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佳瑜+刘超玲
香港政府有专门的“迷信开支”。立法会的新闻公报披露,这笔钱,一般用在迁移殡葬拜祭设施和做法事上。
迁移殡葬拜祭设施,具体说来包括移动当地居民的坟墓和骨灰盒,或者平时拜祭的神龛(相当于放置神佛塑像和祖宗灵牌的小阁)等。不过,这种情况并不多见。
做法事才是“迷信开支”的大头。以新界为例,2007年至2011年,香港政府一共为59个工程的法事埋单,花了124万。
做法事花的钱,在香港称被为“趸符费”——趸符,是指一种做法事时使用的长竹签,上面通常写上五方神灵名字和符咒。一般来说,如果政府的工程牵扯到当地的风水,居民可以自行做法事,并要求政府埋单——注意,是“牵扯”,也就是说如果这项工程仅仅只是“影响”了风水,比如和当地村落还有些距离,居民也可以发起索赔。
索赔的程序是这样的——先提交一份清单,分项列明法事的各项开支,比如请风水师傅的费用、购买香烛和仪式所用食物等。一项工程的规划,一个村只有一次让政府给钱的机会。审批也有层级——2万以内,由当地的地政专员审批;2万至3万,由地政总署署长审批;3万以上,则要提交给财经事务和库务局局长。
这只是惯例。如果一项工程中趸符费的申请太密集,港府可能还会成立“协调小组”。2010年开工建设的广深高铁工程,便因为引起的申索案例激增,政府成立了一个跨部门的工作小组专门处理。成员包括了地政总署、民政事务总署以及负责高铁工程项目的路政署。
至于最终能发多少钱,香港立法会的一份新闻公报透露了政府考量的因素:这项支出和过往类似要求相比是否合理,工程与这个风水受影响的地方之间的距离,以及村落的大小和人口规模。
程序的最后一步,是等法事结束后,向当地的地政处提交一份开支账目表。
当然,香港政府也可能因为不能动了当地的风水,而将一项工程改址。
2012年,香港天文台需要兴建一个新的天气雷达站,很快,当地原居民以“影响风水”为由反对,要求必须另觅地点兴建。两者僵持之下,政府做出让步,将雷达站选址移开17米,并且将主体建筑物由两层改为一层,又在附近一带种树作遮挡。据称,这是为了减低这种“辐射”与当地风水相冲的程度。
虽然政府为风水做了诸多努力,如果港府自身涉及风水,那就完全是另一回事。
2007年,香港审计署查出由政府成立的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曾花费18万元请风水顾问,引起舆论哗然,立法会议员称用公款看风水,这是“匪夷所思”的事。
为什么两者的态度有如此大的不同?事实上,在香港,不许推行堪舆学(风水)是一项不成文的规定。而趸符费等的支出,据曾任发展局局长的林郑月娥解释,目的不过是为了维持与村民的和睦关系,加快工程进度。也就是说,港府开给居地的“迷信开支”,與精神补偿费的功能相似。
(摘自《壹读》 图/王建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