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敏
DOI:10.16658/j.cnki.1672-4062.2017.12.165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黄葵胶囊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方法 選取该院2014年5月—2017年3月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62例,行前瞻性分组研究,实验组31例,采取黄葵胶囊联合缬沙坦用药,对照组31例,仅常规缬沙坦用药,均持续治疗8周后观察患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以及尿蛋白排泄率(UAER)变化;评估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TC、TG、UAER指标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实验组患者TC、TG、UAER指标降低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肾病患者实施黄葵胶囊联合缬沙坦用药效果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用药安全性高。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缬沙坦;黄葵胶囊;疗效
[中图分类号] R58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06(b)-0165-02
当前病学统计指出,糖尿病患者在病情进展后期可并发糖尿病肾病,该病症生理指标典型特征即在于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尿蛋白水平明显提升,并且可受病患自身肾小球尿蛋白代谢异常引起患者恶化至终末期肾衰竭致死[1]。当前临床医疗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关键重点在于有效改善机体内尿蛋白量,控制相关并发症;其中常规用药首选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来达到短期快速的症状改善,但对于患者后期长效糖尿病肾病的控制效果缺效果不足。近几年国内现代中医药学发展,其中医治疗方式也得到众多学者认可,属糖尿病肾病的优势治疗手段[2]。为此该文选取该院2014年5月—2017年3月收治的6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资料,采取黄葵胶囊联合缬沙坦用药,其疗效令人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62例,男性39例,女性23例,年龄31~67岁,平均年龄(61.08±1.85)岁;全部患者均检测确诊,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3]。病患均>3个月尿蛋白排泄率30~180 μg/min,血肌酐<133 μmol/L,符合糖尿病肾病(DN)制定标准,病程7个月~13年,平均病程(5.69±1.32)年;依据国际肾脏病理学会制定的2010版DN病理分期标准,均属Ⅲ期。
1.2 病例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入选患者无精神异常或认知障碍者,②对该次用药无过敏或禁忌症者;③患者对该次研究明确知晓,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伴有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动脉狭窄等疾病者;②伴有凝血功能障碍者;③严重肝功能疾病者;④伴有感染或糖尿病酮中毒者。
1.3 研究分组
将患者行数字标注后双盲法随机分组,实验组31例,男性20例,女性11例,年龄32~67岁,平均年龄(60.56±1.92)岁,病程8个月~13年,平均病程(5.71±1.29年);采取黄葵胶囊联合缬沙坦用药,对照组31例,仅常规缬沙坦用药,男性19例,女性12例,年龄31~68岁,平均年龄(61.32±1.74)岁,病程7个月~12年,平均病程(5.52±1.38)年;两组患者病例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4 治疗方法
全部DN患者在入院后,实施全面的饮食营养调控,重点对患者血压、血脂、血糖指标进行监测,合理控制患者三大营养物质(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的摄入量,制定良好的运动锻炼方案,对血压、血脂、血糖不稳患者做必要的药物治疗。对照组DN患者在基础治疗过程给予缬沙坦(国药准字H20040217,规格80 mg/粒),用药1次/d(80 mg);实验组患者给予缬沙坦联合黄葵胶囊(国药准字Z19990040,规格0.5 g/粒),单次用药5粒(2.5 g),口服3次/d;均持续治疗8周。
1.5 观察指标
记录所有患者治疗前与用药8周后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以及尿蛋白排泄率(UAER)指标。
1.6 疗效评价
参考2014年版《糖尿病肾病防治专家共识》中制定的糖尿病肾病疗效标准评估[4],显效:患者TC、TG、UAER均恢复正常水平;有效:TC、TG、UAER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症状改善;无效:患者TC、TG、UAER等指标无变化或增加,患者症状未缓解。
1.7 统计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 19.0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C、TG、UAER指标变化
