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灯会元》讲记:玄沙师备(上)

2017-11-13 22:36张文江
上海文化(新批评) 2017年1期
关键词:灯会雪峰

张文江

《五灯会元》讲记:玄沙师备(上)

张文江

福州玄沙师备宗一禅师,闽之谢氏子。

玄沙师备(835—908),雪峰义存弟子。玄沙指福州玄沙山(今福州市郊区新店镇升山),师备是法名,宗一是唐王室颁发的赐号。闽指闽县,《祖堂集》、《景德传灯录》称“福州闽县人也”,谢是俗家姓。玄沙的事迹,见《祖堂集》卷十、《景德传灯录》卷十八、《五灯会元》卷七、《宋高僧传》卷十三。

在禅宗灯录中,常见玄沙批评别人“脚跟未点地”,令人非常好奇,想看看他本人脚跟是如何点地的。什么是“脚跟点地”?就是找到自己的位置,完成本分大事,修行必须不断地检查立足点。

在禅门诸大德中,雪峰义存(822—908)是师友缘最好的人之一。他不但有德山玄鉴那样的老师,岩头全奯那样的师兄(德山、岩头、雪峰诸人事迹,参见《五灯会元》卷七),还有玄沙师备、云门文偃(864—949)那样的弟子。岩头与玄沙,和雪峰差不多是半师半友,岩头之启发近于师,玄沙之砥砺近于友。雪峰的弟子云门文偃开创云门宗,而玄沙经弟子罗汉桂琛到法眼文益(885—958),发展出法眼宗,形成“一花五叶”中的最后两叶。

此外,现存的最早灯录《祖堂集》来自雪峰系。居“五灯”之首的《景德传灯录》,其编者道元出于法眼的弟子天山德韶,最后也归于雪峰系。天山德韶还有弟子永明延寿(904—975),著有《宗镜录》,总结了宋以前的佛学。

幼好垂钓,泛小艇于南台江,狎诸渔者。

景色如画,意境优美,和柳宗元(773—819)的《江雪》名诗交相辉映,只不过诗人笔下是垂钓老翁,而此处是泛舟少年罢了。南台江位于福州,是闽江的一段。

此为玄沙的青春情怀,宜倍加珍惜。一个人不知道此生应该做什么,可以有几年的徘徊彷徨,大体摸索到三十岁前后。对于以后形成突破的人来说,这应该是酝酿时期,并非浑浑噩噩地浪费生命。如果三十岁还不能有所树立,此生不会有较大成就吧。

唐咸通初年,甫三十,忽慕出尘,乃弃舟投芙蓉训禅师落发,往豫章开元寺受具。

果然到了三十岁,不知遇到什么触动,忽然间想通了,不凡的资质体现了出来。他对世间法不再感兴趣,走向出世间法。咸通元年为公元860年,唐懿宗即位,其时已接近唐末。此后807年黄巢起义,907年唐代灭亡。

芙蓉训禅师即芙蓉山灵训,归宗智常弟子(归宗是马祖道一弟子),事迹见《五灯会元》卷四。豫章为江西南昌,因为避唐代宗李豫之讳而改称。受具,受具足戒。

布衲芒屦,食才接气。

身穿简陋的僧衣,脚踩草鞋,只吃极少的食物。“食才接气”,仅仅保持不饿死,维持生命就可以了。早年生活比较放荡的人,出家后往往走苦行路线,可能有平衡作用。

常终日宴坐,众皆异之。

几乎所有的时间,他都在打坐中。一起修行的伙伴,感到很惊奇。

与雪峰本法门昆仲,而亲近若师资。峰以其苦行,呼为头陀。

他出家时辈分很高,与雪峰义存为半师半友(玄沙最初为马祖下第四代,马祖—归宗—芙蓉—玄沙,而雪峰是石头下第五代,石头—天皇—龙潭—德山—雪峰),年龄仅相差十三岁,以后又同年圆寂。

