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帆
我的故乡田野肥沃,河流蜿蜒,青峰挺拔高耸,可是找不到太多的古迹与历史巨人。南宋的朱熹朱元晦,明人李贽李卓吾,清代的林则徐和严复,这一份名单搁在西安微不足道。西安乃历代古都,汉唐魂魄,帝王将相和名流硕儒济济一堂。四月那个阳光灿烂的上午,我们搭乘波音飞机赴西安拜谒古老的历史。飞机盘旋在八百里秦川上空,地面一层薄薄的烟霭,机场的跑道如同一截短短的香烟。就是这儿吗?十三个王朝和七十多个帝王走马灯似的轮番而过,千古兴亡多少事?
出了机场,顺路拐到霍去病的墓看了看那几尊石雕。简洁、洒脱、举重若轻,这种艺术气度仿佛凝定于另一个遥远的时代。叹为观止——历史隔开了一切。我们只能呆在世界的这一边指指点点,品头论足。清明时节,西北的太阳开始灼人。田地里绿了起来,间或有一片梨花开在农舍的黄泥墙边。驱车一马平川的原野,见得到远处几堆起伏的土丘,据说都是帝王的陵墓。几辆手扶拖拉机冒着浓烟卟卟地驶过,不知会不会惊扰地下的亡灵。一圈蓝色的山脉如同一面屏风,或许就是有名的终南山?“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还记得起王维咏终南山的名句。一阵风无拘无束地掠过原野扑入车窗,仿佛带有秦汉时节的气息。侧耳倾听,风中并没有隐隐的鼓角和铿锵的杀伐之声传来。
午后进入西安城,历史似乎一下子消失在鳞次栉比的高楼和车水马龙之间。街道两旁是五花八门的橱窗和嘈杂的人流。大幅的房地产广告,冒热气的羊肉泡馍,出售泥塑、望远镜、头梳和镜框的杂货铺,湿漉漉的水果摊,卖气球的老头正在沙哑地吆喝,一辆轿车大大咧咧地停在人行道上……那些古代的幽灵哪儿去了?西安城中有一圈古城墙,墙垛间插上了彩旗,恍如刚刚出炉的人造古迹。人来熙往之中,只有大雁塔落落寡合,无语地矗立于鼎沸的市声之上。我猛然觉得,历史已经迸散成碎片,零星地落到了各处。一个红脸膛的小伙子浓眉高鼻,浑如出土的兵马俑,可是一口标准的京片子怎么也不像古代勇士;小店里卖服装的丰腴女子肤若凝脂,然而气咻咻地奚落人的架势哪有杨贵妃的妩媚?到了大唐芙蓉城里看了一段歌舞,帝王、贵妃、宫女、太监一应俱全,鼓乐喧天舞姿曼妙一个筋斗翻得众声喝彩。尽管如此,历史闪动了一下还是悄悄地从缀金饰银的戏装后面溜走了。出得门来,忍不住给自己提了一个谜一般的问题:我们已经安逸地生活在玻璃幕墙背后,为何还要念念不忘埋葬于黄土之中的历史呢?
历史是村夫野老的谈资,是教授们安身立命的故纸堆,是政治家的灵感,是电视肥皂剧的素材,还可能是一个梦——例如,当我们眉飞色舞地谈到了“盛唐气象”的时候。遥想我们祖先的各种故事,宋代之后的日子令人唏嘘悲叹,以至于我们忆念的总是唐人的文韬武略和扬眉吐气的襟怀。无论是贞观之治、武则天还是李杜诗篇,这个大气磅礴的朝代会不会还有重现的一天?我愿意猜想,大明宫就是在这个时刻被记起来了。
大明宫始建于贞观八年,二百三十多年之后毁弃。大明宫的一砖一木见证了大唐的起落盛衰。我们驱车抵达郊外一个粉尘飞扬、遍地瓦砾的所在,这即是大明宫的遗址了。这里的民居拆迁到了尾声,修复工程已经启动。阳光下那个阔大的土台,据说就是大明宫含元殿的基座。登上土台极目而望,天际空旷,树影婆娑;多少年前,李氏的猎猎旌旗曾经在这里飘拂,八面威风。现在,一切皆已埋下厚厚的土层——同时埋下了后人的千般疑问。土台的边缘有一个玻璃罩子,下面罩着一个含元殿的柱础。一个偌大的王朝已经灰飞烟灭,这些圆滚滚的石块肩负的不过是空荡荡的岁月罢了。
我对于各种修复大明宫的方案介绍充耳不闻——我固执地将修复之后的大明宫想象成若干残垣断壁和几处破败的庭院。金碧辉煌的宫殿找不到历史的沧桑感。无论是埃及卢克索的卡纳克神庙还是希腊的雅典神庙,那些残破的柱子、门廊和缺损的雕像处处遗下岁月的斧凿痕迹。大明宫的雕梁画栋属于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这些帝王;“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如此盛大的场面属于那个富足而开放的朝代。为什么唐代的鼎盛和辉煌沉没于历史的深渊——为什么宋元明清再也无法续写大唐的赫赫风范?这个毁弃的宫殿里埋藏了一个绝大的主题。夕照如血,晚风萧然,石阶缝里的枯草抖索不已,绕梁的数只昏鸦三两声长啼。这時踱入衰朽凋零的亭台楼阁,长长的心事感慨不尽。无论是大火、兵患还是人去楼空,毁弃就是历史的叙述语言。谁又能真正把大明宫从历史手里抢回来?巍峨的宫墙砌起来,威严的金銮殿摆起来,雕栏玉砌,朱门笙歌,尝一口御膳,坐一坐龙椅,那时我们或许再也想不起任何历史主题了。西安的帝陵、寺庙,种种遗址和传说如此之多,大明宫修复并非补上一座油漆锃亮的大宫殿。我想象的修复是一个仪式——我们想要召回的是一个历史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