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高职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2017-11-11 10:27丁宇彤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39期
关键词:职业核心能力就业指导课程体系

【摘要】本文通过对高职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现状及困境进行剖析,提出以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为切入点,构建高职就业指导课程特色体系。“第一课堂”从项目化课程体系构建的角度出发,把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融入到课程中。“第二课堂”从构建活动课程体系出发,把高职院校的素质拓展活动与职业核心能力有效衔接,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第三课堂”从构建社会实践课程体系出发,深化政校企合作培养机制,建立大学生就业实践基地。

【关键词】职业核心能力 就业指导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9-0012-02

伴随着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高校的连年扩招,导致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结构性失业”、“大学生毕业生就等于失业”等有关报道层出不穷,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关系到毕业生的职业前途以及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积极探索高职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增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已成为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高职就业指导课程的现状和困境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及大学生迫切需要提高职业核心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的背景下,许多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课程的建设,但是在课程建设领域的实践探索仍然停留在形式上,徘徊在开设就业指导讲座,增设就业指导课程等技术性策略。职业核心能力是伴随一个人终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它至关重要。目前,高职就业指导课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构建原则和评价模式等方面需进一步完善。

1.现有高职就业指导课程目标缺乏针对性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中提出所有普通高校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纳入教学计划,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大部分高职院校根据文件精神,建立起学校就业指导课程,课程内容也是以文件精神为宏观指导,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向和本科院校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这也决定了高职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的特殊性、具体性和针对性。

2.现有高职就业指导课程内容欠缺实效性

目前,高职就业指导课程“第一课堂”内容大部分以理论课教学为主,“第二课堂”就业指导活动课,作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存在临时性、零散性的特点,甚至成为“毕业季快餐”,学生参与性有限,效果不理想,缺乏系统的整合和规范管理。“第三课堂”社会实践平台建设缓慢,全员覆盖率有限。

3.现有高职课程体系教学模式过于僵化

在部分高职就业指导课程中,还存在灌输的教育方式,提问式的被动参与,教学方式过于呆板,学生没有机会进行独立思考,学生的积极性不高,不能有效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在交流、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上不能得到较好地锻炼和提高。

4.现有高职课程体系评价方式过于单一

现有的课程体系评价方式一般采用课堂考勤、课堂发言、课后作业等相结合,相对于传统的“一张考卷”考核有了一定改进,但是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评价的单一化,此评价不能体现学生课程方面的收获以及在交流、合作、解决问题等核心能力上的实际进展和提高,只是浅层次的完成了教学评价任务。

二、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为高职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改革提供契机

目前高职就业指导课程存在诸多问题,在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视域下,积极探索高职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改革,为解决高职就业指导课程困境提供了契机。

1.基于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高课程目标的针对性

高职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强,但是在职业过程中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无法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中,课程目标不但关注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更要关注学生职业过程中的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基于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高课程内容的实效性

高职就业指导课程效果不佳,内容不能从实际出发,以人为本,将针对性不强的就业指导内容传授给学生,忽视了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加之授课形式相对单一,课程内容对具体的就业实践指导性较弱,不能成为广大学生在就业实战和职业发展中行之有效的“武器”,使得就业指导课内容难以满足学生需求,基于职业核心能力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通过采取项目化教学模式,规范以职业核心能力为分类的活动实践课,可以增强就业指导课的实效性。

3.基于職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参与性

高职学生与本科学生相比,在自主学习能力上有一定的不足,通过构建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以职业核心能力为模块的素质拓展活动作为引领,有利于提高高职学生自主学习和参与的能力。

4.基于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建立多元的课程综合评价体系

就业指导课可以说是一门经验课程。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堂外都应该具有更强的实践性。部分学校还是沿用传统的教授方法和考核方式,注重理论的讲解,忽视实践的训练和考核,忽略了就业指导课程的最终目标。而构建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改变传统教学和考核方法,实施多层次、多维度、多元化的考核方式。

三、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高职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改革的创新思考

1.课程目标

通过课程教学,激发高职学生职业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促使大学生科学地规划自我职业发展,提高就业能力和职业的核心能力。

在态度层面上,通过课程教学,大学生应当树立起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树立积极正确的就业观、职业观和价值观。

