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型城镇化与综合交通发展的互适性

2017-11-13 07:26莫杨辉张培林
物流技术 2017年10期
关键词:城镇化交通资源

莫杨辉,张培林

(武汉理工大学,湖北 武汉 430063)

试论新型城镇化与综合交通发展的互适性

莫杨辉,张培林

(武汉理工大学,湖北 武汉 430063)

通过引入互适性的概念,提出新型城镇化与综合交通发展的互适性的理论研究,研究新型城镇化与综合交通发展的互适性的内涵与特征;分析新型城镇化与综合交通发展互适性的影响因素,并通过借鉴排队论理论,结合“推拉”效应理论研究新型城镇化与综合交通发展二者之间的互适性作用机理关系,以及应用“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理论模型,研究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综合交通发展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机理关系。

综合交通发展;新型城镇化;互适性

1 引言

在城镇化快速进程中,我国综合交通发展不适应城镇化发展速度与需求,出现供需不均衡、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随着国务院2014年发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文件中提出要“以人为本”,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进一步推动城市的现代化、集群化、生态化和农村的新型城镇化,对综合交通发展提出新的需求。

国内外对新型城镇化与综合交通发展之间的关系做了相关研究,主要包括汤锐华通过新型城镇化水平评估指标与综合交通服务定量指标的协调发展度来分析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综合交通服务系统的适应性,以及通过研究综合交通服务与新型城镇化协同分区指标分析地区差异性;李铁[1]从交通与区域发展、服务业发展、城市成本、房地产、交通资源配置与市场、交通港站与城市发展等方面研究了新型城镇化与交通发展关系;张国华[2]和武勇杰[3]研究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交通、产业、用地之间的协调关系与模型;余长坤[4]从城市经济、土地利用规模、人口规模研究了交通运输对城市空间扩展动态影响机制;张翔[5]建立了“推拉效应”模型分析了城市化与道路客运发展的相互作用机理。

总体来看,前人对城镇化与综合交通之间的关系研究多集中于单方面的适应性和影响关系,对新型城镇化与综合交通发展二者之间的相互适应与互动关系,尚缺乏深入的研究。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综合交通与城镇化发展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二者的良性互动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社会经济、产业、人口、土地和资源环境的发展,研究新型城镇化与综合交通发展的互适性关系,有利于深入理解二者的深层互动关系与作用机理,有助于促进综合交通发展规划与政策制定,满足和适应新型城镇化的运输需求,并推动和引导新型城镇化有序发展。

因此,本文将引入互适性的概念,提出新型城镇化与综合交通发展的互适性,并分析其内涵、特征及互适性影响因素,进而研究二者的互适性作用机理,丰富新型城镇化与综合交通发展的互适性理论研究。

2 新型城镇化与综合交通发展的互适性内涵及特征

2.1 新型城镇化与综合交通发展的互适性内涵

1979年美国学者Meara H基于瑞士心理学家Piaget J的适应性,定义探讨了互适性在心理学、人类学、生物学、组织行为和政策分析中的概念与认知。近年来,互适性的概念在教育、机械、生物等领域被广泛引用,在社会经济与土木工程领域也有所涉及,李罕哲从均衡互动、整合互构、利益趋同和文化同源四个方面探讨了群体行为模式与城市空间的互适性;杨卫强分析了基于水资源承载力的水资源、经济、人口之间的互适性;熊金根研究了工程建设项目与地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文条件的互适性。

不同学科和领域分析,对互适性有着不同的理解。综合来看,比较一致的认为互适性多指两种事物或者系统之间的一种理想和谐关系,两者在不断地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中形成一种良性的互适应关系,且这种互适关系是动态变化的,随着事物或系统本身及外部环境不断变化而变化。

新型城镇化是城市之间、城乡之间的人口流、物质流、资金流和技术流的一个动态过程,是在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在此过程中,对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在总量、结构、空间布局及服务水平等方面提出新的需求,进而影响着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数量、质量与特点。工业、服务业等产业发展是城镇化的根本动力,交通为产业发展提供条件,并引导城市、城市群的形成发展,间接带动城镇化发展。另外,综合交通是城镇公共服务的重要部分,直接影响城镇居住生活的吸引力和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6]。