头陀,又称行者,意译为“抖擞”。除去烦恼污垢,放弃对衣、食、住之类的贪著,为苦行的一种。

一日峰问:“阿那个是备头陀?”师曰:“终不敢诳于人。”

雪峰见其虔诚用功,引逗他展示证悟境界,却遭到坚决拒绝,决不能自欺欺人。

异日,峰召曰:“备头陀何不遍参去!”师曰:“达磨不来东土,二祖不往西天。”峰然之。

“备头陀何不遍参去!”行脚四方,去各大道场历练。 “达磨不来东土,二祖不往西天。”用不着遍参大德,答案全在自己身上。玄沙说出心得,得到雪峰的印可。

暨登象骨山,乃与师同力缔搆,玄徒臻萃。

雪峰建立道场,玄沙是共同的创办者。两人齐心协力,求学者渐渐多起来。象骨山在福建闽侯县西北。因为山顶终年积雪,后改称雪峰。

参见《玄沙广录》下:“雪峰至十一年(唐懿宗咸通十一年,公元870年)住山,师……至十三年(公元872年)亦上雪峰。”

师入室咨决,罔替晨昏。

访问的人非常多,雪峰应付不过来。玄沙代表雪峰,处理各种禅修的问题,没日没夜地操劳。

雪峰是唐末最大的道场之一,慕名而来的人非常多。参见《五灯会元》卷七雪峰义存章次:三圣问:“透网金鳞,以何为食?”师曰:“待汝出网来向汝道。”圣曰:“一千五百人善知识,话头也不识。”师曰:“老僧住持事繁。”

又阅《楞严》,发明心地,由是应机敏捷,与修多罗冥契。

于《楞严经》得到印证。佛说七处征心,八还辨见,精妙无比。他随问随答,与经文暗合。

诸方玄学有所未决,必从之请益。

他的影响扩大到其他道场,修行者判断不了的疑难,都来向他请教。

至与雪峰征诘,亦当仁不让。峰曰:“备头陀再来人也。”

锋芒向上,和雪峰辩驳时也毫不退让。他的证悟,得到了雪峰的高度称许。

雪峰上堂:“要会此事,犹如古镜当台,

胡来胡现,汉来汉现。”

雪峰云“人人有一面古镜”(《五灯会元》卷七雪峰义存章次),此时再次提出。或以明珠为喻,参见《五灯会元》卷四赵州从谂章次:“ 如明珠在掌,胡来胡现,汉来汉现。”

禅门中考校,常常以“古镜未磨时”提问,回应精彩纷呈(《五灯会元》卷二天台丰干章次,卷八国泰院瑫章次,卷九龙济绍修章次,卷十四含珠山真章次,卷十五智门光祚章次,卷十六法昌倚遇章次,卷十九五祖法演章次)。

师出众曰:“忽过明镜来时如何?”峰曰:“胡汉俱隐。”师曰:“老和尚脚跟犹未点地在。”

“忽过明镜来时如何?” 中华书局1984年点校本误“,过”当作“遇”,可据万历嘉兴藏本、续藏经本、龙藏本、崇祯甲戌本校正。《玄沙广录》亦作“遇”。古镜忽遇明镜,或当古与今,或当真与俗,或当阳与阴。“胡汉俱隐。”两镜相照,光光相映。“ 老和尚脚跟犹未点地在。”执著于本体未是,必须打破镜象。《玄沙广录》卷上作:“百杂碎。”

住后,上堂:“佛道闲旷,无有程途。

玄沙担任住持后,上堂说法。成佛之道,漫长广阔,要经历三大阿僧祇劫,无法计算路程。

无门解脱之门,无意道人之意。

然而有特殊的解脱道路。

不在三际,故不可升沉,建立乖真。非属造化,

三际指过去、现在、未来三时,或指外、内、中间三处。其门、其意不在三际,故种种建立,违背真实,不是本地风光。又“乖真”后似可改逗号, “造化”后似可改句号。

动则起生死之本,静则醉昏沉之乡。

动、静皆非。“动则起生死之本”谓造业, “静则醉昏沉之乡”,参见《楞严经》卷一:“纵灭一切见闻觉知,内守幽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

