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出台《反宣传法》意欲何为

2017-11-13 07:19王波
蓝盾 2017年10期
关键词:法案概念战略

王波

《反宣传法》是2017年美国国防授权法的配套法案。2016年12月23日,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通过了《波特曼-墨菲反宣传法》(Portman-Murphy Counter-Propaganda Bill),简称《反宣传法》。该法案由美国国会共和党参议员罗伯·波特曼和民主党参议员克里斯·墨菲于2016年3月共同提出,目的主要是针对外国的宣传采取反制行动。有媒体称,法案的通过表明美国意欲挑起一场舆论新冷战。

一个反政治宣传和谣言战略

根据该法案,美国将在两方面采取行动。一是美国将制订一个涉及全联邦政府的反政治宣传和谣言战略,进一步加强美国国务院所属机构“全球作战中心”的权威、资源与权力,通过该中心协调联邦政府各部门的反宣传措施,确保部门之间步调一致。“全球作战中心”成立于2016年3月,旨在协调跨部门反制极端势力宣传的政府行动,中心的成立替代了美国反恐怖主义战略传播中心。虽然机构设在国务院,但它负责整合国防部、国际开发署、广播理事会、情报机构以及其他相关政府部门在内的联邦政府资源。中心将致力于对外国宣传和谣言的曝光与反制,以维护美国及其盟国的利益。二是除针对极端势力外,此次美国还把俄罗斯和中国等国家也列为反宣传对象。有些美国人认为,俄罗斯曾在2016年的美国大选中采用黑客和谣言等方式干预了美国选举。

根据《反宣传法》,美国政府还将发挥政府外人才的作用,通过资助方式吸纳政府外的专家及私人机构帮助政府一起制定更有创造性和更见成效的反宣传战略。根据法案,美国将设立一个基金项目,培训世界各地的新闻记者,向非政府组织、社团、智库、私营部门、媒体以及政府外的专家提供资助,帮助他们提高识别与分析外国政府宣传及信息造假技术最新趋势的能力。

提出法案的两位参议员对于法案的未来充满了信心。波特曼参议员说:“敌人在加紧使用政治宣传和谣言攻击我们,虽然威胁一直在增大,美国政府却处于瞌睡状态。今天,法案的通过让我们走出了关键一步来有效应对敌人的挑衅。我们终于可以让敌人知道,我们再也无法忍受,再也不会熟视无睹。我们将直面威胁。有了这个跨党派的法案支持,我们有信心粉碎外国针对我们和我们盟国的谣言和政治宣传。”

墨菲参议员说:“国会在反击来自譬如俄罗斯这样国家的虚假新闻和宣传的道路上迈出了一大步。总统签署法案,意味着美国最终可以有一系列工具和资源来应对敌人的广泛虚假宣传,这些虚假宣传威胁到我们的民主体制,损害了美国的外交目标。我很自豪能和波特曼参议员一起让美国不再袖手旁观,而是直面不断增大的威胁。”

中西语境下“宣传”含义的不同

《反宣传法》的英文使用了propaganda一词。propaganda是在英文中“宣传”最早使用的词。由于在一战和二战时,这个词在西方主要指虚假信息的传播,二战后这个词在西方语境中已很少使用。此次再度使用,较为罕见。

二战后,英文语境中的宣传概念,普遍使用communication这个词。有传播学背景的学者把它翻译为传播,有语言学背景的学者把它翻译为交际。根据不同语境,交际和传播的中文概念可交替使用,但英文表述是一样的。该词的英文解释,主要指交换思想、准确表达、实现交流的目的。我们在翻译中文的宣传概念时,要避免使用propaganda一词,以免产生误解。例如,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英文名称为Information Office of the State Council, 中共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的英文名称为Publicity Department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都没使用propaganda一词。

