,提升专业队伍建设水平。建立装备专家“智库”,为物资配备、装备管理等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2)坚持科学编组,高效用机动,打造“模块化”战勤保障体系。所谓模块,就是按照“技术保障、物资保障、生活保障、联勤保障”四大模块建设要求,将战勤保障力量连同地方联动支援力量分成若干个保障群体,即由原来相對固定的模式,改变为能遂行多种保障任务、形式多样的灵活编组样式,每个保障模块均具有综合、机动、轻便等特点,形成局部的保障优势,机动力量模块组合的大小,应根据担负的任务轻重、作战区域、参战人数而定。根据“模块编组,合成配置”的原则,这种保障模块编组和分散部署的形式反应灵活,具有快捷化、综合化、组装化的特点,便于指挥体系在宏观上集中控制,微观上自主灵活,在整个保障区域内,能适应消防部队执行处置自然灾害过程中人员分散、多路、多梯队的机动需要。保障模块可拆可合,可集中,可分散,与执行任务中小群垦状布势相一致,实现网格式保障、定点式供应。endprint

(3)建构数据支撑,高效益优化,打造“信息化”战勤保障体系。通过战勤保障体系数据中心与火场、灾害处置现场指挥体系的互联互通,将科技的优势与人的长处有机结合起来,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有机结合起来。在将各种要素量化的基础上,通过建构数学模型,对各种情况进行模拟,得出量化的结果,再对各种结果比较,确定最优保障方案。通过信息技术的支撑,将灭火抢险救援实战战斗与战勤保障紧密地联系起来,不仅可以随时随地了解掌握一线作战部队和官兵的保障需求,还可以对保障物资的信息进行实时监控,确立科学合理的流向,使战勤保障由以往的“粗放型”向“集约型”的一体化保障转变。实现战勤保障信息化,一方面能够通过压缩规模、减少管理层次,优化整合资源,提高反应的灵敏性,并借助一体化的信息网络系统,以图形、图像等可视化形式显示保障要求,准确计划和实时协调动态保障力量,对作战部队进行及时的精确化保障。另一方面,可以打破以往的自成体系的保障模式,按照标准化、通用化的要求,从生活物资到给养补充,从灭火药剂到防护装具,从器材油料到卫生勤务,一律实施综合保障,确保保障的整体效能得以大幅提高。真正实现对戰勤保障资源动态可视、战勤保障需求即时掌握、战勤保障状态实时可控的目标。

(4)强化实战演练,高效率运行,打造“快速化”战勤保障体系。一是提升快速反应能力。消防部队执行急、难、险、重任务的突发性、快捷性,要求战勤保障要有很强的“爆发力”,必须做到“四快”(出动快、展开快、供应快、修理快),在短时间内将战勤保障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二是提升预案制作水平。立足本辖区消防力量和装备保障实际,结合本地和周边灾害事故类型特点,从增强预见性、操作性、实用性入手,根据所处的地理位置、担负的任务和保障的区域划分,从最不利、最困难、最复杂的情况出发,合理区分保障任务,预先制定不同方向、不同地区、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保障计划和方案,确保高速运转。三是完善快速运行机制。应结合当地消防力量、装备保障和灾害事故类型特点拟制预案,着眼于目前战勤保障的机动能力与跨区域、长距离、生地域增援作战不相适应的特点,按照贴近现有技术装备、贴近实战需要、贴近保障对象的“三贴近”原则,围绕物资保障、修理保障、饮食保障、卫勤保障、通讯保障探讨执行跨区域的快速反应能力和手段的途径。从快速衔接、快速保障、快速合成入手,抓住组织指挥、通信联络、力量调集、物资调运、现场展开等环节,与有关部门及专业化队伍定期开展适应性、专业性、实战性战勤保障演练,通过合理的战斗编程、模拟训练、操作操法训练、想定作业训练等手段,提高快运、快供、快修能力,在量化上检验预案的可行性,确保执行跨区域任务能及时跟进、全面保障,使社会联动机制与实战响应机制有效落实。

(5)整合警地资源,高效能保障,打造“社会化”战勤保障体系。一是建设社会联保体系。推动政府部门将战勤保障体系纳入应急救援体系一并建设,由政府牵头积极协商解决与相关单位合作的社会化战勤应急保障问题,通过出台政府地方性规章文件等方式,强化战勤保障的整体协调机制建设,与政府建立的社会预警、社会动员、快速反应、应急处置的整体联动机制无缝衔接。二是拓宽保障供应渠道。部队自我保障资源有限,应强化“自主”与“借力”相补充的思想,坚持以自身战勤保障力量为骨干,以地方雄厚的资源为后盾,弥补消防部队战勤保障的不足。依靠地方政府,在省、市、县三级建立警地联合保障体系,按照“社会联动先行、专业保障自给”的原则,采取向内挖潜、向外拓展的方式,拓宽保障渠道,延伸保障网络,实行物资保障多点化、生活保障区域化、技术保障专业化、联勤保障社会化的模式,做到运行高效、责任清晰、管控有序。积极协调发改委、财政、民政、建设等相关部门,充分发挥各级战备物资库和应急救援物资储备库的作用,以保证一旦发生重大险情能持续保障;与供电、煤气、城建、卫生等职能部门建立信息互动平台和联席会议制度,共同研究解决保障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与消防器材厂家、加油站、超市、汽车修配厂等社会单位签定保障协议,在车辆维修、医疗急救、饮食保障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持。通过整合各路资源,实现统一指挥、平战结合、联勤保障、反应快速、协调有序,充分满足应对抢险救灾、维护社会稳定等突发事件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建标152-2011,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S].2011年10月1日实施.

[2]湖北省消防部队战勤保障体系建设标准(试行)[S].

[3]湖北省消防部队战勤保障体系建设三年规划[S].2016-2018年.endprint

猜你喜欢
构建对策现代化
边疆治理现代化
高校电子商务实践教学平台构建研究
中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对策分析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构建初中高效课堂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中国新现代化论
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向武器装备现代化的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