动静双泯,即落空亡。动静双收,瞒顸佛性。

初步破动静,进一步破动静双泯,动静双收。

必须对尘对境,如枯木寒灰,临时应用,不失其宜。

前句息心,后句起心。“枯木寒灰”,语出《庄子·齐物论》:“形固可使如槁木,心固可使如死灰乎?”又《庚桑楚》:“身若槁木之枝而心若死灰。” “临时应用,不失其宜”,参见《庄子·寓言》:“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因以曼衍,所以穷年……天均者,天倪也。”

镜照诸像,不乱光辉。鸟飞空中,不杂空色。

历历在目,不落两边。

所以十方无影像,三界绝行踪。不堕往来机,不住中间意。

“十方无影像,三界绝行踪”,参见《五灯会元》卷五船子德诚章次:“藏身处没踪迹,没踪迹处莫藏身。”卷九无著文喜章次:“三界心尽,便是涅槃。”“ 不堕往来机,不住中间意。”两边和中间都不沾。参见《五灯会元》卷九仰山慧寂章次:“不必立中间,亦莫住两头。”同卷香严智闲章次,颂曰:“一击忘所知,更不假修持。动容扬古路,不堕悄然机。处处无踪迹,声色外威仪。诸方达道者,咸言上上机。”

钟中无鼓响,鼓中无钟声。钟鼓不相交,句句无前后。

各自纯粹,不夹杂。“钟鼓不相交,句句无前后”,呈现立体之象,在多维空间中,层次分明。

如壮士展臂,不籍他力。师子游行,岂求伴侣?

自在,自由。“壮士展臂,不籍他力。”籍,或当据万历嘉兴藏本、续藏经本、龙藏本、崇祯甲戌本校正作“藉”,似为手民之失。“师子游行,岂求伴侣?”参见维尼(Alfred de Vigny,1 797-1863)《 一个诗人的日记》:“怯弱的兽成群走。狮子独自在沙漠里步行。同样步行的是诗人。”(李健吾《福楼拜评传》引,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362页)

九霄绝翳,何在穿通?一段光明,未曾

昏昧。

“九霄绝翳,何在穿通?”高蹈上出,无迹可求,看不到如何穿越。翳(yì),羽毛做的华盖。“一段光明,未曾昏昧。”此即佛性光明,亦称神光。参见《五灯会元》卷三龙山和尚(亦曰隐山)章次: “三间茅屋从来住,一道神光万境闲。莫把是非来辨我,浮生穿凿不相关。”卷十六长芦应夫章次:“森罗万象,海印交参。一道神光,更无遮障。”

若到这里,体寂寂,常的的,日赫焰,无边表。圆觉空中不动摇,吞烁乾坤迥然照。

的的,分明,鲜明。日赫焰,耀眼的光芒。圆觉者,圆满觉性, 《圆觉经》云:“无上法王,有大陀罗尼门,名为圆觉,流出一切清净、真如、菩提、涅槃及波罗密,教授菩萨。”(文殊章)又云:“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 (普贤章)又云:“一切如来妙圆觉心,本无菩提及与涅槃,亦无成佛及不成佛,无妄轮回及非轮回。” (金刚藏章)

夫佛出世者,元无出入,名相无体,道本如如。法尔天真,不同修证。

《金刚经》云:“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无修无证,法尔天真是顿门。而有修有证,走的是渐门。

只要虚闲不昧作用,不涉尘泥,个中纤毫道不尽,即为魔王眷属。

此犹感应,一虚即灵,无可沾染。稍有渣滓夹杂,即进入魔道。

句前句后,是学人难处。

推敲句子,参破公案,此即见地,此即修持。参见《五灯会元》卷九沩山灵祐章次:“只贵子眼正,不说子行履。”

