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音
从一首桃花到一树烂漫——听雷佳博士毕业音乐会有感
陈志音
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歌舞团国家一级演员、中国音乐学院民族声乐表演专业博士研究生雷佳毕业音乐会(三),继歌剧《木兰》《白毛女》之后,2017年6月13日在北京音乐厅上演。雷佳博士导师彭丽媛教授和中国音乐学院博士研究生毕业评审委员会成员赵季平、王黎光、居其宏、赵塔里木、姚艺君、张振涛等教授在贵宾席就座,同现场千余观众亲历见证一位优秀歌唱家又登上一座新的艺术高峰。
笔者自2001年11月一个深秋的午后,在中国音乐学院一间教室听声歌系女生雷佳演唱《一首桃花》(林徽因诗/周雪石曲),清润柔美的歌声第一次入耳悦心,竟已快十六年。经中国音乐学院声乐专业本科学习五年毕业后,雷佳在坚实的基础上已逐步形成自己的演唱风格。在解放军艺术学院完成硕士学业之后,2013年雷佳回到中国音乐学院,继续攻读中国民族声乐表演专业博士研究生,在彭丽媛和赵塔里木两位导师门下深造。
这十六年间,雷佳唱了很多歌、演过不少戏,曾屡获大奖连创佳绩,在同辈同侪中优势突出,深受军地观众欢迎。她天生一副令人羡慕的好嗓子,她练就一身令人信服的好技艺,她修成一种令人感佩的好品德,所有一切都反映出青年歌唱家在艺术上的执著追求,因此导师认可她“既有音乐素养、美丽音色,最重要的还是人品以德”,于是青眼有加重点栽培。早在2008年,彭教授就已通过口传心授、精心调教,将自己首演的歌剧《木兰》放心交给爱徒,2009年并由其担纲在日本东京新国立剧场、2011年俄罗斯圣彼得堡马林斯基剧院等国际著名大剧院成功巡演。从此开启了雷佳歌唱艺术道路的新的历程。
毫无疑问,在中国声乐表演艺术领域,彭丽媛教授是一位旗帜性的人物。她丰富的舞台经验与深厚的专业功底,无不为她的学生做了最好的示范。雷佳曾告诉笔者,在正式进入博士课程学习以来,导师的要求更加严格。最初刚考上时,所有的教学提纲、学期计划、教案教材等已布置给她,还开列了长长的书单,要求写演出心得、交读书笔记。在教学的每个阶段、每个环节,导师都有严谨严密的设计安排。演唱什么作品、解决什么问题,都会给予细致的指导。彭教授经常都在强调,无论唱什么作品都要用到正确的气息,无论唱到哪个声区都要在音乐里。
经师生精心挑选充分准备的这场音乐会,如同是交给北京音乐厅千余观众公开“审阅、批改”的一份试卷。
翻开节目单那一刻,原自以为对雷佳演唱实力非常了解并熟悉的我就被惊到了。这场音乐会分为“艺术歌曲及古曲(10首)”“外国作品(6首)”“中国歌剧选段(12首)”“新时期创作歌曲(12首)”,4组40首作品,数量真是海量,全部过一遍就得午夜凌晨了吧?再说雷佳主攻中国民族声乐表演方向,这场音乐会本可不必选唱外国作品也毫无问题。但问题是一旦选了唱了,会不会反而影响整体质量综合评价?
