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复生 鲍忠洲 怀于生
(1苏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江苏苏州 215006;2苏州市生元水生蔬菜技术研究中心,江苏苏州 215216)
浮排水芹套养泥鳅高效生态种养新技术
潘复生1鲍忠洲2怀于生2
(1苏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江苏苏州 215006;2苏州市生元水生蔬菜技术研究中心,江苏苏州 215216)
江苏苏州地区水芹栽培近万亩,多采用秋冬茬深栽软化栽培模式,存在着费工、费时、费力,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等问题。苏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于2014年底至2016年在苏州市吴江区同里镇生元水八仙蔬菜专业合作社进行了水芹浮排栽培及泥鳅套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水芹浮栽套养泥鳅技术不但克服水芹深栽软化栽培的缺陷;还改秋冬单茬生产为全年多茬生产,形成了以叶柄为主及以芹薹为主的产品多样性,创造了水芹周年生产、周年供应的新栽培模式,有利于堵缺补淡,丰富市场。同时,水芹浮栽套养泥鳅技术还能利用水芹光合作用吸收水体中过量的氨氮和磷;利用泥鳅消灭土壤及水中害虫,减轻病害发生,其排泄物可作为肥料,生产出优质高产水芹产品,达到绿色环保、生态循环之目标。
1.1 浮排制作 浮排框架采用直径3 cm的PVC塑料管,将其分别截成长1 m和2 m的小段,然后把相应配套的直角弯头套入塑料管,并用胶水密封粘牢联结制成2 m×1 m的矩形水平架,防止田水进入管内。再在框架中间均匀配置1根长2 m、直径1.5 cm的小竹竿和2根长1 m的毛竹片撑紧并用铁丝绑扎加固。框架扎好后,用孔径2~3 cm的尼龙网(鱼网)罩住整个框架,四周用尼龙线绑紧在PVC管框架上即可。
1.2 塘田准备
1.2.1 选田筑埂 浮排水芹栽培对田块没有严格要求,除漏水田外均可种植,但为了有利于泥鳅生长,宜选用壤土或粘壤土,大棚或露地栽培均可。一般选用长方形田块,宽8~12 m,便于田间放置浮排及采收。放排前,要及早筑好四周田埂,田埂高60~70 cm、宽50~80 cm,田埂须夯实,内侧粘贴厚0.08 mm的塑料薄膜防渗漏和防泥鳅逃逸,在田埂不渗漏前提下,也可用防逃鱼网,同时也要防敌害生物(蛇及鼠等)进入种养区。
1.2.2 开沟施肥 田埂做好后,在内侧开挖深30~40 cm、宽30 cm的围沟,田块大的还可依据其长度在田中增开数条稍浅的条形沟与围沟相通,然后将田块稍作平整,每667 m2施腐熟有机肥500 kg或菜饼50 kg后耕翻,并灌5 cm深的水层。
1.2.3 设置灌排 套养泥鳅用水量大,应建好灌排系统,同时做好防逃措施。一般上设进水口,下设排水口,进、出水口呈对角线设置,且出水口用铁丝网或塑料网、蔑闸围住,防止泥鳅逃逸或被洪水冲跑。排水口可用PVC弯管,平时高出水面30 cm,排水时倾斜直管角度来调节田间水位。在成片种养区,可在出水口附近边缘挖近1 m长的沟,然后把厚实的塑料布从沟底一直铺到地面,塑料布上端高出水面20 cm,用挖出的土将塑料布压实并用木桩固定,确保不被大风刮开,可有效防止泥鳅逃跑。
1.3 浮排安放 宽8 m的大棚可横向排放3个浮排成一排,计6 m2,并串联成长条状浮床,四角用小竹竿穿过网眼插入泥中固定,浮床两头至田埂各留0.8 m的间距。依次两排相靠成一组,两组间距1.5~2.0 m,有利于投放有机肥及饵料,也有利于水芹行间通风,增加水中氧气,便于泥鳅活动,促进其健康生长,还有利于水芹收割。露地浮排可增至5个,田埂四周空置水面增宽至1 m(图1)。
图1 浮排水芹套养泥鳅
2.1 品种选择 选用既抗热、又较耐寒的苏芹12-5和苏芹16-1。这两个品种茎叶粗壮、横切面实心或微孔,脆嫩色淡,商品性好,产量高,适宜浮排种植,也利于周年均衡生产。
2.2 排种时间 水芹浮栽可全年进行,但排种宜避开夏季高温,以秋季排种成活率最高。无根种芹多在秋季的8~10月排种,而带根种芹排种只需避开酷暑严寒,一般都能成活。
2.3 排种方法 因种苗不同,排种方法亦有异。一种是传统的种茎繁殖方法,多在秋季应用,即将田间生长的种茎收割后切成长50 cm左右的小段,扎把催芽后顺长直接平铺于浮排上,每平方米排种量为2.5~3.5 kg,不催芽则出苗慢且不整齐。另一种是带根种苗移栽,即将在土壤中培育的水芹苗连根拔起,切除过长的叶梢,清洗漂净后排于浮排上,排种时应注意逐行放苗,后行茎叶将前行根部盖住,以防根系日晒萎蔫受损。
