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护理

2017-11-13 03:51黎秀霞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30期
关键词:瘀斑肝素分子

黎秀霞

(海南省同济文昌医院(文昌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一区 ,海南 文昌 571300)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护理

黎秀霞

(海南省同济文昌医院(文昌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一区 ,海南 文昌 571300)

目的探究对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纳入2015年10月至2016年4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78例,按随机投掷法给予分组,对照组39例行一般护理,研究组39例在一般护理中结合干预措施,对比两组疼痛度及并发症概率。结果护理后研究组疼痛程度相比对照组有所改善,P<0.05。护理后研究组发生瘀斑、渗血、血肿的概率相比于对照组得到降低,P<0.05。结论通过护理干预的应用降低了患者疼痛感及并发症发生概率。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低分子肝素;护理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临床常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注射治疗,药效持续时间长,吸收好,受到临床的青睐,但在用药治疗的过程中还存在出血、疼痛等护理问题,影响了预后[1]。本次研究旨在探讨如何改善当前现象,将2015年10月至2016年4月间早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半数在一般护理中结合干预措施,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对象78例均为2015年10月至2016年4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0.4 mL皮下注射Q12h。患者按随机投掷法给予分组,对照组中男性21例,女性18例,年龄49~75岁,平均年龄为(60.2±4.3)岁。研究组中男性22例,女性17例,年龄50~74岁,平均年龄为(60.3±4.2)岁。上述资料无差异,P>0.05。

1.2 方法。对照组:首先应用碘消毒皮肤,低分子肝素钠为预灌针剂,注射时不必排尽注射器空气,选择腹壁无瘀斑的位置进行注射,左手绷紧皮肤,右手将注射器斜面朝上30°~40°刺入,针尖没入1/3抽回血,无回血后注入药液,10 s后拔针,并以棉签按压10 min。研究组:①注射前的评估:首先应与患者交谈,掌握患者的信息,了解其对药物的认知,态度,并安慰、关心患者,告知药物的作用机制,效果、不良反应等,观察穿刺部位情况,黏膜是否存在出血现象,评估肢体活动度、双手震颤情况及自理能力、药物过敏史等。②医疗环境:注意环境的舒适、安全,病室采光应柔和,通风良好,各项操作应轻,避免过大噪音,鼓励家属陪护,提供亲情上的支持,降低焦虑情绪。③舒适体位:首先应保证患者的安全,床垫软硬适当,指导患者放松并深呼吸,呈自然放松状态并协助取舒适体位,便于皮肤捏起,缓解疼痛。④注射区域:以肚脐为中心做十字划线,划分4个区域,在脐周2 cm外,无破损瘀斑的部位注射,每一次注射不能在同一位置。⑤注射方式:首先应用碘消毒皮肤及左手手指,低分子肝素不需排尽注射器空气,选择腹壁无瘀斑的位置进行注射,左手捏起皮肤呈皱褶状,右手将注射器斜面朝上头朝下垂直刺入深部,在最高点进针0.5~1.0 cm,抽无回血缓慢注入。以棉签按压防止移位。⑥注射后观察:注射后对患者进行全身观察,注意出血、瘀斑及疼痛程度,药用后12 h再次记录,并检测生命体征,72 h后检测凝血时间、血常规等,加强巡视及早发现问题,针眼渗血可以冰敷。

1.3 观察指标:对比两组疼痛程度及并发症状。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VAS)[3]:做一条长度为10 cm的直线,开头表示0,记为无痛;尾端表示10,记为剧痛;中间段表示疼痛程度的不同,患者依据自身感觉进行标记。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疼痛情况:护理前研究组疼痛程度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疼痛程度相比对照组有所改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疼痛情况对比(n=39,分,x-±s)

2.2 并发症:护理后研究组发生瘀斑、渗血、血肿的概率相比于对照组得到降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生命体征情况对比[n=39,n(%)]

3 讨 论

ACS在临床中并不罕见,以老年患者多发,临床表现为胸闷、胸痛、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给患者的生命及后期生活质量带来了较大的影响[2]。该病可由高血压、吸烟、糖尿病、腹型肥胖、高血脂引起,低分子肝素对凝血因子有抑制作用,帮助纤维蛋白的溶解从而产生凝血作用,安全及有效性较高,但患者在后期极易发生不良反应,包括皮下瘀斑、渗血、血肿等,降低了预后。经分析发现,这可能与患者对治疗缺乏信任有关,无法充分的理解发病机制及治疗方式,心理负担较重,神经长时间处于紧绷状态,增加了痛感及出血发生概率,早期的知识宣教及心理疏导是拉近护患关系最好的手段,缩小护患间的距离感,增加信任度,提升治疗积极性。常规护理方式还存在一些不规范,倾斜进针加大了针头与组织面的接触,毛细血管被损伤较多,进针太浅导致神经末梢的刺激度,干预措施中则有效改善了此种方式,在褶皱上垂直入针,药液直接注入皮下脂肪,而皮肤绷紧后阻碍了神经末梢的传导,患者痛感更轻,出血概率更小,注射完毕后为防止针眼反流应停留5 s,便于药液的扩散、吸收,各种措施效用相叠加,最终得到满意的效果[3]。

有相关研究显示[4-5],护理干预的应用增加了患者的治疗质量,满意度及疼痛度均好转。本次研究中,通过对传统护理方式进行细节上的改进,心理上的指导及知识上的普及等为患者提供了更高效的护理服务,后期治疗态度从被动转为主动,相比对照组,研究组在疼痛感及并发症方面优势明显,本次研究结果与文献一致。

总结上述可知,干预措施的应用降低了患者的疼痛感,减少了瘀斑、渗血、血肿发生概率,护理质量整体提升,值得临床普及。

[1] 姚丽,王新丽,袁萍,等.系统化方案对老年ACS患者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出血率及疼痛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1):17-19.

[2] 黄秀杰.人性化护理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致皮下淤斑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2,10(31):2936-2937.

[3] 肖晖.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的护理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2):198-199.

[4] 曾静,周琴.减少注射低分子肝素皮下瘀血的护理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3):389-390.

[5] 徐俊蓉.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观察与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23):2961-2962.

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7)30-0222-02

猜你喜欢
瘀斑肝素分子
桡动脉穿刺术后瘀斑处理的临床观察
陈渭良伤科油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瘀斑的疗效观察
分子的扩散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优质护理干预采血者穿刺点按压情况对血肿、瘀斑的预防效果
费森尤斯血液透析机中肝素泵的故障处理及日常维护保养
“精日”分子到底是什么?
米和米中的危险分子
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出现瘀斑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臭氧分子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