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母亲传奇,飞行十万公里三大洲

2017-11-13 10:33淼淼
蓝盾 2017年10期
关键词:阿尔及利亚梅州法国

淼淼

大字不识、连普通话都说不好的她,如何往返亚非欧三大洲十万公里?来自广东梅州大埔县百侯镇的罗惠珍,八年里,飞行十万公里。哪个儿女需要她,她就飞往哪里。

2017年3月5日晚上10点,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中华情》节目舞台上,女儿一曲《时间都去哪儿了》,牵出一段动人的母爱故事……

童年时,母亲是拉车的牛

罗惠珍1954年出生于梅州大埔县百侯镇,20岁结婚,先后生下大儿子杨质冰、二女儿杨质丽、小女儿杨质玉。罗惠珍平日非常忙碌,既要料理好三个孩子的饮食起居,又要做小工帮补家用。

上世纪80年代后期,罗惠珍去河里淘沙,去河滩上捡石子,挑到岸边卖给建筑工地。不管寒冬酷暑,她都要卷起裤脚站在河水中,用锄头、铲子把沙铲进畚箕。刚从河里捞起的沙石,又湿又沉,是干沙重量的几倍,瘦弱的她最多时一天要挑二十担,得到5元工钱,肩头和手经常红肿脱皮。

上世纪90年代初,聪明能干的罗惠珍做起卖菜的小商贩。上午卖完菜,下午,她踩着车架上卡着两个大桶的自行车,到周边村庄收购蔬菜瓜果。傍晚回家做晚饭。晚饭后,收拾家务,蹲在狭小、潮湿、阴暗的卫生间里洗衣服。通常忙碌完,已是夜里10点。

兄妹三个把母亲的辛劳忙碌看在眼里,特别懂事。杨质冰1995年考取深圳大学,杨质玉1999年考进北京理工大学。杨质丽则在1994年以全市师范类总分第一的成绩考入梅州师范学校,1997年从师范毕业后被学校保送读大学。

1999年,杨质冰大学毕业,深知父母负担重,毅然选择了前往遥远的西非多哥共和国打工,只因有10万元年薪。在艰苦的工作环境中,杨质冰一度染上人们谈之色变的疟疾。罗惠珍是在儿子康复后,才得知消息的。为这事,她哭了一次又一次,打电话给儿子:“太累了就回家,妈妈养你。”可杨质冰笑着对妈妈说:“我好得很呢,您放心吧。”历尽磨难的杨质冰在挣得人生第一桶金后,资助两个妹妹去法国留学。

为儿女走出小山村,走出国门

为了过语言关,2002年,杨质丽到北京外国语学院学习法语,当时杨质玉在北京理工大学读书。两个女儿都在北京,罗惠珍也跑到北京,在杨质丽就读学校附近的一家小餐馆打工。这是她这辈子,第一次走出小山村。

有人介绍罗惠珍去做保姆。面试时,她提了唯一一个要求:请允许她借用主人厨房,每隔两三天熬些肉汤给女儿们吃,她心疼女儿们读书太辛苦。

2004年,杨质丽在法国拿到硕士文凭后,先后到西非的多哥、肯尼亚和北非的阿尔及利亚工作,并在阿尔及利亚与一个安徽小伙结了婚。2008年,杨质丽怀孕了,为了陪伴待产的女儿,罗惠珍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孤身一人前往北非。

从深圳到阿尔及利亚,航班要在多哈国际机场转机。多哈国际机场很大,有43个登机口、10个登机栈桥,很多人都会在机场转晕。罗惠珍从没有出过国,没有坐过飞机,偌大的机场让她忐忑。她拿着登机牌,一边找一边问路。杨质丽说,至今她都想象不出,当时妈妈是如何克服恐惧心理,几经周折通过安检、办理登机卡、转机,飞行九千多公里、十几小时的航程到达非洲的。

女儿出生后,杨质丽又重新投入工作,罗惠珍承担起照顾女儿和外孙女的所有事务,洗刷烹煮,料理家务。麻利的她还匀出时间打理菜园,让孩子们吃上新鲜的蔬菜瓜果。罗惠珍种出来的芋头比人的头还大,让当地人啧啧称奇。菜吃不完,她还背着外孙女把菜送给邻居或卖给一些公司的食堂。杨质丽说:“妈妈就像蒲公英,到哪里都可以扎下根来,给人稳稳的幸福和快乐。”

罗惠珍在阿尔及利亚生活了三年,小女儿杨质玉也顺利完成法国工程技术学院的硕士学业,在法国工作,嫁了一个法国人。小女儿怀孕后,罗惠珍又一次启程,从阿尔及利亚飞到法国照顾小女儿。

为了方便照顾孩子,罗惠珍要在法国取得居住权,需要过语言关。连一个法文字母都不认识的她,不得不硬着头皮坐在课堂里和一群年轻人一起学习法语。对于一个长期在田间地头、家头灶尾奔忙的农村妇女来说,要学够500学时,每天坐两三个小时,她觉得比干粗活重活还累。有好几次,她坐在课堂里,一句话都听不懂,急得眼泪都出来了。可回到家里,女儿问她课上得怎么样,她总是开心地说:“太好了,当文化人的感觉真好。”

