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玉慧
卡夫卡的孤独
□ 陈玉慧
卡夫卡出生于捷克布拉格一个犹太富商之家,从小与主导性很强的父亲无法相处,最亲爱的三个妹妹后来都死于集中营,他就读布拉格德文学校,被迫学习法律,二十四岁后花了人生大部分的时光在保险公司上班,他性向不明,分别曾与两位女士订婚,又随即毁婚,到死前都想结婚但都遭人反对。
卡夫卡和法国文学家普鲁斯特一样敏感多才,但身体欠佳,普鲁斯特患气喘,写作生活常在哮喘中度过,卡夫卡三十岁起经常头痛失眠,三十四岁后证实患结核病,抱病写作,作品在他的时代完全不受重视,一生只写了那么三四本书,最重要的作品如《审判》、《城堡》都是死后才出版,而他在死前,因自认小说写得不够好,竟然嘱咐亲友将他的小说稿全烧毁。还好遗嘱执行者没按照他的意思做。
亚诺许·古斯达夫(Janouch Gustav)的父亲是卡夫卡同事,因此他在卡夫卡于布拉格卧病期间,有机会与卡夫卡深谈。二人都是犹太裔,因此他们也谈到犹太人受迫害的事情,亚诺许说他母亲常常帮助街坊一些受害的犹太人,因此每次走出家门都会有人来献手吻,卡夫卡听了之后,眼睛发出柔和的光,他说:有时我也希望在街上吻那些犹太人,但我就怕没人可以忍受我。
亚诺许问卡夫卡:您感到那么孤独吗?
卡夫卡点点头。
那一年他四十一岁,他随后死于肺结核。
(摘自《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