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生襟抱本无垠《杨度与梁启超
——我们的祖父和外祖父》新书发布

2017-11-13 11:10
全国新书目 2017年2期
关键词:中国人民大学外祖父后人

书生襟抱本无垠《杨度与梁启超

——我们的祖父和外祖父》新书发布

2017年2月16日,《杨度与梁启超——我们的祖父和外祖父》新书发布暨出版座谈会在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召开。参加人员有作者杨友麒,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院长、长江学者黄兴涛,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长江学者王奇生,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副院长、杨度与中国近代史研究中心主任吴仰湘,社会科学研究院世界史研究所副所长汪朝光,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长江学者孙郁,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基地主任、长江学者杨念群在会上发言。会议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党委书记张贤明主持。

与会的嘉宾还有杨度孙女、杨公庶之女杨友鸿及其丈夫张钦楠,梁启超孙女、梁思成之女梁再冰及其子于晓东,梁思成儿媳方晶,梁思永之女梁柏有及其丈夫陈国美,梁思达之子梁任堪、之女梁忆冰,梁思礼之女梁红、梁璇等杨度、梁启超后人。

国内首部二人合传,由杨度之孙、梁启超外孙女合著

他是杨度之孙,她是梁启超的外孙女;而他们两人又是挚爱情深、相伴相依近六十年的患难夫妻。杨友麒、吴荔明伉俪晚年成书,向读者深情讲述两位祖辈的传奇人生和家族往事。《杨度与梁启超——我们的祖父和外祖父》是杨、梁后代的联璧之作,也是国内第一本杨、梁合传。

“阅世谁如朗月,成功只有东风。江山人物古今同,尽入扁舟一梦。”杨度曾如是说。

“不恨年华去也,只恐少年心事,强半为销磨。愿替众生病,稽首礼维摩。”梁启超曾如是说。

无论他们自己怎样看待个人与社会,杨度、梁启超这两位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扮演过举足轻重角色的人物,永远不会被后人遗忘。我们与他们的距离随着时间的推移似乎渐行渐远,实则愈加亲近;当历史烟尘散去,他们的身影更加清晰地浮现在我们的眼前。

杨度与梁启超去世已近百年,环绕他们的评论依然纷纭。这部合传,对广大读者、研究者认识杨度、梁启超的生平、思想及其时代,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和价值。

诸多文字、图片史料首度公布

较之许多同类作品,《杨度与梁启超——我们的祖父和外祖父》有着鲜明的特色。

其一,它的两位作者既是这两位重要历史人物的后代,彼此又是相濡以沫的夫妻。他们掌握许多珍贵的文献,了解许多鲜为人知的史实,更有对亲人、对往事独到的见解与认知。书中许多涉及杨度、梁启超及其后人的史料及图片首度公布,对于一些历史疑案(如梁启超死因等),从家属角度也提出看法。

其二,该书结构新颖,其内容大致以时间为序,在整体纵向叙述的同时,采取比较研究的方式,进行横向叙述,横纵交替。不单介绍了杨度和梁启超的生平及二人的关系,着重探讨了他们在当年历史大背景下合作与互动,也介绍了他们和慈禧太后、袁世凯、孙中山、蔡锷、黎元洪等同时代重要历史人物之间的交叉碰撞以及他们各自在重大历史事件中发挥的作用。通过这些架构,更真切、丰厚地解析了杨、梁的思想、主张,尽可能地还原了他们为人处世的本相。

书的末章,特地介绍了杨度与梁启超的后人,尤其对杨度后人境况叙述之详,前所未有。这是该书不可或缺的部分,杨度、梁启超的精神延续、余韵流风,在他们后代身上得到了深刻的体现,读者从中也可得到别样的人生启迪,受益良多。

该书附录还收有杨度、梁启超对照年表、诗词精选等内容,以便读者更深入、多面了解传主。

其三,该书倾注了两位作者对先辈的怀念与追思,凝结了两位作者彼此间的挚爱深情。杨度与梁启超是他们的祖辈,更是他们汲取精神力量的源泉。杨友麒、吴荔明大半生患难与共,就在该书即将收尾之际,吴荔明突患重病卧床不起;怀着对爱人的无限深情,年过八旬的杨友麒最终完稿,实现了他们多年的夙愿。

杨度曾说:“尚拟一挥筹运笔,书生襟抱本无垠。”

梁启超曾说:“献身甘为万矢的,著述求为百世师。”

这本书还原了细节,阐释了见解,寄托了情感,更展现了杨度与梁启超的世界。

人民文学出版社曾出版过不少有关梁启超、杨度及其后人的图书,《饮冰室诗话》《梁启超诗文选注》《梁启超选集》、长篇小说《杨度》《梁思成心灵之旅》《梁思成西南建筑图说》《林徽因选集》《林徽因集》等图书受到读者广泛好评。多年来,人文社与梁启超、杨度家属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杨、梁家属第一时间将本书的写作计划告知人文社,经过共同的艰苦努力,该书终于得以面世。

猜你喜欢
中国人民大学外祖父后人
灵感不是等来的
老树
Rethinking Eugene Nida’s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A Brief Analysis of“Green Eyes”in An Encounter
你希望外祖父怎样做
后人可畏
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奖学金图解
伏生传《尚书》
居安思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