为了能够和女儿在一起,年近六旬的罗惠珍再一次用坚韧、执著和勇敢,认真学完了所有课时。第一次考试,罗惠珍得了0分;第二次由于经常在菜市场买菜能听懂几个法语数字,她得了17分;第三次,罗惠珍通过了考试,法国考官被她的精神感动,称赞她是最出色的学员。

罗惠珍还努力适应中法两国文化,尤其是与法国女婿的相处。法国女婿不能理解,岳母为什么要强迫杨质玉吃蔬菜,有时还亲手帮他和杨质玉洗衣服。他甚至觉得岳母做的这些家务事应该请保姆来做,而岳母不应该与他们生活在一起这么久,这是打扰。

罗惠珍很难过,但她明白,女婿是外国人,不理解中国式亲情。为了不让女儿做夹心饼干,罗惠珍先是变着花样做中餐吸引法国女婿的胃,然后虚心向他请教法语,跟他讲自己年轻时淘沙的故事,讲她一个人飞往非洲的经历,讲三个儿女小时候的故事,尤其是杨质冰保护两个妹妹的事情。法国女婿落泪了,他终于明白,在中国,亲人之间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他开始打心眼里敬重这位勤劳而善良的岳母。他说:“妈妈,你养育了三个非常棒的儿女。我的孩子交给你,我非常放心,非常骄傲,因为你的身上,有非常了不起的教养。”

迟到十七年的团聚,时间都在母爱里

2004年以后,杨质冰把事业的重心转回中国,杨质丽长期在非洲工作,杨质玉在法国定居。于是,罗惠珍成了亚非欧三大洲的“飞客”。多年来,她每隔半个月从法国飞到阿尔及利亚,过个周末就返回法国。她还每年回国一个月,看望儿子孙子。梅州、深圳、法国、阿尔及利亚,横跨大半个地球,她独自背着行囊在机场来去匆匆,用十万公里的飞行总路程,无声地表达着深沉的母爱。

在母亲无私的帮助下,杨家三兄妹都在各自领域做出了一番成绩。如今,杨质冰在深圳开公司,凭着多年的历练,事业做得风生水起。杨质丽能歌善舞,写得一手好字,精通中英法三国语言,经常协助中国驻阿尔及利亚大使馆做沟通联络工作,对中阿两国文化、经济等方面的交流起到了沟通桥梁作用。杨质玉是法国国家电力网的经理人,在这家赫赫有名的公司里,她是为数不多的年轻亚洲女性。

儿女们事业有成,罗惠珍欣慰而自豪。只是三个儿女三大洲,丈夫又在梅州老家,天各一方,父女五人已经十七年没有聚在一起了。为此,罗惠珍始終觉得遗憾。

2014年春节,春节联欢晚会上一首《时间都去哪儿了》令罗惠珍泣不成声。那时,她正在法国。她牵挂老伴,惦记儿子、二女儿一家。妈妈的眼泪流在脸上,也落在杨质丽心里。

一次机缘巧合,在驻阿尔及利亚大使馆文化参赞石岳文先生的鼓励下,2016年9月,杨质丽联系上央视《中华情》节目组,寄出了自己的歌曲小样,并述说了母亲大半生的不容易。节目组的编导深受感动,让她带着家人到北京中央电视台录制节目。

杨质丽的行动得到了全家人的支持。10月12日录制节目时,罗惠珍和丈夫、杨质冰、杨质丽及她的两个女儿都赶到了北京。杨质玉因没如期拿到签证而无法赶赴北京。

2017年3月5日,节目播出。在电视访谈环节,主持人问罗惠珍:“您做了那么多事情,独自长时间、远距离地飞来飞去,会不会感到害怕?”她说:“怕!但再怎么怕也要为孩子撑起一片天。”

杨质丽深情演绎了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真挚的演绎引起了共鸣,台下观众纷纷落泪。罗惠珍及丈夫也泪流满面。

演唱结束后,主持人把罗惠珍一家请到舞台上,独缺了杨质玉。正当大家开心之余有点遗憾时,舞台后台的门突然打开,娇小的楊质玉带着一对混血儿女出现在大家面前——原来,法国签证官被他们的故事打动,在最后20秒同意了签证,让她得以及时赶回北京。

十七年的离别与思念,在那一刻,化作了眼泪。240名心动观察员打出了86%的心动指数,他们以此向这份中国式母爱致敬。

摘自《莫愁·智慧女性》

猜你喜欢
阿尔及利亚梅州法国
“梅州红十景”公布 向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
莫奈《睡莲》[法国]
寸寸山河寸寸金
埃及球迷:是否支持宿敌?
阿尔及利亚宣布销毁全部杀伤性地雷
梅州的时光
梅州的时光
法国:短篇小说ATM机
法国浪漫之旅(二)
法国凯乐美我涂我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