1965年,美国塔夫兹大学弗莱彻法律与外交学院院长埃德蒙·格里恩首次提出了公共外交的概念,公共外交在西方兴起。中国也引入了公共外交的概念,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开展公共外交活动。原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赵启正认为,当前中国公共外交的基本任务是“向世界说明中国,促进外国公众认识真实的中国——包括中国的文化传统、社会发展、经济状况、政治体制和对内对外政策等。”公共外交对提升中国软实力、提高国际影响力发挥了重大作用。

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宣传工作,1924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了宣传部,宣传部的名称延用至今。

中文语境下宣传的概念广泛使用,引入传播学理论后,宣传和传播这两个概念经常混用。比如,对外宣传和对外传播(或国际传播)经常作为同义词出现在中国党政领导的讲话和重要文件中。中文的宣傳概念和西方的传播概念以及公共外交概念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在中文语境下使用宣传这个概念,但在英文表述中,要避免使用propaganda一词,尽量使用communication这个传播学的概念。

美国战略传播的需要

曾担任过克林顿和奥巴马公共关系顾问的美国好莱坞制片人麦克·麦德沃,在其著作《全球媒体时代的软实力之争》中称,“在一个资源开放的全球温室中,宣传已经过时,因为宣传不能捏造事实。简单的谷歌搜索就能拆穿所有的谎言和粉饰,贴在网上的手机视频能破坏任何人想抹杀历史的努力。”既然宣传已过时,美国为何还热衷于打一场宣传战、出台反宣传法案呢?法案的出台与美国近年来推行的战略传播概念有密切关系。

战略传播概念首次出现是在2004 年的《美国国家军事战略》报告中。它指美国政府各部门“综合运用各种国家力量,使用相同的信息、主题、计划、方案,协同采取措施来了解和接触主要受众,为促进美国利益和目标的实现,创造、强化和维持有利形势所采取的行动。”2006年2月,美国国防部《四年防务审查报告》提出要在五个特定领域制定后续路线图,战略传播就位列其中。当年9月,《四年防务审查报告战略传播路线图》制定完成。根据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在2010年《国家战略传播构架》阐述的战略传播体系,美国国家战略传播构架是总统通过国家安全委员会领导下的一个庞大的跨部门体系,是美国外交部门、军方以及情报机构的一个联动机制。美国的公共外交活动、美军信息战和心理战等都与战略传播紧密相关。endprint

美国提出战略传播的概念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提升美国软实力的现实需求。软实力概念由哈佛大学教授、新自由主义学派代表人物约瑟夫·奈于1990年3月提出。它强调“用意识形态/文化和道德诉求,通过精神和道德诱惑去征服别人同意某些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政治制度,促使他们按预期目的行事的一种力量。”现在世界的普遍共识是,国家发展关键靠两种能力——硬实力和软实力。美国高度重视发挥软实力的作用。《美国新闻管制条例》称,“在未来战争中,军队必须战胜两个敌人,一个是军事战场上的敌人,一个是舆论战场上的敌人。”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方法、速度及内容,宣传的理念、方式等随之变化,对软实力建设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战略传播概念的出现正是为了应对新媒体时代的舆论斗争需要,为了更有效地传播美国的价值观,提升美国的国家软实力。

二是希望通过推行战略传播来改善美国的国家形象。近年来,媒体曝光了美国政府的一系列丑闻,如斯诺登揭露的“棱镜门”事件、美军伊拉克虐囚事件,这些丑闻损害了美国的国际形象,影响了美国的对外政策。因此,美国提出战略传播的概念,希望通过高层直管、纵横贯通的综合手段协调政府各部门工作,改善美国的国家形象。

三是反恐战争的现实需要。9.11之后,打击恐怖主义成为美国的头等大事。随着反恐战争的深入和反恐行动的复杂化、多元化、长期化,美国人越来越认为反恐战争的本质是一场观念的战争,是美国价值观和非西方价值观之间的冲突。正因如此,美国高度重视国家层面的战略传播,希望整合国家资源,改进传播策略,有效应对来自不同世界的声音和不同群体的挑战。《反宣传法》的出台,有力支持了美国战略传播的需要,本身也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

