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贵在有法

2017-11-11 19:50黄玉凤
速读·中旬 2017年11期
关键词:培养兴趣解决问题方法

黄玉凤

摘 要:解决问题是揭示数学概念、法则等规律性知识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让学生机械地死记硬背关系式,一道题今天做不放心,明天还要做。这无疑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同时又滋生了厌学的恶习。为此,要特别注重解决问题的教学,要运用轻松高效的学习方法,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效。我在解决问题教学中,重视学生读、画、比、编、找、活、德的训练。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在提高学生素质,教学质量、减轻课业负担方面都取得了好的成效。

关键词:培养兴趣;解决问题;方法

一、重视读,理题意

读题是审题的第一步,学生通过读题复述题意,为正确地理解题意打下了基础。读题要求不添字、不漏字,正确通顺地读下来。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抓住要点正确地叙述题意,对题目有一个总括的了解。有些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分析问题的能力,可是成绩总是不太理想,看到一道熟悉的题目,不认真读,甚至没看清题里的数据,凭着近期对题目的感觉,想当然的做这些题。结果看到成绩后,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如五年级下册书中有这样一道题:一块长方形铁皮长30厘米,宽25厘米,从四个角各切掉一个边长为5厘米的盒子。这个盒子用了多少铁皮?学习这道题目时,通过老师的演示,学生的动手,理解了这道题目。这道题目练习的次数较多,学生对其印象较深。可是下次测试时,试卷中的其它数据都不变,只将四个角切掉的正方形边长数据改为4厘米,有好多学生不细心读题,还是采用以前的数据去做,以至于成绩不够理想。因此要注重培养学生多读题,要认真看、用心读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重视画与摆,促感性

只有建立在感性认识基础之上的知识才是牢固的。所以在刚接触应用题时,我尽量运用学生熟悉的事物或图片。认识多、少、倍的含义。再让学生摆一摆、说一说。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初步感知各类简单的应用题。中、高年级时,应用题已经有了一定的难度与抽象性,老师可循序渐进地训练学生画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这不仅符合儿童认识事物的规律,同时逐渐养成分析问题的好习惯。

画图时,要注意培养其灵活性。有的题目画线段图后,就会清楚易懂,如:学习比多、比少、倍数应用题、分数应用题时。不要怕浪费时间,要让亲自动手画一画,通过画线段图,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不仅仅是学会,更重要的是会学了。

如:妈妈买的苹果个数是梨的个数的3倍,苹果比梨多18个。两种水果各有多少个?

老师可以让学生动手画出下边的線段图。

通过亲自动手学生很快地明白了18就是梨的2倍。在分析问题时,不要一味地计划要完成几道题,而是在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与技巧。从而达到:不教自通的学习境界。

有些抽象的题目,则需要画简单的示意图,显得更为直观。一只水桶,如果把水加到原来的2倍,连桶称是2.5千克,把水加到原来的4倍,连桶称是4.5千克,桶里原来有多少千克的水?学生不能一下子弄清数量关系,我引导学生用长方形表示水桶,用等分的方法表示出题意,如下图:

根据示意图,学生们自己就能很快地列出算式。在这样长期潜移默化的感染下,遇到疑难问题时,学生们会主动画图,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重视比,清思路

有些应用题易混淆,区分不清就会死记硬套。利用比较法可以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如:甲乙两船从两地相对开出,甲每小时行18千米,乙每小时行15千米,经过6小时两船相遇,问两地间的水路长多少千米?

这样的题目,通过实际演示学生明白了其中的算理。再将原题改变为:

A、B两港相距198千米,有甲乙两船同时从两港相对开出,甲船每小时行18千米,乙船每小时行15千米,经过几小时两船相遇?

A、B两港相距198千米,有甲乙两船同时从两港相对开出,经过6小时两船相遇。甲船每小时行18千米,乙船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在前一题的学习基础上,进而解决后面的题目。再比较条件、问题、方法的异同点,理清了思路。

再次类比学习:

一条公路长360米,甲乙两支施工队同时从公路的两端往中间铺柏油。甲队的施工速度是乙队的1.25倍,4天后这条公路全部铺完。甲乙两队每天分别铺柏油多少米?

引导学生与相遇问题比较,虽然工作、劳动形式不同,但题意之间是有共同之处的。学一清三,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

四、重视编,强实践

在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的基础上掌握的知识,如果不够深入,易照“葫芦画瓢”。于是,在课堂上我就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编题。在每年的寒暑假布置作业时,我不是机械地重复课本上的题目。而是让学生有目的参与到生活实践中去,如帮助妈妈购买日常生活用品,参加劳动。联系实际编一些应用题,并解答上。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又加强了实践活动。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应用题的特点与模型,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创造力与实践能力。

五、加强找,研动静。

许多应用题都渗透着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在“动”与“静”中变化而又有密切的联系。如六年级学习的正比例应用题:小明家用水8吨交了12.8元的水费。小东家用了10吨水,应该交多少元的水费?

引导学生观察:两家的用水吨数与水费是个变量,而每吨水的价格是个不变的量。可以列式为12.8÷8×10也可以列成12.8∶8=x∶10。

车队向灾区运送一批救灾物资,去时每小时行60千米,6.5小时到达灾区。回来时每小时行78千米。多长时间能够返回出发点?

解答完这道题后,让学生与上边交水费的题目比较。这道题目是一道反比例的题目,总量不变。以不变应万变的策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找准“静止不变的量”是什么?进而研究运动变化的量。使学生学会了运用“哲学”的观点分析问题的方法。endprint

猜你喜欢
培养兴趣解决问题方法
浅谈列方程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教学实录与反思
两只想打架的熊
浅谈初中物理启蒙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日记写作兴趣的策略研究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
捕鱼
智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