在知识层面上,通过课程教学,了解职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较为清晰地认识自己,了解职业和社会环境,制定清晰的职业发展路线。

在技能层面上,通过课程教学,掌握人际沟通、团队合作、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等职业核心能力。

2.课程原则

(1)注重实践性。开设就业指导课的直接目的,就是帮助大学生符合用人单位的需求,实现企业和人才的“无缝对接”,根据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训练与实践,是就业指导课程的主要学习手段。因此,就业指导课程课程的特殊性,要求在课程体系改革中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堂外都要注重实践性导向。

(2)突出针对性。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重点院校与一般院校在人才培养方向、目标的差异,决定了建立一种普适性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是不科学的。在课程体系的改革中,要从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自身学校的专业特色和专业特点等方面出发,对课程体系进行创新性改革,以满足课程改革的针对性需求。

(3)发挥整合性。课程整合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改变原有的僵化不变的课程体系,通过新的组合方式,整合成为更符合实际和有针对性实效性的课程体系。构建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采用课程整合的方法,利用现有的资源,修改课程大纲与教学计划,将教学内容项目化。

3.课程内容

(1)第一课堂——教学课程内容

“第一课堂”理论课教学采用项目化教学模式,通过四个项目(职业生涯规划、应聘求职、体验职场、创业设计)和十六个任务,力图通过项目化教学和任务驱动的教改方式,渗透对沟通、合作、自主学习以及解决问题等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2)第二课堂——活动课程内容

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以活动为导向。这与第二课堂活动的特性有相通之处,所以核心能力培养注重第一课堂的同时,也要积极开拓第二课堂,通过制定“大学生职业素质拓展计划”,包含“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志愿服务”、“专业技能与科技创新”、“文体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技能培训等方面,引导广大学生积极提升职业核心能力。同时要发挥学工、团委部门的资源优势,对各项活动进行整合跟踪管理,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实现自我提升,增强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3)第三课堂——社会实践课内容

第三课堂主要以社会实践为主要内容,把社会实践课程纳入就业指导课程体系中,并进行分层次实践。引导一年级学生参加在公益类、调查类社会实践,指导二年级学生参加职业为导向的社会实践,进行兼职就业体验;三年级进行就业实践体验,通过政校企合作机制,建立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为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和实践搭建良好的平台。

(4)实施评价

“第一课堂”采取必修课的形式,按照专业大类进行班级教学。课堂教学要注重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任务驱动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探究和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进行小组讨论和汇报,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与调查。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采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注重在学习过程中的考核与评价。

“第二课堂”纳入必修课管理,2学分(在大一和大二期间修完)。参加活动课每次记录2积点,16个积点转化为1学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和能力发展的需要,自由选择相关类别活动模块,通过系统记录其参加第二课堂的实际情况,颁发职业核心能力证书。

“第三课堂”的实施中,多数高职院校对大一大二在校生的社会实践缺乏完善的管理,尚处于无序状态,学生出于自发自觉的行为,本课题尝试构建分层次的高职院校社会实践课程体系,加强社会实践的管理和考核,学生社会实践课程成绩作为综合素质评价、奖学金评定、评奖评优的重要依据。每年举办在校生社会实践总结表彰大会,对取得突出成绩的个人、团队、单位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

四、小结

高职就业指导课程是高职院校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抓手,是对大学生进行就业观念教育和职业生涯教育的主要渠道,也是帮助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明确职业目标、调整就业期望、提升就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因此,高职院校应积极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的探索与研究,努力推进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参考文献:

[1]梁玉国,夏传波,杨俊亮.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13(3).

[2]张霞珍,许玉柏.高职院校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23).

[3]陈德明,祁金利.大课程观视野下高校就業指导课程体系的建构[J].前沿.2010(5).

[4]童山东.职业教育中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丁宇彤(1978-),女,汉族,硕士,讲师,籍贯:黑龙江绥化 研究方向:就业指导、生涯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等。

本文系中山市科技计划项目“基于就业竞争力的高职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模式创新研究——以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编号2015SYF0202)。

猜你喜欢
职业核心能力就业指导课程体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优化策略探析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职业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现状及对策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创新与优化分析
基于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校企合作社团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浅议中职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
基于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高职管理学实务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核心能力发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