后真相时代话语权的博弈

2010年2月和2011年2月,时任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先后两次发表“互联网自由”演说。希拉里提出的互联网自由概念是从美国宪法倡导的言论自由衍生出来,强调互联网自由是值得倡导的价值观,希望通过不受国家主权约束的信息自由流通,将互联网自由、新媒体等纳入公共外交领域,通过与其他国家网民直接对话,传播美国价值观,影响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从而服务于美国的国家利益。奥巴马总统在位期间,美国成立了网络司令部,加强了国防部与国土安全部的合作,强势推动网络空间的话语塑造,从过去试图控制全球信息流动转向强势塑造网络空间的美国话语体系,希望通过美国的强势话语能力影响全球传播。

2011年2月8日,美国公布的《美国国家军事战略》报告明确指出了争夺全球公共空间与网络空间主导权和优势的战略方向与重点,全球公共空间俨然成为看不见的新战场。《反宣传法》的出台,说明美国在加紧采取措施,在国际舆论战场上塑造策略和控制策略双管齐下,以确保美国的国际影响力。

过去,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长期占据全球传播资源的优势地位,由于资源有限,发展中国家很难将自己的声音传播到全球。2009年6月,据美国一家名为“全球语言监测站”的研究,第100万个英语单词诞生,这个单词就是web2.0。网络2.0时代的到来,给了发展中国家民众、也包括美国民众更多的话语权力和话语途径,普通民众有了更多了解信息和表达意见的机会。民众不再依赖传统媒体获取信息,而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新媒体表达意见。自上而下的控制没了。

美国学者保罗·莱文森在著作《新媒介》说,“在快速变化的21世纪,关于咨询的最大安慰是,你知道它就在那里。”新媒体技术改变了人们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让人们自己决定接受信息的时间、地点及方式。正因如此,“后真相”(Post-truth)成为牛津词典2016年的年度英文词语。牛津词典负责人格拉斯沃表示,随着人们阅读习惯的改变,社交网站已成为获取新闻的重要来源。人们质疑传统媒体的报道,甚至忽视真相,凭个人立场决定是非。后真相时代,民众有了更多选择的权利,他们与政府间的信息不对称几乎被磨平,民众不易受政府舆论的影响。

9.11事件发生以来,恐怖主义甚嚣尘上,以“伊斯兰国”为代表的恐怖势力通过网络大搞虚假宣传,煽动恐怖袭击,某些民众容易受到蛊惑。随着一些第三世界国家的和平崛起,特别是随着网络2.0时代的到来,世界上出现了更多不同的声音。美国政府既担心民众受到恐怖势力的蛊惑,也担心民众被不同的声音影响,担心美国话语霸权被削弱。《反宣传法》的出台,表明美国打着维护民主的旗帜,试图后发制人,努力维护美国话语体系的安全。美国共和党和民主党共同提出《反宣传法》本身就说明了美国政界对此事的高度重视。

《反宣传法》的提出者之一墨菲参议员说:“使用宣传手段破坏民主政治的公信力已创下新低。我们现在终于起来打击谎言带来的威胁。我们将在一些地区、譬如东欧建立独立和客观的新闻机构。我们将曝光谣言,支持当地社区保护自己。这个提案成为法律让我们深感自豪,我期待和波特曼议员一起确保国家资源得到有效利用,挖掘出事实和真相。”

无疑,《反宣传法》对于打击恐怖主义有其积极的一面,但它把一些不该列入的国家也列为目标,既显得荒诞,也显示出美国的不自信。人们不禁要问,難道美国政府努力维护和挖掘的都是事实和真相吗?还是美国政府希望通过反宣传措施掩盖一些事实和真相呢?可以肯定的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不会轻易放弃西方话语体系的优势,这场斗争即便不是一场舆论新冷战,也至少是后真相时代一场没有硝烟的话语博弈战。

(摘自《世界知识》)endprint

猜你喜欢
法案概念战略
强国战略下的企业管理创新
Industrial Revolution
美国“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
多式联运发展的战略与路径
战略的里子与面子
古代的时间概念
美参议院未能通过控枪法案
深入概念,活学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