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达峰:
教育有价值观,靠文化支撑。凡教育者,都要促进人的发展,培养健全人格,提高人的独立生活的良知和能力,这是教育的本质要求,或人对教育的根本需要。这种需要不是临时性的,必须从小重视起来,终身一贯地坚持。要摒弃功利化、庸俗化的“教育”举措,不能把教育当作机构的利益场,异化了教育,忘却了受教育者,使他们的人格被分数、升学和职业竞争而压制,自信从小削弱,理想失去方向,生活态度消极,“三观”不正,心灵无依。那些校园暴力事件、学生心理问题等,都是教育界应该高度警惕和深刻反省的。
吴正宪:
在和学生交往的过程中我们要给予学生适时的指导,给学生独立体验的机会,给予学生恰当的评价,给学生建立自信的勇气,给学生适当的空间,给学生跃起的机会。要通过自己丰富的知识、教育的智慧、高尚的道德、积极的人文关怀影响和教育学生,做一名真正能读懂儿童的好教师。
周洪宇:
教师要有良好的品德、仁爱之心、扎实的学问、好学的精神,同时教师要以这样一种“四有精神”感化学生、影响学生。要以爱为出发点,爱学生,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问题及时处理。
贾玉民:
教育,真正的良心教育,才能给人一个更广阔的舞台,一个可以激荡心灵智慧的空间。创新需要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创造更需要知识的积累和敏锐的观察力。这些都来源于青少年时期的学习和锻炼培养。作为教师,难道你不想见证自己的学生创造“奇迹”?而只甘心于“悠然”、“默然”、“然也”。我们不是“春蚕”,也不做“泪烛”,我们要做“突围”的指导者和见证人。
王萬森:
教师梦内涵价值与尊严。不论是阶级论盛行的年代,还是金钱拜物教当家的年代,尽管有政治的或物质的标准把人们分作三六九等,大家念念不忘的依然是自己的老师。无论古代还是现代,教师的职业一直是魅力无穷的。今天的教师被称为“阳光职业”。宋代学者周敦颐说:“或问曰,曷为天下善,曰师。”这里不单单认定其道德向善,更称颂为师的才德高尚。每个民族、每个国家、每种文化语境、每种意识形态,无论在古人还是今人的心目中,老师都是高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