因此,新型城镇化与综合交通发展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综合交通发展对新型城镇化的支撑作用,当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确定后,综合交通发展规划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为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的实现提供交通支撑;另一方面,综合交通系统的空间布局、交通方式结构、交通设施建设时机和时序等要素,也将对城镇空间结构和土地利用模式起着重要的影响和引导作用[7]。这两种作用同时存在,综合交通发展的使命就是对新型城镇化同时发挥支撑和引导双重作用,而实现上述双重作用的关键就是综合交通与新型城镇化相适应发展。

本文基于新型城镇化和综合交通发展的互适关系来界定二者互适性的内涵,即在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下,通过调节综合交通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的资源分配,使得有限的社会总体资源(资金、时间、环境)在它们二者之间实现最优化配置,以达到社会资源投入收益最大化,实现经济社会的最优化发展。具体包含以下三层内容:

(1)综合交通资源配置与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相适应。其是指在一定的资源环境约束下,综合交通供给满足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人口、物资等要素的运输需求,包括综合交通总量与结构、综合交通服务水平等方面的总和;

(2)综合交通布局与产业集聚、城镇空间结构协同发展。其包括综合交通空间布局支撑与引导产业合理分布、城市形态有序发展和高效扩展,形成以综合交通走廊为轴线与交通站点引导的以组团为特点的点轴式城市结构,引导城市功能区与城市空间结构发展;综合交通枢纽与土地资源、人口集聚实现高强度开发,引导高效集约化利用土地的多中心城市结构,实现生态城市绿色交通系统建设,引导低碳环保出行;

(3)新型城镇化和综合交通发展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其包括综合交通发展、城镇空间分布和规模结构与该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趋向相适应;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绿色交通模式,引导交通出行低能耗、低排放。

2.2 新型城镇化与综合交通发展的互适性特征

新型城镇化与综合交通发展不断彼此适应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相互作用过程,这种相互作用具有以下特征:

一是这种作用会有正反两种作用,即城镇化与综合交通两系统在不断适应的过程中,既会出现两者相互适应、共同发展的现象,也会产生两者相互制约、不协调发展的现象。这些现象可以分为彼此相互适应协调发展、交通超前发展以及交通滞后发展;

二是具有时序性,即伴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时间上会先后经历交通超前、交通滞后以及交通与城市相适应协调发展的三个阶段;

三是具有时滞性,综合交通资源优化配置的实现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综合交通资源配置对城镇化发展的影响不能即时显现。根据以上特点,为促进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掌握新型城镇化与综合交通发展的相互作用机制,辅以适当的引导措施,以此促进两系统形成良性互动发展。

3 新型城镇化与综合交通发展互适性的影响因素

城镇化系统与综合交通系统均属于社会经济系统中的子系统,涉及到社会、经济与环境三大系统中的多个要素的变化,且它们之间的关系纵横交错。从新型城镇化与综合交通发展的互适性内涵及特征来看,两者的动态互适关系是多种内外部影响因素作用的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新型城镇化与综合交通发展互适性的影响因素作用关系图

内因是两大系统发展的根据,决定着两者互适性关系的基本趋向,主要包括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综合交通供给、综合交通需求。综合交通供给是决定综合交通运输能力或服务能力的关键因素,包括综合交通网络、综合交通结构、综合交通枢纽、综合交通车辆、综合交通服务水平等,是评价两者互适性的供给侧因素;综合交通需求包括出行需求总量、出行需求结构、出行流向,以及出行需求特征和行为策略等方面,其是综合交通发展服务的对象,满足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运输需求是评价两者互适性的需求侧因素。

外因是新型城镇化与交通系统发展的外部条件,它对两者关系起着促进或制约的作用。主要包括社会经济、资源环境、政策等。社会经济包括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收入水平,对综合交通服务和新型城镇化提出制约要求,是两者互适性的根本推动力;资源环境承载力主要是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包括交通能源承载力和交通环境承载力,对综合交通运输能力或服务能力有重要影响;政策包括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土地政策、综合交通发展政策等,对综合交通供给、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综合交通需求有调控作用。

新型城镇化与综合交通发展的互适性函数可表达为:

