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共性之美
——有关《金山》的他者形象①

2017-11-13 23:44王小妹
世界文学评论 2017年3期
关键词:亨德森金山身份

王小妹

移民文学作品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题材和风格上体现出了全新的特征,即作家们不再单纯地书写文化差异和隔阂,相反,他们在作品中更多地去表现新移民群体对传统的母体文化和异质文化的双重体验与在这两种文化冲撞下的新思考。他们反思历史和人性,拷问生命的意义与价值。这一时期的移民文学作家因独特的风格以及开阔的视野成为世界华文文学队伍中的重要力量。旅居加拿大的女作家张翎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家之一。她于2009年推出的长篇小说《金山》,获得了强烈的反响。小说从清朝末期华工方得法远赴加拿大去淘金修铁路讲起,描述了方家四代人艰辛的金山奋斗历程以及他们与广东开平老家亲人的悲欢离合。小说以个体的家族命运为切口,在书写加拿大华工命运的同时,也书写了国际背景下的民族身份与认同。虽然张翎也在书写文化之间的差异、冲突与隔阂,但是她没有把中西文化看成是对立的两个极端,而是心怀一种期望文化间的对话与交流,共同发展的文化态度。本文试图运用比较文学形象学分析小说中的他者形象,以此展示张翎的这种与前人不同的、符合发展趋势的文化身份。

一、《金山》中的他者形象

作为比较文学形象学研究的主要对象的他者形象,又被称为异国异族形象。它的存在形式非常多样,有人物形象、具体景物、情节以及观念思想等。他者形象是对一种文化形象的塑造,但其本质上是对自我形象的塑造,即它体现了个体与群体对异质文化的认知,同时也体现了创造者重新构建自我文化认同的过程。《金山》中作为他者的异国人物形象,包括亨德森夫妇、桑丹丝以及艾米·史密斯等。通过对这些他者形象的塑造,作者的目的是要展示人物的内心情感世界,不是要表现中西文化的冲突,而是为了增进相互间的了解以及不同文化之间的平等对话,同时也是为了展示人类共通的本性。

小说中瑞克·亨德森(以下简称为“亨德森”)和主人公方得法是在方得法修建太平洋铁路时救了亨德森一命而相识的。亨德森生活体面,具有良好的社会地位。他的妻子贤惠温柔,但他们感情不好,原因是因为亨德森是一个同性恋。同性恋形象在张翎的其他作品中也出现过,但亨德森这一同性恋形象并没有给人一种肮脏龌龊的感觉。他也时常表现出白人的那种种族优越感,如他曾嘲笑中国的草药是“阴沟水”;但是他并不属于处于强势地位的他者,也是容易接近的。在西方的主流社会中同性恋者与处在异质文化中的自我形象如以方得法为代表的华人一样,都属于边缘群体、弱势群体。作者对他们的内心情感进行刻画,将他们的内心展现给读者,也显示出了对普遍人性的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存在是因为无法彻底地了解他者的世界。

小说里的亨德森太太代表的是一种病弱者的形象。她与亨德森长达十几年的婚姻生活并不幸福。她可以说很善良贤惠,可是她身心的疼痛使得她做出了一些极端的行为。她主动引诱方锦河,不惜以自残的方式留住方锦河。她靠吸大烟汁止痛,后来变得愈发严重,精神恍惚,“时而清醒,时而糊涂,只是清醒的时候越来越短,像是电闪雷鸣的一刹那,还没来得及抓住,就已经过去了。糊涂的时候,却是长得没法打发了。亨德森太太犯起糊涂来,就用手抓脸,抓出一头一脸的血,也不知道疼”。此时的亨德森太太俨然成了精神病患者,而造成这一切的原因是因为她的丈夫亨德森是个同性恋。这里读者能够对亨德森太太的极端行为以及她的病痛找到合理的解释。读者也可以体会她内心的孤独寂寞以及对方锦河的依赖。表面上亨德森太太这样一位柔弱的白种女性过着体面的生活,却从来没有得到过真正的幸福。

此外小说中另一个异族形象桑丹丝可以说是小说中的亮色。她是方锦山一生永远无法抹去的记忆。张翎把桑丹丝与方锦山的异族恋情描述得非常平实,没有激情四射的欲望和爱的表达,没有生离死别的情感冲突,没有要生要死的爱恨情仇。爱情只是他们人生中的一部分,但并不是全部。他们不会为了爱情放弃理想甚至生命,他们遭受的苦痛来自于生存的压力。桑丹丝最终成了生活的强者,她与方锦山的再次相遇被作者描述得就像是遇到了一位多年未见的老友一样。她给方锦山介绍她的家庭,还有她拥有中国血统的孙子。在最后离别的时候她大声地问方锦山是否愿意和她约会。这里读者找不到哀怨的怨言和撕心的谩骂,反而能够感受到桑丹丝的聪慧睿智。