所以一句当天,八万门永绝生死,

此即末后句,当天犹纯阳之象。一旦度脱,超越八万行门。

直饶得似秋潭月影,静夜钟声。随扣击以无亏,触波澜而不散,犹是生死岸头事。

无法表述,无法预设,即使呈现高妙境界,依然没脱离生死。又,此节句法用的是回文, “随扣击”云云对应“静夜钟声”,“触波澜”云云对应“秋潭月影”。

道人行处,如火销冰,终不却成冰。箭既离弦,无返回势。所以牢笼不肯住,呼唤不回头。古圣不安排,至今无处所。

一朝上出,有进无退。“道人行处,如火销冰,终不却成冰。”悟后一得永得,涣然冰释。崇祯甲戌本前字作“冰”,后字作“氷”。《汉语大字典》引《字汇》:“氷,俗冰字。”“箭既离弦,无返回势。”开弓没有回头箭,一往无前,此禅门之大勇。

若到这里,步步登玄,不属邪正,识不能识,智不能知,动便失宗,觉即迷旨。

超越之象,不可用寻常标准衡量。思维、语言都够不上,稍微偏离就出错,宣称觉悟也枉然。

二乘胆颤,十地魂惊。语路处绝,心行处灭。

到达最高层次,犹如刀锋之象。

直得释迦掩室于摩竭,净名杜口于毗耶。须菩提唱无说而显道,释梵绝听而雨花。

此四句均用《肇论·涅槃无名论》 (佛教中国化,开始于《肇论》),其下文云:“斯皆理为神御,故口以之而默。岂曰无辩,辩所不能言也。”

“释迦掩室于摩竭”,据《诸佛要集经》卷上,佛在摩竭陀国说法,其时众生不肯听闻奉行。佛遂于因沙旧室坐夏九旬,不使一切人天入室。“净名杜口于毗耶。”诸大士陈说不二法门,最后维摩诘默然无言,见《维摩诘经·入不二法门品》。净名是维摩诘的意译。毗耶谓毗耶离大城,维摩诘居士所住之地。又“须菩提”二句,事见《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即《大品般若经》,鸠摩罗什译)卷七《天主品》至卷八《幻听品》、《散花品》。

若与么见前,更疑何事没栖泊处,离去来今,限约不得,心思路绝。不因庄严,本来真净。动用语笑,随处明了,更无欠少。

证悟本来,永断疑根,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参见苏东坡《过永乐文长老》:“三过门间老病死,一弹指顷去来今。”

“更疑何事没栖泊处”,于“更疑何事”后,或可加问号,总结上文。“没栖泊处”则对应“离去来今”。

今时人不悟个中道理,妄自涉事涉尘,处处染著,头头系绊。

陷于世间法的人,生活在缠缚之中。

纵悟,则尘境纷纭,名相不实,便拟凝心敛念,摄事归空。闭目藏睛,终有念起。旋旋破除,细想才生,即便遏捺。如此见解,即是落空亡底外道,魂不散底死人。冥冥漠漠,无觉无知,塞耳偷铃,徒自欺诳。

普通修行人,见地没有立稳,装模作样,各种夹杂。“纵悟”后逗号似可删,句法和“便拟”对称。“闭目藏睛”,指打坐姿势。“终有念起”云云,以强力压制念头。

这里分别则不然,也不是隈门傍户,句句现前,不得商量,不涉文墨,本绝尘境,本无位次,权名个出家儿,毕竟无踪迹。

真实修行人的途径。“隈门傍户”,有所依靠。“句句现前”,犹口诀分明。“不得商量”,不假拟议。“不涉文墨”,不落文字。“本绝尘境”,本来无一物。“本无位次”,超越凡圣。“权名个出家儿”,出家依然是假名。