其中:V代表新型城镇化与综合交通发展的互适性状态;f代表互适性因子;U,S,D,C,E,P分别代表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综合交通供给,综合交通需求,社会经济,资源环境,政策发展等变量;Xi,Xj,Xk代表新型城镇化与综合交通发展的互适性三层内涵,分别为综合交通资源配置与新型城镇化相适应;综合交通布局、产业集聚与城镇空间结构协同发展;新型城镇化和综合交通发展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4 新型城镇化与综合交通发展的互适性机理

新型城镇化与综合交通发展互适性机理是指二者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相互作用、相互适应的运行规则和原理。基于新型城镇化与综合交通发展的互适性内涵、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进一步推理以下二者的互适性作用机理。

4.1 新型城镇化与综合交通发展相互促进作用机理

交通运输需求作为一种派生需求,是由社会经济发展引起的,交通运输系统发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新型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的运输需求。综合交通发展能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推动剂。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运输需求增加,综合交通运输能力不足,则引起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阻碍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如果综合交通供给能力过剩,则造成资源闲置浪费。因此,综合交通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相适应能提高资源合理利用率,既满足新型城镇化的运输需求,又充分发挥资源效率和经济效益。

根据排队论系统中的“服务”与“需求”关系的数学理论,可以把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看成是一个典型的排队服务系统,综合交通供给是服务台,综合交通需求是服务台的顾客,同时运输需求及运输服务能力等均具有随机性。政策就是交通服务系统的排队规则,资源环境因素对服务系统的效率产生干扰。因此,综合交通资源的合理利用率可以用排队理论加以证明。

当综合交通需求量一定时,交通供给越多,交通资源利用率越低,则造成交通资源闲置浪费,单位运输建设成本上升;当供给少时,交通资源利用率将上升,排队时间就长,交通越拥堵,能源消耗越大,碳排放量越多,等待成本上升。如图2所示,横轴坐标表示利用率(U),竖轴表示成本(C),C1表示单位运输建设成本,C2表示等待成本,F表示总成本,E点为总成本最低点。当交通单位运输建设成本和等待成本之和达到最低点E点时,所对应的综合交通利用率就是综合交通的合理利用率。

图2 交通资源利用率与成本关系图

新型城镇化与综合交通发展二者之间具有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和制约的复杂关系。根据“推拉”理论,综合交通发展既是新型城镇化的原因,也是新型城镇化的结果,新型城镇化可以推动综合交通发展,综合交通发展也会拉动新型城镇化。

“推动效应”可定义为新型城镇化运输需求推动综合交通运输业发展。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城市总人口上升,劳动力的增加与资源集聚,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和结构的变化,交通运输需求总量增长,交通资源利用率上升,交通运输时间成本增加,能源消耗与碳排放上升,进而增加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促进运输供给能力增强,交通等待成本降低。

“拉动效应”可定义为综合交通发展拉动和引导新型城镇化。随着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网络的构建与完善,交通通达性提升,交通运输能力与服务水平提升,运输成本降低,资源集聚效应增强,拉动产业、农村人口向城市集聚,促进新型城镇化和区域经济效益提升,并进一步诱发新的运输需求量增长,交通资源利用率上升,交通建设成本降低。

城镇化是源于交通运输需求形式的不断演进,综合交通布局将拉动产业沿交通点轴集聚,引导交通沿线土地综合开发与城镇空间形态融合发展,提升综合运输效率;区域综合交通结构优化、城乡公共交通结构优化及城市交通方式结构的优化,将引导城镇空间扩展与土地开发功能,以公共交通为导向来开发城市土地利用模式,促进新型城镇化集约化发展,引导交通绿色出行。

总体来看,新型城镇化与综合交通发展之间符合良性互动的“推拉效应”规律,两者在相互“推拉”作用关系中,推动着新型城镇化运输需求有效增长,拉动着综合交通发展来适应新型城镇化运输需求和引导新型城镇化合理布局,并有效促进社会经济运行,交通运行效率提升,运输成本降低,达到交通资源的最佳利用率,实现新型城镇化与综合交通发展相适应。