实验组患者治疗前TG为(3.41±0.38)mmol/L,TC为(137.54±19.25)mmol/L,UAER为(167.95±21.36)mmol/L,治疗后TG为(2.03±0.27)mmol/L,TC为(39.85±16.22)mmol/L,UAER为(87.68±19.62)mmol/L;对照组患者治疗前TG为(3.39±0.41)mmol/L,TC为(136.41±20.08)mmol/L,UAER为(166.82±23.41)mmol/L,治疗后TG为(2.34±0.32)mmol/L,TC为(101.54±19.05)mmol/L,UAER为(131.82±21.05)mmol/L;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TC、TG、UAER指标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性明显(实验组治疗前后对比t=16.482 8、21.607 6、15.409 4,P=0.000 0、0.000 0、0.000 0;对照组治疗前后对比t=11.240 5、7.014 4、6.189 9,P=0.000 0、0.000 0、0.000 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实验组患者TC、TG、UAER指标降低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比t=4.122 4、13.728 1、8.540 5,P=0.000 1、0.000 0、0.000 0)。endprint
2.2 临床疗效分析
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77%(30/31),其中显效23例,有效7例,无效1例;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7.42%(24/31),其中显效15例,有效9例,无效7例;两组疗效对比,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656 4,P=0.000 0)。
3 讨论
当前临床医疗对于糖尿病肾病(DN)的诊断关键指标为尿蛋白,而大量研究证实,肾小球内高滤过、高压力及高灌注均可正常患者尿蛋白排泄率异常增多;属糖尿病肾病病理早期表现之一[5]。有学者[6]对糖尿病肾病病理机制研究报道,DN病情进展可受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RAS)重要的活性因子血管紧张素B的参与,可导致患者DN恶化过程血压差异波动,肾小球小动脉收缩,诱导肾小球囊内高压,造成肾小球高滤过现象,诱导尿蛋白排泄率上升。另外研究发现血管紧张素B在RAS系统差异DN病变中可导致细胞炎性因子高度表达,导致细胞外基质合成,增增加肾小球基底膜滤过[7]。对此目前临床医疗对DN的治疗关键为抑制血管紧张素B。
缬沙坦作为临床中较为常用的高选择性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可通过口服方式用药,与血清蛋白有着极高的结合率(95%),于120~180 min内达到血药浓度峰值,进而在短期内达到血管紧张素B的抑制效果,缓解患者血压波动,改善肾小球毛细血管滤孔,避免尿蛋白积聚对肾脏组织的损害。而DN的中医药学干预中则多推荐黄葵胶囊,该药物针对DN疾病中医用药治疗理念与现代药学技术所研发的新型中药。有学者重点对黄葵胶囊药理学研究证实,该药物富含多种黄酮类化合物单体,具有抗炎、消肿之效,对于糖尿病肾病患者而言,可在短期内形成抑制血小板积聚的效应,调节血脂状态,轻肾小球免疫炎症反应,促进免疫复合物清除、保护肾小管功能的作用[8]。
该组研究中针对DN患者病情症状特征,采取黄葵胶囊联合缬沙坦用药,其患者TC、TG、UAER均得到明显降低,并通过前瞻性对比常规单药缬沙坦DN患者,结果黄葵胶囊联合缬沙坦用藥的实验组患者在临床疗效及TC、TG、UAER指标改善幅度均明显优于常规缬沙坦用药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糖尿病肾病患者实施黄葵胶囊联合缬沙坦用药效果确切,无明显副作用反应,用药安全性高。
[参考文献]
[1] 余翠, 熊钱颖, 王李卓,等. 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J]. 医学综述, 2015(21):3944-3947.
[2] 王兴, 田力铭, 李春香,等.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病机研究进展[J]. 中国中医急症, 2015, 24(12):2172-2174.
[3] 沈霞. 糖尿病诊断和监测的金标准-HbA1c[J].实用检验医师杂志, 2015(1):1-4.
[4]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微血管并发症学组. 糖尿病肾病防治专家共识(2014年版)[J]. 中国糖尿病杂志,2014, 6(11):792-801.
[5] 安玉, 徐峰, 乐伟波,等. 糖尿病肾病病理分型临床应用的评估[J].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2013, 22(4):301-308.
[6] 王玉容, 徐勇.糖尿病肾病病理与临床研究进展[J].国际泌尿系统杂志,2009,29(1):124-127.
[7] 潘道延, 沈洁.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与糖尿病肾病[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5(4):1-5.
[8] 于敏, 史耀勋, 田谧,等. 黄葵胶囊治疗糖尿病肾病机制探讨[J]. 吉林中医药, 2012, 32(8):829-831.
(收稿日期:2017-04-2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