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文化的变迁,学校德育与之不相适应的矛盾也日益尖锐。学校德育目标的不明确,德育内容的缺失,德育管理队伍的责任不实,德育管理机制的不健全,这都影响着学校德育管理的实效性。鉴于此,本文提出关于完善中学德育管理的一些路径。
【关键词】学校德育 德育管理 完善 路径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9-0230-02
近年来,社会的进步和经济体制的发展给传统的社会道德约束行为准则带来一定冲击。在这种社会大环境下,学校德育的管理也受其影响。德育的主体之一 学生 是整个社会发展下的产物,对此,围绕着社会大环境的的基本事实,更新和完善学校德育管理一直是学者们最为关注的研究。
一、中学德育管理的现状分析
中学德育地位让位于应试教育是一直以来难以改变的现状。在中考、高考的指挥棒下学生、学校、家长把分数作为衡量孩子的唯一标准,岂不知这是违背学生的成长,违背教育的真谛。品德和知识就好比一个人的两条腿,缺少其中一条这个人就不能站立行走,如果强行一只腿蹦跳前行,将会不知道在哪里跌倒。民主主义教育家杨昌济说:“盖君子之于修身,乃毕身之事,一息尚存,此志不容稍懈。”[1]在中学德育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承担着学校德育的主渠道地位。对该学科的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如何把握这是至关重要的。然而该学科在许多学校教学被扭曲化。一些教师单纯地将此学科作为中考科目,只求知识点的讲解,没有做到真正引领学生的道德养成,违背道德形成的规律。甚至有些学校的德育课形同虚设,原因是中考没有分值或分值极低,学生获得德育的直接渠道被忽视。这些情况往往会导致学生政治立场模糊,社会道德感不强,价值观扭曲,诚信意识不强。
中学德育管理机制不健全也影响着德育管理的实效性。德育管理工作是一项较大的系统的工作,需要全校师生共同协作。现如今很多学校缺少一套完整的德育管理体系。德育管理要面临的是两个群体。一是学生,二是教师。对于中学生,单一的德育课不足以保证学生接受德育的效果。所以,在学校中应该有除了期末考试之外的对学生知行测评的管理体系。然而实际情况是,大多数学校的德育管理系统与学生的发展并不符合身心发展规律,没有具体的应对学生的某一方面而进行系统的評定。同时,德育管理的队伍也存在着德育目标不明确,德育内容缺失等问题。各个部门若沟通若不及时,就会错过纠正学生德育问题的最佳时机。教师作为德育管理中的群体,其所呈现的问题也同样不容忽视。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德行是学生的典范。现今,学校层级关于定期开展全体教师德育培养的专项培训并不多见,这种培训只是分担到了德育教师或者德育管理工作者的身上,培训的时效性较低。
二、完善中学德育管理的新路径
其一,坚持与时俱进,增强德育管理工作的时代性与针对性。中学德育课的主要任务,是根据我国家方针政策,依据中学生的身心发展使学生认识自我,了解我与他人,我与社会的关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行为等。这就要求我们德育的管理者要不断的去认识社会发展所带来的新事物,更新自身的管理理念,坚持与时俱进,有针对地对学生施以培养。迈入历史发展的新时期,我国实行的是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发展战略。我们所需要人才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尤其是以往我们忽略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我们需要加以重视的。德育管理的内容也应该把引导学生创新和实践的活动载入其中,并设有针对该项的考核。
其二,坚持德育为首,强化德育管理工作在学校工中的地位。德育,作为五育之首,它引领着教育价值的方向。在应试教育的现状下,人们早只是重视分数,殊不知良好的德行才是一个人的最基本的素质。我们也许能看到一个品德良好的孩子并没有我们所想象的那样成绩突出,造福人类,但是一个有才无德的人,他一定是这个社会的灾难。在学校工作中,必须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它是旗帜,它是方向,它是保障。德育为首,不容忽视。
其三,坚持师德建设,加强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人员保证
一支强大的德育管理队伍必须要有高尚的师德和人员的保证。在德育队伍建设方面,要强化管理,明确责任,提高素质,使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和整体。学校。德育队伍主要包括学校行政领导和全体教师。学校的行政领导对学校德育建设的重视对一个学校德育建设的发展具有全局性的作用。领导要合理的分配各个部门的任务,协调组织全体教师参与德育管理工作的建设,落实校长负责,德育处、共青团等部门有力配合的管理制度。同时,学校应定期开展师德教育活动,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具有奉献精神的教师队队伍。“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无论是时代变迁还是教育发展,都对教师的师德提出了更高的迫切的压迫要求。”[2]但要注意以下几点:(1)具体任务具体落实,完善奖惩制度,做到人人负责。(2)建立各部门的联动制度,互通信息,互相配合,共同实现德育管理目标。(3)建立家校合作机制,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通过班主任的组织和协调,让家长轮流参管辅助学校的德育工作。
参考文献:
[1]李沛诚.杨昌济教育思想简论[M].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146.
[2]王颖.厚德载物,大道树人[M].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15.
作者简介:李永成(1971.2-),男,汉,辽宁普兰店,单位: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十二中学,职务:政教主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