4.2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综合交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机理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综合交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作用关系中,综合交通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资源环境起着支撑作用,同时,资源环境对二者协调发展的稳定关系也起着制约作用。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综合交通发展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作用机理可以通过引入驱动力(Driving forece)—压力(Pressure)—状态(State)—影响(Impact)—响应(Response)理论来分析,可以很好地揭示综合交通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DPSIR是一种基于“压力—状态—响应”的思维逻辑提出的生态系统的健康持续发展评价模型,是指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增长作为长期驱动力作用于环境,对环境产生压力,造成生态环境状态的变化,从而对生态环境系统产生各种影响,这些影响导致人类对生态环境状态变化作出响应,这种响应又作用于社会、经济和人口所构成的复合系统,或直接作用于环境状态和产生影响。

根据DPSIR理论,构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综合交通发展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概念模型,如图3所示。综合交通发展从自然环境中获取其满足和适应新型城镇化运输需求所必需的土地资源、能源资源、生态环境资源,同时加剧交通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对资源环境产生压力,从而改变自然资源储量与生态环境质量,而资源环境状态的变化包括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其又反过来制约着综合交通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的推进;为了减轻资源环境对综合交通发展的制约,促使政府通过相关响应措施来减轻、阻止、恢复和预防新型城镇化与综合交通发展对资源环境的负面影响,进而增强资源环境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综合交通发展的支撑力,具体响应措施主要包括:(1)综合交通发展引导城镇空间分布和规模结构与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相匹配;(2)发展智能交通和集约交通,优化路网运行,将引导城镇集约化发展,降低生态环境成本;(3)发展绿色交通引导低碳出行,绿色交通顶层设计与管理体制,将提高城市公共交通的竞争力和吸引力,提升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运输体系中的主导作用,降低小汽车使用量,进而促进以人为本的绿色、低碳新型城镇化的出行方式。(4)加强清洁能源技术研发与使用,减少环境污染。

图3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综合交通发展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机制

如此循环往复,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综合交通发展与资源环境在这种DPSIR模型协调机制中达到协调发展。

5 研究结论

新型城镇化与综合交通发展之间是一种动态的互适性关系,不仅受到两大系统自身发展条件的限制,同时也受到社会经济系统下的其他子系统的影响,二者在发展过程中通过“推拉”作用关系逐步实现资源合理利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综合交通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通过DPSIR作用关系实现协调发展。因此,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结合政府的合理引导,这些机理关系相互联系、协同发展,共同影响了新型城镇化与综合交通发展的互适性,任何一层面没有实现协同发展,都会影响到两者的互适性,从而影响社会经济大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仅针对新型城镇化与综合交通发展的互适性进行理论层面分析,以后将进一步构建互适性评价指标与实证应用研究,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综合交通发展相关政策提供更加具体以及实操性的建议,以达到综合交通与新型城镇化最优化发展。

[1]李铁.新型城镇化与交通发展[J].城市交通,2014,(3):1-4.

[2]张国华,李凌岚,李德芬.产业、空间与交通一体化的临空经济区发展规划技术体系[J].规划师,2014,(11):11-16.

[3]武勇杰,张梅青.新型城镇化、交通网络化与服务业集聚—基于时空耦合的视阈[J].软科学,2016,30(6):1-5.

[4]余长坤.交通运输对城市空间扩展的影响机理和实证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5.

[5]张翔.城市化与道路客运发展关系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0.

[6]程世东.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交通运输发展思路与重点[J].综合运输,2014,(1):9-13.

[7]刘强,陆化普,邹博.我国综合运输网络布局规划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09,33(2):203-206.

Study on Mutual Adaptability of New-type Urbanization and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Development

Mo Yanghui,Zhang Peilin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Wuhan 430063,China)

In this paper,by introducing the concept of mutual adaptability,we proposed the theory of the mutual adaptability between new-type urbanization and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studied its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and analyzed its influence factors.Next,drawing from the queuing theory and the pull-push effect theory,we studied the working mechanism of the mutual adaptability between the new-type urbanization and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development and at the end,using the"driving force-pressure-state-impactresponse"model,studied the working mechanism and relationship between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development and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coordination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new-type urbanization.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development;new-type urbanization;mutual adaptability

F570.3

A

1005-152X(2017)10-0047-05

10.3969/j.issn.1005-152X.2017.10.011

2017-09-06

湖北省交通运输厅科技项目“新型城镇化与综合交通发展的互适性研究”(2014-721-3-5)

莫杨辉(1989-),女,湖南永州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猜你喜欢
城镇化交通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繁忙的交通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小小交通劝导员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家乡的城镇化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对构建新型城镇化的观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