2.4 田间管理 排种后灌水保持水深25 cm左右,随着植株生长逐步增加至35~40 cm。排种10~15 d(夭)后开始对浮排上的芹苗进行移密补稀,使整床芹苗生长均匀一致。夏季高温会影响水芹生长,大棚栽培必须加大通风量,并在棚顶部采用遮阳网遮阴;露地伏季栽培同样可采取措施进行遮阴,其效果更理想。冬季田间灌水宜在晴夭中午前后进行,夏季宜在早晨灌凉水。生长期可根据苗情进行叶面补肥,尤以生物有机肥料为好,一般浓度不能超过1%。
2.5 病虫害防治 浮排水芹栽培病害很少发生,夏季高温或未及时收割会造成植株过密,易诱发褐斑病,可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 500~2 0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硫磺悬浮剂800倍液喷雾防治。秋季易发生斑枯病,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分次交替喷雾防治。叶面虫害有胡萝卜微管蚜,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 000倍液防治。套养泥鳅田块禁用菊酯类农药。
2.6 适时采收 浮排栽培水芹以割苗留茬方式采收,当芹苗长至40~50 cm时,在浮排上留茬5 cm处及时收割,也可根据浮排上芹苗数量适当深割或浅割。冬季生长期延长,约需3个月才能收割。而夏季高温水芹生长缓慢,茎叶易老化,成品率降低。通常在大棚适宜温度下,一般30~40 d(夭)即可收割1茬,全年可采收6~7批。露地栽培,一般40 d(夭)收割1茬,全年可采收5~6 批。浮排水芹全年每667 m2总产量可达1.0万~1.5万 kg,产值3万~4万元。
3.1 品种选择 选择适宜当地市场消费习惯的粉鳅,或产量高、出肉率高的台湾泥鳅品种。
3.2 套养时间 泥鳅是温水性鱼类,适宜生长水温为15~30 ℃,7 ℃以下或30 ℃以上泥鳅就会潜入10~30 cm的软泥层中“休眠”。大棚浮排水芹在9~10月排种,缓苗后即可放养泥鳅,翌年6月以后陆续捕捞上市。收获后可再次放养鳅苗种或利用原有套养泥鳅让其自繁幼鳅继续生长,9月至春节前后陆续收获成鳅。露地浮排水芹套养泥鳅一般每年放养1次,于5月中旬放养至10月下旬收获,也可延至翌年收获。
3.3 套养密度 浮排水芹栽培水体量大,加之可人工投喂饲料,套养泥鳅的密度可按需增大,一般每667 m2以120~150 kg为宜。当年放种年底收获的,鳅苗应稍大,体长规格4~7 cm;当年放种翌年收获的,鳅苗可偏小些,体长规格3 cm。
3.4 投饵管理
3.4.1 饵料管理 泥鳅放养3~5 d(夭)后开始投料,可选用泥鳅专用配合饲料,也可投喂菜饼或菜粕,每夭早晚各1次,每次投放量为泥鳅体质量的3%~5%。菜饼既可作喂养饲料,又可作优质肥料,更利于水芹生长。但投放的菜饼必须粉碎搓细,便于食用,同时菜饼投放不能过量,否则易沉淀在土壤表面,在适温下易滋生丝状藻类,严重时会影响泥鳅活动,一旦发生应及时喷施1∶1∶200倍液的铜皂液防治。
3.4.2 水位调节 套养泥鳅田水位可随水芹和泥鳅生长量逐步加高,最高水位应控制在田埂下20 cm。灌水时间和水芹管理保持一致。
3.4.3 适时起捕 套养泥鳅在9~10月水芹排种后投放或5月投放幼苗后,6~7个月体质量可增至幼体的3倍左右,即可陆续捕捉上市。方法是将专用捕捉笼布点放入田块四周围沟内,笼内放入适量炒过的米糠,次日收取,同时注意收大留小,将幼鳅还田,逐步做到自养自繁,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一般每667 m2可收获成鳅产量约450 kg,产值近1万元。
浮排水芹套养泥鳅不仅省工省力,降低劳动强度,而且通过泥鳅排泄物补充水芹所需养分,既节约了肥料,又吸收了水中的氨氮和磷,减轻了对水质的污染,有效缓解了农业面污矛盾,每667 m2产值逾4万元。
潘复生,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蔬菜栽培技术推广工作,电话:0512-65112287,E-mail:333_pfs@163.com
2017-05-31;接受日期:2017-07-13
苏州市科技支撑项目(SNG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