按照《说文》释义:博,大通也,与多、广、厚相关;士,凡能事其事,则为术业专工之成者。这场音乐会让“博士”的概念与内涵得以充分引申和体现,经由导师与学生共同择之备之所有曲目,大容量、高难度、精加工,古今中外文野雅俗,重点是,现场演唱不带扩音设备,纯粹原初本真自然声效。在民族声乐学习者和演唱者中,这场音乐会是一个特例、一个典范。
从清代郑燮《渔翁》(王震亚编配)初放啼声,古风雅韵引人入胜。清代名士郑燮(号板桥)采用民间流行的道情体裁而作,音律词意通俗浅易。钢琴奏出几组清泠而轻柔的和弦,歌声应声而起:“老渔翁,一钓竿……”雷佳的演唱,自然流丽飘逸舒展,自得怡然别富妙趣,细节处理别出心裁。“扁舟往来无牵绊”和“高歌一阙斜阳晚”两句,在十六分音符上一串银铃般的“小跳”,好似四川清音特有的“哈哈腔”;最后一句“蓦抬头,月上东山”在C2延续尾音上,一声须生式的“大晃”,尽显古代文人风雅情趣,带出些传统戏曲和民间说唱的醇厚韵味。
那厢《杏花天影》咏“满汀芳草不成归”,这边《玫瑰三愿》叹“红颜常好不凋谢”。这首我国早期艺术歌曲的经典之作,音画素笔彩绘意切情深。雷佳第一声出来就非同凡响,新版演绎果然有别于曾经听过的版本无数。清雅简朴柔婉素淡,不矫情不刻意,上下滑音“轻描淡写”意韵绵长。同是对花独白高哦低吟,我突然联想到那《一首桃花》,“两枝花”仿佛都散发着高贵浪漫超凡脱俗的芬芳,“玫瑰”香馥则更为奇异浓郁沁人心脾。女高音在全曲最高#g2音上持续再二度下行唱出“红颜”,丰沛炽烈的激情层层迭涌冲向高潮。最后一句“好教我留住芳华”,在速度与力度的变化上处理得精微细腻讲究机巧,弱声pp细若柔丝却柔韧光彩,引人遐思回味无穷。
听众还深深沉浸在《阳关三叠》“依依顾恋不忍离……两地相思入梦频”的感怀之中,雷佳却已翩然离开舞台。再次登场时“画风”突变,李心草指挥中国国家交响乐团,清澈灵动的弦乐牵引一嗓“阿里路亚”,我们听到了一位美声抒情花腔女高音的演唱,又把我们带入莫扎特纯美而圣洁的音乐世界。
后来听很多人夸赞雷佳,这几曲如何如何、那几首怎样怎样。我却坚持认为,恰恰是这组外国作品,她带给了我最大的惊喜!“洋为中用”又有了新的范本。《阿里路亚》接近雷佳的歌路,相比抒情性民族风的中国作品,这首歌却更能反映她嗓音的弹跳性与灵活度。《您可知道什么是爱情》凯鲁比诺——少年侍郎青涩迷惘的爱情宣言,本由次女高或女中音演唱,雷佳在中低音区同样唱出了应有的浓度与厚度;《为艺术为爱情》托斯卡——成年女伶精雅丰富的人生咏叹,偏戏剧性女高音,雷佳“角色化”演绎十分到位令人信服。她声音造型的超强能力,其可塑性与应变力组合叠加再现经典之美,已然超越“中西合璧”,更是纵横于中高声部的跨度。
下半场开始,五部中国歌剧的五个重要选段。林徽因、水红莲和木兰、喜儿,四个角色的身份、生活的年代、命运性格迥然各异。《白日飞升》展示民国女建筑师丰富深邃的真情;《秦生啊,你还好吗》倾述明朝江湖女伶炽热深沉的衷肠;《我的爱将与你相伴终生》表达古代巾帼英雄浓烈深藏的爱恋;《恨是高山仇似海》爆发旧时乡村孤女的愤懑怨怒……歌剧舞台历经磨练的作品在音乐会焕发奇异光彩,雷佳演唱精微细腻又不乏戏剧张力,再次跃升到一个新的艺术高度。
很多专家对《恨是高山仇似海》给予高度评价重点赞赏。我却最喜欢《啊!我的虎子哥》。曾聆赏多人数版《原野》,第一次听雷佳演唱这段,可谓独辟蹊径自成一派。相比大多数民族女高音偏向表现人物激情如火、豪放泼辣一面的处理方式,雷佳更注重激活金子本真潜藏的性格特征。身处焦家大院的新娘活像暴烈的母狮,依偎真爱情郎的金子本为温厚的女子。雷佳唱出了一个温柔似水的金子,一个与仇虎共浴爱河“这十天的日子胜过一世”重新“又活了”的金子。熟悉这段唱的听众注意到,“我又活了”的重复句有个小变化。雷佳没按原谱面演唱,而是遵照导师建议改用上行大二度音程。一个音符的变通解决倒字问题,更符合汉字声调语感,“活了”免于“火了”的歧义,艺术的二度创作“依字行腔”立竿见影。
