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雷
要说职场中有几个难做的职位,副总算一个。一般来说,副总的变数来自三个方面,总裁(或者总经理、董事长、老板等公司的一把手)的权力和管理范围、下属各个部门经理或者总监的权力范围以及公司的组织架构。
在一些国有企业中,副总多到可笑的地步,受其影响,在私有企业中副总也很多。然而,企业必须计算成本的付出,使之小于收益,否则这样的公司就是没有前途的。
老板大了都想做皇帝,一般来说,这个老板的皇帝情结越重,这个公司副总就越多,似乎副总不够多他们就不够权威似的。然而副总尽管分管一些事情,决定权却几乎都在老板手中,老板是“皇帝”,但这些副总并不可能是“副皇帝”。
假使公司的总裁是个“甩手掌柜”,安心做个董事长或者董事局主席,那么,这个副总就一定是实权派。这样有权有势的副总是不是就一定好当呢?那也未必!名不正则言不顺,再是挂着加强型词语的“常务副总”或是“执行副总裁”之类的,也终究不是总裁。钱锺书在《围城》中讲到副教授与教授的区别的时候,打了一个比方,丫头升到小妾是容易的,但小妾要扶正做夫人却是难的。这个比喻也完全适用于副总,从部门经理升为副总是容易的,但从副总升为总经理就太难了。
中国第一代企业家现在大多还未到完全需要退休的年纪,真要他们彻底交权,恐怕也未必能够。一般说来,他们会牢牢把握住财务和高层经理人任命这两大关键,而把其余的权力下放。如此说来,副总倒也“副”得在理。所谓副总,是老板最惯常的进退之道,再是有权有势,副总如果不抱着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态度,终究会成为老板犯错误的替死鬼的。
在市场经济的框架下,管理后勤福利的副总根本不可能和营销总监、财务总监、人力资源总监、营运总监这样的重要职位等同。总监更突出的是系统概念,也就是以前零碎的小部门的集合,总监制本身就是与副总制天然冲突的,因为总监制来源于市场经济体系。
如果副总既碰到了强势老板,又碰到了一群总监,那么,这个职位就注定不是一个“花瓶”,就是一个“捣糨糊”的角色。
他肯定不可能详细地向老板汇报情况,因为他并不会真正了解;他也肯定不会愿意向下认真传达老板的指示,因为他们不想在总监们面前变成传声筒。尽管总监们早就知道这个事实,但副总却总是会故作神秘感,这是权力欲望使然。
但凡副总这样的职位坐久的人,多半会未老先衰。如果老板放权,实权派的副总大多是战战兢兢地勤奋工作,这种情况下副总很容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没有实权的“花瓶”副总最终会产生“太监情结”。他们处在公司权力中心,但卻不是决策者,既然不能阳谋,阴谋就在所难免了。
也有一些副总立志要“扶正”的,但大多以失败告终。华南一家著名公司的副总裁,声誉已经高到下属为其母亲大办寿宴,高呼他“万岁”的地步,结果还是被总裁轻描淡写地用政治手腕扫地出门。
另外一家公司的副总,指望着引进风险投资将自己扶正,结果老板恨恨地说了句“别忘了这家公司姓什么”,这个副总在这家公司的职业生涯就算是到此结束了。
(摘自《第一财经日报》 图/王建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