真如凡圣,地狱人天,只是疗狂子之方。虚空尚无改变,大道岂有升沈?悟则纵横不离本际,若到这里,凡圣也无立处。

悟道人的境界。“虚空尚无改变”,参见《五灯会元》卷五投子大同章次:“虚空不曾烂坏。”

若向句中作意,则没溺杀人。若向外驰

求,又落魔界。

不在句中,不在句外。参见《五灯会元》卷三百丈怀海章次:“依经解义,三世佛冤。离经一字,如同魔说。”亦见卷十三同安丕章次, “如同”作“即同”。

如如向上,没可安排。恰似焰炉不藏蚊蚋,此理本来平坦,何用铲除?动静扬眉,是真解脱道。不强为意度,建立乖真。

向上境界,不假施设。“恰似焰炉不藏蚊蚋”,参见《大智度论》卷十一:“般若波罗蜜,譬如大火焰。四边不可取,无取亦不取。” (《释初品中般若波罗蜜》)又卷六:“是实智慧,四边叵捉。如大火聚,亦不可触。”(《释初品中十喻》)

若到这里,纤毫不受,指意则差。便是千圣出头来,也安一字不得。久立,珍重!”

最后关头,一丝一毫,添加不得。

上堂:“我今问汝诸人,且承当得个甚么事?在何世界安身立命?还辨得么?若辨不得,恰似捏目生花,见事便差。

“我今问汝诸人,且承当得个甚么事?在何世界安身立命?”你到底要什么?你的脚跟点于何处?见地、行愿和修证,彼此相应。“还辨得么?”此事参详明白,方称得上自知。“若辨不得,恰似捏目生花,见事便差。”不明确自己的立足点,此事必然辨不得。

知么!如今目前,见有山河大地、色空明

暗种种诸物,皆是狂劳花相,唤作颠倒知见。

眼前所见一切,尽是Maya( 幻相)。《金刚经》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夫出家人,识心达本源,故号为沙门。汝今既已剃发披衣,为沙门相,即便有自利利他分。如今看著,尽黑漫漫地墨汁相似。自救尚不得,争解为得人?

“识心达本源”,明心见性,透彻本源。沙门,华译勤息,即勤修佛道,息诸烦恼,为出家人通称。自利利他,自觉觉他,是修道者本分。“尽黑漫漫地墨汁相似”,恶业浓厚,万古长夜。得人,度人。

仁者!佛法因缘事大,莫作等闲相似,聚头乱说,杂话趁謴〔古困切。〕过时,光阴难得,可惜许大丈夫儿,何不自省察看是甚么事?

“佛法因缘事大”,《法华经》称开、示、悟、入。“聚头”云云,标点略有不妥,或可改为:“聚头乱说杂话,趁謴过时。”到处交头接耳,悠悠忽忽过日子,随便浪费生命。趁謴,跟着起哄,凑热闹,随大流,站不定脚跟(据《禅宗大词典》)。謴(gùn)的本义是随声附和,戏弄人。大丈夫当自省察看,猛回头,不再自欺欺人。

只如从上宗乘,是诸佛顶族,汝既承当不得,所以我方便劝汝,但从迦叶门接续顿超去。

诸佛顶族为最上一乘,当下解脱,尚不能安“禅宗”之名。只因为你的根器无法承当,所以方便接续走西天二十八祖、东土六祖之路,顿超而去。

此一门超凡圣因果,超毗卢妙庄严世界海,超他释迦方便门,直下永劫,不教有一物与汝作眼见,何不自急急究取?未必道,我且待三生两生,久积净业。

“此一门超凡圣因果,超毗卢妙庄严世界海,超他释迦方便门”,犹踏毗卢顶上行(《五灯会元》卷二南阳慧忠章次)。“不教有一物与汝作眼见”,当下证道,目中无余翳。“未必道,我且待三生两生,久积净业。”禅宗走顿门路线, 《悟真篇》云:“不待他生后世,现前获佛神通。”

仁者!宗乘是甚么事?不可由汝用工庄严便得去,不可他心宿命便得去。会么?

