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怡
【摘要】农村经济是我国经济重要组成部分,而农村经济的发展,也会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动力,需要农村金融与财政支农给予支持。农村金融、财政支农与农村经济的关系紧密相关,是促进其向前发展的推动力量,以推动政府工作的进行,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模式。
【关键词】农村金融 财政支农 农村经济
引言:农村金融改革的进行是以政府为主导,对政府过度依赖,导致财政支农在经济整体的比例减少,给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阻碍。且我国当下城市与乡村的发展也有很大差距,故政府应加快农村金融的改革,增加财政支农的比例,合理安排资金的使用,促进其发展。
一、我国经济发展遇到的问题及影响因素
(一)问题
1.固定资产投资效益较差。从我国开始改革开放后,经济、社会等一直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城市化进一步深入,而城市的覆盖面积也在进一步扩大,人均收入增加,增加了农村固定资产的储备量。但随之出现的问题是,固定资产的增加,并未促进农村发展,资金的投资效益短期内无法回收,收益较差,而这也成限制农村经发展的因素。出现该情况的原因是,农村使用的各项技术需要进一步优化,经营主体受到局限,经济发展的理念与环境较差,对此,必须快速提升农村使用技术的水平,打破经营主体的限制,提高素养,营造一个良好的经营环境,使经济科学发展。此外,政府也要颁布与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关措施,提升固定资产产生的投资效益。
2.金融抑制。金融抑制是,存款转化率较低,使各个金融结构发生“金融漏出”问题,导致农村金融的作用无法真正发挥。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农村经济发展受金融抑制影响,发展受阻。金融抑制涉及的金融结构有两类,一类是非正式机构,另一类是正式机构。从正式机构的角度分析是,近几年,城市的发展水平不断加快,很多银行纷纷撤销了在农村的经营点,慢慢向城市转移,而非正式机构则是,它们虽然有一定的金融特征,满足人们的经济需求,但缺少规范与标准的管理,容易出现管理问题。
(二)影响因素
农村经济增长的因素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农村投资比例。农村投资比例中固定资产占绝大一部分,它是以1993为时间节点,分成两个阶段。1993年以前,经济不断下滑,之后缓慢上升。它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但造成的影响较小,而整个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影响最突出的是改革开放开始阶段,快速拉动经济增长,但在随后的一段时间内,经济又恢复从前。即它可以在较短的时间拉动经济,但无法長期保持,呈现出不稳定的特点。
其次,农村储蓄率。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波动的,在不同的时期都有不同的波动,使经济出现上浮或下跌,由此得出,农村储蓄率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也是判断经济情况的重要指标。但其实际情况是,大量资金储存在商业银行内,贷款发放量较少,无法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最后,农村存贷。现在,我国农村的存贷量仍在持续减少,社会各界很少对农村经济进行投资,重视农村经济。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是,我国一直把经济发展的重心放在城市,使大量农村人员进城务工,造成农村劳动力严重不足,同时,很多人也会把储蓄存入银行。即农户的投资意识有待加强,收益水平很难提升,大量资金被应用于城市建设,慢慢出现“金融漏出”。
二、农村金融、财政支农对农村经济的支持
(一)农村金融
1.实现信贷创新。因为我国农村经济已经积累了多年的信用评价,表示其信用环境上升到另一个层次,而农民也需要更多的金融服务,以增加贷款额,使贷款资金的下发更加便捷。针对这一情况,各金融结构需了解农民的需求,从农民的角度为其提供金融服务,改变农民的信贷观念。农村金融服务主要以信贷服务为主,而除了这种贷款方式外,各机构也需要加入新的信贷形式,把不同信贷产品组合在一起,从而帮助农民增产增收,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同时,各金融结构也要适度增加可贷款的金额,把繁琐的程序简化,为农民贷款提供便利,真正解决贷款困难问题。而金融机构也要加强农户小额贷款的服务,扩大贷款的覆盖面积,提高信贷的质量。即根据农户的实际工作情况,创新担保方式,优化农村信贷环境,建立健全信用担保体系。
2.金融产品以市场为主导。农村金融产品的创新,是一个新旧交替的过程,但不论如何创新,都有很多问题需要完善,都需要以市场为导向,增加产品的层次,使产品具有个性化特点,减少产品的同质化。即金融机构逐渐把保险、理财等产品进一步向农村推广,按照农民的投资习惯,拓展新的金融业务。现在,农村金融服务仍与经济发展有很大差距。新农村的建设增加了农民对经济的需求,需要使用大量的资金,而农业产业化也提出,扩张金融服务的范围,实现农村金融的创新。也就是说,农民进入城市前,在农村的收入位于中高群体,有个人的金融价值,其农业用地与林业用地的使用也会得到政策的优惠,对此金融机构可以把农民与市民结合,提供信用卡办理服务。
