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余梁
小时候,我发现了一个现象:有的瓜贩打出了“包熟包甜”的促销策略,但不是每一个瓜贩都这样,这是为什么呢?
现在,我终于明白了这个道理,那其实是一个典型的信息不对称现象。西瓜好不好、熟没熟,普通人是无法透过西瓜皮看出来的,即便是有经验的瓜贩也不能做到百分之百准确。那么,甜不甜,不打开尝一尝就不会知道了。在这种情况下,信息就是不对称的,因为买家在交易前没有这个信息。
买家很着急,花了钱拎回家,结果是个生瓜蛋子,多令人丧气。和买家相比,有的卖家更着急。一条马路上或者一个菜市场里,西瓜贩子多了,所以竞争很激烈。哪些卖家最着急呢?就是那些真正賣好瓜的瓜贩们。他们可能是高价进的好瓜,也可能自己是瓜农,所以他们知道自己的瓜好,可顾客不知道。
你可能会说,这还不简单,咱们大声吆喝呗:“我的瓜好,我的瓜就是好!”让所有的顾客都知道,把“瓜好”这个信息传递出去。中国有句俗话说的正是这个理儿:“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试想,张大爷种的好瓜,大声吆喝,王婆种的烂瓜,也大声吆喝是好瓜,其结果呢,就是把顾客搞糊涂了。最后张大爷是把信息传递出去了,但是也没用啊,因为顾客不知道哪个信息是准确可信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就是因为“大声吆喝”这个策略几乎没有成本,谁都可以使用。有没有一个办法,让顾客一看就知道这是好瓜呢?有,这就是“包熟包甜”。也就是说,如果瓜不熟,或者不甜,顾客可以拿回来退掉。
和“包熟包甜”类似的一个策略,就是产品的保修期。同样,产品的质量是不对称信息,好的公司想把自己高质量的信息透露给顾客,产品保修期的长短是一个有效的信号。因为质量差的公司不敢承诺长保修期,否则将会有很多维修导致亏损。
瓜贩的“包熟包甜”困扰了我这么多年才得其解,有意思的是,我这几年夏天在北京小住,发现了更有趣的现象,和我前述的卖西瓜很相似,但略有不同。在小区菜市场里的瓜贩有“包熟包甜”的也有不“包熟包甜”的,而在马路边拉车来卖的基本上都是“包熟包甜”的,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其实道理很简单,菜市场里的瓜贩是常驻的,要是质量不好,一找一个准儿,他们经不起折腾。而马路边拉车来卖的是临时的,“包熟包甜”忽悠你先买了,等你晚上吃的时候发现没熟再去找,人家早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走人了。
(摘自《1分钟爱上管理学》浙江大学出版社 图/陈明贵)