用功修行达不到,获取神通也达不到。

只如释迦出头来作许多变弄,说十二分教,如瓶灌水,大作一场佛事。向此门中用一点不得,用一毛头伎俩不得。知么?

释迦牟尼出世说教,亦是方便设法。“十二分教”,三藏所有佛经。“如瓶灌水”,或作“如瓶注水”,讲经滔滔不绝,妙言精义,层出不穷。

如同梦事,亦如寐语,沙门不应出头来,不同梦事,盖为识得。知么?识得即是大出脱、大彻头人,所以超凡越圣,出生离死,离因离果,超毗卢,越释迦,不被凡圣因果所谩,一切处无人识得。汝知么?

“亦如寐语”之后,似可加句号。“沙门不应出头来”,接续上文“只如释迦出头来”,犹如来禅变为祖师禅。“盖为识得”,识得便知去处。“识得即是大出脱、大彻头人”,解脱身心负担,乃开悟走出洞穴之象。“一切处无人识得”,决非凡情可测。

莫只长恋生死爱网,被善恶业拘将去,无自由分。

世俗人作为。为善恶业所拘,不得自由。

饶汝炼得身心同虚空去,饶汝到精明湛不摇处,不出识阴。

犹《楞严经》大破十种仙。纵炼得身心同虚空,依然不出识阴。

古人唤作如急流水,流急不觉,妄为恬静。恁么修行,尽出他轮回际不得,依前被轮回去。

“古人唤作如急流水”,种子如瀑流。如果强硬压服,遇时机仍将发作,依旧不出轮回。

所以道,诸行无常,直是三乘功果,如是可畏。若无道眼,亦不究竟。

标点略有不妥,似宜改为:“所以道,诸行无常。直是三乘功果,如是可畏,若无道眼,亦不究竟。”“ 所以道,诸行无常”,总结上句。“直是三乘功果,如是可畏,若无道眼,亦不究竟。”修行到如此高的境界,依然

没获得解脱。道眼犹禅宗顶门之眼,“只贵子眼正”之眼。

何似如今博地凡夫,不用一毫工夫,便顿超去、解省心力么?还愿乐么?劝汝:我如今立地待汝搆去,更不教汝加功炼行,如今不恁么,更待何时?还肯么!”便下座。

博地凡夫,指下贱之凡夫位。道宣《净心戒观法》卷下:“薄地凡夫,臭身隔陋,果报卑劣。薄有‘逼’之意,以凡夫居于诸苦诸惑所逼迫之位,故称薄地。又薄有‘博’之意,以凡夫之位广多,故称薄地(博地)。”(据《佛光大辞典》)“便顿超去、解省心力么?还愿乐么?”似宜标点为:“便顿超去解。省心力么?还愿乐么?”这里“去”谓相应,即下文“搆去”,“解”谓解脱。加功炼行,渐门。肯指确定,承当,信得过。

上堂:“汝诸人如在大海里坐,没头浸却了,更展手问人乞水吃。

生死大海,头出头没。虽当处可以解脱,却向人伸手乞求。

夫学般若菩萨,须具大根器,有大智慧始得。若有智慧,即今便出脱得去。若是根机迟钝,直须勤苦耐志,日夜忘疲,无眠失食,如丧考妣相似。

“夫学般若菩萨,须具大根器,有大智慧始得。”参见《指月录》卷九汾州无业章次:“学般若菩萨,不得自谩。如冰棱上行,似剑刃上走。临终之时,一毫凡情圣量不尽,纤尘思念未忘,随念受生轻重五阴,向驴胎马腹里托质,泥犁镬汤里煮炸一遍了。从前记持忆想见解智慧,都卢一时失却,依前再为蝼蚁,从头又作蚊虻。虽是善因,而遭恶果,且图甚么。”