像亨德森、亨德森太太以及桑丹丝这样的形象“虽来自异族,但他们是经过华文作家的文化眼光、文化心理选择、过滤、‘内化’而成的,是作家从一定的文化立场出发,根据自己对异族文化的感受和理解,创造出来的不同于本民族的‘他者’形象,已不同于现实生活中的‘他’和‘她’,而是他们在华族文化中‘镜像’和‘折射’,是在两种文化‘对话’中生成的,可视作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的解读和诠释”。这些他者形象虽然来自异质文化,但是经过移民文学作家张翎的文化选择和过滤,能够体现出作家对异族文化的理解和感受,他们在自我文化和他者文化的双重对话中生成,可以理解为作家对两种文化的解读。对于弱势地位的他者形象的刻画,反映出张翎对超越文化差异和隔阂的一种交流对话的渴望。作者淡化了国家和种族间的差异,深入他者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呈现出如亨德森和他太太的精神痛楚。张翎没有表现出仰视或俯视他们的姿态,对于种族歧视的现象也没有采取回避态度,而是揭示出来;对于有益于自我发展的文化观念和价值观也给予采纳接受。张翎在小说中用心良苦地构思出方锦山与桑丹丝的这段浪漫爱情故事。他们两人的爱情故事可以说既与桑丹丝的外婆和中国外公的故事相呼应,又与桑丹丝的祖母与英国祖父的婚姻相呼应。这里包含有对印第安、中国以及英国的文化认同、彼此之间的分离与融合,这样既凸显了小说的魅力,也显现出了作者对待文化的思考,消解文化之间的对立和差异,不是要抛弃自己的文化传统,而是求同存异,交汇共生。

张翎努力探寻他者内心情感世界,强调以带有主体性的个人的身份而不是附属于种族的身份进入,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了解他者和沟通的效果。小说中对桑丹丝阿爸做独木舟的精湛手艺的描写,还有桑丹丝门前树上挂着的牛皮口袋,印第安人民举办的帕瓦舞会,挂满铃铛的披风,由山鸡翎管织成的绶带,绣有熊掌的长袍,这些都如景致般引人遐想。从普通的日常生活中创造意境,发现诗意,是作者所擅长的。这既是对普通生活的书写,也是一种客观的、平实的人生书写,同时将作者的诗意体验注入其中。小说中有很多生活片段的描写都极具诗情画意,写的是生活中的小事,展现的却是健康的、纯真的、美好的人性。

二、《金山》中的同族他者形象

关于自我身份,萨义德是这样论述的,“在我看来,身份,不管东方的还是西方的,法国的还是英国的,不仅显然是独特的集体经验之汇集,最终都是一种建构—牵涉到与自己相反的‘他者’身份的建构,而是总是牵涉到与‘我们’不同的特质的不断阐释和再阐释。每一时代和社会都重新创造自己的‘他者’。因此,自我身份或‘他者’身份绝非静止的东西,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人为建构的历史、社会、学术和政治过程,就像是一场牵涉到各个社会的不同合体和机构的竞赛”。这一论述表明身份并不是固定的,而是处于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是在“自我”与“他者”之间的互动中确立起来的,而不是建立在对立的模式上的。新移民文学女作家在作品中对女性的文化身份的探索,跨越了民族对立的狭隘思想,即没有把人物放在东方与西方的二元对立的格局中,而是打破文化的界限,去探索人性,并且重新构建自我身份。

《金山》中的艾米性格独特,身为社会学教授,她却对自己的家族历史一无所知。她大方爽朗,却选择不结婚,她认为这是她自由意志的体现。她在极不情愿的情况下回到了开平老家,没想过给祖先上坟,连在镇上住一晚的心情都没有,她感觉这次的中国之旅打乱了她的计划。当马克预言这也许是她的寻根之旅的时候,她曾对此不屑一顾。在欧阳云安的引导下,以及她的同居男友马克的有意或无意的诱导下,她对自己的家族史也开始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她的寻根意识也在逐渐地形成。后来她以方家后人的身份给方氏家族的祖先立了碑石,并在坟前深深地拜了一拜,流着泪说,“太外婆你终于可以,坐船去金山,见太外公了”(448)。小说结尾处写到艾米决定在方家的碉楼里举办自己与马克的婚礼,结束自己的单身生活。一趟寻根之旅让艾米改变了人生观念,也构建了自己的精神家园。方得法子孙几代人在进行了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漂流之后,终于在开平老家的碉楼里和守候着他们的家人团聚了,而这种团聚是通过艾米完成的,她拥有外国的血脉,却流着另外一个民族的血,这种微妙的结局也能够体现出作者的文化态度。认同母体文化的基础上尊重异质文化,并不排斥异质文化,回归母体文化是为了进行更好的对话。“文化自我的界定总包含着对‘他者’的价值、特性、生活方式的区分。”不同的主体为了和“他者”对话都会或主动或被动地调整自己的文化资源来完成主体建构。张翎笔下的人物引导着我们去期待中西文化的交流。作者设计的穿针引线的人物艾米的目光总是交错于故乡与他乡、历史与现实之间,从而引起中西文化的交流与沟通。作者的文化立场是非常清醒的,她没有以牺牲主体为代价一味地崇拜“他者”,也没有有意地创造本族文化的神秘与美妙以此来满足西方话语对东方的想象,而是带着一定的距离去审视两种文化,思索全球化形势下中西文化的沟通以及呈现出美好的前景。

结 语

海外移民文学作家所创造的艺术形象是在两种不同文化间的差距所作的文学想象,是一种对文化现实的描述。在自我文化与他者文化的双重影响下,张翎对于文化身份持有一种比较宽松自由的态度,提倡一种自由结合的方式来建构文化身份,强调理性面对两种文化之间的矛盾,重视自我传统文化的同时主动吸取他者文化的精髓。张翎希望通过文学创作在中西文化中寻求平衡点,以历史为背景,文化冲突为表象,共性才是永恒。

注解【Notes】

① 本文为2016年度安徽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项目《形象学视野下的张翎小说研究》(项目编号:SK2016A006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② 张翎:《金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第318页。以下只在文中注明页码,不再一一做注。

猜你喜欢
亨德森金山身份
金山农民画
佐渡金山祭三
跟踪导练(三)(5)
妈妈的N种身份
身份案(下)
放松一下 隐瞒身份
超值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