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写作中的真情实感研究

2017-11-11 10:27王鑫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39期
关键词:作文课真情考场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有言:“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现如今初中生的作文内容假大空,为赋新词强说愁。根据这一现实状况,查阅多方文献资料,搜集初中生的写作,访谈教师对这一现状的看法,将从“真情实感”概念界定,初中生写作缺乏真情实感的原因,教师的指导方法这三方面进行研究。真情实感是文章打动人的前提条件,注重初中生写作的真情实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真情实感 初中生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9-0045-02

一、真情实感的概念界定

真情实感包含两部分内容,分别为“真情”与“实感”。

1.“真情”与“实感”是相矛盾的,抒發了真情,感觉就不再是“实”的了。如: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当个体动了真感情时,感知就是虚的了。在人们的观念下,真情实感是一种单线条的思维,实际上,真情之下的感情有虚有实,虚实结合,如柳永“杨柳岸晓风残月”,这种真情下感知的多线条性,他的描写是值得品味的。所以,简单将“真情”与“实感”二者结合,那就忽略了他们之间的矛盾。

2.没有“实感”,也可“真情”。“真情”与“实感”是两个概念,他们之间不必绑定在一起。有时,没有确确实实的感受,也能写出真切的情感。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感慨“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实际上,苏轼写此作的地点并不在赤壁,而是在赤鼻矶,但这种真情依然能够打动人心,成为千古之作。因此,没有“实感”,也可“真情”。

3.仅有“实感”,没有“真情”的融入,这样的语言是无美感可言的。感情的抒发通过语言表现出来,仅有“实感”,没有“真情”的语言是苍白无力的。融入了真情,将感知觉调动,会打造绚烂多彩的效果: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实感是基本,真情是润色剂,两者相结合,才能创造出美的句子。

综上所述,“真情实感”这一概念不是简单的“真情”与“实感”的集合,两者是相辅相成又矛盾的。

二、初中生写作缺乏真情实感的原因

1.语文教材:写作板块设置少

如长春版语文教材特点鲜明:(1)在课文选择上,重视初中生文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文言文与古诗词占课文的大半;(2)整本书没有设置单元,所有的写作训练都设置在整册书的最后部分。教材中写作内容设置的不合理是硬件问题。

2.教学制度:作文课时设置少

由于种种原因,学校留给作文的课时少,L老师:我们很少有作文课,一个月能进行两次作文课已经很好很好了。教师对于学校的作文课时安排也无奈,教学制度的不合理设置导致教师不能将过多的精力放在写作上。

3.直接经验:学生生活经验少

在写作教学中,学生经常苦思冥想,不知该写什么内容,原因在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单调,生活经验匮乏。叶圣陶有言:写作的根源在于自身的生活,脱离了生活,写作就无从说起。如今学生丰富多彩的课余时间被补课班代替,在搜集的作文素材中,85%的周记中出现“补课班”一词。学生的体验多从书本或教师处得来的间接经验,不是学生的直接经验,真情实感匮乏也是可以理解的。

三、教师对初中生写作运用真情实感的指导

促进初中生写作运用真情实感,需要教师的指导。L教师说:“既然不能改变这个社会,我就只能适应,两个字:崩溃!”怎样在应试的背景下让学生勇敢表达自己心中所思所想:

1.教师要重视真情实感

教师应对真情实感重视。观念上的重视是行为的内在动力。L老师说:写作一定要表达真情实感,这是一个硬性指标。学生写作时写的事情是真事,抒发的情感是真情感,从侧面体现学生的状态与情感,能够反映他的成长。对于语文教师来讲,不仅是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体现,更能促进教师对学生的认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价值观。

2.不以考场作文作为评价作文的唯一标准

由于应试的存在,许多教师以考场作文作为评价写作的标准。考场作文的固有框架以及固有思维限制了学生的个性思维,绑架了初中生对事物独特的思考。学生在不断的训练中,逐渐泯灭了内心真实想法,将创新关进了牢笼,变得望“文”而惧,成为行走的写作机器。教师应正确看待考场作文在写作中的位置,不以考场作文作为评价作文的唯一标准。

3.重视作文的评改工作

完善的作文评价制度是促进初中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标准。评价方式要注重纸批与面批相结合。纸批优点方便快捷,学生可多次查看,缺点是不能立即得到学生的反馈。面批优点可立即得到学生的反馈,评价效果佳,缺点是学生人数多,耗时长。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评改的最大效益,这是教师应思考的问题。

4.积极运用片段写作,勤于练笔。

片段写作不同于大作文,它打破了大作文的格式,没有时间、地点及体裁的限制。抽查了长春市初中学生共101人,相比于日记、读后感、诗歌,学生最易在片段写作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占比73%。教师要善用片段写作,保护学生真实的感受。

笔者能力有限,希望此作能为“真情实感”研究做补充,为一线教师做理论指导。促进初中生真情实感的表达,时不我待。

【参考文献】

[1]王鹏伟.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魏小娜.对我国作文教学中“真情实感”得反思[J].课程·教材·教法,2011(11).

[3]孙绍振.真情实感论在理论上的十大漏洞[J].江汉论坛,2010(1).

作者简介:王鑫,女,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专业学科教学语文。

猜你喜欢
作文课真情考场
风雨真情
真情
期末小考场
真情是不虚、不私、不妄之情
“抗冰雪,献真情”救灾款物捐赠者名单
作文课
Thc Composition Class作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