又“如丧考妣”,参见《指月录》卷十三陈睦州尊宿章次,示众:“大事未明,如丧考妣;大事既明,如丧考妣。”大事未明前,致力于自觉;大事既明后,致力于觉他。

恁么急切,尽一生去,更得人荷挟,剋 骨究实,不妨易得搆去。

“尽一生去”,求道心切,尽形寿用工,即生解脱。“更得人荷挟”,更得到过来人的接引。“剋骨究实”,极度深入。“剋”通刻,犹刻骨铭心。自己努力,加上明师启发,解脱的概率,大幅度提高。

且况如今,谁是堪任受学底人?

在今天,好的根器在哪里呢。

仁者!莫只是记言记语,恰似念陀罗尼相似,蹋步向前来,口里哆哆和和地,被人把住诘问著没去处,便嗔道和尚不为我答话,恁么学事大苦。知么?

婆婆妈妈,阿宝背书,只在语言堆里打转,怎么可能学会。“恰似念陀罗尼相似”,剑锋所及,批评密宗方法。把住诘问:“速道!速道!”此禅宗手段“,道得”即解脱。“著没去处”,回应不上来。“恁么学事大苦”“,学”后似可加一逗号。

有一般坐绳床和尚,称善知识,问著便摇身动手,点眼吐舌瞪视。更有一般说昭昭灵灵,灵台智性,能见能闻,向五蕴身田里作主宰,恁么为善知识、大赚人。知么?

有一般人注重身,更有一般人注重心,两者皆为歧途。佛教是无我论,说昭昭灵灵是有我论。“作主宰”后,似可加句号。“善知识”后,顿号亦可改逗号。

我今问汝:汝若认昭昭灵灵是汝真实,为甚么瞌睡时又不成昭昭灵灵?若瞌睡时不是,为甚么有昭昭时?汝还会么?这个唤作认贼为子,是生死根本妄想缘气。汝欲识根由么?我向汝道,昭昭灵灵,只因前尘色声香等法而有分别,便道此是昭昭灵灵。若无前尘,汝此昭昭灵灵同于龟毛兔角。

《楞严经》卷一,论二种根本:“一者无始生死根本。则汝今者,与诸众生,用攀缘心为自性者。”“妄想缘气”,妄想攀缘习气。“龟毛兔角”,不存在。

仁者!真实在甚么处?汝今欲得出他五蕴身田主宰,但识取汝秘密金刚体。古人向汝道,圆成正遍,遍周沙界。

《楞严经》卷一,同上:“二者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缘所遗者。由诸众生,遗此本明,虽终日行而不自觉,枉入诸趣。”

我今少分为汝,智者可以譬喻得解,汝还见南阎浮提日么?世间人所作兴营、养身、活命种种心行作业,莫非皆承日光成立。只如日体,还有许多般心行么?还有不周遍处么?欲识金刚体,亦须如是看。

“世间人所作兴营、养身、活命种种心行作业”,指一切谋生行为和心理活动。兴营,营求。南阎浮提,南瞻部洲,即人间世界。

只如今山河大地、十方国土、色空明暗,及汝身心,莫非尽承汝圆成威光所现。直是天人群生类所作业次,受生果报,有情无情,莫非承汝威光,乃至诸佛成道成果,接物利生,莫非尽承汝威光。只如金刚体,还有凡夫诸佛么?有汝心行么?不可道无便得当去也,知么?