3.金融创新围绕政策展开。国家农业优惠政策的制定,是保证农村资金的投入,促进新农村建设,为其提供充足的资金资源。所以,金融创新必须以政策为核心,确保创新有据可依。即金融机构需和政府及时沟通,与政府配合,颁布有关政策,扩大金融创新的空间,比如发挥政府补偿作用,以及创建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创新。国家颁布的财政政策包括三类,补贴政策、金融扶持政策、社会保证体系,对于补贴政策,需明确资金下发的渠道,保证资金直接从国库下发到农民手中,减少中间不必要的停顿。而金融补贴政策则是提供各项贷款,建立“农村保险+”的服务模式,创新担保,解决农村担保不足问题。社会保障体系是金融创新的保证,为农民提供农村医疗金融,与相关部门合作,开发新产品。
4_力口大风险防范的力度。每种金融服务都有一定的风险,各机构必须做好风险防范,实现金融创新,防止农村经济受到市场经济变化的影响,并做到规范操作,切实做好风险的控制与防范,严格排查存在的风险,避免创新给金融带来负面影响。endprint
(二)财政支农
1.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政府是农业资金的提供者,其资金投入是支农的一个重要方式,故各政府部门需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增加政府的投入力度,扩大公共财政在整个农村的覆盖面积,提高政府公共服务的水平,走工业促进农业、以城带乡的道路,完成长效机制的建立。而根据当下农村经营的现状,以及新农村建设提出的要求,财政支持政策制定的方向是: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全面落实两个“反哺”原则,慢慢增加资金投入的总量,向农业与农村倾斜。
2.明确财政支农的重点。国外农业发展较快的原因是,有完善的农业设置,以及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由此,我们需要明确的一点是,财政支农可加快农业现代的建设,帮助构建新农村,但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必须以农村基础建设为重点,治理农村环境,保持农村的生态平衡。当下,农业已经取得一定的发展成果,农村的环境也有所改善,但仍需要增加水利工程的建设,优化对工程的管理,完善农村的各项基础设施,以减少农民的生产成本,提高生活质量,进而减少农业资源的使用,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找到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平衡。
3.根据各区实际情况给予政策支持。我国地域辽阔,每个区域都有独特的自然资源,经济水平不同,同时又具有相应的优势,这些都决定了不同地区农业发展的差异性。即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相比,经济上有很大的优势,有大量资源,但欠发达地区不可以说没有资源优势,只是资源利用率较低。此外,任何一个地区的经济都是在原有经济的基础上发展,发达与欠发达地区的区别是规模大小不同,经济发展规模较大的一方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快速实现目标。所以,政府需根据每个区域的实际经营情况,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保证服务的公平公正。
4.合理划分各级政府的权限。各级政府拥有的权限以及权限的合理使用,是保证农业投入的前提,投入足额的资金,而其他国家成功经验表示,我们需明确财政投入的特点,考察不同的農业项目,把资金投到不同的项目中,在不同方面均有侧重。同时,科学划分各级部分的权限,可以明确其事权范围,构建完善的转移支付制度,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给农民足够的尊重,真正把资金落实到农民需要的地方。
5.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农业是弱质产业,是各国重点保护的产业之一,而虽然政府是农业财政投入的主体,其也需要从社会角度人手,吸引社会各层人员积极参与进来。即我国已经进入新农村建设阶段,除了国家有关部门的投资外,也要吸引社会各界参与投资,用政策引导,调整政府投入与社会投入的比例,优化财政结构。即把政府投资作为基础,社会投资作为辅助,为社会投资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同时,也要颁布与税收、补贴、贴息等相关的优惠政策,为社会资金的投入打好政策基础。
6.加快农村经济改革。农村的经济发展影响着农民的收入以及其生活水平的高低。当下,存在的问题是农业经济增长较慢,生产效率有待提高,结构不合理等,对此,政府应加快农村经济改革,避免所有不合理的收费,确保农业使用资金的充足。同时,可以促进农地改革,合理分配各项农业资源,保护农民利益。
结语:总而言之,农村经济的发展可促进新农村建设,但必须正视其与农村金融与财政支农的关系,用不同的方式优化农业发展,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动力,引导社会参与投资,增加对农村的投入,调整农业结构,建设生态农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