第四单元“新时期创作歌曲”全是雷佳的“本工戏”。尹湘涛词/杨一博曲的《多想对你说》五线谱刊印在节目册里,“我的赤子心,多想对你说……我的儿女情,多想对你说”,雷佳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抒发真情。将一字一句内化为真实生动的心声,用丰美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再次印证了一位优秀歌者的艺术修为与文化素养。
一首小曲《乡愁》(黄石词/孟庆云曲)、一首大作《希望的田野》(晓光词/施光南曲),雷佳的现场版本散射着无法抗拒的独特魅力。前一首是她为百集大型电视纪录片《记住乡愁》演唱的片头曲,在CCTV的中秋晚会、春节晚会上也曾应时应景抒发万千游子佳节思亲的心声。“一碗水/一杯酒/一朵云/一生情”,她的解读层次清晰情理合度;“年深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即故乡”,她的吟哦触及心灵牵引共鸣,许多听众情不自禁热耳酸心。后一首为其导师早期成名作、代表作,前奏一响掌声即起。两代歌唱家一脉相承,经典名曲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这是学生向恩师真诚表达敬意。
大多数听众或许从未现场聆听过的、已故作曲家施光南为王健词谱写的《金银藤蔓蔓长》,相比《在希望的田野上》“金银藤”太没名儿可太有趣儿了。大三弦拨弄着带滑音的前奏,音乐里飘出一股民间说唱风的味儿。初听该作喜出望外,大作曲家还能写出这么幽默风趣、谐谑俏皮的作品!接地气儿、聚人气儿。“蔓儿绕过了张家的廊/蔓儿跳过了李家的墙”,导师当年唱得有滋有味;“香味儿飘过了王家的屋/香味儿透过了赵家的窗”,高徒当晚唱得妙趣盎然,恰似一阵清风拂耳过心令人神清气爽。
全部4套16首曲目演唱完毕,全场热烈持久的掌声牵动歌唱家数度往返舞台谢幕。“雷佳!雷佳!《芦花》《芦花》!”有人带头高声呼喊,众人随之齐声呼应。重新站在乐队前面的雷佳,完成“考题”释放压力,美目流转笑颜如花。“芦花白芦花美/花絮满天飞”第一声出来几乎要被欢呼喝彩声浪淹没。大家很快屏住呼吸凝神敛气,安静而专注享受美妙天籁般的歌声。一个人唱了一晚上,只有青年男高音张英席助阵《木兰》。终于,真心喜爱雷佳的观众渐渐平息被歌声点燃的激情,带着满满幸福依依不舍离开北京音乐厅。
最近以来网上有些文章,大多评论公认这场音乐会“基本或接近完美”,还有人说她的演唱“零瑕疵”。但雷佳却跟笔者坦言,那晚并未发挥出平常最佳水准。开场的古曲和艺术歌曲,老师要求尽量用弱声或半声演唱,应含蓄内敛唱出意境和韵味。现场还没做到最好,只能给自己打80分。笔者说,太谦虚了吧,打到90分以上没问题!雷佳摇动一串银铃般的笑声:“有这么一位艺术大成、品格高洁的导师,严格要求言传身教,我真是个最幸运最幸福的学生!但我离老师的要求还有差距。”
从那年的“一首桃花”,到今天的“一树烂漫”,雷佳勤奋用功踏实努力,一步一个脚印。因为雷佳牢记导师教诲,无论你条件多么好,无论你有多么聪明,在艺术上、在舞台上永远都没有捷径。她不会辜负导师寄予的厚望“在今后的人生、艺术之路上,永远保持闻过则喜的心态”,“一如既往的葆有自警自省自立自强,努力做一个百姓欢迎、官兵喜爱、德艺双馨的军旅文艺工作者!”相信雷佳一定会自觉“保持终生学习的态度”,“努力做一名优秀的中国声乐艺术的传播者、实践者、推广者!”相信。
陈志音:乐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