《楞严经》卷二:“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不可道无便得当去也”,根据上文之例,在“知么?”之前,或可改句号。此句似宜点作:“不可道无,便得当去也。”摆弄口头禅,无济于事。

汝既有如是奇特当阳出身处,何不发明取?因何却随他向五蕴身田中鬼趣里作活计,直下自谩去。忽然无常杀鬼到来,眼目诪〔竹尤切。〕张,身见命见,恁么时大难支荷,如生脱龟壳相似,大苦。

“汝既有如是奇特当阳出身处”,指上文“尽承汝圆成威光所现”,取阳不取阴。当阳,显露,显赫;也指当场、当下。“何不发明取?”发明,找出火头。取,语助词。若以实词当之,则以此滋养乃至转变色身。“眼目诪张”,目光游移,闪烁不定。诪(zhōu)张,欺诳,语出《尚书·无逸》:“民无或胥诪张为幻。”

仁者,莫把瞌睡见解便当却去,未解盖覆得毛头许。汝还知么?

“瞌睡见解”,不能消业。“便当却去”,便以为了却。敦煌本《坛经》云:“人性本净,为妄念故,盖覆真如。”前云彻头,即解去盖覆。

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且汝未是得安乐底人,只大作群队干他人世,这边那边飞走,野鹿相似,但求衣食。若恁么争行他王道?知么?

语出《法华经·譬喻品》:“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常有生老病死忧患,如是等火,炽然不息。”得安乐底人,开悟之人。“只大作群队干他人世”,追随世俗潮流,形成羊群效应。“这边那边飞走,野鹿相似,但求衣食。”《史记·货殖列传》:“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行他王道”,走正确的解脱道路。

国王大臣不拘执汝,父母放汝出家,十方施主供汝衣食,土地龙神荷护汝,也须具惭愧知恩始得。莫孤负人好!

对社会提供你的一切,应该从内心深处感恩。“国王大臣不拘执汝”,国家拥有合法的暴力,似乎政府的天性就是压迫人。“父母放汝出家”,父母养育了你,却没有要求你尽赡养的责任。“十方施主供汝衣食”,施主把消耗自己生命所取得的收获,用来供养你。“土地龙神荷护汝”,给你一块安静的地方住,没有地震、城管之类的干扰。

长连床上排行著地销将去,道是安乐未在,皆是粥饭将养得汝,烂冬瓜相似变将去,土里埋将去。

“长连床上排行著地销将去”,以修行混日子,抵不得生死。长连床是禅林所置的僧床,可连坐多人。“皆是粥饭将养得汝”,白吃白喝,虚耗信施。“烂冬瓜相似变将去”,渐渐老去,色身将朽坏。“土里埋将去”,空过一生,终至死亡。

业识茫茫,无本可据。沙门因甚么到恁么地?只如大地上蠢蠢者,我唤作地狱劫住。如今若不了,明朝后日入驴胎马肚里,牵犁拽杷,衔铁负鞍,碓捣磨磨,水火里烧煮去,大不容易受,大须恐惧。好是汝自累。知么?

生死大海,业报难逃。“无本可据”,人生没有根本的立足点,虚幻无意义。“只如大地上蠢蠢者”,站在极高处看地面上蠕动的人群,或去看地铁里拥挤的人流,而自己免不了也是其中之一。“我唤作地狱劫住”,没有获得解脱,就是生活在地狱中,有苦无乐。“如今若不了”,了生脱死。“大须恐惧。好是汝自累。” 《景德传灯录》朱俊红点校本,以“好”字归上句,可从(海南出版社,2011,550页)。

若是了去,直下永劫,不曾教汝有这个消息。若不了此,烦恼恶业因缘,不是一劫两劫得休,直与汝金刚齐寿。知么?”

若是了去,一得永得。若不了此,恶业将旷劫相随。参见《五灯会元》卷九仰山慧寂章次:“若要了心,无心可了。无了之心,是名真了。”

编辑/张定浩

猜你喜欢
灯会雪峰
开平“泮村灯会”
高山雪峰历险记·(第1章)挑战8611米高峰
命途多舛的数学家:安德烈·韦依
宋朝的灯会
灯会
上元节庆灯会如约
白描作品《花卉写生》
看山是山?看山非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